一种用于铺设沥青路的装置及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4153发布日期:2019-08-17 02:18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铺设沥青路的装置及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沥青铺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铺设沥青路的装置及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铺设沥青路,是目前在道路铺设的一种铺路方式之一,也是现有技术对城市和农村道路中,常常采用的铺设公路施工方案。

但是,在铺设好沥青路后,由于要对事先埋设在路下的管线进行改造或维修,常常需要将沥青路先进行切割、再挖开,在管线进行改造或维修好,还需要对挖开的沥青路进行填埋后和进行再修补,修补后的沥青路,也难以修补平整,极容易造成沥青路面的高低不平,既给周边人群造成了不便,也降低了沥青路面的寿命,若采取全部路面拆除后重新铺设的方案,不仅费时,还费力,工程成本也会很高,同时还存在着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与不环保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在沥青路下面使用铺设沥青路的装置以及改变的施工工艺,在保证正常对沥青路进行有效铺设的前提下,实现了对若需要对铺设的沥青路面进行后面挖开时,能够按照需要快速开挖沥青路和快速修复沥青路的目的,还实现了对沥青路,降噪音和降粉尘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铺设沥青路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彼此搭接一起的若干个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相互交叉且设有一定间隔的横隔板和纵隔板,所述横隔板和纵隔板的交叉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设有插头的插杆进行插接,所述横隔板的两端设有标识体,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贯穿横隔板和/或纵隔板的管道,所述管道上设有若干个规则排列的第二通孔,所述底板、横隔板和/或纵隔板之间设有不规则排列的若干个功能球体。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标识体包括与横隔板端部固定连接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插板和插接柱,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插孔,所述插孔与设有插头的插杆进行插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头的顶部为圆型,所述圆型的顶部上面设有凹槽用来埋设荧光材料制成的板体。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板为刀刃型,所述插接柱为方便与插孔插接固定的锥形柱。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功能球体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主通道和设置在其外部的连接体,所述主通道上设有通过支撑筋固定连接且与其连通的若干个副通道。

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副通道包括设置在内腔两端的进口和出口,所述出口设有向其内侧收缩的收缩口,所述内腔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的翅片,所述翅片上设有第三通孔,相邻所述翅片上的第三通孔相错对应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翅片与内腔的侧壁倾斜设置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00~15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所述铺设沥青路的装置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待施工路面范围内的树根、草根、垃圾清除干净;

步骤2:在待施工路面进行水泥碎石基层的施工步骤:

1)采用拌和设备集中进行水泥碎石基层料的拌料,控制水泥含量不低于5%比例,将拌好的水泥碎石基层料用自卸车运至施工现场;

2)设定待施工道路的中心线及边线,做培高30cm,宽150cm的路肩,同时洒水湿润待施工道路基层;

3)将运至施工现场的水泥碎石基层料,先用推土机对水泥碎石基层料进行粗平,取2cm虚铺系数,然后用平地机进行精平,取1cm虚铺系数,平地机由两侧中心刮平,精平结束后用压路机碾压,碾压过程中,遵循“先两边后中间,先静压后振动”的原则进行碾压结实;

4)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碾压成型后,养护1-7天;

5)对碎石基层碾压成型养护后,清扫干净路面基层路面,保持基层顶面的清洁;

步骤3:铺设沥青路的施工步骤:

1)在清洁后的基层路面上进行平整修复,然后将矩形块状结构的底板首尾相连进行固定连接,铺设至与待铺路面长度和基层路面宽度相同,在铺设平整的底板上交叉固定设置横隔板和纵隔板,设置横隔板和纵隔板的间隔范围为50cm~120cm之间,横隔板和纵隔板的高度与预铺设计路面高度相同,再将硬质材料制成的管道从横隔板和/或纵隔板中间位置设置的通孔穿过固定,同时也将横隔板和/或纵隔板与底板固定牢固;

2)施工人员在底板、横隔板和/或纵隔板之间的间隔内,随机的将功能球体上的连接体与底板固定连接,设置功能球体的数量标准为6~20个/m2

3)在两侧路肩的内侧位置,用卡具将横隔板固定,使用底座上的插板插入隔板两端的下侧压紧后固定,同时将插头下面的插杆插入插孔;

4)调整好插头的高度位置,使插头的高度标志与已砌筑的路平石或缘石沥青混路面层的高程相同;

步骤4:进行沥青混合料铺设准备步骤:

1)沥青混合料按设计沥青量进行试拌,确定混合料输出温度范围为:沥青混合料在130~160℃之间;

2)沥青混合料输出温度合格后,车厢底板及周壁涂一层油水混合液,混合液为:柴油:水为1:3,用自卸卡车将沥青混合料运至待铺设路面施工工地,运至摊铺地点的温度,沥青混合料铺设温度为150℃;

步骤5:将沥青混合料的进行摊铺步骤:

1)采用机械、人工结合的方式进行摊铺,在机械无法摊铺到的或已摊铺到的构筑物边缘局部缺料、局部混合料明显离析、基层表面有明显不平整,沿线单位小型路口的位置以及每个横隔板和/或纵隔板之间存在的缝隙,采用人工摊铺;

2)施工时采用路段分路幅摊铺,接缝应紧密、拉直,并设置样桩控制厚度,控制摊铺温度,机械摊铺的松铺系数为1.15~1.35,相邻两幅摊铺带搭接10cm,并派专人用热料填补纵缝空隙,整平接茬,使接茬处的混合料饱满,防止纵缝开裂;

步骤6: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步骤:

1)开始碾压前,控制调整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以及压路机碾压速度,确定压路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方式,相邻碾压带重迭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当边缘有挡板,路缘石、路肩等支挡时,紧靠支挡碾压;

2)初压前,在待碾压沥青混合料的表面,先均匀洒布若干个功能球体,洒布功能球体的数量标准为10~15个/m2,再用6~8t双轮压路机进行初压,初压2遍后,检查平整度和是否路拱,必要时则予以修整;

3)进行复压,用10~12t压路机进行碾压4~6遍至稳定和无明显轮迹;

4)进行终压,用6~8t双轮压路机碾压2-4遍,平整度达到合格:

步骤7:路面碾压成活后,等面层温度降至大气温度时,然后开放交通。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施工工艺的步骤3的2)中,在横隔板6和/或纵隔板8的两侧粘贴若干个由软体材料制成的分隔袋,分隔袋内盛装有柴油:水为1:3的混合液。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施工工艺的步骤7中,在等面层温度降至大气温度时,在插头上安装上荧光材料制成的板体。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铺设沥青路的装置和施工工艺,既能够有效对挖开的沥青路修补,也适用于新铺沥青路进行后续的快速修补,还提高了后续沥青路的修补效率,也能起到降噪音、吸粉尘的作用;

2、本发明结构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用于铺设沥青路的装置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标识体的放大结构图;

图3是图1中功能球体的截面结构图;

图4是图1中功能球体的另一截面结构放大图;

图5是图3和图4中副水道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

图中,1—接头;2—管道,3—标识体,30—插板,31—底座,32—插头,34—插杆,35—插孔,36—插接柱;4—第一通孔;5—底板;6—横隔板;7—第二通孔,8—纵隔板;10—副通道;11—功能球体;12—支撑筋;13—主通道;14—连接体;101—出口,102—第三通孔,103—进口,104—内腔,105—翅片,106—收缩口,a: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铺设沥青路的装置,包括彼此搭接一起的若干个底板5,底板5选用钢板或硬质耐160c°以上的塑料板材制成,底板5上设有能相互交叉且设有一定间隔的横隔板6和纵隔板8,优选横隔板6和纵隔板8成垂直的结构,在横隔板6和纵隔板8的交叉位置设有第一通孔4,第一通孔4可以与标识体3的设有插头32的插杆34进行插接,横隔板6的两端设有标识体3,在底板5上设有若干个贯穿横隔板6和/或纵隔板8的管道2,管道2设置为横排结构,也可以设置为纵排结构,也可以设置成横排和纵排交叉的结构;管道2上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7,在底板5、横隔板6和/或纵隔板8之间设有不规则排列的若干个功能球体11。

如图2所示,其中的标识体3具体包括与横隔板6端部固定连接的底座31,底座31的底部设有插板30和插接柱36,底座31的顶部设有插孔35,插孔35与设有插头32的插杆34进行插接。优选的技术方案,插头32的顶部为圆型,圆型的顶部上面设有凹槽用来埋设荧光材料制成的板体,设置的荧光材料制成的板体,在日常黑夜走路和行车时,能够给路人和车辆显示沥青的宽度、长度和具体位置,防止路人或车辆发生失误掉下路基,保证安全行车和走路;在沥青路以后修改维修时,荧光材料制成的板体能够给工人作出提示,让工人容易找到合适的施工位置,对沥青路面进行成块的拆除。优选的技术方案,插板30设置为刀刃型,刀刃型的插板30能够使工人在安装时,更方便的将插板30插入到横隔板6端部的底部;其中插接柱36为了方便与路肩上的插孔固定牢固,设置为锥形柱的结构。

如图3和4所示,本实施例中,其中功能球体11具体结构为圆型结构或椭圆型结构,功能球体11选用钢材料或硬质塑料制成,功能球体11包括设置在其内部中心位置的主通道13,功能球体1在其外部设有连接体14,连接体14用于与外部的结构固定连接;主通道13的外侧设有支撑筋12,支撑筋12将与其连通的若干个副通道10固定连接,副通道10的进口103设置在功能球体11球面上。

如图5所示,每个副通道10的结构包括设置在内腔104两端的进口103和出口101,出口101设有向其内侧收缩的收缩口106,收缩口106能够提高储水的作用,内腔104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的翅片105,翅片105用于降低和吸附噪音的能量,起到消除和降低噪音的作用。在翅片105上设有第三通孔102,相邻所述翅片105上的第三通孔102相错对应设置。优选的技术方案,翅片105与内腔104的侧壁倾斜设置有夹角a,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100~150°,优选的技术方案,夹角a的角度为100°、110°、120°、130°、140°或150°。本实施中,夹角a的角度为120°,翅片105设置的夹角a,使从进口103进入的噪音,在设置夹角a的翅片105作用下,能发挥出降低和消除噪音的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铺设沥青路的装置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待施工路面范围内的树根、草根、垃圾清除干净;

步骤2:在待施工路面进行水泥碎石基层的施工步骤:

1)采用拌和设备集中进行水泥碎石基层料的拌料,控制水泥含量不低于5%比例,将拌好的水泥碎石基层料用自卸车运至施工现场;

2)设定待施工道路的中心线及边线,做培高30cm,宽150cm的路肩,同时洒水湿润待施工道路基层;

3)将水泥碎石基层料运至施工现场,先用推土机对水泥碎石基层料进行粗平,取2cm虚铺系数,然后用平地机进行精平,取1cm虚铺系数,平地机由两侧中心刮平,精平结束后用压路机碾压,碾压过程中,遵循“先两边后中间,先静压后振动”的原则进行碾压结实;

4)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进行碾压成型后,养护1-7天;

5)对碎石基层碾压成型养护后,清扫干净路面基层路面,保持基层顶面的清洁;

步骤3:铺设沥青路的施工步骤:

1)在清洁后的基层路面上进行平整修复,然后将矩形块状结构的底板5首尾相连进行固定连接在路面,铺设至与待铺路面长度和基层路面宽度相同,在铺设平整的底板5上交叉固定设置横隔板6和纵隔板8,设置横隔板6和纵隔板8的间隔范围为50cm~120cm之间,横隔板6和纵隔板8的高度与预铺设计路面高度相同,再将硬质材料制成的管道2从横隔板6和/或纵隔板8中间位置设置的通孔穿过并固定,同时也将横隔板6和/或纵隔板8与底板5固定牢固;

2)施工人员在底板5、横隔板6和/或纵隔板8之间的间隔内,随机的将功能球体11上的连接体14与底板5固定连接,连接体14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设置功能球体11的数量标准为6~20个/m2;由于圆型结构或椭圆型的功能球体11内部设有的主通道13以及在主通道13上的多个副通道10,在雨雪天气时,沥青路面上的雨水渗入后,一部分雨水会流入功能球体11中,流入的雨水会存入功能球体11内,起到贮水的作用,当天气干燥时,功能球体11内贮存的水挥发而出,能起到调整路面温度和湿度的作用。当沥青路面上的雨水量大的时候,大量的雨水渗入后,雨水会流入功能球体11中的主通道13,一部分雨水会流入管道2中,主通道13的雨水和通过管道2的雨水会从第二通孔7流出的排走,起到吸水和排水的作用;

3)在两侧路肩的内侧位置,用卡具将横隔板6固定,使用底座31上的插板30插入隔板6两端的下侧压紧后固定,同时将插头32下面的插杆34插入插孔35;

4)调整好插头32的高度位置,使插头32的高度标志与已砌筑的路平石或缘石沥青混路面层的高程相同;

步骤4:进行沥青混合料铺设准备步骤:

1)沥青混合料按设计的沥青量进行试拌,确定混合料输出温度范围为:沥青混合料在130℃~160℃之间;具体优选的温度为140℃、150℃、155℃或160℃;

2)待沥青混合料输出温度合格后,在车厢底板及周壁涂一层油水混合液,混合液为:柴油:水为1:3,使用自卸卡车将沥青混合料运至待铺设路面施工工地,运至摊铺地点的温度,本实施例中,沥青混合料铺设温度为150℃;

步骤5:将沥青混合料的进行摊铺步骤:

1)采用机械、人工结合的方式进行摊铺,在机械无法摊铺到的或已摊铺到的构筑物边缘局部缺料、局部混合料明显离析、基层表面有明显不平整,沿线单位小型路口的位置以及每个横隔板6和/或纵隔板8之间存在的缝隙,采用人工摊铺;

2)施工时采用路段分路幅摊铺,接缝应紧密、拉直,并设置样桩控制厚度,控制摊铺温度,机械摊铺的松铺系数为1.15~1.35,相邻两幅摊铺带搭接10cm,并派专人用热料填补纵缝空隙,整平接茬,使接茬处的混合料饱满,防止纵缝开裂;

步骤6: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步骤:

1)开始碾压前,控制调整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以及压路机碾压速度,确定压路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方式,相邻碾压带重迭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当边缘有挡板,路缘石、路肩等支挡时,紧靠支挡碾压;

2)初压前,在待碾压沥青混合料的表面,先均匀洒布多个功能球体11,洒布功能球体11的数量标准为10~15个/m2,再用6~8t双轮压路机进行初压,初压2遍后,检查平整度和是否路拱,必要时则予以修整;由于在待碾压沥青混合料的表面均匀洒布了多个功能球体11,在雨雪天气时,一部分雨水会从流入功能球体11中,雨水会存入功能球体11内,不仅能起到贮水的作用,当天气干燥时,功能球体11内贮的水挥发出,还能起到调整路面温度的作用;

当有噪音的车辆行驶时,排出的噪音会从副通道10进入沥青混合料设置在表面的功能球体11中,由于副通道10设置了翅片105,翅片105的结构与消音器的结构相同,功能球体11能够将噪音的能量消耗掉,起到降噪音和消除噪音的作用,利用保护环境。为了更好的实现雨水顺利流出,在翅片105上设有第三通孔102,且相邻所述翅片105上的第三通孔102相错对应设置,这样的结构能够保证既能实现雨水顺利流出,还能保证起到降低路面噪音和消除路面噪音的作用。

3)进行复压,用10~12t压路机进行碾压4~6遍至稳定和无明显轮迹为止;

4)再进行终压,用6~8t双轮压路机碾压2-4遍,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合格数值:

步骤7:路面碾压成活后,等面层温度降至大气温度时,然后开放交通。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施工工艺的步骤7中,在等面层温度降至大气温度时,在插头32上安装上荧光材料制成的板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使用铺设沥青路的装置的施工工艺,本实施例1中,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施工工艺的步骤3的2)中,施工人员在底板5横隔板6和/或纵隔板8两侧粘贴若干个由软体材料制成的分隔袋,软体材料选用日常的塑料材料制成,在分隔袋内盛装有柴油:水为1:3的混合液,当在实施步骤5中的1)工序时,即:采用机械和人工将沥青混合料的进行摊铺时,由于沥青混合料铺设温度为130℃以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会将分隔袋烫熔,分隔袋的混合液流出,能起到将沥青混合料与横隔板6和/或纵隔板8分隔开,当需要拆除沥青路面时,不用切割就能更容易将沥青混合料与横隔板6和/或纵隔板8拆卸,起到提高施工效率的作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