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64149发布日期:2019-08-17 02:18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属于道路施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
背景技术
:解决冬季易结冰路面行车安全是当今世界难题,研究如何提高冰雪道路的行车安全,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运营效益,形成良好的道路安全管理模式,成为冬季道路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同时路面凝冰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有效的路面除冰雪技术的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解决路面凝冰的方法主要分为被动除冰和主动抑冰。被动除冰指机械清除法、热力融冰法等比较传统的除雪除冰方法,适用于机场等小范围除雪。路面主动抑制凝冰的方法包括物理抑制路面技术、粗糙型铺筑技术、抗凝冰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喷洒抗凝冰涂料技术、除冰点微表处铺装技术及其他抗凝冰新技术等。抗凝冰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主要是利用抗凝冰剂填料替代部分矿粉用于制备抗凝冰沥青混合料,并以此混合料铺筑“抗凝冰沥青面层”。在该技术实际应用中,为保证有足够的抗凝冰剂分散于路表,需要在混合料中掺加大量的抗凝冰剂(通常大于混合料质量的5%)。一方面导致成本过高,使抗凝冰技术难以获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另一方面造成了材料浪费,仅有表面浅层范围内的抗凝冰剂起作用,而更大量的抗凝冰剂被裹覆在深层部位接触不到水而无法发挥其功能。喷洒抗凝冰涂料技术主要是在路面上喷涂一层特殊涂料,防止路面积雪或结冰。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8047776a公开了一种用于路面抗凝冰的超疏水涂料及其制备和施工方法。通过硬脂酸和无水乙醇对氧化锌纳米颗粒进行疏水改性,再将其与无水乙醇混合配成一定浓度的涂料,最后将其先刷涂再多次喷涂到清洁后的道路表面,在路面形成超疏水层,提高了路面的抗滑性能和低温下的抗凝冰能力,延缓了路面在寒冷天气下的结冰时间。中国专利文献cn108165176a公开了一种抗凝冰含砂雾封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抗凝冰含砂雾封层材料的原料包括以如下重量份数计的成分:抗凝冰剂20~40份、乳化沥青100份、增稠混合液15~30份和骨料40~60份;其中,抗凝冰剂由融冰盐和疏水剂组成,且疏水剂包覆所述融冰盐。中国专利文献cn106010175a公开了一种桥梁抗凝冰型双组份聚脲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桥梁抗凝冰型双组份聚脲防水涂料主要包括氟改性聚氨酯预聚物组分和含氟复合树脂组分两个部分,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是将聚合物多元醇、全氟聚醚二元醇、羟基官能团氟类扩链剂与脂肪族异氰酸酯反应后,加入氟改性聚氨酯预聚物用溶剂,混合均匀得到氟改性聚氨酯预聚物组分;二是将脂肪族位阻胺化合物、氟碳树脂、脂肪族仲胺扩链剂和助剂混合分散均匀,得到含氟复合树脂组分。喷洒抗凝冰涂料技术的特点是不破坏原有路面结构,施工简单,但是,施工后会影响原路面抗滑性,同时其使用耐久性未得到有效解决。除冰点微表处铺装技术主要是利用抗凝冰剂替代部分矿粉用于制备抗凝冰稀浆混合料,并以此混合料铺筑“抗凝冰微表处面层”,主要用于已建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凝冰薄层处治。中国专利文献cn109534734a公开提供一种抗凝冰微表处养护材料及制备方法。该抗凝冰微表处养护材料包括如下以重量百分比计的原料: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8%~14%,集料70%~85%,水4%~12%,抗凝冰剂0.5%~4.2%和水泥0.3%~2.5%,解决了抗凝冰剂缺少实施载体及其与乳化沥青相容性差等问题,但粘附性、行车噪音和使用耐久性未能得到有效解决。cn104164819b公开了一种疏水融冰的防滑路面及其施工方法,把胶黏剂和固化剂通过高压无气喷涂设备喷涂在路面上,然后抛洒上骨料,胶黏剂是以环氧树脂为基体,加入分散剂、颜料、抗凝冰填料等制成,最后在骨料层上喷洒一层超疏水聚合物乳液层制成,其厚度为2~4mm,能防止寒冷天气路面结冰打滑,但是将粉末状抗凝冰剂充当填料掺混到胶黏剂中,使用过程中随着抗凝冰剂的释放,胶结料胶层会出现较多孔隙,强度会严重下降。由于该防滑路面设计的结构层原理,直接决定了胶黏剂会作为承重结构,在其胶层强度下降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其使用功能,最终造成脱皮破损。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包括:(a)底层施工:喷涂一定量的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于沥青路面上,撒布一层底层玄武岩骨料在喷涂的油性环氧沥青胶结料上,油性环氧沥青胶结料初凝后,压实底层,养护成型至油性环氧沥青胶结料固结;(b)抗凝冰施工:撒布一定量的抗凝冰剂,分布在底层玄武岩骨料的间隙中;抗凝冰剂的粒度小于底层玄武岩骨料的粒度;(c)面层施工:喷涂一定量的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胶结料,撒布一层面层玄武岩骨料在喷涂的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胶结料上,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胶结料初凝后,压实面层;面层玄武岩骨料的粒度不大于底层玄武岩骨料的粒度;(d)封面料施工:喷洒一定量的封面料在面层上,养护成型。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的喷涂量设定为0.4~0.8kg/㎡,底层玄武岩骨料的撒布量设定为4~6kg/㎡,压实底层的压力不小于6公斤力。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以质量份计,包括:精制改性液体沥青40~60份、环氧树脂20~30份、固化剂10~15份、改性剂及表面活性剂5~15份。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抗凝冰剂的撒布量设定为1~1.5kg/㎡。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抗凝冰剂是一种组合物,具体包括醋酸钙、醋酸镁、硅灰石和硬脂酸,组合物的颗粒粒径为1~2mm,颗粒表面经过疏水化处理。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胶结料的喷涂量设定为0.4~0.8kg/㎡,面层玄武岩的撒布量设定为1~3kg/㎡,面层压实压力不小于6公斤力。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胶结料,以质量份计,包括:乳化沥青50~70份、聚合物改性剂5~15份、活性填料15~30份、表面活性剂0~5份,其中,乳化沥青中固含量大于50%。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封面料的喷洒量设定为0.1~0.3kg/㎡,封面料养护成型的时间设定为1~2小时。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封面料为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基胶结料、纳米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纳米改性水性聚氨酯弹性体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底层玄武岩骨料的粒度设定为3~5mm,面层玄武岩骨料的粒度设定为1~3mm。本申请公开的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以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和玄武岩耐磨骨料为主要成分,通过专用同步封层车铺筑在原路面,并经适当碾压成型后形成精表处的底层,具有使用耐久、高抗滑、防水等优点,进一步铺筑一层以水性聚合物沥青胶结料、玄武岩耐磨骨料为主要成分的面层,充分改善了精表处表面纹理,降低形成噪音,对精表处底层具有明显的增强效果,同时在底层与面层之间掺配抗凝冰剂,一方面抗凝冰剂颗粒嵌入耐磨骨料形成的结构层中,填充了骨料之间的间隙,增强了其结构,另一方面,抗凝冰剂被胶结料所包裹,使得抗凝冰剂颗粒能够缓慢释放,防止过快流失,延长了抗凝冰使用寿命,抗凝冰剂有效解决了精表处工艺在寒冷地区应用时冬季行车安全性问题;同时,封面料能够为面层骨料提供更好的保护,将其密实稳固在面层中,赋予面层高黏结力、高弹性、高柔韧性,使得经过抗凝冰精表处工艺处理得到的复合路面结构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和自应力变形物理破冰的潜能。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能够提升沥青路面的抗凝冰和融雪性能,且复合精表处路面粘附力强、噪音小,提高了行驶安全性和舒适度。具体实施方式在这里专用的词“实施例”,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本法实施例中性能指标测试,除非特别说明,采用本领域常规试验方法。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公开的内容。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作为本发明中的其它未特别注明的原材料、试剂、试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均指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通常使用的原材料和试剂,以及通常采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本公开所用的术语“基本”和“大约”用于描述小的波动。例如,它们可以是指小于或等于±5%,如小于或等于±2%,如小于或等于±1%,如小于或等于±0.5%,如小于或等于±0.2%,如小于或等于±0.1%,如小于或等于±0.05%。浓度、量和其它数值数据在本文中可以以范围格式表示或呈现。这样的范围格式仅为方便和简要起见使用,因此应灵活解释为不仅包括作为该范围的界限明确列举的数值,还包括该范围内包含的所有独立的数值或子范围。例如,“1~5%”的数值范围应被解释为不仅包括1%至5%的明确列举的值,还包括在所示范围内的独立值和子范围。因此,在这一数值范围中包括独立值,如2%、3.5%和4%,和子范围,如1%~3%、2%~4%和3%~5%等。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仅列举一个数值的范围。此外,无论该范围的宽度或所述特征如何,这样的解释都适用。本文述及的组份数量,通常以质量份表示,除非明确表示其他的计量单位;公斤力,是一种表示压强的表述,相当于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承载1公斤质量具有的重力,数值相当于1大气压。底层玄武岩骨料的撒布量设定为4~6kg/㎡,通常表示每平方米路面上均匀撒布4~6公斤的玄武岩骨料,其他原料的数量表示类似的含义。底层玄武岩骨料,通常是指用于底层施工的玄武岩耐磨骨料,面层玄武岩骨料是指用于面层施工的玄武岩耐磨骨料。在本公开,包括权利要求书中,所有连接词,如“包含”、“包括”、“带有”、“具有”、“含有”、“涉及”、“容纳”等被理解为是开放性的,即是指“包括但不限于”。只有连接词“由……构成”和“由……组成”是封闭连接词。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作进一步说明,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属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中,底层施工通常需要将一定量的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喷涂于沥青路面上,然后撒布一层底层玄武岩骨料,油性环氧沥青胶结料初凝后,在撒布的底层玄武岩骨料上用钢轮碾压多次,例如2~3次,将底层的玄武岩骨料和油性环氧沥青胶结料压实,然后养护成型至油性环氧沥青胶结料固结,得到完整的精表处底层。底层中的玄武岩骨料通常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形成凹凸不平的底层表面,玄武岩骨料颗粒之间具有大小不一、形状不尽相同的间隙。作为可选实施例,底层玄武岩骨料的粒径设定在3~5mm之间。进一步,作为可选实施例,底层玄武岩骨料的撒布量设定为4~6kg/㎡。通常压实底层的压力不小于6公斤力,以得到与基层沥青路面结合牢固、性能稳定的精表处底层结构。作为可选实施例,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的喷涂量设定为0.4~0.8kg/㎡。作为可选实施例,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包括:精制改性液体沥青40~60份、环氧树脂20~30份、固化剂10~15份、改性剂及表面活性剂5~15份。进一步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固化剂选自651聚酰胺固化剂、593环氧固化剂或t-31环氧固化剂的任一种组合;改性剂选自聚氨酯弹体、液体丁腈橡胶或液体聚硫橡胶中任一种组合;表面活性剂选自有机硅消泡剂、硅烷偶联剂的组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抗凝冰施工步骤通常是在底层施工完成之后进行。底层施工完成后,通常需要将底层上面的浮石等杂质物料清扫干净,清扫干净后底层中的玄武岩骨料颗粒之间的间隙之间不再有浮石等杂质物料,有利于后续施工得到结构稳定、强度高的精表处路面;然后将一定量的抗凝冰剂撒布在底层表面上,通常抗凝冰剂为颗粒状粉料,粒度通常小于底层玄武岩骨料的粒度,撒布的抗凝冰剂会分布在底层中的玄武岩骨料间隙之间,分布在底层玄武岩骨料的间隙中,降低底层表面的粗糙度。在底层表面撒布抗凝冰剂后,需要确保抗凝冰剂颗粒均匀的分布在底层表面上,可以采用人工辅助撒布抗凝冰剂,将不均匀的抗凝冰剂涂布均匀。作为可选实施例,抗凝冰剂的撒布量设定为1~1.5kg/㎡。进一步作为可选实施例,抗凝冰剂是一种组合物,具体包括醋酸钙、醋酸镁、硅灰石和硬脂酸;通常该组合物呈颗粒状,颗粒粒径为1~2mm,颗粒表面经过疏水化处理。例如通过疏水剂聚硅氧烷进行疏水处理,经过聚硅氧烷处理的抗凝冰剂颗粒表面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够防止外界水过快溶解颗粒中的盐分,进一步提升了抗凝冰剂缓慢释放盐分的能力,延长了抗凝冰复合精表处路面的使用寿命。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面层施工步骤通常是在抗凝冰剂施工完成后进行。在底层表面均匀撒布抗凝冰剂后,将一定量的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胶结料喷涂在底层表面上,然后撒布一层面层玄武岩骨料在喷涂的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胶结料上,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胶结料初凝后,压实面层。通常面层的压实采用钢轮等压路设备进行多次,以便将玄武岩骨料与沥青胶结料获得足够的路面强度,为了获得良好的使用性能,最好在不小于6公斤力的压力进行碾压,例如2~3遍,通常面层玄武岩骨料的粒径设定在1~3mm之间。由于面层玄武岩骨料的粒径不大于底层玄武岩骨料粒径,面层在压实过程中,其中的面层玄武岩骨料会嵌入底层玄武岩骨料颗粒之间,面层玄武岩骨料颗粒与底层玄武岩骨料颗粒之间还分布有抗凝冰剂颗粒,底层玄武岩骨料、抗凝冰剂和面层玄武岩骨料形成了稳定的固相颗粒嵌入结构,在该嵌入结构中空隙大为减小,有效降低了噪音,改善了路面的行驶舒适度;同时固相颗粒嵌入结构中填充有底层的油性改性沥青胶结料和面层的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胶结料,被沥青胶结料包裹的抗凝冰剂能够达到缓释的技术效果,防止了在使用过程中过快流失,延长了抗凝冰路面的使用寿命。作为可选实施方式,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胶结料的喷涂量设定为0.4~0.8kg/㎡。进一步,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胶结料包括:乳化沥青50~70份、聚合物改性剂5~15份、活性填料15~30份、表面活性剂0~5份,其中,乳化沥青中固含量大于50%。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面层玄武岩的撒布量设定为1~3kg/㎡。作为可选实施方式,聚合物改性剂包括丁苯胶乳、水性环氧树脂;活性填料选自活性碳酸钙、活性硅微粉或活性硅灰石粉中任一种组合。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底层玄武岩骨料、抗凝冰剂、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胶结料、面层玄武岩骨料依次施工完成后,形成了以固相颗粒嵌入结构为核心骨架、沥青胶结料为包裹料的精表处路面整体基础结构,不仅改善了传统微表处路面的表面纹理,降低了噪音,而且加固了精表处路面结构,增强了耐磨性能,同时在结构中复合的抗凝冰剂具有抗凝冰的作用,拓展了精表处工艺在结冰路面的使用。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封面料施工步骤通常在面层施工结束后进行。通常面层碾压完成后,需要等待一定时间,待面层中的沥青胶结料固化不粘接,将封面料均匀喷洒在面层上,养护一段时间,成型,得到精表处复合路面表层结构。作为可选实施例,封面料的喷洒量设定为0.1~0.3kg/㎡,封面料养护成型的时间设定为1~2小时。作为可选实施例,封面料为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基胶结料、纳米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纳米改性水性聚氨酯弹性体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物。作为可选实施例,纳米改性剂包括纳米碳酸钙、纳米硅微粉、超细陶土等。作为可选实施例,封面料包括质量为3:1的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胶结料和纳米碳酸钙改性水性环氧树脂。作为可选实施例,封面料包括纳米碳酸钙和超细陶土复合改性的水性环氧聚氨酯复合物,水性环氧聚氨酯复合物中,水性环氧树脂与水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质量比为2:1。封面料采用的纳米材料改性水性环氧树脂、纳米改性聚氨酯弹性体或其混合物,均匀撒布在面层上,能够将面层骨料密实稳固的覆盖,并赋予面层高粘结力,高弹性、高柔韧性,最终得到的精表处复合路面结构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和自应力变形物理破冰的潜能。同时,纳米改性材料赋予封面料形成的精表处复合路面表层材料良好的疏水及吸附功能,一方面阻止外界水对抗凝冰剂的溶解,另一方面,表层中的毛细孔隙使抗凝冰剂有效成分能够缓慢释放,而且表层中的纳米改性材料能够进一步渗流到抗凝冰剂颗粒上,对其进行浸润和包裹,在抗凝冰剂表面形成了高分子薄膜包衣,进一步改善了抗凝冰剂流失较快的问题,增强了其缓释效果,进一步保证了对道路融冰除雪运行周期的延长,强化了融冰除雪效果。为了更好说明本申请内容,在下文的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具体的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发明同样可以实施。在实施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一些方法、手段、仪器、设备、原料组成、分子结构等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发明的主旨。实施例1本实施例1选择路面构造深度为0.5~0.7mm的沥青路面,对路面进行预处理确保清洁干燥,按照如下步骤实施抗凝冰复合精表处工艺:(a)底层施工:将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以0.4kg/㎡的用量均匀喷涂于干燥清洁的沥青路面上,并按照4kg/㎡的用量均匀撒布一层粒度为3~5mm的底层玄武岩骨料,待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初凝后用1吨重的钢轮将其压实2~3遍,并养护成型至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固结;其中,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包括精制改性液体沥青40份、环氧树脂30份,固化剂15份,改性剂及表面活性剂15份;(b)抗凝冰剂施工:将底层中的浮石清扫干净,按照1kg/㎡的用量将抗凝冰剂均匀撒布到底层上,确保均匀分布在底层玄武岩骨料间隙间,并辅以人工的方式将局部撒布不均匀的抗凝冰剂涂布均匀;其中,抗凝冰剂的粒径1~2mm,主要成分为醋酸钙、醋酸镁、硅灰石和硬脂酸,抗凝冰剂颗粒外表面通过聚硅氧烷处理;(c)面层施工:将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基胶结料以0.4kg/㎡的用量均匀喷涂于底层上,并按照1kg/㎡的用量均匀撒布一层粒度为1~3mm的面层玄武岩骨料,待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基胶结料初步凝胶后用1吨钢轮将其压实2~3遍;其中,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基胶结料包括乳化沥青70份,聚合物改性剂14份,活性填料15份,表面活性剂1份,乳化沥青中固含量为55%;(d)封面料施工:待面层不粘手后,将封面料以0.3kg/㎡的用量均匀喷洒到面层上,养护成型1~2小时;其中,封面料为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基胶结料。通常施工完成后,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路面需经过养护成型、质检,对路面进行测试,包括:用摆式仪测定摩擦系数,用拉拔仪测试粘结强度、噪声仪测试噪音,依照t0731-2000标准的方法测定构造深度,依照t0730-2000标准的方法测定渗水系数,合格后移交使用。本实施例1抗凝冰复合精表处路面的测试结果为,粘结强度(23℃)为1.2mpa,摩擦摆值为65bpn,构造深度为0.92mm,渗水系数为5ml/min。噪音测试针对原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路面和传统微表处路面分别进行,结果见表1。实施例2本实施例2选择路面构造深度为0.7~0.9mm的沥青路面,对路面进行预处理确保清洁干燥,按照如下步骤实施抗凝冰复合精表处工艺:(a)底层施工:将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以0.6kg/㎡的用量均匀喷涂于干燥清洁的沥青路面上,并按照4.5kg/㎡的用量均匀撒布一层粒度为3~5mm的底层玄武岩骨料,待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初凝后用3吨重的钢轮将其压实2~3遍,并养护成型至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固结;其中,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包括精制改性液体沥青50份、环氧树脂25份,固化剂12份,改性剂及表面活性剂13份;(b)抗凝冰剂施工:将底层中的浮石清扫干净,按照1.2kg/㎡的用量将抗凝冰剂均匀撒布到底层上,确保均匀分布在底层玄武岩骨料间隙间,并辅以人工的方式将局部撒布不均匀的抗凝冰剂涂布均匀;其中,抗凝冰剂的粒径1~2mm,主要成分为醋酸钙、醋酸镁、硅灰石和硬脂酸,抗凝冰剂颗粒外表面通过聚硅氧烷处理;(c)面层施工:将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基胶结料以0.6kg/㎡的用量均匀喷涂于底层上,并按照1.7kg/㎡的用量均匀撒布一层粒度为1~3mm的面层玄武岩骨料,待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基胶结料初步凝胶后用3吨钢轮将其压实2~3遍;其中,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基胶结料包括乳化沥青60份,聚合物改性剂10份,活性填料25份,表面活性剂5份,乳化沥青中固含量为60%;(d)封面料施工:待面层不粘手后,将封面料以0.2kg/㎡的用量均匀喷洒到面层上,养护成型1~2小时;其中,封面料为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基胶结料与纳米碳酸钙改性水性环氧树脂按质量比3:1混合的混合物。通常施工完成后,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路面需经过养护成型、质检,路面测试方法参照实施例1,合格后移交使用。本实施例2抗凝冰复合精表处路面的测试结果是,粘结强度(23℃)为1.5mpa,摩擦摆值为67bpn,构造深度为0.98mm,渗水系数为3ml/min。噪音测试针对原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路面和传统微表处路面分别进行,结果见表1。实施例3本实施例1选择路面构造深度为0.9~1.2mm的沥青路面,对路面进行预处理确保清洁干燥,按照如下步骤实施抗凝冰复合精表处工艺:(a)底层施工:将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以0.8kg/㎡的用量均匀喷涂于干燥清洁的沥青路面上,并按照6kg/㎡的用量均匀撒布一层粒度为3~5mm的底层玄武岩骨料,待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初凝后用5吨重的钢轮将其压实2~3遍,并养护成型至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固结;其中,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包括精制改性液体沥青60份、环氧树脂20份,固化剂10份,改性剂及表面活性剂10份;(b)抗凝冰剂施工:将底层中的浮石清扫干净,按照1.5kg/㎡的用量将抗凝冰剂均匀撒布到底层上,确保均匀分布在底层玄武岩骨料间隙间,并辅以人工的方式将局部撒布不均匀的抗凝冰剂涂布均匀;其中,抗凝冰剂的粒径1~2mm,主要成分为醋酸钙、醋酸镁、硅灰石、硬脂酸,抗凝冰剂颗粒外表面通过聚硅氧烷处理;(c)面层施工:将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基胶结料以0.8kg/㎡的用量均匀喷涂于底层上,并按照3kg/㎡的用量均匀撒布一层粒度为1~3mm的面层玄武岩骨料,待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基胶结料初步凝胶后用5吨钢轮将其压实2~3遍;其中,水性聚合物改性沥青基胶结料包括乳化沥青50份,聚合物改性剂5份,活性填料40份,表面活性剂5份,乳化沥青中固含量为65%;(d)封面料施工:待面层不粘手后,将封面料以0.1kg/㎡的用量均匀喷洒到面层上,养护成型1~2小时;其中,封面料为纳米碳酸钙、超细陶土复合改性的水性环氧聚氨酯复合物,水性环氧聚氨酯复合物中水性环氧树脂、水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质量比为2:1。通常施工完成后,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路面需经过养护成型、质检,路面测试方法参照实施例1,合格后移交使用。本实施例3抗凝冰复合精表处路面的测试结果是,粘结强度(23℃)为1.7mpa,摩擦摆值为69bpn,构造深度为0.95mm,渗水系数为3ml/min。噪音测试针对原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路面和传统微表处路面分别进行,结果见表1。对比例1对比例1采用传统微表处工艺,处理沥青路面。传统微表处工艺通常采用具有一定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包括水泥、石灰、粉煤灰、石粉等)与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外掺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制成流动型混合料,再通过稀浆封层车均匀洒布于沥青路面上封层。是以物理方式摊铺流动型混合料到旧路面,成型后的厚度一般为10mm左右。其粘结强度(23℃)小于0.5mpa,摩擦摆值为70bpn左右,构造深度为1.2mm左右,渗水系数约为10ml/min。对比例1传统微表处路面噪音测试结果见表1。表1实施例1-3、对比例1噪音测试结果列表噪音类别原路面传统微表处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车内噪音(db)66.273.562.063.061.5车外噪音(db)72.581.870.370.570.8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以油性环氧沥青基胶结料和玄武岩耐磨骨料为主要成分,通过专用同步封层车铺筑在原路面,并经适当碾压成型后形成精表处的底层,具有使用耐久、高抗滑、防水等优点,进一步铺筑一层以水性聚合物沥青胶结料、玄武岩耐磨骨料为主要成分的面层,充分改善了精表处表面纹理,降低形成噪音,对精表处底层具有明显的增强效果,同时在底层与面层之间掺配抗凝冰剂,一方面抗凝冰剂嵌入耐磨骨料形成的结构层中,填充了骨料之间的间隙,增强了其结构,另一方面,抗凝冰剂被胶结料所包裹,使得抗凝冰剂颗粒能够缓慢释放,防止过快流失,延长了抗凝冰使用寿命,复合的抗凝冰剂有效解决了精表处工艺在寒冷地区应用时冬季行车安全性问题;同时,封面料能够为面层骨料提供更好的保护,将其密实稳固在面层中,赋予面层高黏结力、高弹性、高柔韧性,使得精表处得到的复合路面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和自应力变形物理破冰的潜能。沥青路面抗凝冰复合精表处方法能够提升沥青路面的抗凝冰和融雪性能,且复合精表处路面粘附力强、噪音小,提高了行驶安全性和舒适度。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细节,仅是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构思,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凡是对本发明公开的技术细节所做的没有创造性的改变,对本发明公开技术方案的组合使用,都与本发明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