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既有线交叉渡线整体插铺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22199发布日期:2019-09-06 22:35阅读:1245来源:国知局
铁路既有线交叉渡线整体插铺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既有线道岔插铺施工方法,具体是一种铁路既有线交叉渡线整体插铺施工方法,属于铁路轨道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交叉渡线是铁路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既可进入又可越过另一条线路的轨道设备,它可以缩短站场长度,减少占地面积,因而在铁路运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交叉渡线一般由四组单开道岔或对称道岔、一组菱形交叉组合而成。交叉渡线平面形式与两端单开道岔的开向有关,比较常采用的平面形式为两平行线间设置的交叉渡线,即两组左开、两组右开对称布置,各种形式应根据站场布置及其功能选用,目前我国铁路铺设的交叉渡线间距有5.0m、5.3m、5.5m和6.5m四种标准图。交叉渡线的功能相当于两组相反方向铺设的单渡线,对于缩短车站长度,提高折返效率有着良好的效果。

目前铁路既有线交叉渡线插铺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插铺施工:一是四组单开道岔、菱形交叉分别进行插铺;二是每二组单开道岔组合在一起先插铺,然后再进行菱形交叉插铺。采用以上插铺方法的优点是施工人数少,工作强度小,缺点是施工天窗点多,插铺时间长,多数情况下插铺后菱形交叉与四组单开道岔连接不良,方向超限,影响列车行驶安全,后期维修难度大,成本高,且很难彻底消除道岔病害。

所以如何利用较短的天窗次数,快速、保质保量的完成交叉渡线插铺,是铁路设计和施工人员一直在探讨的技术问题。截止目前还尚未见公开一种较为理想的铁路既有线交叉渡线插铺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填补一项铁路既有线交叉渡线插铺施工领域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施工方法空白,而公开一种铁路既有线交叉渡线整体插铺施工方法。

本发明铁路既有线交叉渡线整体插铺施工技术方案是:

a.选择预铺场地,插铺位置旁路肩外填筑施工平台用于交叉渡线预铺,也可选择占用部分不影响运输的站线、牵出线、安全线等进行预铺,对于交叉渡线整体插铺时影响的既有建筑物需要进行施工过渡;

b.交叉渡线预铺,在平台、站线、牵出线、安全线上严格按交叉渡线两侧测量控制桩精确对位预铺,预铺完成后对交叉渡线两侧控制桩复核、交叉渡线静态验收;

c.交叉渡线加固,横向对应岔枕间采用l100x100x10mm角钢进行连接加固,角钢长度及眼距根据对应岔枕螺栓孔间距离进行加工;

d.交叉渡线滑道布置,滑道由钢轨、短木枕和滑轮组成,钢轨轨采用p60钢轨,分为两节,中间用夹板连接,施工天窗点内布置滑道前人工采用道岔换铺机组将交叉渡线整体升至一定高度,满足滑道搭设坡度,用枕木垛垫实道岔,滑道间距4~6m,共计18道,每根滑轨在首、尾和中间连接处用40~50cm的枕木头做支点并临时加固,滑道设置2%的坡度;

e.交叉渡线整体插铺就位:

天窗点内按设计位置拆除插铺范围内既有线路,清空道床,采用人力将交叉渡线整体缓慢横移推进,保证每个部位用力均匀,每推进一步,检查交叉渡线与滑轨上的刻度平齐,如果存在用力不均匀导致偏斜,立即停止移动,进行矫正,然后再重新进行滑移,反复多次后至设计位置,收缩液压起道机至交叉渡线缓慢下落就位。

本发明与目前铁路既有线交叉渡线解体插铺相比较,采用交叉渡线整体插铺,节约了天窗次数,减小了对铁路正常运输的影响,施工周期短,效率高,插铺后交叉渡线整体结构尺寸良好,病害少,大大降低了后期养护维修费用,保证了铁路运输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明显,可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交叉渡线铺设左半部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交叉渡线铺设右半部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交叉渡线加固左半部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交叉渡线加固右半部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交叉渡线滑道及道岔换铺机组布置左半部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交叉渡线滑道及道岔换铺机组布置右半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序号说明如下:

岔枕1~78,钢轨79,菱形交叉80,单开道岔81,控制桩82,角钢83~99,滑道100~117,道岔换铺机液压顶11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a.选择预铺场地:

a.1施工现场条件好时,在铁路既有线插铺位置路肩外填筑施工平台,根据设计插铺位置在平台上对应测放控制桩,严格按控制桩进行交叉渡线预铺;

a.2施工场地狭窄,有牵出线、安全线时,结合路局优化铁路运输方案,不影响运输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占用既有线路进行预铺;

a.3有接触网杆及硬横梁钢柱等既有设备时,制定设备改迁过渡方案;

b.交叉渡线预铺:

按照测设的控制桩及生产厂家铺设图进行交叉渡线精确预铺组装,先将岔枕采用机械搬运到施工平台上,按编号顺直摆放,然后将垫板、滑床板、胶垫按照顺序摆放安装到位,摆放钢轨及辙叉部分,最后进行扣配件及信号转辙设备安装,交叉渡线预铺完成后复核控制桩,使交叉渡线两端轨头横向与控制桩在同一条线上,检查交叉渡线尺寸、轨距、方向,及时细调,保证各部分构件及尺寸安装符合验标要求;

c.交叉渡线加固:

交叉渡线铺设完成后,用l100x100x10mm角钢进行连接加固,连接时利用道岔岔枕螺栓孔,角钢两头眼距根据对应岔枕螺栓孔间间距制作,角钢连接螺栓要拧紧;

d.交叉渡线滑道布置:

滑道由钢轨、短木枕和滑轮组成,交叉渡线全长93.124m,搭设滑道18处,中间28m搭设滑轨8道,间距为4m;两端65m范围内搭设滑轨10道,间距为6m,滑轨采用p60轨,长度19m,分成二段长,依次为12.5m、6.5m,每根滑轨间用夹板连接,滑轨上每隔0.5m标记尺寸,滑轨在首、尾和中间连接处用40~50cm的枕木头做支点并临时加固,设支点时在推进方向设置2%的下坡,滑轨面与道岔轨底间布设滑轮72个,交叉渡线起落采用道岔换铺机组,换铺机组36套,每套换铺机组分别由内燃液压泵站1台、液压起道机2台组成,起道机的支腿下必须垫支枕木头,并且要稳固;

e.交叉渡线插铺就位:

施工封锁天窗点内按设计位置拆除插铺范围内既有线路,拆除时测量当天轨温并计算预留合适的轨缝,采用人力将交叉渡线缓慢横移推进,保证每个部位用力均匀,每推进50cm,检查交叉渡线整体横移情况,保持交叉渡线与滑轨上的刻度平齐,反之,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横移,反复多次检查、调整、横移直至设计插铺位置,同时缓慢收缩液压起道机使交叉渡线下落就位,接头连接、上碴、起道、拨道、整细、检查、开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的铁路既有线交叉渡线整体插铺施工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选择预铺场地;交叉渡线预铺,对交叉渡线两侧控制桩复核验收;交叉渡线加固;交叉渡线滑道布置,交叉渡线整体插铺就位,天窗点内按设计位置拆除插铺范围内既有线路,清空道床,将交叉渡线整体缓慢横移推进,保证每个部位用力均匀。本发明与目前铁路既有线交叉渡线解体插铺相比较,采用交叉渡线整体插铺,节约了天窗次数,减小了对铁路正常运输的影响,施工周期短,效率高,插铺后交叉渡线整体结构尺寸良好,病害少,大大降低了后期养护维修费用,保证了铁路运输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明显,可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福;沈永明;黄宏斌;芦魏;冀朋飞;朱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8
技术公布日:2019.09.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