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标志及照明灯路侧杆柱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5412发布日期:2019-11-05 23:39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交通标志及照明灯路侧杆柱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标志及照明灯路侧杆柱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由于不正当操作很容易碰撞到路侧的交通标志杆和照明柱上,由于交通标志杆和照明柱都是固定的,因此在发生碰撞时不仅会损坏车辆,还会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交通标志杆和照明柱上安装缓冲装置是解决此问题的必要手段,但是现有的缓冲装置分为两类,1.受到碰撞时立刻转动,这对于轻微碰撞的车体来说,不及时制动车体极易造成二次碰撞。2.单纯的缓冲,碰撞时不能转动,这种对高速、失控的车辆来说,可能会撞倒交通标志杆和照明柱,最危险的是车体被拦腰截断,对车主造成生命威胁。以上两类都存在缺陷,另外,交通标志杆和照明柱受到碰撞时,没有报警装置,使车主不能及时得到救援,撞坏的交通标志杆和照明柱也不能及时发现。并且现有的缓冲装置不能快速安装和拆卸。因此设计一款可根据车体的碰撞力度采取不同的缓冲状态、自动报警、自动监控、安装快速的交通标志及照明等路侧杆柱防撞装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根据车体的碰撞力度采取不同的缓冲状态、自动报警、自动监控、安装快速的交通标志及照明灯路侧杆柱防撞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交通标志及照明灯路侧杆柱防撞装置,它包括杆体,在所述杆体上套置有圆形的防撞筒,所述防撞筒包括开口相对的左筒体和右筒体,所述左筒体和右筒体后端通过销子铰接连接,所述左筒体和右筒体前端通过连接板连接,在所述左筒体和右筒体上分别设置一个缓冲板,每个所述缓冲板与所述左筒体和右筒体的筒壁分别形成一个缓冲腔室,每个所述缓冲板通过多组并排缓冲弹簧连接连接一个半圆形的夹持板,两个所述夹持板形成一个与所述杆体配合的圆筒;

该防撞装置还包括转动触发装置,所述转动触发装置包括橡胶触头、U形杆和竖直设置的伸缩杆,所述橡胶触头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缓冲腔室内,所述U形杆的两端穿过所述缓冲板设置的开口槽后分别铰接连接一个所述橡胶触头;在所述左筒体后端设置一个与所述伸缩杆配合的套筒Ⅰ,在所述套筒Ⅰ下侧的所述杆体上设置一个孔径相同的套筒Ⅱ,所述伸缩杆可竖直滑动在所述套筒Ⅰ和套筒Ⅱ内,所述伸缩杆下端套置一个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所述套筒Ⅱ和所述伸缩杆下端设置的挡板上;所述伸缩杆的顶端顶在所述U形杆中间设置的限位块上;

在所述防撞筒的下侧设置两个垃圾筒,所述垃圾桶的开口与所述缓冲腔室一一对应,位于所述防撞筒上侧杆体上设置有垃圾桶遮挡板。

进一步的,在所述伸缩杆的上端设置一个波珠螺丝,对应的在所述限位块的底端设置一个与所述波珠螺丝配个的圆形槽。

进一步的,该防撞装置还包括自动报警装置,所述自动报警装置包括供电装置、摄像机、控制器、振动传感器和短信模块,所述供电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杆体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所述振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缓冲腔室内壁上,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图像处理模块、存储器和图像传输模块,所述摄像机、振动传感器和短信模块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摄像机通过所述控制器将图像传送到交通控制中心;振动传感器,用于检测防撞筒是否发生碰撞;短信模块,用于短信通知报警。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板两端向外延伸,与所述防撞桶壁呈近似梯形结构。

进一步的,在每个所述夹持板的前侧分别通过多组缓冲弹簧固定连接一个斜板,所述斜板通过连接杆与所述U形杆端部铰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以对低速行驶车辆起缓冲作用,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也可以使碰撞力度大、失控的车辆偏转,避免威胁车主的生命安全。

通过设置铰接连接的左筒体和右筒体可以实现快速安装。通过设置缓冲腔室和缓冲弹簧,可以对碰撞车辆起缓冲和制动作用,避免二次碰撞。设置转动触发装置,可使碰撞力度大的车辆偏转。通过设置橡胶触头可以增大接触面积,在任意位置碰撞都可以触发限位块移动。通过设置垃圾筒,可以合理利用空间。通过设置波珠螺丝和圆形槽,可以防止U形杆在未碰撞时发生滑动。通过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可以及时报警,缩短等待救援时间。缓冲板两端向外延伸,与防撞筒壁呈近似梯形结构,可以增大缓冲力度。在夹持板的前侧设置多组缓冲弹簧和斜板,可以对前侧的碰撞车体起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不包含防撞筒);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撞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撞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左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左筒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右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右筒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U形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橡胶触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套置有缓冲弹簧);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和套筒Ⅱ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杆体1、套筒Ⅱ11、防撞筒2、左筒体21、套筒Ⅰ211、右筒体22、连接板23、定位销231、缓冲板24、缓冲腔室241、缓冲弹簧25、夹持板26、框架261、斜板27、连接杆271、转动触发装置3、橡胶触头31、U形杆32、限位块321、圆形槽322、伸缩杆33、压缩弹簧331、挡板332、波珠螺丝333、垃圾筒4、垃圾桶遮挡板41、自送报警装置5、摄像机51、振动传感器52、太阳能电池板5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13所示的交通标志及照明灯路侧杆柱防撞装置,它包括杆体1,为了增大对碰撞车辆的缓冲作用,在杆体1上套置有圆形的防撞筒2,为了安装方便,防撞筒2包括开口相对的左筒体21和右筒体22,左筒体21和右筒体22的后端通过销子铰接连接,左筒体21和右筒体22前端通过连接板23连接,在连接板23上设置两个可移动的定位销231,在连接板23上设置两个与左筒体21和右筒体22对应的通孔,使用时,将定位销231插在左筒体21和右筒体22设置的通孔内。在左筒体21和右筒体22的内分别设置一个缓冲板24,每个缓冲板24与左筒体21和右筒体22的筒壁分别形成一个缓冲腔室241,为了增大防撞筒2的缓冲力,将缓冲板24两端向外延伸与防撞筒2的外壁呈近似梯形结构。

每个缓冲板24通过多组并排缓冲弹簧25连接连接一个半圆形的夹持板26,两个夹持板26形成一个与杆体1配合的圆筒,使用时,将夹持板26套置在杆体上即可,因为有缓冲弹簧25的挤压,防撞筒2不会滑动。为了方便安装缓冲弹簧25,在夹持板26的外侧延伸一个直角的框架261,将缓冲弹簧25的一端焊接在框架261上;

该防撞装置还包括转动触发装置3,转动触发装置3包括橡胶触头31、U形杆32和竖直设置的伸缩杆33,橡胶触头31对称设置在两个缓冲腔室241内,U形杆32的两端穿过缓冲板24设置的开口槽后分别铰接连接一个橡胶触头31。在左筒体21后端设置一个与伸缩杆33配合的套筒Ⅰ211,在套筒Ⅰ211下侧的杆体1上焊接一个孔径相同的套筒Ⅱ11,伸缩杆33可竖直滑动在套筒Ⅰ211和套筒Ⅱ11内,伸缩杆33下端套置一个压缩弹簧331,压缩弹簧331的两端分别顶在套筒Ⅱ11和伸缩杆33下端设置的挡板332上,这样,伸缩杆33会受到压缩弹簧331的外力下向上运动,伸缩杆33的顶端顶在U形杆32中间设置的限位块321上,此时压缩弹簧331处于压缩状态,当移动限位块321时,伸缩杆33在压缩弹簧331的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伸缩杆33的底部脱离套筒Ⅱ11,此时,防撞筒2在外力下会发生偏转。发生偏转的条件是:外力挤压缓冲腔室241的弧形壁,使缓冲腔室241的弧形壁在外力的挤压下触碰橡胶触头31,橡胶触头31推动U形杆32移动,限位块321发生偏移,最终伸缩杆33从套筒Ⅱ11弹出。为了防止限位块321发生轻微移动,在伸缩杆33的上端设置一个波珠螺丝333,波珠螺丝333包括壳体、钢珠和弹簧。对应的在限位块321的底端设置一个与波珠螺丝333配个的圆形槽322。这样可以确保限位块321只有受到外力时才偏移。

为了使防撞筒2的前侧起到缓冲作用,在每个夹持板26的前侧分别通过多组缓冲弹簧25固定连接一个斜板27,斜板27通过连接杆271与U形杆32端部铰接连接,当斜板27受到防撞筒2壁挤压时,会推动U形杆32使限位块321发生偏移。

为了合理利用有效空间,在防撞筒2的下侧设置两个垃圾筒4,垃圾桶4的开口与缓冲腔室一一对应,为了防止雨水进入垃圾桶4内,在防撞筒2的上侧杆体1上设置有垃圾桶遮挡板41,垃圾桶遮挡板41采用金属壳体,焊接到杆体1上,在每个垃圾桶的前侧铰接连接一个门,在门上焊接一个半圆形的捏持端。

每当事故发生时,往往由于没能及时报警导致出现很多严重的后果,还有就是,很多杆体1被撞坏后,短时间内很难发现,会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行。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在该防撞装置上设置一个自送报警装置5,自动报警装置5包括供电装置、摄像机51、控制器、振动传感器52和短信模块,振动传感器52,在附图5中有显示,用于检测防撞筒2是否发生碰撞。短信模块,用于短信通知报警。控制器上设置有图像处理模块、存储器和图像传输模块,摄像机51、振动传感器52和短信模块与控制器连接,供电功能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杆体1上的太阳能电池板53和电池,通过太阳能电池板53对电池进行充电,满足用电需求。振动传感器52设置在缓冲腔室241内壁上,当防撞筒2发生剧烈撞击时,会触发振动传感器52动作,振动传感器52将信号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通过短信模块以短信的形式发送给交通控制中心。同时将摄像机51拍摄的图像发送到交通控制中心,及时报警,缩短等待救援时间。对于报警装置的设计,现有技术中有很多方式,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公路防护栏图像采集报警系统,专利号201620284733.7,本实用新型完全可以采用该专利中公开的自动报警技术。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