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反射流透水式桥面铺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5733发布日期:2019-12-06 17:4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反射流透水式桥面铺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面排水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反射流透水式桥面铺装。



背景技术:

目前桥梁外侧设置砼式防撞墙,雨水纵横沿合成纵坡流动,与防撞墙碰撞后改变方向形成反射水流,如图1所示中空心三角形箭头方向,反射水流远离桥梁外侧泄水孔,泄水功能无法及时发挥,加重车道外侧积水;

且桥面积水通过路拱横坡及防撞墙间三角区域流至泄水孔排出,无法避免泄水孔前由于水流碰撞改变方向形成反射流,且无法就近进入泄水孔、降低排水系统效率,路拱横坡与防撞墙间三角区域过水宽度随着雨量增加而加宽,如图2所示,由于该区域的不透水沥青砼桥面铺装,同时受反射水流外推的影响,过水宽度加大,形成过水三角区f,且过水三角区的区域宽度不断增大,对外侧车道安全影响较大。

基于上述提出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防反射流透水式桥面铺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反射流透水式桥面铺装,主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之一,采用在车道外侧路缘带与防撞墙之间设置透水混凝土面层,同时在透水混凝土面层中埋设环钢丝透水管,因此雨水在未形成三角排水区域前,水可通过透水混凝土面层下渗沿透水混凝土之间的间隙至环钢丝透水管排出从而解决桥面积水无法及时排出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反射流透水式桥面铺装,包括在车道外侧路缘带设置透水混凝土面层,在透水混凝土面层中埋设环钢丝透水管,透水混凝土面层的一侧连接在桥面的防撞墙处,在透水混凝土面层的底部、环钢丝透水管的底部均铺设有防水土工布。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环钢丝透水管包括透水管以及缠绕在透水管外部的钢丝外骨架,钢丝外骨架为由钢丝缠绕而成且横截面为圆形,钢丝外骨架的钢丝间隙为5—8mm。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的底部还安装有用于将下渗到环钢丝透水管水流流出的铸铁泄水管,所述铸铁泄水管的入口为铸铁泄水口,铸铁泄水口具有开口结构。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铸铁泄水管位于环钢丝透水管的下方且靠近防撞墙。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铸铁泄水管的入口位于透水混凝土面层与防水土工布的交界处。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防撞墙的内侧面上设有等间距分布的加密泄水口。

进一步地优选,还包括设置在桥墩处的竖向落水管,竖向落水管将车道外侧路缘带的积水引至桥下排出。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加密泄水口中的水流与安装在边梁下方的纵向排水管连通,透水混凝土面层及环钢丝透水管中的水流至加密泄水口后,汇入到纵向排水管中。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纵向排水管与竖向落水管连通,纵向排水管中流入的水流通过竖向落水管排出。

进一步地优选,所述加密泄水口的入口处覆盖有钢筋网、钢筋网的外表面覆盖有铁丝网,铁丝网的上表面铺设有混凝土面层,加密泄水口为暗藏形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通过在车道外侧路缘带与防撞墙之间设置透水混凝土面层,并在透水混凝土面层中埋设环钢丝透水管,由于透水混凝土面层中的混凝土之间存在间隙,故雨水在路拱横坡及防撞墙间未形成三角区域之前,水流可通过透水混凝土下渗,并沿着透水混凝土之间的间隙流至环钢丝透水管,然后排出,水流在透水混凝土中被分散,则无法形成反射流,则减少对桥面汇水形成外推影响,造成积水。

(2)本技术方案中环钢丝透水管的设置,由于环钢丝透水管的设置,外侧缠绕有钢丝间隙很小的钢丝外骨架,透水管的透水速度大,利于增强水流在透水混凝土面层范围内的虹吸效应,虹吸效应的下拉作用可消除或降低反射流外推影响,减少积水。

(3)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透水混凝土面层的下方设置防水土工布,避免雨水下渗,改善结构水环境,加强结构耐久性,该设置可透水混凝土面层或环钢丝透水管中的水快速流出,避免雨水在透水混凝土面层中滞留,同时增强了整个桥面铺装的强度的稳定性。

(4)铸铁泄水口与竖向落水管连通,铸铁泄水口采用开口结构,可快速排出积水;加密泄水口采用暗藏结构,在保证桥面美观及路用性能条件下,增强整体排水能力。通过铸铁泄水口与加密泄水口共同配合,可避免桥面积水,保证行车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常规桥面铺装水流形成反射水流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为现有桥面铺装防撞墙间三角区域积水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桥面铺装水流示意图;

其中:1-防水土工布,2-环钢丝透水管,3-防撞墙,4-铸铁泄水管,5-竖向落水管,6-纵向排水管,7-钢筋网,8-铁丝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说明:

a表示车道外侧路缘带,b表示边梁,d表示不透水沥青砼桥面铺装,g表示桥梁的墩台帽,m表示桥梁中线,f表示过水三角区。

其中,图1为现有常规桥面铺装水流流向示意图,在图1中可以看出现有桥梁外侧设置的防撞墙,这里具体可为砼式防撞墙,雨水水流沿合成纵坡方向流动,即图1中所示多个平行单箭头表示的方向,在与桥面的防撞墙3碰撞后改变方向,形成反射水流,反射水流方向为图1所示如空心三角形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最终反射流与合成纵坡水流共同作用下水流沿着两个双弧线带箭头所指示的方向流动,则为实际水流方向,实际水流远离桥梁外侧泄水孔,泄水功能无法及时发挥,加重车道外侧积水。

如图2所示为桥面铺装防撞墙间三角区域积水图,桥面积水通过路拱横坡及防撞墙间三角区域流至泄水孔排出,受反射水流的外推影响,过水三角区域的过水宽度增加,影响行车安全,g表示桥梁的墩台帽,f表示过水三角区域。

实施例1:

如图3、4、5所示,一种防反射流透水式桥面铺装,包括在车道外侧路缘带设置透水混凝土面层,在透水混凝土面层中埋设环钢丝透水管2,在透水混凝土面层的底部、环钢丝透水管2的底部均铺设有防水土工布1。

本实施例中透水混凝土面层的设置,透水混凝土面层为具有空隙的混凝土组成。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透水地坪,是由骨料、水泥、增强剂、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透水混凝土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或沥青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

因此,对于透水混凝土面层、环钢丝透水管2的设置,这里所述的透水混凝土面层为一种桥面铺装,如图4中b表示的边梁对应的上方区域,a表示车道外侧路缘带,在雨水未形成路面三角排水区域前,水流至透水混凝土面层处下渗沿透水混凝土空隙汇流至环钢丝透水管2排出,水流方向在透水混凝土面层中被分散,无法形成反射水流,即使少量水流碰撞桥面的防撞墙,反射流在透水混凝土面层的空隙分散作用下也很快被消散,且由于水流高程低于路面,也不会对桥面汇水形成外推影响,造成积水。

随着雨水水量增大,在透水混凝土表面形成三角汇流区域,由于环钢丝透水管水力半径及内壁粗糙系数优于汇水三角区域及透水混凝土,环钢丝透水管水流速度较大,将在透水混凝土范围形成虹吸效应,虹吸效应的下拉作用可消除或降低反射流外推影响,减少积水。

防水土工布1的设置有利于桥面铺装内部渗水排出,同时可避免雨水下渗对桥梁主体结构影响,保证桥梁使用耐久性。

防水土工布是指以塑料薄膜作为防渗基材,与无纺布复合而成的土工防渗材料,能有效的将多余液体和气体隔离,并增强结构的稳定性,以改善结构水环境状况。

当将防水土工布1铺设在环钢丝透水管底部,且环钢丝透水管2的底部还有透水混凝土面层,利于对该混凝土的保护,利于桥面铺装内的水内渗。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其他结构及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不再详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环钢丝透水管2包括透水管以及缠绕在透水管外部的钢丝外骨架,钢丝外骨架为由钢丝缠绕而成且横截面为圆形,钢丝外骨架的钢丝间隙为5-8mm。

其中,采用环钢丝透水管2,在保证水流通过钢丝间缝隙进入环钢丝透水管2外,可利用钢丝外骨架与沥青混凝土形成具有刚度和强度的外层,确保路用性能要求。

且本实施例所述的环钢丝透水管2为圆形透水管,具有更优的水力半径和管内壁粗糙系数,提高透水管内水流速度,在提高排水能力同时,在透水混凝土区域形成虹吸效应,消除形成排水三角区域后的反射流,且这里优选钢丝外骨架的钢丝间隙为5-8mm,在该钢丝间隙下,利于透水混凝土面层的雨水快速进入钢丝骨架内,此时钢丝间隙水面承受的大气压力大于钢丝间隙内透水管承受的大气压力,故水流速度加大。

透水混凝土及环钢丝透水管2的过水断面,利用原不透水桥面铺装设置,如图5所示的d区域,在不改变路表设置情况下,增大过水断面,减少路面积水宽度,降低积水车道对外侧车道行车安全影响。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其他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不再详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透水混凝土面层的底部还安装有用于将下渗到环钢丝透水管2水流流出的铸铁泄水管4。所述铸铁泄水管4位于环钢丝透水管2的下方且靠近防撞墙3。所述铸铁泄水管4的入口位于透水混凝土面层与防水土工布1的交界处,具体可为铸铁泄水管4的入口位于透水混凝土面层与防水土工布1的连接位置。所述铸铁泄水管4的入口为铸铁泄水口,铸铁泄水口具有开口结构,即铸铁泄水孔在透水混凝土面层中采用开口设计。

铸铁泄水管4主要承担雨水排出的任务。铸铁泄水管是由高密度钢铁添加其它助剂而形成的外型钢铁管材,针对不同的排水要求,管孔的大小可为10mm×1mm—30mm×3mm,并且可以在360度、270度、180度、90度等范围内均匀分布,广泛用于公路、铁路路基、地铁工程、废弃物填埋场、隧道、绿化带、运动场及含水量偏高引起的边坡防护等排水领域,以及农业、园艺之地下灌溉、排水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铸铁泄水管4的设置,是便于将从透水混凝土、环钢丝透水管2中下流的雨水通过进入铸铁泄水管4的入口然后排出,从而提高排出效率,减少雨水在桥面的积累。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铸铁泄水管4、防撞墙3其他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不再详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防撞墙3的内侧面上设有等间距分布的加密泄水口,加密泄水口中的水流与安装在边梁下方的纵向排水管6连通,透水混凝土面层及环钢丝透水管中的水流至加密泄水口后,汇入到纵向排水管6中。

桥面铺装还包括设置在桥墩处的竖向落水管5,竖向落水管5将车道外侧路缘带的积水引至桥下排出。所述纵向排水管6与竖向落水管5连通,纵向排水管6中流入的水流通过竖向落水管5排出。

加密泄水口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利于雨水的流出,透水混凝土面层及环钢丝透水管中的水流或车道外侧路缘带的积水进入加密泄水口,加密泄水口的水流进入安装在边梁下方的纵向排水管6中,可通过设置在桥墩处的竖向落水管5排出。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其他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不再详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加密泄水口的入口处覆盖有钢筋网7、钢筋网7的外表面覆盖有铁丝网8,铁丝网8的上表面铺设有混凝土面层。

加密泄水口采用与铸铁泄水口相同的铸铁泄水管,铸铁泄水管的管口位于透水混凝土面层与防水土工布交界处,其管口上设置钢筋网7,钢筋网7上设置铁丝网8,透水混凝土面层在设置钢筋网及铁丝网的加密泄水口上正常铺筑,加密泄水口为暗藏结构,可在铸铁泄水口排水能力之外增强整体排水能力。其中钢筋网7的具体结构为用低碳钢丝,中碳钢丝,高碳钢丝,不锈钢丝等材料编织或者焊接成网状材料;钢筋网8,又称:焊接钢筋网、钢筋焊接网、钢筋焊网、钢筋焊接网片、钢筋网片等等,是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分别以一定的间距排列且互成直角、全部交叉点均焊接在一起的网片。其中钢筋网8、钢筋网7的设置除了具备将积水快速排出下渗的能力外,还具有增强混凝土抗裂能力。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其他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