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头防沉降的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1038发布日期:2020-05-06 23:48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头防沉降的路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头防沉降的路基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车辆荷载作用,温度作用以及其他外部因素作用下最容易产生台后土压力累积和台后土沉降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台后搭板沉降和破坏的病害问题。搭板发生沉降和破坏不仅造成了桥头跳车现象,影响车辆行驶的平顺性和安全性;而且还降低了桥梁的全寿命周期,增加了桥梁的养护费用。

专利公告号为cn20641838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公路路堤与桥台衔接段浮梁防跳车装置,包括桥梁、路堤、桥台,所述的桥梁的端头与桥台固定连接,桥台上设置向路堤端突出的浮梁支承台,浮梁支承台与桥台一体浇筑,浮梁支承台上固定浮梁的一端,浮梁的另一端置于路堤的基层上,浮梁为预应力砼空心板梁,位于路堤端的浮梁底部铺设整平浮梁的浮梁枕,浮梁与桥面相同坡度,长度l满足l≥δs/2‰,δs为桥台与浮梁的沉降差值,浮梁上铺设路面。减少施工对桥台与路堤接合部位的填筑材料的严格要求及桥台与路堤接合部位的技术处理难度,缩短因路堤过度沉降引起的路面加速破坏产生的维修周期,减少维修费用等;降低因跳车严重而致车辆损坏,提高行车安全。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靠近水体的堤坝会受到水体长时间的浸泡,堤坝容易被浸蚀而产生缝隙,河水从缝隙渗透至路堤中导致路堤土质软化,引起发生桥头沉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头防沉降的路基结构,其能减小靠近桥梁的堤坝沙土的流失,从而减轻地面沉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桥头防沉降的路基结构,包括堤坝和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通过加固组件铺设在所述堤坝靠近水体的一侧;

所述加固组件包括钢筋网和多根加固杆,多根所述加固杆水平插设在所述在堤坝中,多根所述加固杆一端伸出所述堤坝且均与所述钢筋网固定,所述钢筋网平铺在所述混凝土层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层将水体与堤坝隔开,减小了水浸泡堤坝而使堤坝产生缝隙的可能,从而减少了堤坝土层含水量大自身软化和流失的情况;铺设混凝土层时,先将多根加固杆水平插入堤坝中,再将钢筋网焊接固定在加固杆上,通过将混凝土浇筑在堤坝靠近水体的一侧,从而将钢筋网以及加固杆伸出堤坝的部分嵌合在混凝土层内,钢筋网和加固杆将混凝土层固定在堤坝侧面上,减小了混凝土层脱离堤坝的可能性,从而水不易浸泡堤坝的土层,堤坝的土层不易软化和流失,从而桥头不易塌陷,从而也减轻了行车上桥时的跳车现象。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网上固定有多个用于增大所述钢筋网与所述混凝土层接触面积的防脱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网上的防脱杆增大了钢筋网与混凝土层的接触面积,铺设混凝土层时,混凝土更易附着在钢筋网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层靠近水体一侧的设置有防滑底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底基减小了混凝土层沿着堤坝侧壁下滑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凝土层靠近水体的一侧涂有第一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层将混凝土层与水体隔开,减轻水体长时间接触混凝土层,而导致混凝土层开裂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堤坝内部埋设有多根水平的渗透管,所述堤坝内浇筑有储水的集水井,所述渗透管均与所述集水井连通,所述集水井上连接有与外部市政管网系统连通的导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堤坝内的积水通过渗透管运输至集水井中集中,再通过导水管将储集水井内的积水排走至外部市政管网系统,从而减小堤坝内部的湿度,使堤坝的土层更紧密,减小路面坍塌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井的外壁设有第二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水层减轻了集水井内的积水再次渗透至堤坝土层中的情况。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水井内固定有多根竖直设置的支撑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柱将集水井支撑起来上,当路面受到较大的力时,集水井在支撑柱的支撑作用下不易坍塌。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堤坝上铺设有用于防滑的路面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车时,路面层将车体与堤坝分开,且增大了车体行驶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车辆形式过程中不易打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混凝土层通过加固杆和钢筋网固定在堤坝靠近水体的一侧,从而混凝土层将堤坝与水体隔离开,减轻了水体长时间浸泡堤坝从而造成堤坝沙土软化甚至流失的情况,以此减小了路面坍塌的情况,桥梁与堤坝的交接处不易由于沙土流失而下沉,也减轻了车辆行驶至桥梁时的跳车现象;

2.混凝土层表面涂的第一防水层隔开了混凝土层与水体的接触,从而混凝土层不易长时间受到浸泡而开裂;

3.堤坝内插设的渗透管将堤坝内的积水运送至集水井中,再由排水管将集水井内的积水排走,从而降低堤坝内的湿度,使堤坝内土层更紧密,从而不易造成坍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钢筋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堤坝;2、混凝土层;3、钢筋网;4、加固杆;5、防脱杆;6、防滑底基;7、第一防水层;8、渗透管;9、集水井;10、导水管;11、第二防水层;12、支撑柱;13、路面层;14、渗水孔;15、桥墩;16、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桥头防沉降的路基结构,包括堤坝1,堤坝1上侧铺设有路面层13,路面层13主要为防滑材料的沥青组成。堤坝1靠近水体的一侧设置有加固组件,加固组件包括钢筋网3和多个加固杆4,钢筋网3由多根钢筋横纵交错固定形成,且钢筋网3所在的平面与堤坝1靠近水体的侧面平行,钢筋网3上固定有多个用于增大钢筋网3展开面积的防脱杆5。多根加固杆4均水平插设在堤坝1中,且多根加固杆4伸出堤坝1的一端均与钢筋网3固定。堤坝1靠近水体的一侧铺设有混凝土层2,混凝土层2将钢筋网3和加固杆4伸出堤坝1的部分包覆在内,防脱杆5增大了钢筋网3与混凝土层2的接触面积。混凝土层2上固定有桥墩15,桥墩15上铺设有桥板16,桥板16与路面层13相接。为减轻水体对混凝土层2的侵蚀作用,混凝土层2靠近水体的一侧铺设有主要材料为防水带的第一防水层7。堤坝1经由混凝土层2与水体隔开,从而减轻水体直接与堤坝1接触而造成堤坝1内的沙土软化甚至流失的情况,以此路面层13与桥板16相接处不易发生下沉,且当车行驶上桥板16时,不易发生跳车情况。

为减轻混凝土层2沿堤坝1侧壁下滑的情况,混凝土层2靠近水体的一侧固定有防滑底基6,防滑地基减小混凝土层2下滑而与堤坝1脱离的可能性。

堤坝1内开设有集水井9,集水井9内壁均铺设有第二防水层11,第二防水层11主要由橡胶止水带组成,堤坝1内埋设有多根水平的渗透管8,渗透管8上开设有多个渗水孔14,渗水孔14限制泥土进入渗透管8内,而允许水进入渗透管8内。多根渗水管均与集水井9连通,且集水井9上插设有连接有与外部市政管网系统连通的导水管10,导水管10插设安装在堤坝1内。渗透管8将堤坝1的土层内的积水运输至集水井9内,再由导水管10将集水井9内的积水导走至外部市政管网系统(图中未示出)中。从而降低了堤坝1内土壤的湿度,使堤坝1内的土壤更紧密,不易因为受到的压力过大而导致路面层13下沉。

为了减小集水井9坍塌的可能性,集水井9内固定有多根支撑柱12,支撑柱12的两端分别与集水井9的顶壁和底壁抵接固定,从而当路面层13受力时,支撑柱12支撑集水井9减小集水井9坍塌的可能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加固杆4和钢筋网3将混凝土层2铺设在堤坝1靠近水体的一侧,从而减轻水体直接接触堤坝1而造成堤坝1内沙土软化甚至流失的情况,进而桥板16与路面层13的相接处不易由于堤坝1的下沉和沉降;渗透管8将堤坝1内部的积水排至集水井9中,再有导水管10将集水井9内的积水排走,从而降低堤坝1内土壤的湿度,使堤坝1内土壤更紧密,从而堤坝1不易受到较大压力而下沉,桥板16与路面层13的相交处不易由于堤坝1的下沉而产生高度差,因而也减轻了行车上桥时的跳车现象。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