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桥梁湿接缝的模板悬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6786发布日期:2020-05-22 22:00阅读:9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桥梁湿接缝的模板悬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桥梁湿接缝的模板悬吊装置。



背景技术:

湿接缝,是指预应力混凝土梁体分块预制,悬臂拚装成大跨度连续梁,梁体间采用现浇混凝土把梁块连成整体的接缝。在桥梁施工中,湿接缝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桥梁的受力状态、使用功能,甚至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目前,传统的施工方式多采用搭设支架,以支撑梁体底部的湿接缝模板,不仅作业量大、功效低、成本高,且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桥梁湿接缝的模板悬吊装置,结构稳固,安全性强,可靠性强,成本低,克服了传统施工方法的不足,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安全,且有效提高了工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桥梁湿接缝的模板悬吊装置,包括模板组件和用于提升模板的提升机构,模板组件设于左右两个待接缝的梁体之间,所述模板组件包括托盘、底模、钢筋支撑杠和两个垫块;托盘和底模均位于梁体下方,托盘上固定设有多个吊环,底模设置在托盘上方且底模上设有供吊环穿过的吊环孔,吊环顶端穿过吊环孔并高于梁体上端面;钢筋支撑杠位于梁体上方并自左至右依次穿过多个吊环,钢筋支撑杠与左右两个梁体的上表面之间分别卡设有一个垫块;垫块高度、梁体厚度、底模厚度和托盘厚度之和与吊环高度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安装支架和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的辘轳;安装支架架设在桥梁上且安装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待接缝的两个梁体上方;辘轳上卷绕有提升钢绳,提升钢绳末端设有用于连接吊环的吊钩。

进一步地,所述底模采用竹胶板模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模上表面设有脱模剂层。

进一步地,所述底模与梁体的接触面设有海绵条。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包括横向托梁和设置在横向托梁上方的纵向方木,纵向方木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左右方向排列,吊环底部固定连接横向托梁。

进一步地,所述吊环外围套设有pvc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底模下方设置托盘,并在托盘上固定设置吊环,吊环穿过底模后通过提升机构带动底模升降,由于托盘与吊环直接连接,通过托盘承载底模上移,避免了吊环直接连接于底模上造成底模的损毁,且提升底模上方在湿接缝操作时混凝土成型面的平整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固,且操作方便,在节省人力的同时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2)通过在底模上表面设置脱模剂层,避免底模与混凝土粘连,保障底模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能够顺利脱模,进而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3)通过在底模与梁体的接触面设置海绵条,向底模上方的两个梁体之间浇注混凝土时有效避免漏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施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梁体;2、纵向方木;3、横向托梁;4、混凝土;5、钢丝绳吊环;6、底模;7、垫块;8、钢筋支撑杠;9、安装支架;10、辘轳。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模板组件和用于提升模板的提升机构,模板组件设于左右两个待接缝的梁体1之间,模板组件包括托盘、底模6、钢筋支撑杠8和两个垫块7;托盘和底模6均位于梁体1下方,托盘上固定设有多个吊环,底模6设置在托盘上方且底模6上设有供吊环穿过的吊环孔,吊环顶端穿过吊环孔并高于梁体1上端面;钢筋支撑杠8位于梁体1上方并自左至右依次穿过多个吊环,钢筋支撑杠8与左右两个梁体1的上表面之间分别卡设有一个垫块7;垫块7高度、梁体1厚度、底模6厚度和托盘厚度之和与吊环高度相匹配。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模板组件和用于提升模板的提升机构,定义待接缝的两个梁体1左右设置,模板组件设于两个梁体1之间,提升机构与两个梁体1上方。

模板组件包括托盘、底模6、钢筋支撑杠8和两个垫块7。

托盘包括横向托梁3、纵向方木2和φ3mm的钢丝绳吊环5;横向托梁3由三根热轧带肋钢筋等距离布置构成,纵向方木2数量为两根,两根纵向方木2分别设置在横向托梁3的左右两端,纵向方木2和横向托梁3之间通过双股14#铁丝穿过并斜向绑扎固定连接。为了避免纵向方木2上缠绕的铁丝对模板磨损底板,优选在纵向方木2上方对应铁丝缠绕的位置设有与铁丝外径匹配的凹槽。钢丝绳吊环5数量为两个且左右布置在两根纵向方木2之间,钢丝绳吊环5底部固定连接横向托梁3,钢丝绳吊环5开口的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

底模6采用竹胶板模板,底模6设置在纵向方木2上方并位于梁体1下方,底模6上表面与梁体1的接触面设有海绵条,即底模6上表面对应梁体1下端面的位置设有海绵条,以避免浇注时漏浆;底模6上对应钢丝绳吊环5的位置设有供钢丝绳吊环5穿过的钢丝绳吊环5孔,钢丝绳吊环5顶端穿过钢丝绳吊环5孔并向上伸出,当钢丝绳吊环5上升至模板底部接触纵向方木2时,将钢丝绳吊环5位于模板上方的一段套设上pvc管,钢丝绳吊环5伸出模板上方的高度高于梁体1待浇筑面的厚度。

钢筋支撑杠8位于梁体1上方并自左至右依次穿过左右两个钢丝绳吊环5,钢筋支撑杠8与左右两个梁体1的上表面之间分别通过卡设一个垫块7进行固定和压紧;垫块7高度、梁体1厚度、底模6厚度和托盘厚度之和与钢丝绳吊环5高度相匹配,即钢丝绳吊环5伸出模板上方的长度满足湿接缝混凝土4厚度、钢筋支撑杠8高度和垫块7高度的要求。

提升机构包括安装支架9和设置在安装支架9上的辘轳10;安装支架9架设在桥梁上且安装支架9的左右两端分别位于待接缝的两个梁体1上方;辘轳10上卷绕有提升钢绳,提升钢绳末端设有用于连接钢丝绳吊环5的吊钩。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

模板组件安装:安装前,先组装底模6与托盘,并在底模6表面喷涂脱模剂构成便于脱模的脱模剂层。安装时,用辘轳10上提升钢绳末端的吊钩钩住底模6两端伸出的钢丝绳吊环5,通过转动辘轳10提拽提升钢绳实现底模6的提吊安装。底模6提升到位后,即底模6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分别接触两个梁体1的下表面后,在两排钢丝绳吊环5上套pvc塑料管,用钢筋支撑杠8横向穿过左右两排钢丝绳吊环5,并在钢筋支撑杠8下支垫垫块7塞紧,使钢筋支撑杠8的两端通过垫块7支担在梁面上。然后,在pvc塑料管内填塞泡沫胶,以方便后期拆除。

浇注:当上述模板组件安装完成后进行湿接缝混凝土4浇筑施工。

模板组件拆除:浇注的梁块满足拆除条件后,先慢慢两个垫块7,使模板组件整体脱离紧固状态,然后,用辘轳10上钢丝绳的吊钩钩住并吊紧底模6两端的钢丝绳吊环5,慢慢松动底模6下方的托盘完成脱模,然后抽掉钢筋支撑杠8,慢慢吊放底模6和托盘至地面,最后清理pvc塑料管,用混凝土4将pvc塑料管所在空隙进行填塞密实。

本实用新型极大方便了湿接缝施工,模板组件结构安全可靠,克服了传统施工方法的不足,保证了质量,提高了工效,节约了成本,降低了安全风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