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55779发布日期:2020-06-02 20:24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桥梁落梁作为桥梁在地震力作用下的一种典型震害形式,是引起桥梁倒塌损毁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桥梁结构的地震灾害表明:相邻桥跨的非同向运动及碰撞是引起结构破坏的主要原因。

现有技术中的桥梁抗震挡块的做法是在上构主梁和下构墩帽之间设置纵向及横向的钢筋混凝土限位块或钢挡块,这种做法的缺点是纵向及横向的挡块一般分开设置,设置在墩帽上面,整体性景观效果较差,挡块位置占用了顶梁的空间,为以后的桥梁支座养护维修带来不便;并且挡块结构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挡块刚度小,抗震耗能能力较差,在高烈度地震下容易损坏,达不到地震作用下防落梁及保护支座的要求。

一种专利号为200920212609.x,发明名称为“一种桥梁用抗震挡块”的实用新型专利为最接近现有技术,但其应用于桥梁存在如下不足:

1、梁底抗震挡块为混凝土结构,在强震作用下,混凝土容易发生剪切破坏,抗震能力较差,且混凝土结构内嵌在墩顶凹槽内,没有足够的施工空间,施工较困难。

2、墩顶凹槽四周无遮挡设施,凹槽内容易进入雨水和垃圾灰尘等杂质,可能会堵塞梁底挡块与墩顶凹槽之间的空隙,阻碍上构梁体与下构桥墩之间因温度、梁体收缩徐变产生相对变形,从对主梁结构产生附加内力,给主梁造成不利的影响,并降低桥梁挡块结构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桥梁支承结构,既具有同时纵、横向的抗震限位功能,又能有效提高抗震挡块的刚度和抗震耗能能力,并且不影响墩顶的梁体维修及更换支座的操作空间。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桥梁支承结构,包括主梁、支座和桥墩,所述主梁通过两个支座支承于桥墩顶部,所述桥墩顶部设置凹型限位槽,所述主梁底部设置抗震挡块,所述抗震挡块至少部分伸入凹型限位槽内,且所述凹型限位槽位于两个所述支座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抗震挡块采用钢混组合结构,所述钢混组合结构内部为钢筋混凝土块,所述钢筋混凝土块外侧包覆有钢板。

作为优选,所述钢筋混凝土块内设有竖向钢筋,所述竖向钢筋伸入主梁内,所述钢板与竖向钢筋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钢筋混凝土块为矩形,所述钢筋混凝土块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小于50cm,所述钢板厚度为1~4cm。

作为优选,所述凹型限位槽的内壁设置有缓冲橡胶层,所述抗震挡块伸入所述缓冲橡胶层围合的空间内。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橡胶层高出桥墩顶部15~25cm。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橡胶层距离抗震挡块2~8c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实用新型中,梁底的抗震挡块竖向嵌入墩顶的凹型限位槽内,同时起到了桥梁纵、横向的抗震、限位作用,限制了主梁和桥墩之间因地震作用产生的过大位移,能有效防止纵、横桥向的落梁,满足抗震新规范的要求。

2、梁底的抗震挡块采用内侧钢筋混凝土块、外侧钢板的钢混组合结构,同时发挥了混凝土块刚度大和钢板抗剪能力强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抗震挡块的抗震能力和耗能作用,能够有效的保护支座在强震作用下不发生破坏,改善了以往传统抗震挡块采用单一的混凝土或者钢结构材料抗震性能差的缺点;钢混组合挡块的另一个优点是在施工时外侧钢板可以作为内侧钢筋混凝土块的施工模板,解决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内嵌式挡块脱模困难、操作空间过小等施工问题,该实用新型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3、墩顶凹型限位槽内侧设置缓冲橡胶层,在挡块和限位槽的相互碰撞时通过橡胶的弹性变形能起到缓冲地震力,吸收地震能量的作用。缓冲橡胶层在限位槽顶四周形成一道封闭的保护罩,防止雨水和垃圾灰尘等杂质进入凹型限位槽内,从而堵塞挡块和限位槽之间的空隙,避免对主梁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充分发挥了抗震挡块的作用。

4、在本实用新型中,抗震挡块的布置结构紧凑合理,布置范围为桥墩中心位置,与上下构之间的支承系统间隔了一定的距离,并与主梁和桥墩整体融合,既具有较好的桥梁景观效果,又不占用顶梁空间,方便桥梁支座的养护维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支承结构的立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震挡块的立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震挡块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桥梁支承结构,包括主梁6、支座8和桥墩7,所述主梁6通过两个支座8支承于桥墩7顶部,所述桥墩7顶部设置凹型限位槽3,所述主梁6底部设置抗震挡块,所述抗震挡块至少部分伸入凹型限位槽3内,且所述凹型限位槽3位于两个所述支座8之间。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由梁底的抗震挡块竖向嵌入对应位置墩顶的凹型限位槽的构造设置,同时起到了桥梁纵、横向的抗震、限位作用,限制了主梁6和桥墩7之间因地震作用产生的过大位移,能有效防止纵、横桥向的落梁,满足抗震新规范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抗震挡块的布置结构紧凑合理,布置范围为桥墩7中心位置,与上下构之间的支承系统间隔了一定的距离,并与主梁6和桥墩7整体融合,既具有较好的桥梁景观效果,又不占用顶梁空间,方便桥梁支座的养护维修。

作为优选,所述抗震挡块采用钢混组合结构,所述钢混组合结构内部为钢筋混凝土块1,所述钢筋混凝土块外侧包覆有钢板2。梁底的抗震挡块采用内侧钢筋混凝土块1、外侧钢板2的钢混组合结构,同时发挥了混凝土块刚度大和钢板抗剪能力强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抗震挡块的抗震能力和耗能作用,能够有效的保护支座8在强震作用下不发生破坏,改善了以往传统抗震挡块采用单一的混凝土或者钢结构材料抗震性能差的缺点;钢混组合挡块的另一个优点是在施工时外侧钢板2可以作为内侧钢筋混凝土块1的施工模板,解决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内嵌式挡块脱模困难、操作空间过小等施工问题,该实用新型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作为优选,所述钢筋混凝土块1内设有竖向钢筋9,所述竖向钢筋9伸入主梁6内,所述钢板2与竖向钢筋9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钢筋混凝土块1为矩形,所述钢筋混凝土块1的长度和宽度均不小于50cm,即所述钢筋混凝土块1的纵横桥向厚度不小于50cm,所述钢板2厚度为1~4cm。

作为优选,所述凹型限位槽3内侧面及底面设置一层缓冲橡胶层4,墩顶凹型限位槽3内侧设置缓冲橡胶层4,在挡块和限位槽的相互碰撞时通过橡胶的弹性变形能起到缓冲地震力,吸收地震能量的作用。缓冲橡胶层在限位槽顶四周形成一道封闭的保护罩,防止雨水和垃圾灰尘等杂质进入凹型限位槽3内,从而堵塞挡块和限位槽之间的空隙,避免对主梁结构产生不利影响,充分发挥了抗震挡块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橡胶层4高出桥墩7顶部15~25cm。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橡胶层4距离抗震挡块2~8cm。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钢混组合内嵌式抗震挡块的桥梁,既具有同时纵、横向抗震限位功能,又能有效提高挡块的刚度和抗震耗能能力,并且不影响墩顶的梁体维修及更换支座的操作空间。

桥梁主梁6设置在桥墩7上,在桥墩7墩顶中心设置凹型限位槽3,凹型限位槽3对应梁底设置的钢混组合抗震挡块,挡块内侧为规则长方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挡块四周侧面和底面外包一层钢板2,内侧钢筋混凝土块1与外侧钢板2之间通过竖向钢筋9焊接连成整体,梁底的钢混组合抗震挡块伸入墩顶的凹型限位槽3内,凹型限位槽3内侧面及底面设置一层缓冲橡胶层4,限位槽内四周竖向橡胶层高出墩顶,形成一道封闭的防尘和防水罩。

如图1所示,桥梁主梁6通过支座8设置在桥墩7顶部,桥梁用抗震挡块设置在桥墩7的顶部中心位置a。

图2~图3表示了桥墩抗震挡块的结构示意图,桥墩7顶部中心设置凹型限位槽3,主梁6底部设置抗震挡块,伸入墩顶限位槽内,同时起到纵桥向及横桥向的限位作用。

上述主梁底部的规则长方体抗震挡块采用钢混组合结构,挡块内侧为规则长方体钢筋混凝土块1,钢筋混凝土块1四周侧面和底面外包一层钢板2,内侧混凝土块与外侧钢板之间通过竖向钢筋9焊接连成整体;内侧混凝土块的纵横桥向厚度应经过计算确定,一般不小于50cm,外侧钢板2厚度为2cm。

上述墩顶限位槽内侧嵌固一层缓冲橡胶层4,橡胶层高出墩顶约20cm,在限位槽四周形成一道封闭的橡胶层保护罩,对墩顶的凹型限位槽能够较好的达到防水和防尘的效果。

上述主梁梁底抗震挡块伸入墩顶限位槽内,与限位槽内橡胶层之间的净距大约为5cm,既能满足主梁因温度、混凝土收缩徐变产生的主梁6和桥墩7之间的相对位移要求,又能使抗震挡块在地震作用下能充分发挥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