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预应力公路隧道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5170发布日期:2020-06-05 20:2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预应力公路隧道防撞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路隧道安全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应力公路隧道防撞护栏。



背景技术:

目前隧道防撞护栏主要有混凝土护栏、钢护栏和组合式护栏,其中混凝土护栏和组合式护栏主要采用现场浇注的方式施工。采用传统的预制护栏拼装技术,在拼装过程中易出现护栏高度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错台以致效果不理想,护栏外观参差不齐;而且在护栏和主梁拼接位置,存在长期淹水现象,大大降低了结构耐久性。且目前采用的技术不论是现浇护栏还是常规的预制拼装护栏,更换难度均比较大。现浇护栏施工速度慢,不符合国家提倡的预制拼装理念。现有的护栏预制拼装方法又存在护栏拼装顶面错位、接缝处耐久性差以及不易更换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应力公路隧道防撞护栏,包括公路基础、防撞护栏、防撞滚筒、预应力索具、底部套筒、连接螺栓、滚筒固定件、混凝土灌注带、膨胀螺栓;

所述防撞护栏由预制护栏主体、横向受力钢筋、竖向受力钢筋、横向受力抗剪钢筋、底部安装卡榫、外伸钢筋笼、滚筒安装平台、索道八部分组成;

预制护栏主体内部布置横向受力钢筋、竖向受力钢筋和横向受力抗剪钢筋;底部安装卡榫位于预制护栏主体的底部,横向受力钢筋和竖向受力钢筋在底部安装卡榫底部形成一个外伸钢筋笼,预制护栏主体内部预留两条预应力索道,预制护栏主体的一侧设置滚筒安装平台;

底部套筒布置在防撞护栏底部的外侧,穿过底部套筒布置双排的连接螺栓,上排连接螺栓布置在滚筒安装平台上,下排连接螺栓布置在底部安装卡榫上,双排的连接螺栓穿过底部套筒、防撞护栏与公路基础上预留的通孔,将三者固定在一起;

防撞护栏内部布置预应力索具,在防撞护栏带有滚筒安装平台的一侧,滚筒安装平台的上侧布置滚筒固定件,并将防撞滚筒固定在滚筒固定件上。

进一步地,公路基础由地端基础部分、前挡板、后挡板、

浇注槽四部分组成;前挡板与后挡板围成浇注槽,并在前挡板与后挡板上等距布置通孔;浇注槽宽度与底部安装卡榫宽度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应力索具由索头、索身、索头垫板三部分组成;索身由多股钢绞线制成,索头位于索身的两端,索头垫板在索头内侧;预应力索具的索身部分穿过防撞护栏内部预留的两条预应力索道并用索头锁死,索头部分固定在预制护栏主体左右侧边上。

进一步地,滚筒固定件由上层固定件和下层固定件两部分组成;上层固定件由固定件主体、上层固定板、上中转轴槽组成,上层固定板设置在固定件主体下方内侧一端,上中转轴槽设置在固定件主体下平面;

下层固定件由下层固定板、下中转轴槽组成;下中转轴槽设置在下层固定板的上平面;上中转轴槽与下中转轴槽相对应并等距均匀布置;上层固定件通过穿过上层固定板的膨胀螺栓将其固定在防撞护栏上;下层固定件通过穿过下层固定板的膨胀螺栓将其固定在滚筒安装平台上;

进一步地,防撞滚筒由中转轴、上卡板、缓冲橡胶体下卡板四部分组成;缓冲橡胶体通过上卡板和下卡板固定在中转轴上;中转轴上部插入上中转轴槽内,中转轴下部插入下中转轴槽内;缓冲橡胶体可以在中转轴上转动。

进一步地,防撞护栏上等距布置分割缝,布置的分割缝内预留出预留预应力索具布置空间和底部套筒布置空间。

进一步地,公路基础和防撞护栏的连接方法如下:

防撞护栏与公路基础连接时,防撞护栏底端部预留的底部安装卡榫插入公路基础上浇注槽内,前挡板卡在底部安装卡榫外侧,后挡板卡在底部安装卡榫内侧,外伸钢筋笼延伸到浇注槽中下部,在浇注槽浇筑高强度混凝土使外伸钢筋笼与浇注槽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混凝土灌注带。

进一步地,预制护栏主体带有滚筒安装平台的一侧为斜面,另一面为竖直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防撞性能好、受力性能好,便于安装,容易替换,安装快速简便,当车辆撞击护栏面时,护栏外表面防撞滚筒与布置在护栏主体内部的预应力索具联合受力,对撞击车辆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从而提高公路防护栏的安全性能,不仅从而为司乘人员提供良好的保护,而且减少发生交通事故时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装配式预应力公路隧道防撞护栏连接示意图;

图2为装配式预应力公路隧道防撞护栏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撞护栏结构示意图;

图4为防撞滚筒与滚筒固定件正视图;

图5为防撞滚筒与滚筒固定件侧视图;

图6为滚筒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a-a截面示意图;

图8为装配式预应力公路隧道防撞护栏布置示意图;

图9为图8为正视图;

图10为预应力索具结构示意图;

1为公路基础;1-1为地端基础部分;1-2为前挡板;1-3为后挡板;1-4为浇注槽;2为防撞护栏;2-1为预制护栏主体;2-2为横向受力钢筋;2-3为竖向受力钢筋;2-4为横向受力抗剪钢筋;2-5为底部安装卡榫;2-6为外伸钢筋笼;2-7为滚筒安装平台;2-8为索道;

3为防撞滚筒;3-1为中转轴;3-2为上卡板;3-3为缓冲橡胶体;3-4为下卡板;4为预应力索具;4-1为索头;4-2为索身;4-3为索头垫板;5为底部套筒;6为连接螺栓;7为滚筒固定件;7-1为上层固定件;7-2为下层固定件;7-1-1为固定件主体;7-1-2为上层固定板;7-1-3为上中转轴槽;7-2-1为下层固定板;7-2-2为下中转轴槽;

8为混凝土灌注带;9为膨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装配式预应力公路隧道防撞护栏,包括公路基础1、防撞护栏2、防撞滚筒3、预应力索具4、底部套筒5、连接螺栓6、滚筒固定件7、混凝土灌注带8、膨胀螺栓9;

所述防撞护栏2由预制护栏主体2-1、横向受力钢筋2-2、竖向受力钢筋2-3、横向受力抗剪钢筋2-4、底部安装卡榫2-5、外伸钢筋笼2-6、滚筒安装平台2-7、索道2-8八部分组成;

预制护栏主体2-1内部布置横向受力钢筋2-2、竖向受力钢筋2-3和横向受力抗剪钢筋2-4;底部安装卡榫2-5位于预制护栏主体2-1的底部,横向受力钢筋2-2和竖向受力钢筋2-3在底部安装卡榫2-5底部形成一个外伸钢筋笼2-6,预制护栏主体2-1内部预留两条预应力索道2-8,预制护栏主体2-1的一侧设置滚筒安装平台2-7;

底部套筒5布置在防撞护栏2底部的外侧,穿过底部套筒5布置双排的连接螺栓6,上排连接螺栓6布置在滚筒安装平台2-7上,下排连接螺栓6布置在底部安装卡榫2-5上,双排的连接螺栓6穿过底部套筒5、防撞护栏2与公路基础1上预留的通孔,将三者固定在一起;

防撞护栏2内部布置预应力索具4,在防撞护栏2带有滚筒安装平台2-7的一侧,滚筒安装平台2-7的上侧布置滚筒固定件7,并将防撞滚筒3固定在滚筒固定件7上。

公路基础1由地端基础部分1-1、前挡板1-2、后挡板1-3、

浇注槽1-4四部分组成;前挡板1-2与后挡板1-3围成浇注槽1-4,并在前挡板1-2与后挡板1-3上等距布置通孔;浇注槽1-4宽度与底部安装卡榫2-5宽度相匹配;

所述的预应力索具4由索头4-1、索身4-2、索头垫板4-3三部分组成;索身4-2由多股钢绞线制成,索头4-1位于索身4-2的两端,索头垫板4-3在索头4-1内侧;预应力索具4的索身4-2部分穿过防撞护栏2内部预留的两条预应力索道2-8并用索头4-1锁死,索头4-1部分固定在预制护栏主体2-1左右侧边上。

滚筒固定件7由上层固定件7-1和下层固定件7-2两部分组成;上层固定件7-1由固定件主体7-1-1、上层固定板7-1-2、上中转轴槽7-1-3组成,上层固定板7-1-2设置在固定件主体7-1-1下方内侧一端,上中转轴槽7-1-3设置在固定件主体7-1-1下平面;

下层固定件7-2由下层固定板7-2-1、下中转轴槽7-2-2组成;下中转轴槽7-2-2设置在下层固定板7-2-1的上平面;上中转轴槽7-1-3与下中转轴槽7-2-2相对应并等距均匀布置;上层固定件7-1通过穿过上层固定板7-1-2的膨胀螺栓9将其固定在防撞护栏2上;下层固定件7-2通过穿过下层固定板7-2-1的膨胀螺栓9将其固定在滚筒安装平台2-7上;

防撞滚筒3由中转轴3-1、上卡板3-2、缓冲橡胶体3-3下卡板3-4四部分组成;缓冲橡胶体3-3通过上卡板3-2和下卡板3-4固定在中转轴3-1上;中转轴3-1上部插入上中转轴槽7-1-3内,中转轴3-1下部插入下中转轴槽7-2-2内;缓冲橡胶体3-3可以在中转轴3-1上转动。

防撞护栏2上等距布置分割缝10,布置的分割缝10内预留出预留预应力索具4布置空间和底部套筒5布置空间。

公路基础1和防撞护栏2的连接方法如下:

防撞护栏2与公路基础1连接时,防撞护栏2底端部预留的底部安装卡榫2-5插入公路基础上浇注槽1-4内,前挡板1-2卡在底部安装卡榫2-5外侧,后挡板1-3卡在底部安装卡榫2-5内侧,外伸钢筋笼2-6延伸到浇注槽1-4中下部,在浇注槽1-4浇筑高强度混凝土使外伸钢筋笼2-6与浇注槽1-4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混凝土灌注带8。

预制护栏主体2-1带有滚筒安装平台2-7的一侧为斜面,另一面为竖直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