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T梁负弯矩张拉操作平台台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9228发布日期:2020-08-07 18:47阅读:1637来源:国知局
预制T梁负弯矩张拉操作平台台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架设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t梁负弯矩张拉操作平台台车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高速公路是从8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速公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预应力在桥梁的使用中也趋于普遍,桥梁预应力施工是保证桥梁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工序,是结构安全的重要保障。大量现役桥梁的调查和检测结果表明:预应力桥梁主要质量隐患来源于预应力张拉不规范和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其实质是没有建立有效预应力,或有效预应力失效、不足。为了预防预应力张拉力不足或超张、压浆不饱满、起拱过大等质量通病,推行了预应力整体穿束、预应力智能张拉、智能压浆等工艺。针对负弯矩的张拉属于高空作业,施工风险大,对于部分整体式桥梁,左右幅内边梁之间空隙仅5-10cm,人根本无法进行张拉操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t梁边梁负弯矩张拉操作平台台车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结构稳定可靠的预制t梁负弯矩张拉操作平台台车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t梁负弯矩张拉操作平台台车装置,该操作平台包括:

活动于所述t梁上表面的台车主体,所述台车主体包括横梁和支腿,且所述支腿下端安装有能够驱动所述台车主体沿所述t梁上表面移动的车轮;

滑动连接于所述横梁表面的钢管,所述钢管沿所述台车主体的长度方向延伸;

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伸入相邻t梁之间空间的受力杆组,所述受力杆组一端与所述钢管固连、所述受力杆组的另一端安装有操作平台;

所述操作平台通过铰接部件形成为折叠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台车主体的横梁和支腿均为8号槽钢;

所述台车的尺寸为长度1000mm、宽度2000mm;

所述钢管采用φ48*3mm的钢管,且钢管的长度为1000mm。

进一步的,所述受力杆组包括三根受力杆,所述受力杆选用φ20的圆钢,且所述受力杆的长度为2000mm;

所述受力杆与所述钢管连接一端弯曲、且弯曲部分与受力杆本体焊接固定;

三根所述受力杆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受力杆与所述操作平台连接一端通过铰接部件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平台通过间隔分布的φ16圆钢组合焊接而成,且相邻所述φ16圆钢间距100mm;

所述操作平台的两端拉伸有折叠体;

所述折叠体的一端与所述操作平台的端部连接,所述折叠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力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体的中部安装有铰接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铰接部件为合页或销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t梁负弯矩张拉操作平台台车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台车使用移动台车和折叠式操作平台能够在相邻的t梁内边梁负弯矩张拉施工,不受空间尺寸约束,方便施工人员进入,同时,该台车结构稳定性高,安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t梁负弯矩张拉操作平台台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制t梁负弯矩张拉操作平台台车装置的操作平台上铰接部件的布置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台车主体;2、受力杆;3、操作平台;4、铰接部件;

101、横梁;102、支腿;103、车轮;104、钢管;

301、折叠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至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t梁负弯矩张拉操作平台台车装置,该操作平台包括:

活动于t梁上表面的台车主体1,台车主体1包括横梁101和支腿102,且支腿102下端安装有能够驱动台车主体1沿所述t梁上表面移动的车轮103;

滑动连接于横梁101表面的钢管104,钢管104沿台车主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

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伸入相邻t梁之间空间的受力杆组,受力杆组一端与钢管104固连、受力杆组的另一端安装有操作平台3;

操作平台3通过铰接部件4形成为折叠结构。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使用的操作平台装置,通过台车主体1沿t梁移动,能够方便将下部连接的操作平台3连通使用人员一起移动至指定位置。同时,为了加强结构强度,设计了上述的钢管、受力杆组,确保施工安全;最后,由于相邻t梁之间空间狭小,为了方便操作平台3的放下和取出,将操作平台3设计呈可折叠结构,以此提高使用效果。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台车主体1的横梁101和支腿102均为8号槽钢;

台车主体1的尺寸为长度1000mm、宽度2000mm;

钢管104采用φ48*3mm的钢管,且钢管104的长度为1000mm。

受力杆组包括三根受力杆2,受力杆2选用φ20的圆钢,且受力杆2的长度为2000mm;

受力杆2与钢管104连接一端弯曲、且弯曲部分与受力杆2本体焊接固定;该种连接方式满足5d的单面焊焊接要求,提高结构稳定性。

三根受力杆2间隔分布。

其中,上述的受力杆2与操作平台3连接一端通过铰接部件4铰接。

操作平台3通过间隔分布的φ16圆钢组合焊接而成,且相邻φ16圆钢间距100mm;

操作平台3的两端拉伸有折叠体301;

折叠体301的一端与操作平台3的端部连接,折叠体301的另一端与受力杆2连接。

上述的折叠体301的中部安装有铰接部件4。

本实施例使用的铰接部件4为合页或销轴,同时,如果改变了所有部件的选材,铰接部件4还可以选用其他类型的部件,唯一目的就是能够实现折叠。

工作时,先将该负弯矩张拉压浆操作平台台车装置运至现场,在墩顶连续处,现浇施工时预留一个槽口,方便人员进入,先将操作平台3从两片边梁翼缘板之间放下,台车主体1就位,将钢管104与操作平台3连接牢固,并放置在台车主体1上,固定牢固后,将台车主体1移动到墩顶连续处较近的地方,施工人员系上安全带,进入到操作平台3,上面由两个人缓慢移动台车带着平台往前至负弯矩处,进行张拉或者压浆作业。

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外边梁的张拉压浆作业,将钢管104移动至端头,另外一侧采用配重块进行压载,保证整个台架的安全。来进行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t梁负弯矩张拉操作平台台车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台车使用移动台车和折叠式操作平台3能够在相邻的t梁内边梁负弯矩张拉施工,不受空间尺寸约束,方便施工人员进入,同时,该台车结构稳定性高,安全性好。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