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修筑用路缘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9645发布日期:2020-12-25 08:1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修筑用路缘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政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市政道路修筑用路缘石。



背景技术:

现有路缘石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为普通混凝土预制,一种为石材加工,它们均为不透水材料。路缘石下的基础一般为细实混凝土,也为不透水材料。由于路面底层为厚度较大的夯实基础层,为不透水层,加之路缘石及下部基础均不透水,导致路面层内部水无法下渗或通过路缘石及其基础排出。路面结构层以及面层与基层界面的水不能顺畅排出路面结构,是路面产生早期损害的诱因之一。基于一项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混凝土路缘石。新型路缘石可排出路面层内部水,且与通常采用的路缘石在造价上差异不大。

专利号201720557076.3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透水路缘石。包括路缘石本体,路缘石本体包括连接面,连接面为沿路缘石本体长度方向的路缘石本体的侧面,连接面上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的上端面低于路缘石本体的上端面,延伸部的上端面和路缘石本体的上端面形成台阶型;路缘石本体和延伸部采用透水材料;延伸部的上端面为倾斜面,沿靠近连接面方向的高度逐渐降低。本实用新型透水面积大,排水效果好,在暴雨情况下也具有较好的排水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的场合,结构合理,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同时路缘石之间相互拼接方便,牢固。

然而,在现有的路缘石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目前市面上的路缘石对于其余其他路缘石之间的固定较为低下,继而导致其整体稳定性不高,从而造成意外脱落的情况,2、目前市面上对于人工搬运路缘石较为麻烦,继而会浪费大量时间继而造成经济损失,3、目前对于其路缘石与地基的固定方式较为传统,且不具有高效性,从而会耽误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道路修筑用路缘石,旨在采用拼接式结构,即需要对路缘石之间进行有效固定时,即可通过横板a插入路缘石一侧开设的凹状槽a内部,继而将圆柱通过路缘石表面开设的孔洞将圆柱进行插入,从而工作人员找准位置将横板a表面开设的通孔a与孔洞a进行对其,继而时路缘石与横板a之间进行有效固定,从而使另一块路缘石于此进行操作,继而使得路缘石之间进行有效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修筑用路缘石包括路缘石,所述路缘石顶部开设有孔洞且孔洞为两个,所述路缘石一侧开设有凹状槽a,所述凹状槽a内部滑动连接有横板a,所述横板a表面开设有通孔a,所述孔洞内部滑动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滑动连接在通孔a内部,所述路缘石四角开设有除锐边角。

可选的,所述路缘石一侧开设有凹状槽b,所述凹状槽b内部配合连接有方块。

可选的,所述路缘石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滑动连接在凹状槽c内部,所述凹状槽c开设在底板表面。

可选的,所述底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板b,所述底板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部配合连接有横板b。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道路修筑用路缘石;1、通过路缘石顶部开设有孔洞且孔洞为两个,路缘石一侧开设有凹状槽a,凹状槽a内部滑动连接有横板a,横板a表面开设有通孔a,孔洞内部滑动连接有圆柱,圆柱滑动连接在通孔a内部,路缘石四角开设有除锐边角,即需要对路缘石之间进行有效固定时,即可通过横板a插入路缘石一侧开设的凹状槽a内部,继而将圆柱通过路缘石表面开设的孔洞将圆柱进行插入,从而工作人员找准位置将横板a表面开设的通孔a与孔洞a进行对其,继而时路缘石与横板a之间进行有效固定,从而使另一块路缘石于此进行操作,继而使得路缘石之间进行有效固定,即通过路缘石四角开设的除锐边角对行人以及车辆碰撞时减少危险,继而对于路缘石与其他路缘石之间的固定较为高效,继而导致其整体稳定性较高,从而减少造成意外脱落的情况。

2、通过路缘石一侧开设有凹状槽b,凹状槽b内部配合连接有方块,即需要对路缘石进行搬运时,即可通过将方块插入到路缘石两侧开设的凹状槽b内部,继而工作人员对方块进行抬起,继而将路缘石进行快速抬起搬运,继而对于人工搬运路缘石较为便捷,继而不会浪费大量时间继而造成不了经济损失。

3、通过路缘石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立柱滑动连接在凹状槽c内部,凹状槽c开设在底板表面,底板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板b,底板一侧开设有开口,开口内部配合连接有横板b,即需要对路缘石底部进行有效固定的时候即可通过将路缘石底部固定连接的立柱与底板表面开设的凹状槽c进行配合连接,继而使得路缘石镶嵌连接在底板表面,而进行路缘石铺路时即可将底板进行先行铺设,继而底板之间通过其一端固定连接的横板b与其一端开设的开口进行有效配合连接,继而使其进行有效固定,从而对于其路缘石与地基的固定方式较为进行提高,且具有高效性,从而加快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市政道路修筑用路缘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市政道路修筑用路缘石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路缘石;2、除锐边角;3、孔洞;4、凹状槽a;5、横板a;6、通孔a;7、圆柱;8、凹状槽b;9、方块;10、立柱;11、凹状槽c;12、底板;13、横板b;14、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将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市政道路修筑用路缘石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修筑用路缘石包括路缘石1,所述路缘石1顶部开设有孔洞3且孔洞3为两个,所述路缘石1一侧开设有凹状槽a4,所述凹状槽a4内部滑动连接有横板a5,所述横板a5表面开设有通孔a6,所述孔洞3内部滑动连接有圆柱7,所述圆柱7滑动连接在通孔a6内部,所述路缘石1四角开设有除锐边角2。

示例的,即需要对路缘石1之间进行有效固定时,即可通过横板a5插入路缘石1一侧开设的凹状槽a4内部,继而将圆柱7通过路缘石1表面开设的孔洞3将圆柱7进行插入,从而工作人员找准位置将横板a5表面开设的通孔a6与孔洞a3进行对其,继而时路缘石1与横板a5之间进行有效固定,从而使另一块路缘石1于此进行操作,继而使得路缘石1之间进行有效固定,即通过路缘石1四角开设的除锐边角2对行人以及车辆碰撞时减少危险,继而对于路缘石1与其他路缘石1之间的固定较为高效,继而导致其整体稳定性较高,从而减少造成意外脱落的情况。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修筑用路缘石所述路缘石1一侧开设有凹状槽b8,所述凹状槽b8内部配合连接有方块9。

示例的,即需要对路缘石1进行搬运时,即可通过将方块9插入到路缘石1两侧开设的凹状槽b8内部,继而工作人员对方块进行抬起,继而将路缘石1进行快速抬起搬运,继而对于人工搬运路缘石较为便捷,继而不会浪费大量时间继而造成不了经济损失。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市政道路修筑用路缘石所述路缘石1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柱10,所述立柱10滑动连接在凹状槽c11内部,所述凹状槽c11开设在底板12表面,所述底板12一侧固定连接有横板b13,所述底板12一侧开设有开口14,所述开口14内部配合连接有横板b13。

示例的,即需要对路缘石1底部进行有效固定的时候即可通过将路缘石1底部固定连接的立柱10与底板12表面开设的凹状槽c11进行配合连接,继而使得路缘石1镶嵌连接在底板12表面,而进行路缘石1铺路时即可将底板12进行先行铺设,继而底板12之间通过其一端固定连接的横板b13与其一端开设的开口14进行有效配合连接,继而使其进行有效固定,从而对于其路缘石与地基的固定方式较为进行提高,且具有高效性,从而加快施工进度。

使用时人员即需要对路缘石1底部进行有效固定的时候即可通过将路缘石1底部固定连接的立柱10与底板12表面开设的凹状槽c11进行配合连接,继而使得路缘石1镶嵌连接在底板12表面,而进行路缘石1铺路时即可将底板12进行先行铺设,继而底板12之间通过其一端固定连接的横板b13与其一端开设的开口14进行有效配合连接,继而使其进行有效固定,从而对于其路缘石与地基的固定方式较为进行提高,且具有高效性,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即需要对路缘石1进行搬运时,即可通过将方块9插入到路缘石1两侧开设的凹状槽b8内部,继而工作人员对方块进行抬起,继而将路缘石1进行快速抬起搬运,继而对于人工搬运路缘石较为便捷,继而不会浪费大量时间继而造成不了经济损失,即需要对路缘石1之间进行有效固定时,即可通过横板a5插入路缘石1一侧开设的凹状槽a4内部,继而将圆柱7通过路缘石1表面开设的孔洞3将圆柱7进行插入,从而工作人员找准位置将横板a5表面开设的通孔a6与孔洞a3进行对其,继而时路缘石1与横板a5之间进行有效固定,从而使另一块路缘石1于此进行操作,继而使得路缘石1之间进行有效固定,即通过路缘石1四角开设的除锐边角2对行人以及车辆碰撞时减少危险,继而对于路缘石1与其他路缘石1之间的固定较为高效,继而导致其整体稳定性较高,从而减少造成意外脱落的情况,从而完成整个操作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市政道路修筑用路缘石,1、路缘石;2、除锐边角;3、孔洞;4、凹状槽a;5、横板a;6、通孔a;7、圆柱;8、凹状槽b;9、方块;10、立柱;11、凹状槽c;12、底板;13、横板b;14、开口,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