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9643发布日期:2020-12-25 08:1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路面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

现有技术参照申请公布号cn103774522a的中国发明专利,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慢行系统的环保彩色透水路面结构,涉及一种现场铺设的凝结性铺面领域,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由彩色碎石和透明胶结料构成的表面透水层、由沥青碎石或水泥混凝土构成的稳定层,砂砾垫层和土基层;该慢行系统的环保彩色透水路面结构透水性好、美观、施工环保。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缺陷:雨水从路面直接渗入到道路下方的土基层中,该路面结构难以使水流均匀的渗入到道路下方,雨水长久的冲刷容易造成土基层松散,从而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和道路的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其能够避免雨水冲刷再生混凝土基层的情况发生,其再生混凝土基层不易松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由上至下包括透水混凝土路面层和加固层,所述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还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沿道路长度方向间歇设置于道路的一旁,所述加固层顶部开设有v型槽,所述透水混凝土路面层铺设于加固层的v型槽内,所述加固层内开设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位于v型槽的底端,所述蓄水槽顶端上开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蓄水槽内部与透水混凝土路面层连通,所述蓄水槽通过若干分水管与蓄水池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混凝土路面层具有较好的渗水性,雨水能够渗透到透水混凝土路面层内,可以减少路面上的积水,加固层可以采用普通混凝土制作,普通混凝土透水性较差,大部分雨水被蓄积到v型槽内,然后雨水通过渗水孔流入到蓄水槽内,然后雨水通过分水管均匀地流入到蓄水池内。蓄水池可以通过管道与其他水循环系统连通,将蓄水池内的雨水进行重复利用,也可以通过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出进行利用。该道路通过管道将路面上的雨水均匀地排入到地下,避免了直接雨水冲刷路面下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v型槽的内壁固定有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可以为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层能够减少雨水从v型槽的侧壁渗透到加固层下方的情况发生,将更多的雨水集中收集在蓄水槽内,从蓄水槽内统一排到蓄水池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分水管设置于蓄水槽的底端且沿蓄水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快速地将蓄水槽内的水排入到蓄水池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固层内固定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强加固层的强度,从而增强道路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固层下方依次设置有碎石层和再生混凝土基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再生混凝土基层可以由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同时也是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在基土内浇筑再生混凝土基层,待再生混凝土基层未凝固前,在再生混凝土基层上铺设碎石层,再生混凝土基层和碎石层能够对加固层和透水混凝土路面层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对基土起到夯实的作用,减少基土发生松动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过滤网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雨水进行过滤,减少雨水中的杂质,使得蓄水池内收集到的雨水更加干净。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过滤网层有两层且位于蓄水池的顶部,两层所述过滤网层之间设置有吸附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层可以为活性炭层,吸附层能够吸附雨水中的异味或是色素,能够净化雨水,使流入蓄水池的雨水更加干净。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蓄水池上连通有溢流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溢流管与其他水循环系统连通,当雨量过大时,雨水可以通过溢流管排入到其他水循环系统中,避免雨水回流到路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雨水被集中收集到透水混凝土层底部的蓄水槽内,再通过分水管均匀地排入到蓄水池内,避免了雨水直接冲刷路面下方的碎石层和再生混凝土基层的情况发生,减少了路面下方的碎石层和再生混凝土基层发生松散的情况发生;

2.蓄水池内设置有溢流管,可以避免雨水发生倒流的情况发生,溢流管可以与其他水循环系统连通,便于对蓄水池内的雨水进行有效利用;

3.雨水经过过滤和吸附再进入到蓄水池内,使得蓄水池内收集到的雨水较为干净,便于对蓄水池内的雨水进行重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显示分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透水混凝土路面层;2、加固层;21、蓄水槽;211、分水管;22、加强筋;3、碎石层;4、再生混凝土基层;5、防水层;6、蓄水池;61、过滤网层;62、吸附层;63、溢流管;7、基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照图1,为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混凝土路面层1、加固层2、碎石层3及再生混凝土基层4。

再生混凝土基层4可以由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制成。利用废弃的混凝土块,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同时也是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在道路的基土7内浇筑再生混凝土形成再生混凝土基层4,待再生混凝土基层4未凝固前,在再生混凝土基层4上铺设碎石层3,再生混凝土基层4和碎石层3能够对加固层2和透水混凝土路面层1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对基土起到夯实的作用,减少基土发生松动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1,可以在碎石层3上浇筑普通混凝土形成加固层2,普通混凝土透水性较差,加固层2的顶部开设有v型槽,v型槽的底端开设有蓄水槽21,蓄水槽21位于加固层2内且沿道路的长度方向设置,蓄水槽21的顶面水平且开设有若干渗水孔。v型槽的内壁固定有防水层5,防水层5可以为聚氨酯防水涂料层。防水层5可以减少雨水从v型槽的侧壁渗透到加固层2的下方,减少雨水直接冲刷碎石层3和再生混凝土基层4的情况发生,使更多的雨水被收集在蓄水槽21内。加固层2内竖直固定有若干加强筋22,加强筋22可以为钢筋条,加强筋22能够增强加固层2的强度。

参照图1,透水混凝土路面层1浇筑在v型槽中,透水混凝土路面层1可以由透水混凝土制成,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其由粗骨料表面包覆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具有较高的透水性。透水混凝土路面层1自身形成了一个蓄水腔,雨水向v型槽底部蓄积。

参照图1和图2,蓄水槽21底部开设有若干渗水口,渗水口沿蓄水槽21的长度方向开设,渗水口上固定有分水管211。沿道路长度方向间歇设置有蓄水池6,蓄水池6固定于道路一旁的基土7内,蓄水槽21通过分水管211与蓄水池6连通。分水管211的一端与蓄水槽21连通,另一端伸入到蓄水池6内且位于蓄水池6顶部。

参照图1,蓄水池6内间隔设置有两层过滤网层61,过滤网层61水平固定于蓄水池6内,两层过滤网层61之间设置有吸附层62,吸附层62可以采用将活性炭填充在两层过滤网层61之间而形成。吸附层62能够吸附雨水中的异味或是色素,能够净化雨水,使流入蓄水池6的雨水更加干净,便于对蓄水池6内的雨水进行重复利用。分水管211的出水口位于过滤网层61上方。

参照图1,蓄水池6侧壁上连通有溢流管63,溢流管63靠近蓄水池6的顶端,溢流管63可以与其他水循环系统连通。溢流管63能够避免蓄水池6内的水蓄积满后,倒流回分水管211的情况发生。

该一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如下:

在道路旁的基土7内挖设蓄水池6,并在蓄水池6内设置过滤网层61和吸附层62、安装好溢流管63,然后在道路的基土7上依次浇筑再生混凝土基层4、碎石层3及加固层2,在加固层2未凝固之前将加强筋22固定到加固层2内;然后在加固层2上开设v型槽和蓄水槽21,并在蓄水槽21顶面上开设渗水孔;待加固层2凝固后,在加固层2的表面涂刷防水层5,待防水层5凝固后,在加固层2上浇筑透水混凝土路面层1。雨水从透水混凝土路面层1渗入到蓄水槽21内,然后通过分水管211进入到蓄水池6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