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6135发布日期:2020-09-08 15:3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抗震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桥梁技术的发展,对桥梁减震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地震多发地区,桥梁减震显得尤为重要。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抗震或者减震措施,上部主梁将发生较大的横向位移,使得上部主梁受到损伤,严重时会有落梁风险,直接威胁桥上车辆的行车安全。现有桥梁减震构造主要从约束主梁发生横向位移方面考虑,其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主梁发生横向位移;一旦发生地震,主梁发生横向位移后不能恢复原位,会对桥梁后续使用造成一定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主梁移位的桥梁是存在安全隐患的桥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桥梁减震构造仅能限制主梁发生横向位移而不能使主梁自主复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包括

一传力部,其设置在主梁底部;

一减震复位部,其设置在成对支座垫石之间;

所述减震复位部的中部与所述传力部相连,当主梁带动传力部发生横向或纵向位移时,传力部与减震复位部相互作用从而使主梁复位。

所述传力部为通过连接组件与主梁相连的水平回转轮。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主梁相连的竖向预埋螺栓,所述预埋螺栓上固连有用于套接所述水平回转轮的转盘轴承。

所述水平回转轮的底面与盖梁上表面相距2-3cm。

所述水平回转轮的侧面开设有环形凹槽。

所述减震复位部包括紧固设置在成对支座垫石外侧的环形套箍,所述环形套箍的中部向对侧交错拉伸形成用于套接所述水平回转轮的容纳孔,且环形套箍位于水平回转轮的环形凹槽内。

所述环形套箍由钢丝绳、钢绞线或弹性纤维绳制成。

所述环形套箍外侧设置有多个与支座垫石相连的限位固定件。

所述限位固定件为扣合在所述环形套箍外侧、且两端分别预埋在垫石和盖梁上的l形钢制件。

所述环形凹槽为多条,其沿所述水平回转轮的侧面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所述环形套箍对应环形凹槽设置为多条,并沿支座垫石从上到下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无需改变桥梁原有的结构受力体系,仅需在主梁上设置水平回转轮,在支座垫石之间设置中部交错的环形套箍,即可使两者滑动相连;当发生地震等情况时,上部主梁发生横向或纵向位移,引起水平回转轮和环形套箍的紧密接触与相对滑动,使环形套箍的拉力增加,从而约束主梁的横向或纵向位移,起到减震作用,减小主梁的落梁风险,进而通过绳体的恢复变形能力使主梁恢复原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施工快捷、养护更换方便,不仅能够限制主梁发生横向/纵向位移,而且能够使主梁自主复位,有效延长桥梁使用寿命,保障人车通行安全,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水平回转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前提,并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包括相互配合的传力部和减震复位部。

如图1、2所示,上述传力部为安装在主梁m底部的水平回转轮1.1,水平回转轮1.1通过连接组件与主梁m相接,如图2、3所示,上述连接组件包括四个与主梁m相连的竖向预埋螺栓1.2,预埋螺栓1.2上连接的转盘轴承1.3通过上下螺母进行固定,转盘轴承1.3外侧套接上述水平回转轮1.1。为了便于装配,水平回转轮1.1的侧面开设有环形凹槽1.4。当环形凹槽1.4有多个时,其由上到下间隔排列。为了保证水平回转轮1.1的可靠性以及与主梁m的连接性能,预埋螺栓1.2直径至少为5cm,转盘轴承直径至少为20cm,水平回转轮1.1有效厚度至少为3cm。为了减少摩擦,水平回转轮1.1的底面与盖梁n上表面至少保持2-3cm的间距。

如图3所示,减震复位部为由钢丝绳、钢绞线或弹性纤维绳制成的环形套箍2.1。该环形套箍2.1紧紧套接在盖梁n上的成对支座垫石r之间,在中部处对两侧绳体交错向外拉伸,接着将水平回转轮1.1套接在拉伸后形成的容纳孔2.2中,当水平回转轮1.1沿横桥向移动时,其左右两端绳体交叉点的位置随之发生变动。为了防止绳体脱出,会将绳体嵌合在水平回转轮1.1的环形凹槽1.4中,使两者发生相对滑动。此外,应选择合适的尺寸,使整个绳体均处于绷紧状态。

为了防止环形套箍2.1发生移位,在其外侧安装有多个与支座垫石r相连的限位固定件2.3。每个环形套箍2.1采用18个限位固定件2.3进行固定,限位固定件2.3均为l形钢制件,均匀分布在每个支座垫石r的三个外侧面上,并将其两端部分别预埋在盖梁n的顶面和支座垫石r的外侧壁上。当环形套箍2.1为多个时,其沿支座垫石r的外侧面和水平回转轮1.1的环形凹槽1.4从上到下间隔排列。

当上部主梁m发生横向或纵向位移时,连接于主梁m底部的水平回转轮1.1会随之移动,进而与环形套箍2.1发生相对滑动,使得容纳孔2.2端部的两个绳体交叉点位置发生变化,进而使环形套箍2.1的拉力增加;受到环形套箍2.1拉力增加的影响,水平回转轮1.1的横向或纵向位移将会受到约束,从而减小上部主梁m的横向或纵向位移,起到减震的作用,减小上部主梁m的落梁风险;由于环形套箍2.1拉力的增加导致绳体产生相反的弹性恢复力,会促使水平回转轮1.1产生相反方向的位移,进而促使上部主梁m恢复到原位置,以消耗地震能量,起到减震的作用。

上述过程中,水平回转轮1.1在和环形套箍2.1接触的过程中会发生滚动,从而减小其与环形套箍2.1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环形套箍2.1由于摩擦力过大造成的损伤,保证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地,在环形套箍2.1的拉力影响下,支座垫石r的三个外侧面受压导致平面受剪,但由于支座垫石r还受到上部主梁m通过支座传递下来的竖向压力,因此会提高支座垫石r的局部抗剪能力,从而保证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传力部,其设置在主梁底部;

一减震复位部,其设置在成对支座垫石之间;

所述减震复位部的中部与所述传力部相连,当主梁带动传力部发生横向或纵向位移时,传力部与减震复位部相互作用从而使主梁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部为通过连接组件与主梁相连的水平回转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所述主梁相连的竖向预埋螺栓,所述预埋螺栓上固连有用于套接所述水平回转轮的转盘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回转轮的底面与盖梁上表面相距2-3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回转轮的侧面开设有环形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复位部包括紧固设置在成对支座垫石外侧的环形套箍,所述环形套箍的中部向对侧交错拉伸形成用于套接所述水平回转轮的容纳孔,且环形套箍位于水平回转轮的环形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套箍由钢丝绳、钢绞线或弹性纤维绳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套箍外侧设置有多个与支座垫石相连的限位固定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固定件为扣合在所述环形套箍外侧、且两端分别预埋在垫石和盖梁上的l形钢制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为多条,其沿所述水平回转轮的侧面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所述环形套箍对应环形凹槽设置为多条,并沿支座垫石从上到下并排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滑轮型桥梁减震构造,包括设置在主梁底部的传力部,设置在成对支座垫石之间的减震复位部,所述减震复位部的中部与所述传力部相连,当主梁带动传力部发生横向或纵向位移时,传力部与减震复位部相互作用从而使主梁复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施工快捷、养护更换方便,不仅能够限制主梁发生横向/纵向位移,而且能够使主梁自主复位,有效延长桥梁使用寿命,保障人车通行安全,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江名宝;冯伟琼;骆春霞;孟芳芳;贺振;姚又琳;杨秀涛;宋培端;薛白;幸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