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动式减速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9245发布日期:2020-05-22 17:1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动式减速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道路限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浮动式减速带。



背景技术:

在行人密集、道路限速、路况不良的路段等需要车辆减速慢行的路段通常会设置一条或多条减速带,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减速带为隆起状,当车辆高速通过减速带时,车轮及车身会发生剧烈的振动,使人们产生颠簸感,从而促使驾驶员及时减速。

常见的减速带为橡胶或金属制成,在与车轮长期碰撞后会出现较大的磨损,甚至会从边缘处崩裂,并且所有经过减速带的车辆都会发生颠簸,虽然车速慢的车辆颠簸感较小,但依旧会影响人们的乘车、驾驶体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浮动式减速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任何速度的车辆通过减速带时都会出现振动,导致颠簸感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浮动式减速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浮动式减速带,包括开设在地面下的阶梯槽和边槽,所述阶梯槽与边槽之间连通有连通管组,所述边槽内密封滑动设置有浮板,所述浮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多根连杆,每根所述连杆的上端均延伸至地面上方并固定支撑有翼板;

所述阶梯槽内密封滑动设置有胶板,所述胶板上通过连杆支撑有减速带体,且连杆内嵌设有磁条,所述阶梯槽内固定设置有螺线管、阻环和支撑板,所述螺线管位于阻环和支撑板之间并与连杆共轴,所述支撑板位于减速带体的下方,且连杆滑动贯穿支撑板的中部,所述减速带体的侧壁上绕设有警示带,且警示带与螺线管电连接。

优选地,每个所述翼板的下表面与地面之间均设有防尘套,且每个连杆的顶端均位于对应防尘套内。

优选地,所述边槽的下端通过气管与外界相连通,且气管的上端设有滤网。

优选地,所述边槽内放置有第一囊体,且第一囊体位于浮板的下方,所述边槽的下方设有平衡箱,所述平衡箱内设有与第一囊体相连通的第二囊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当车辆超速行驶时,车身两侧的气流会带动翼板向上运动,从而驱使液压油从边槽内流向阶梯槽内,阶梯槽内的液压油将胶板向上抬升,胶板又会带动减速带体向上运动,从而使减速带体露出地面,车速车辆经过减速带体时会产生较为强烈的振动,从而使人们产生颠簸感,驾驶人员也会自动降低车速以减少颠簸。

2、车辆行驶速度越快,翼板上表面受到的“升力”就越大,翼板向上运动的速度越大,减速带体露出地面的速度加快;同时车速增加会使翼板向上移动的距离增大,流向阶梯槽内的液压油的量随之增加,减速带体的露出地面的高度也会增加。

3、通过设置水溶液,可利用水溶液表面张力对浮板下表面的作用力来增加浮板向上运动受到的阻力,从而相对减少液压油的用量,节约成本。

4、当浮板与水溶液分离时,浮板受到的阻力瞬间减少,其速度也会立刻增加,液压油进入阶梯槽所用时间随之缩短,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灵敏度。

5、当车辆使用近光灯照明时,照明范围较小,只有靠近减速带一定范围后减速带上的反光层才会有明显的反光,通过设置警示带可提前一段距离对驾驶人员做出提醒。

综上所述,本发明可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来自动改变减速带体的位置,仅仅当车辆超速时,减速带体才会向上升高并对车辆产生减速效果,不会影响正常行驶的车辆,同时本装置也减少了减速带体与车轮的碰撞次数,延长了减速带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浮动式减速带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浮动式减速带实施例1中阶梯槽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浮动式减速带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翼板、2防尘套、3连通管组、4减速带体、5螺线管、6阻环、7胶板、8阶梯槽、9边槽、10浮板、11连杆、12气管、13磁条、14支撑板、15警示带、16第一囊体、17平衡箱、18第二囊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2,一种浮动式减速带,包括开设在地面下的阶梯槽8和边槽9,阶梯槽8位于道路下方(与减速带常规设置位置相对应),边槽9位于道路边缘(与道路隔离带、绿化带位置相对应),阶梯槽8与边槽9之间连通有连通管组3,边槽9内密封滑动设置有浮板10,浮板10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多根连杆11,每根连杆11的上端均延伸至地面上方并固定支撑有翼板1,翼板1成阵列分布,且设置方向相同;

阶梯槽8内密封滑动设置有胶板7,胶板7上通过连杆11支撑有减速带体4,且连杆11内嵌设有磁条13,阶梯槽8内固定设置有螺线管5、阻环6和支撑板14,阻环6用于限制胶板7上升的位置,支撑板14用于支撑减速带体4的重量,并对连杆11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螺线管5位于阻环6和支撑板14之间并与连杆11共轴,支撑板14位于减速带体4的下方,且连杆11滑动贯穿支撑板14的中部,减速带体4的侧壁上绕设有警示带15,且警示带15与螺线管5电连接;

初始状态下,即没有车辆通过或车辆速度在限速范围内时,减速带体4的顶端与路面相齐平,此时车辆经过时,减速带体4只承受部分压力,而没有瞬时冲击力作用。

本实施例中,每个翼板1的下表面与地面之间均设有防尘套2,且每个连杆11的顶端均位于对应防尘套2内,防尘套2为波纹管,用于连杆11处的密封,一方面可以避免尘土从连杆11与地面间的缝隙处进入边槽9内,另一方面也将连杆11与外界雨水、污水隔绝,减少连杆11长期使用后镀层损坏而导致的锈蚀的概率。

边槽9的下端通过气管12与外界相连通,且气管12的上端设有滤网,当浮板10向上运动时,浮板10下方的大气压强始终与大气压强相等,从而降低由于空间体积突然增加而导致的空间内气体压强减小带来的影响。

本实施例使用时,阶梯槽8和边槽9内均装有液压油,且阶梯槽8内的液压油位于胶板7的下方,边槽9内的液压油位于浮板10的上方,液压油可通过连通管组3向两处区域内流动,当车辆沿道路方向行驶时(从左向右),会带动车身两侧的空气,从而产生较强的气流,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增加,这一空气流动速度也会加快,而翼板1上方为弧面,下方为平面,根据伯努利原理可知:等高流动时,流速大,压力就小,即,翼板1的上方的空气压强较小,会使翼板1受到“升力”作用,从而使其向上运动;

当车辆正常行驶时(在限速范围内),减速带体4的顶端与路面相齐平,气流提供的上升力不足以使翼板1克服连杆11、浮板10和液压油的重力作用,因此液压油的分布不会发生变化,胶板7的位置自然不会改变,车辆驶过时不会与减速带体4发生碰撞;

当车辆超速行驶时,车身的快速移动也会使车身两侧的气流快速流动,翼板1上、下两侧的压强差足以使翼板1向上运动,随着浮板10的移动,边槽9内的液压油会沿着连通管组3流向阶梯槽8内,胶板7向上运动,使减速带体4高于路面,若车辆不及时减速,则其通过减速带体4时会有较为强烈的颠簸感;

在连杆11向上运动时,磁条13会靠近螺线管5,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磁场的变化会使闭合回路中出现感应电流,所以警示带15与螺线圈5构成的闭合回路内会有电流产生,从而使警示带15发光,因为减速带体4与翼板1相距一定距离,因此在夜晚车辆经过减速路段时,驾驶员能立刻注意到警示带15处的发光情况,从而及时减速,减轻颠簸;

值得说明的是,当液压油从边槽9内流向阶梯槽8内时,边槽9内的液压油质量减小,翼板1受到的阻力减小,上升速度更快,即减速带体4露出地面的速度加快,并且车辆行驶速度越快,流向阶梯槽8内的液压油的量越大,减速带体1的高度就越高;

此外,胶板7在上升过程中会与阻环6相抵,即阻环6限制了胶板7以及减速带体4的上升距离,一方面可以避免连杆11移出阶梯槽8外,另一方面可使减速带体4的高度在安全高度范围内,避免减速带体4与路面的高度差过大,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实施例2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边槽9内放置有第一囊体16,且第一囊体16位于浮板10的下方,边槽9的下方设有平衡箱17,平衡箱17内设有与第一囊体16相连通的第二囊体18。

本实施例使用时,第一囊体16以及第二囊体18内充有气体,在初始状态下,第二囊体18处于膨胀状态,其内部气压大于大气压强;

边槽9内还装有水溶液,且水溶液位于浮板10的下方并且水溶液的上表面恰与浮板10的下表面相接,在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下,浮板10需要克服较大的作用力才能与水溶液分离,增加了浮板10上升的阻力,因此,可以相对降低液压油的用量,节约成本;

当车辆超速行驶时,翼板1带动浮板10向上运动,在浮板10与水溶液分离的瞬间,液体表面张力作用力消失,浮板10的运动速度会瞬间加快,从而使边槽9内的液压油更快的流至阶梯槽8内将胶板7托起,不仅加快了减速带体4的运动速度,也提高了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强度(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的速度相关,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流的强度越大),从而使警示带15更加明亮。

因为第二囊体18处于膨胀状态,在浮板10与水溶液分离时,第二囊体18内的气体会立刻进入第一囊体16,第一囊体16发生形变后会与浮板10的下表面接触,对浮板10提供支撑力,也避免了浮板10下方产生负压,影响浮板10向上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