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缘石灌缝的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95779发布日期:2020-07-31 22:34阅读:20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缘石灌缝的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路缘石灌缝的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路缘石是设在路面边缘的界石,简称缘石。它是作为设置在路面边缘与其它构造带分界的条石,起到保障行人、车辆交通安全和保证路面边缘齐整的作用。路缘石包括侧石和平石,在安装过程中,相邻侧石之间、相邻平石之间以及相邻的侧石和平石之间均存在缝隙,该缝隙一般需要通过工人手工一点一点地灌入水泥沙石浆料,后续再采用钢筋头抹光,存在施工效率低、费时费力的缺陷,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路缘石灌缝的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施工的路缘石灌缝的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缘石灌缝的施工工具,路缘石分为侧石和平石,相邻的侧石之间形成有第一缝隙,相邻的平石之间形成有第二缝隙,相邻的侧石与平石之间形成有第三缝隙,包括:侧石缝隙填充模架,夹设于所述第一缝隙处以与所述第一缝隙围设形成封闭的第一灌注空间;平石缝隙填充模架,夹设于所述第二缝隙处以与所述第二缝隙围设形成封闭的第二灌注空间;侧石与平石间缝隙填充装置,其构造成向所述第三缝隙灌注浆料;以及缝宽限位杆,用于限定所述第一缝隙、所述第二缝隙和所述第三缝隙的缝宽。

优选的,所述缝宽限位杆包括限定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三缝隙的缝宽的侧石限位杆、限定所述第二缝隙的缝宽的平石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侧石限位杆和所述平石限位杆结构相同;所述侧石限位杆或是所述平石限位杆包括呈倒u型的限位基杆、固定设置在所述限位基杆上的限位侧杆,其中,所述限位侧杆构造成限定所述限位基杆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平石缝隙填充模架包括:第二弹性基架,其夹设于第二缝隙处以与所述第二缝隙围设形成封闭的第二灌注空间;第二排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基架顶部,用于连通所述第二灌注空间与外界大气;以及第二注浆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基架、且与所述第二灌注空间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平石缝隙填充模架还包括:橡胶密封条,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基架内壁以使所述第二灌注空间密封;其中,所述橡胶密封条上成型有与所述第二排气孔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注浆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侧石与平石间缝隙填充装置包括:下料斗,其底部开口且限定有具有容置空间的腔体;安装板,其水平设置于所述下料斗且与所述下料斗的底部开口齐平;手柄,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用于推动所述下料斗在填充缝隙上方运动;出料管,设置于所述下料斗,所述出料管构造为将灌浆机提供的浆料喷入所述填充缝隙;以及震动抹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安装板,用于将灌浆后高于填充缝隙的浆料压实抹光;其中,所述出料管包括一与所述灌浆机连接的注浆接口和一延伸至所述下料斗底部且位于所述填充缝隙正上方的灌口,所述灌口位于所述下料斗的腔体内。

优选的,所述震动抹光单元包括位于所述下料斗工作路径上游的弹簧片、驱使所述弹簧片震动的震动马达、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用于向所述震动马达供电的电池盒。

一种路缘石灌缝的施工方法,在路缘石安装过程中,通过缝宽限位杆限定相邻侧石之间第一缝隙的预设缝宽、相邻平石之间第二缝隙的预设缝宽以及相邻侧石与平石之间第三缝隙的预设缝宽;将侧石缝隙填充模架夹设在相邻侧石的相邻两端部上以围设形成第一灌注空间,将平石缝隙填充模架夹设在相邻平石的相邻两端部上以围设形成第二灌注空间;使用灌浆机向所述第一灌注空间和所述第二灌注空间分别注入水泥砂浆,待水泥砂浆初凝后,取下所述侧石缝隙填充模架和所述平石缝隙填充模架;再将侧石与平石间缝隙填充装置与灌浆机连接,通过所述侧石与平石间缝隙填充装置向所述第三缝隙灌注水泥砂浆。

优选的,所述侧石缝隙填充模架和所述平石缝隙填充模架上均刷覆有脱模剂。

优选的,所述灌浆机输出的水泥砂浆为m20至m30的水泥砂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路缘石灌缝的施工工具及施工方法,其通过侧石缝隙填充模架、平石缝隙填充模架、侧石与平石间缝隙填充装置以及缝宽限位杆实现路缘石的标准化、流程化施工安装作业,有效的提高了施工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

侧石缝隙填充模架能够与第一缝隙围设形成第一灌注空间、平石缝隙填充模架能够与第二缝隙围设形成第二灌注空间,以便于向相邻侧石的第一缝隙、相邻平石的第二缝隙进行注浆,具有施工方便的优点,第一灌注空间和第二灌注空间限定了浆料的流动,对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以外的路缘石进行了保护,相较传统方法,不会污染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以外的表面,提高了路缘石整体的美观度;侧石与平石间缝隙填充装置用于向第三缝隙灌注浆料,具有施工方便的优点;缝宽限位杆用于限定第一缝隙、第二缝隙和第三缝隙的缝宽,具有施工方便、美观大方的优点;

传统方法采用从上至下的灌浆方式,其主要依靠浆料的自流灌注,若灌注浆料较稠,流动性不足,易灌注不密实,形成中空;若灌注浆料过稀,流动性过大,已引起漏浆,并形成中空,后期易剥落,影响路缘石的整体性、阻水性和耐久性;而本方案中采用由下至上的注浆方式,浆料密实,不易存在中空现象,大大提高了路缘石的整体性、阻水性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石与平石间缝隙填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石与平石间缝隙填充装置的侧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石与平石间缝隙填充装置的俯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侧石与平石间缝隙填充装置的仰视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平石缝隙填充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平石缝隙填充模架的第二弹性基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缝隙、第二缝隙和第三缝隙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把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侧石缝隙填充模架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缝宽限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侧石缝隙填充模架或是平石缝隙填充模架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10、下料斗;20、注浆接口;21、出料管;22、灌口;30、安装板;40、手柄;41、握持部;50、震动抹光单元;51、震动马达;52、弹簧片;53、电池盒;60、导流板;70、第二弹性基架;701、左侧板;702、右侧板;703、横向板;71、第二排气孔;711、排气管;72、第二注浆孔;73、橡胶密封条;74、泡沫块;80、把手;90、限位基杆;91、限位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路缘石安装有两种施工方法:一种是采用灰刀作业,工人手工一点一点向路缘石缝隙内灌入浆料,后续采用钢筋头抹光;另一种是缝宽简单采用钢筋定位,路缘石缝隙两侧用钢筋或其他材料粗略挡住,工人手工从上面灌入浆料,拿掉两侧钢筋后用钢筋头抹光;上述两种施工方法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有:

(1)施工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高;采用人工灌入浆料,由于所用浆料比较稠,需要工人以蹲姿一边灌入一边捅塞,路缘石的每条缝隙灌注都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工作效率十分低,且施工时间长、工人劳动强度大。

(2)施工质量差、耐久性差、材料浪费较多;由于浆料比较稠、流动性不足,采用人工灌入的浆料,很难灌满整个缝隙,中间多有空洞,甚至只是在缝隙顶部有砂浆,缝隙中下部中空,路缘石之间连接性能比较差,后期不能有效阻挡水流,且在使用后,由于中间空洞较多,在雨水等渗入的情况下,经冻融效应、热胀冷缩效应作用,常伴随大量剥离脱落,影响路缘石甚至道路桥梁外观,并丧失其连接和阻水功能。

(3)缝宽不一致,影响外观质量;缝隙的两侧易掉落大量浆料,浪费较多,清理麻烦;砂浆比较稠,有些甚至采用半干性砂浆,后期不易抹光,表面质量差,外观效果不理想;且由于路缘石安装时未采用任何辅助定位工具,全凭工人肉眼判断,极易造成缝宽不一致现象,外观质量比较差。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缘石灌缝的施工工具,如图7所示,路缘石分为侧石和平石,相邻的侧石之间形成有第一缝隙m,相邻的平石之间形成有第二缝隙n,相邻的侧石与平石之间形成有第三缝隙q,如图1至图11所示,包括:侧石缝隙填充模架,夹设于第一缝隙m处以与第一缝隙m围设形成封闭的第一灌注空间;平石缝隙填充模架,夹设于第二缝隙n处以与第二缝隙n围设形成封闭的第二灌注空间;侧石与平石间缝隙填充装置,其构造成向第三缝隙q灌注浆料;以及缝宽限位杆,用于限定第一缝隙m、第二缝隙n和第三缝隙q的缝宽。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缝宽限位杆包括限定第一缝隙m和第三缝隙q的缝宽的侧石限位杆、限定第二缝隙n的缝宽的平石限位杆;本方案中,第一缝隙m与第三缝隙q的缝宽相同;侧石限位杆和平石限位杆结构相同,如图10所示,侧石限位杆或是平石限位杆包括呈倒u型的限位基杆90、固定设置在限位基杆90上的限位侧杆91,其中,限位侧杆91构造成限定限位基杆90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侧石限位杆和平石限位杆的区别在于两者的限位基杆90的厚度不同,侧石限位杆的限位基杆90的厚度决定了第一缝隙m和第三缝隙q的缝宽,平石限位杆的限位基杆90的厚度决定了第二缝隙n的缝宽。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5和图7所示,平石缝隙填充模架和侧石缝隙填充模架的结构相同,唯一区别在于局部形状上的差异。如图5所示,平石缝隙填充模架包括:第二弹性基架70,其夹设于第二缝隙处以与第二缝隙围设形成封闭的第二灌注空间;第二排气孔71,设置于第二弹性基架70顶部,用于连通第二灌注空间与外界大气;以及第二注浆孔72,设置于第二弹性基架70、且与第二灌注空间相连通。如图7所示,侧石缝隙填充模架包括第一弹性基架,其夹设于第一缝隙处以与第一缝隙围设形成封闭的第一灌注空间;第一排气孔,设置于第一弹性基架顶部,用于连通第一灌注空间与外界大气;以及第一注浆孔,设置于第一弹性基架、且与第一灌注空间相连通。第二弹性基架70上限定有一与平石的纵向截面形状相契合的第二容置腔,第一弹性基架上限定有一与侧石的纵向截面形状相契合的第一容置腔,平石缝隙填充模架和侧石缝隙填充模架的唯一区别为:第二容置腔与第一容置腔形状上的差异,具体的,第二容置腔的腔顶的两个连接角为直角,第一容置腔的腔顶的两个连接角为一直角和一圆角。由于平石缝隙填充模架和侧石缝隙填充模架的结构相同,下述在关于平石缝隙填充模架和侧石缝隙填充模架的阐述中,为了阐述方便,只阐述平石缝隙填充模架,如图5和图6所示,平石缝隙填充模架的第二弹性基架70包括左侧板701、与左侧板701相平行的右侧板702、位于左侧板701和右侧板702顶部用于连接左侧板701和右侧板702的横向板703,其中,横向板703的一端部固定设置在左侧板701的顶部、相向另一端部固定设置在右侧板702的顶部从而形成门框形状,左侧板701与横向板703之间的夹角为直角、右侧板702与横向板703之间的夹角也为直角。第二排气孔71设置于左侧板701的顶部;和/或第二排气孔71设置于右侧板702的顶部;和/或第二排气孔71设置于横向板703上;将第二排气孔71设置于第二弹性基架70的顶部是为了便于排出第二灌注空间内的空气;若将第二排气孔71设置于第二弹性基架70的底部,那么在浆料液面的高度高于第二排气孔71的高度后,第二灌注空间内的空气就不能顺利排出,从而影响浆料的填充进度。第二排气孔71处还连接有排气管711,排气管711位于第二弹性基架70的外侧,排气管711呈“l”型。第二注浆孔72设置于左侧板701的中下部;和/或第二注浆孔72设置于右侧板702的中下部,这样设置的用意:采用由下至上的注浆方式,浆料密实,不易存在中空现象,大大提高了路缘石的整体性、阻水性和耐久性。平石缝隙填充模架还包括:橡胶密封条73,设置于第二弹性基架70内壁以使第二灌注空间密封;其中,橡胶密封条73上成型有与第二排气孔71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与第二注浆孔72相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二弹性基架70上还设置有把手80,把手80固定设置在第二弹性基架70上,在灌浆结束后,把手80能够便于将第二弹性基架70从平石上取下,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把手80的主要设置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如图5所示,把手80固定设置于第二弹性基架70顶端面的中央、且位于第二弹性基架70上方;第二种,如图8所示,把手80固定设置于第二弹性基架70的顶部,且把手80的顶端面与第二弹性基架70的顶端面齐平。第二弹性基架70的底部还可拆卸设置有泡沫块74,泡沫块74构造成调节第二弹性基架70高度。本方案中,第二弹性基架70由弹性钢板制成,施工时,利用弹簧钢板的弹性力夹住相邻平石的相邻两端部以使第二弹性基架70完全包覆住相邻平石之间的第二缝隙n,通过第二注浆孔72将灌浆机内的浆料注入第二灌注空间,直至第二排气孔71排出浆料为止,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优点。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侧石与平石的缝隙填充装置,包括:下料斗10,其底部开口且限定有具有容置空间的腔体,腔体用于放置填充侧石与平石的缝隙的浆料,浆料为m20至m30的水泥砂浆,选用上述类型的浆料是为了确保砂浆具有合适的流动性;出料管21,设置于下料斗10,出料管21构造为将灌浆机(图未示)提供的浆料喷入填充缝隙;安装板30,其水平设置于下料斗10且与下料斗10的底部开口齐平;手柄40,设置于安装板30,用于推动下料斗10在填充缝隙上方运动;以及震动抹光单元50,设置于安装板30,用于将填充缝隙内的浆料压实抹光,其中,其中,出料管21包括一与灌浆机连接的注浆接口20和一延伸至下料斗10底部且位于填充缝隙正上方的灌口22,灌口22位于下料斗10的腔体内,优选的,灌口22与下料斗10的底端面齐平。

通过上述方式,出料管21能够利用灌浆机的送料压力使得灌入填充缝隙内的浆料密实饱满,当填充缝隙内的浆料高于填充缝隙而溢出时,通过手柄40推动下料斗10,下料斗10在平移的过程中能够将填充缝隙的顶部刮平并将溢出填充缝隙的浆料收集在下料斗10内用于后续作业;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外观质量。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下料斗10具有一与侧石相向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倾斜设置以使其上部远离侧石、下部紧靠侧石,从而避免工作时第一侧壁的上部与侧石之间发生干涉而影响下料斗10向前推进。具体地,第一侧壁与竖直平面之间存在一夹角q,夹角q的取值范围为:2°~3°,竖直平面为与水平面相垂直的平面。下料斗10还具有一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倾斜设置以使下料斗10腔体的横向截面由上至下逐渐减小,该横向截面是指与水平面平行的截面;其中,下料斗10腔体的横向截面为一四边形,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下料斗10工作路径的下游定义为前方,下料斗10前部的棱边成型有圆弧倒角,圆弧倒角的半径大小为2cm。侧石上与平石相对的侧壁为工作壁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邻侧石的工作壁面之间可能存在侧石施工误差,这里的侧石施工误差是指:相邻侧石的工作壁面不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而是位于两个相平行的不同竖直平面上,即在水平方向上存在一差值;同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邻平石的顶端面之间可能存在平石施工误差,这里的平石施工误差是指:相邻平石的顶端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而是位于两个相平行的不同水平面上,即在上、下方向上存在一差值。当侧石施工误差和/或平石施工误差超过0.5mm以上时,此时,若下料斗10前部的棱边未设置有圆弧倒角,则下料斗10前部易与侧石和/或平石发生碰撞,不利于下料斗10推进。

具体地,手柄40通过万向铰接件设置于安装板30,以利于手柄40转动,具有结构简单、推动方便的优点。

具体地,手柄40的顶部成型有便于握持的握持部41,使用时,双手握持于握持部41向前推动下料斗10即可,具有施工方便的优点。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注浆接口20位于下料斗10的外侧,注浆接口20为一圆口,灌口22为一扁口,具体的,出料管21除了注浆接口20其余部分呈扁管状,扁管状有利于浆料挤入或是喷入填充缝隙。注浆接口20与出料管21可一体成型也可分体设置。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震动抹光单元50包括位于下料斗10工作路径上游的弹簧片52和驱使弹簧片52震动的震动马达51,其中,弹簧片52以悬臂的安装方式设置于安装板30。具体地,弹簧片52靠近下料斗10侧的一端部可与安装板30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本方案中,弹簧片52靠近下料斗10侧的一端部通过螺栓与安装板30连接。弹簧片52的宽度与填充缝隙等宽或是略小于填充缝隙的宽度,弹簧片52较为细长、窄小,因此,震动马达51优选的安装方式为:小部分安装于弹簧片52、大部分安装于安装板30上。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震动抹光单元50还包括设置于安装板30上用于向震动马达51供电的电池盒53,电池盒53通过线路与震动马达51连接,电池盒53和震动马达51的外围还设置有一防护罩壳(图未示),该防护罩壳可拆卸设置于安装板30。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下料斗10顶部开口,下料斗10内设置有导流板60,下料斗10工作路径的上游定义为后方,导流板60倾斜设置于下料斗10腔体的后部上方;具体地,导流板60具有一低位端和一高位端;其中,低位端靠近震动抹光单元50且与下料斗10的侧壁相抵靠,高位端远离震动抹光单元50;导流板60构造成防止下料斗10内的浆料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从下料斗10腔体的后侧溢出。在下料斗10向前移动的过程中,下料斗10的底部开口的后侧边沿能够将高于填充缝隙的浆料刮平,通过导流板60能够将被刮除的多余浆料导向至下料斗10的前部,以用于后续的灌缝作业,而被刮除的多余浆料在导流板形成的导流仓内还能产生一作用于填充缝隙的方向向下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得填充缝隙内的浆料更为密实饱满。

工作原理:将下料斗10放置在平石上,且第一侧壁尽可能的靠近侧石,开动震动抹光单元50,调整灌浆机的灌浆压力,将灌浆机与出料管21的注浆接口20连接,启动灌浆机,浆料通过出料管21的灌口22挤入第三缝隙q从而使得第三缝隙q内的浆料密实饱满,当灌入第三缝隙q的浆料顶部液面高于第三缝隙q时,通过手柄40缓慢匀速推动下料斗10以将第三缝隙q顶部浆料刮平,再经震动抹光单元50震动压实抹光,具有操作简单、平滑美观的优点。

一种路缘石灌缝的施工方法,如图1至图11所示,在路缘石安装过程中,通过缝宽限位杆限定相邻侧石之间第一缝隙m的预设缝宽、相邻平石之间第二缝隙n的预设缝宽以及相邻侧石与平石之间第三缝隙q的预设缝宽;将侧石缝隙填充模架夹设在相邻侧石的相邻两端部上以使侧石缝隙填充模架与第一缝隙m围设形成第一灌注空间,将平石缝隙填充模架夹设在相邻平石的相邻两端部上以使平石缝隙填充模架与第二缝隙n围设形成第二灌注空间;使用灌浆机向第一灌注空间和第二灌注空间分别注入水泥砂浆,待水泥砂浆初凝后,取下侧石缝隙填充模架和平石缝隙填充模架,侧石缝隙填充模架和平石缝隙填充模架上均刷覆有脱模剂;再将侧石与平石间缝隙填充装置与灌浆机连接,通过侧石与平石间缝隙填充装置向第三缝隙q灌注水泥砂浆,灌浆机输出的水泥砂浆为m20至m30的水泥砂浆,选用上述类型的浆料是为了确保水泥砂浆具有合适的流动性。

具体的,首先安装侧石,第一块侧石安装到位后,在安装好的第一块侧石的端部上挂设侧石限位杆,然后安装第二块侧石,第二块侧石紧靠侧石限位杆,以确保相邻侧石之间的第一缝隙m为预设缝宽,接着抽出侧石限位杆,并按上述工作流程循环工作,直至侧石铺设完成;也可在安装部分侧石后,根据流水作业计划,在第一缝隙m处安装侧石缝隙填充模架以对第一缝隙m进行注浆,直至侧石缝隙填充模架的排气口出浆,重复以上过程,直至所有第一缝隙m灌注完毕,根据外部环境情况,第一缝隙m内的水泥砂浆一般2-5小时后初凝,初凝后,拆除侧石缝隙填充模架,侧石缝隙填充模架应刷脱模剂。

安装平石,平石安装可以在侧石安装完毕后,也可采用流水作业法,在侧石安装一段时间后,即开始安装平石,安装过程中采用平石限位杆控制相邻平石之间的缝宽、采用侧石限位杆控制平石与侧石之间的缝宽,再通过平石缝隙填充模架第二缝隙n进行注浆,待第二缝隙n内的水泥砂浆初凝后,拆除平石缝隙填充模架,平石缝隙填充模架应刷脱模剂。

第三缝隙q注浆,将灌浆机出浆口与注浆接口连接,把下料斗10放置在平石上,且第一侧壁贴紧侧石,开动震动抹光单元50,启动灌浆机开始往下料斗10内注浆,水泥砂浆通过下料斗10的底部开口进入第三缝隙q,当灌入第三缝隙q的浆料顶部液面高于第三缝隙q的缝顶面3-5cm时,通过手柄40缓慢匀速推动下料斗10,推动速度以确保第三缝隙q内浆料饱满,再经震动抹光单元50震动抹光,按上述方法将第三缝隙q全部注浆。

本方案中,也可采用先将侧石和平石完全铺设完成后再对第一缝隙m、第二缝隙n和第三缝隙q进行灌缝的施工流程。相较传统方法,本方案可实现标准化、流程化施工作业,有利于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的稳定性。每条第一缝隙m或是第二缝隙n的施工时间由3-5分钟降低为1分钟,减少施工时间60%以上;第三缝隙q的施工效率同样有很大的提高,每100米按标准要求施工的第三缝隙q的施工时间由30分钟以上降低为15分钟以内,减少施工时间50%。传统方法采用蹲姿工作,长时间工作,容易疲劳,并导致动作变慢,本方案的施工方法能够减少部分蹲姿工作,并使得作业时间大大减少,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本方案的施工方法基本无需对现场进行擦除漏浆等清理工作,材料利用率较高,更不会在清理过程中产生水泥扬尘等污染环境问题。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