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石路基铺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73729发布日期:2020-08-07 19:25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填石路基铺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道路铺装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填石路基铺装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高速公路路基通常由素土、石灰土或水泥土组成,填筑高度几十公分到几米不等,消耗大量可用耕地的土资源,不利于水土资源的保护,且土路基抗水冲刷的能力有限,路基强度较低,随时间推移沉降变形较大,且在水的影响下较易出现不均匀沉降。

而通常情况下在山区部分路段采用填石路基,但由于填料比较坚硬、压实密度较大、透水性强,水较容易从路面、边坡等部位进入路基内部,造成路基整体不均匀沉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种实用性强的填石路基铺装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填石路基铺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沿路基中线向两侧施工成横坡,在路基的两侧施工浇筑纵向排水墙;

b、在纵向排水墙底部埋设导流管,在导流管管壁上开设透水孔;

c、沿导流管纵向安装横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延伸出纵向排水墙外侧;

d、延伸出纵向排水墙外侧的横向排水管下方开设排水沟。

进一步的,在路基边坡开设急流槽,延伸出纵向排水墙外侧的横向排水管穿过所述急流槽,并在急流槽下方开设排水沟。

进一步的,依次铺设多层路基,且每层路基间铺设防水层。

作为优选,每层所述路基的横坡度为1%-3%,摊铺厚度不大于500mm,碎石粒径不大于300mm,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大面朝下,表面采用石屑找平,空隙率为8%-20%。

进一步的,路基顶面喷洒乳化沥青,乳化沥青用量0.4kg/m2-2.0kg/m2,撒布量以表面50mm内碎石颗粒固结,表面50mm空隙率小于8%,且表面不形成乳化沥青径流为准。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排水墙施工宽度为100-500mm,施工的高度不大于500mm,空隙率在8%-20%之间,且采用混凝土结构浇筑,混凝土结构强度为c15-c30,混凝土采用10-30mm的碎石。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排水墙内侧面和顶面铺装反滤土工布,底面和外侧面铺装防渗土工布包裹。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管直径为90-110mm,且表面包裹反滤土工布。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管表面螺旋开设直径为5-10mm的透水孔,螺距为40-60mm。

作为优选,沿所述导流管纵向每隔20-50m安装一处横向排水管,且横向排水管的直径为90-110mm。

本发明的填石路基铺装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填石路基铺装方法,将路基分为多层,每层采用碎石、混凝土、沥青等材料填筑,路基强度增强,路基的抗水冲刷的能力也相应增强,可以有效的避免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在路基内安装导流管和横向排水管,将纵向导流管内的水汇聚于横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将水排到急流槽,急流槽将水排到排水沟,减少水对路基的破坏,增加路基结构承载力,延长路基结构使用寿命,可以有效的对路基内部水分进行防排结合。

(2)纵向排水墙内侧面和顶面采用反滤土工布包裹,外侧面和底面采用防渗土工布包裹,使路基内水分汇入路基的纵向排水墙中,既可以阻隔雨水渗入路基,又可以作为导流管和横向排水管的辅助通道,增强了路基排水效果。

(3)本发明采用设置横向排水管的方式,连通纵向导流管和边坡急流槽,构建了完整、全面的排水体系,能将大量积滞在路基结构内的水分及时排除到路基结构外,避免了长时间受水侵蚀造成路基水损害和路基承载力降低等问题的发生,此发明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是一种填石路基铺装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方别表示:

1、路基,2、纵向排水墙,3、导流管,4、横向排水管,5、急流槽,6、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方案,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给出一个最佳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填石路基铺装方法,由底层路基1、中层路基1和顶层路基1构成,各自的铺装方法如下:

(1)底层路基

在地基上铺设底层路基1,底层路基1的铺设厚度为500mm,碎石粒径不大于300mm,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需大面朝下,粒径石料间隙采用石屑填充,填充碾压完成检测路基1骨料间空隙率为10%-15%之间。

底层路基1的两侧施工浇筑纵向排水墙2,纵向排水墙2采用模板支护现场浇筑,混凝土强度为c15,采用单一粒径20-30mm的碎石,空隙率为8%-20%。纵向排水墙2浇筑的高度和底层路基1的厚度相同,都为500mm,其宽度为300mm。纵向排水墙2内侧面和顶面采用反滤土工布包裹,外侧面、底面及顶面宽出中层路基纵向排水墙2部分采用防渗土工布包裹,这种施工方法可以使底层路基1内的水更好的汇入纵向排水墙2中。

在纵向排水墙2底部中心位置埋设直径为100mm的导流管3,且其表面包裹反滤土工布,在导流管3管壁上螺旋开设直径为10mm说的透水孔,螺距为50mm。

沿导流管3纵向每隔50m连接一处直径为100mm的横向排水管4,横向排水管4延伸出纵向排水墙2外侧,延伸出纵向排水墙2外侧的横向排水管4穿过设置在边坡上的急流槽5,并在急流槽5下方开设排水沟6。

(2)中层路基

底层路基1压实后,在其顶面铺装防水层,在防水层的上部铺设中层路基1。中层路基1的铺装方法和底层路基1是相同的,也都包含纵向排水墙2、导流管3和横向排水管4,它们的安装位置也是相同的。延伸出纵向排水墙2外侧的横向排水管4还是穿过设置在边坡上的急流槽5,将水排到急流槽5中进而排到排水沟6。

(3)顶层路基

中层路基1压实后,在其顶面铺设防水层,在防水层的上部铺设顶层路基1。顶层路基1的铺装方法同底层路基1的铺装方法是相同的,也都包含纵向排水墙2、导流管3和横向排水管4,其的安装位置也是相同的。延伸出纵向排水墙2外侧的横向排水管4穿过设置在边坡上的急流槽5,将水排到急流槽5中进而排到排水沟6。

顶层路基1的顶面喷洒乳化沥青,乳化沥青用量1.0kg/m2,撒布量以表面50mm内碎石颗粒固结,表面50mm空隙率为7%,且表面不形成乳化沥青径流为准。

底层路基1、中层路基1和顶层路基1都是以中心线向两侧保证2%的横向坡度。

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发明具体的个案,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发明的填石路基铺装方法权利要求书的且任何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其做出的适当变化或者替换,皆应落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