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桥主拱网状穿索转体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78490发布日期:2020-10-09 22:2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拱桥主拱网状穿索转体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拱桥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拱桥主拱网状穿索转体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国家推进钢结构桥梁在建设领域的发展,国家各地钢结构桥梁层出不穷,拱桥作为大跨径桥梁主要形式之一,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高铁、市政等领域。主拱的施工方法有支架法、大吨位吊装法、索塔法等,但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支架法周转钢材用量大,大吨位吊装法需采用大吨位起吊设备,使用条件苛刻,适用范围小,施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拱桥主拱网状穿索转体提升装置,整体受力平衡,操作方便,方便了拱桥主拱转体和提升,提高施工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拱桥主拱网状穿索转体提升装置,包括待转主拱、设置在待转主拱两端拱底的拱脚球铰、置于待转主拱两侧的动滑轮组、竖直设置在桥面上的索塔体、置于桥面上的卷扬机、设置在索塔体顶端的上提升机构和设置在索塔体底部的下提升机构、拉索,所述拉索连接动滑轮组和上提升机构、下提升机构及卷扬机,所述动滑轮组包括多个沿着待转主拱弧面等距设置的动滑轮机构,所述待转主拱的两个弧面上的动滑轮机构相互对应设置。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动滑轮机构包括底板一、固定螺栓一、限位板、动滑轮、销轴,所述底板一上设有多个螺孔,所述固定螺栓一穿过螺孔将底板一固定在待转主拱的侧面上,所述限位板的数目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且与底板一垂直,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销轴穿过安装孔将动滑轮和限位板转动连接。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索塔体由四根索塔柱沿四边形顶点设置形成。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上提升机构包括纵向设置在索塔体顶端的上纵梁、垂直设置在上纵梁上方的上横梁、设置在上横梁上方的静滑轮一、安装固定静滑轮一的固定销一、固定板一、底板二、固定螺栓二,所述底板二上设有螺孔,所述固定螺栓二穿过螺孔将底板二固定在上横梁上,所述固定板一垂直设置底板二上,所述静滑轮一通过固定销一设置在固定板一中间。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下提升机构包括纵向设置在桥面上的下纵梁、设置在下纵梁上方的静滑轮二、安装固定静滑轮二的固定销二、固定板二、底板三、固定螺栓三,所述底板三上设有螺孔,所述固定螺栓三穿过螺孔将底板三固定在下纵梁上,所述固定板二垂直设置在底板三上,所述静滑轮二通过固定销二设置在固定板二中间。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一和固定板二为u型结构板或者由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平板组成,所述静滑轮一和静滑轮二分别设置在u型结构板开口端中间或两个平板之间。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下纵梁设置在所述索塔体底部的中心。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上纵梁、上横梁、下纵梁的数目均为2个,所述静滑轮一、静滑轮二的数目为4个,两两分别对称设置在上横梁和下纵梁上,所述静滑轮一、静滑轮二沿着同一垂直线设置,中心重合。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静滑轮一和静滑轮二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静滑轮一将受力方向转化为竖直,所述静滑轮二将受力方向由竖直转化为水平。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拉索为2根,留有4根绳头,绳头相互交叉穿过动滑轮再通过静滑轮一和静滑轮二连接到卷扬机。

方案进一步地,所述卷扬机的数目为4个,对称设置在索塔体两端。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充分利用待转主拱对称的特点,在其侧面均匀设置动滑轮组,通过上提升机构和下提升机构改变受力方向,通过卷扬机提供动力,并在待转主拱底部设置拱脚球铰,拱脚球铰为转体过程中的拱脚支点固定装置,同时此支点设计为球铰,可实现转动,实现了主拱的方便转体,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拱桥主拱网状穿索转体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拱桥主拱网状穿索转体提升装置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拱桥主拱网状穿索转体提升装置的动滑轮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拱桥主拱网状穿索转体提升装置的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拱桥主拱网状穿索转体提升装置的上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拱桥主拱网状穿索转体提升装置的下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拱脚球铰,2、待转主拱,3、动滑轮机构,31、底板一,32、固定螺栓一,33、限位板,34、动滑轮,35、销轴,4、拉索,5、上提升机构,51、上纵梁,52、上横梁,53、静滑轮一,54、固定销一,55、固定板一,56、底板二,57、固定螺栓二,6、索塔体,7、下提升机构,71、下纵梁,72、底板三,73、固定螺栓三,74、固定板二,75、固定销二,76、静滑轮二,8、卷扬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清楚完整的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需要作出创造性劳动的条件下,能够充分实施本发明。

如图1-6所示,一种拱桥主拱网状穿索转体提升装置,包括待转主拱2、设置在待转主拱2两端拱底的拱脚球铰1、置于待转主拱2两侧的动滑轮组、竖直设置在桥面上的索塔体6、置于桥面上的卷扬机8、设置在索塔体6顶端的上提升机构5和设置在索塔体6底部的下提升机构7、拉索4,所述拉索4连接动滑轮组和上提升机构5、下提升机构7及卷扬机8,所述动滑轮组包括多个沿着待转主拱2弧面等距设置的动滑轮机构3,所述待转主拱2的两个弧面上的动滑轮机构3位置相互对应设置,使得受力能够平衡,动滑轮机构3的数量根据待转主拱2的重量及卷扬机8起重能力确定,拉索4采用油性钢丝绳,拱脚球,1为一箱室球面铰,可实现待转主拱2在竖向面内的转动,保证拱脚位置轴线不变的前提下,待转主拱2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动滑轮机构3包括底板一31、固定螺栓一32、限位板33、动滑轮34、销轴35,所述底板一31上设有多个螺孔,所述固定螺栓一32穿过螺孔将底板一31固定在待转主拱2的侧面上,所述限位板33的数目有两个,相互平行设置且与底板一31垂直,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板33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销轴35穿过安装孔将动滑轮34和限位板33转动连接,使得动滑轮34可根据拉索4方向而自由转动调节方向,保证在转体过程中动滑轮34受力均衡。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索塔体6由四根索塔柱沿四边形顶点设置形成,正方形结构设置使得受力能够均衡。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提升机构5包括纵向设置在索塔体6顶端的上纵梁51、垂直设置在上纵梁51上方的上横梁52、设置在上横梁52上方的静滑轮一53、安装固定静滑轮一53的固定销一54、固定板一55、底板二56、固定螺栓二57,所述底板二56上设有螺孔,所述固定螺栓二57穿过螺孔将底板二56固定在上横梁52上,所述固定板一55数目为两个,相互平行且与底板二56垂直设置,所述静滑轮一53通过固定销一54设置在固定板一55之间。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提升机构7包括纵向设置在桥面上的下纵梁71、设置在下纵梁71上方的静滑轮二76、安装固定静滑轮二76的固定销二75、固定板二74、底板三72、固定螺栓三73,所述底板三72上设有螺孔,所述固定螺栓73三穿过螺孔将底板三72固定在下纵梁71上,所述固定板二74数目为两个,相互平行且与底板三72垂直设置,所述静滑轮二76通过固定销二75设置在固定板二74之间。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一55和固定板二74为u型结构板,所述静滑轮一53和静滑轮二76分别设置在u型结构板开口端中间。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纵梁71设置在所述索塔体6底部的中心。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上纵梁51、上横梁52、下纵梁71的数目均为2个,所述静滑轮一53、静滑轮二76的数目为4个,两两分别对称设置在上横梁52和下纵梁71上,所述静滑轮一53、静滑轮二76沿着同一垂直线设置,中心重合,使得拉索4能竖直向下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静滑轮一53和静滑轮二76的设置方向相互垂直,所述静滑轮一53将待转主拱2顶端中心处的牵引力方向由水平转化为竖直,引至索塔塔6底与静滑轮二76连接,所述静滑轮二76将牵引来的竖直方向的力转化为水平牵引至卷扬机8,由卷扬机8进行动力提供。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拉索4为2根,留有4根绳头,绳头相互交叉穿过动滑轮34再通过静滑轮一53和静滑轮二76连接到卷扬机8,拉索4与动滑轮组的缠绕关系类似于普通“穿鞋带”的方式。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卷扬机8的数目为4个,对称设置在索塔体6两端,连接拉索4的4根绳头,同步启动工作实现待转主拱2的转体。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