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安全用隔离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93810发布日期:2020-11-27 12:5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通安全用隔离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通安全用隔离栅。



背景技术:

交通隔离栅又称交通护栏,是用于隔离道路,隔绝不同方向的车流,使其在各自的车道内行驶。

现有的隔离栅一般包括立柱、横梁和底座,立柱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横梁固定连接在两个立柱之间。车辆失事或驾驶不当导致车辆冲撞护栏时,由于横梁的结构强度有限,横梁的两端固定连接至立柱,结构强度较高,而中间部位支撑力较小,结构强度较差,最易断裂,而断裂的横梁会形成自由端,会穿破车窗玻璃对人体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安全用隔离栅,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隔离栅在受到撞击时横梁容易断裂、危害人员的问题。

一种交通安全用隔离栅,包括若干并排布置的隔离组件,所述隔离组件包括底座、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上横梁、下横梁和缓冲杆,所述下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下端均连接有所述底座,所述隔离组件还包括:

第一挡板,所述第一立柱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上端铰接至所述第一立柱;

第二挡板,所述第二立柱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下端铰接至所述第二立柱;

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在竖直方向上保持齐平;以及,

第一紧固螺杆,所述上横梁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一紧固螺杆的一端铰接至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端、另一端螺纹连接至所述上横梁;

第二紧固螺杆,所述第二紧固螺杆的一端铰接至所述第二挡板的上端、另一端螺纹连接至所述上横梁。

更优地,还包括联动装置,其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安装座、转轴、拉绳、扭簧、棘轮、棘爪和复位弹簧,所述立柱内开设有一收纳腔,所述联动装置位于所述收纳腔内,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扭簧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收纳腔内,所述拉绳的一端绕设在所述第一立柱内的所述转轴上、另一端绕设在所述第二立柱内的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为空心结构,所述棘轮位于所述转轴内,所述棘轮固定连接至所述底座,所述棘爪的一端铰接至所述转轴的内壁,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相配合,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转轴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棘爪;

所述棘爪至少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所述转轴转速较低或静止,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相脱离;

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所述转轴转速较高,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相啮合,以阻止所述转轴转动。

更优地,还包括安全缓冲装置,其包括驱动杆、转轮、钻头和反应盒,所述驱动杆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上横梁内,所述转轮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杆上,所述拉绳绕设在所述转轮上,所述拉绳移动时,带动所述转轮转动;所述驱动杆内开设有横截面为多边形的驱动槽,所述钻头的上半段的外形与所述驱动槽的外形相适配,所述钻头的上半段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驱动槽内;

所述反应盒固定设置在所述缓冲杆内,所述缓冲杆为空心结构,所述反应盒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用于容纳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所述第一溶液和所述第二溶液接触时能够反应并产生惰性气体;所述反应盒上设置有驱动管,所述钻头的下半段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驱动管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驱动管贯穿所述第一反应室和所述第二反应室,所述驱动管内设置有第一密封膜和第二密封膜,所述驱动管的侧壁上开设有混合孔,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位于所述混合孔的上下两侧,当所述第二密封膜破裂时,所述第一溶液通过所述混合孔流入第二反应室内;所述第二反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气体逸出的漏气孔;所述钻头转动时,能够向下依次破坏所述第一密封膜和所述第二密封膜。

更优地,所述钻头上开设有环形的泄流槽,所述泄流槽的横截面为弧形。

更优地,所述漏气孔处设置有防水透气膜。

更优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缓冲孔,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均铰接至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上均开设有若干收纳孔,所述收纳孔内设置有缓冲杆和顶出弹簧,所述缓冲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收纳孔内,所述顶出弹簧一端连接至所述收纳孔内、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缓冲杆,所述缓冲杆与所述缓冲孔相配合,当所述收纳孔与所述缓冲孔相对应时,所述缓冲杆在所述顶出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缓冲杆部分位于所述收纳孔内、部分位于所述缓冲孔内。

更优地,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两侧均分别铰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一立柱和/或所述第二立柱翻转时,所述支撑杆抵靠在所述底座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通安全用隔离栅,横梁的两端采用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横梁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螺杆和第二紧固螺杆,而第一紧固螺杆和第二紧固螺杆又分别铰接至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铰接至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受到冲击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翻转可以形成让位,避免横梁直接承受冲击力,当冲击力较大时,第一紧固螺栓和/或第二紧固螺栓与横梁之间断裂脱离,避免横梁因过大的冲击力而断裂,掉落的横梁由于没有固定端,在受到冲击时会整体随车辆移动,因此不易危害车辆或人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通安全用隔离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主视图(隐藏底座);

图4为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d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棘轮和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8中e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9中f-f剖视图;

图11为图9中g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钻头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h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图2中a-a剖视图(局部)一;

图15为图14中i处局部放大图;

图16为图2中a-a剖视图(局部)二;

图17为图16中j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立柱,101、收纳腔,102、第一挡板,103、第一紧固螺杆,104、第二挡板,105、第二紧固螺杆,11、底座,111、缓冲孔,12、上横梁,13、缓冲杆,14、下横梁,20、安装座,21、转轴,22、拉绳,23、扭簧,24、棘轮,25、棘爪,26、复位弹簧,27、固定轴,30、转轮,31、驱动杆,32、钻头,321、泄流槽,40、反应盒,401、驱动管,402、混合孔,41、硫酸铝溶液,42、碳酸氢钠溶液,43、第一密封膜,44、第二密封膜,45、防水透气膜,50、支撑杆,51、缓冲杆,52、顶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交通安全用隔离栅,包括若干并排布置的隔离组件,隔离组件包括底座11、第一立柱10、第二立柱、上横梁12、下横梁14和缓冲杆5113,下横梁14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的下端均连接有底座11,如图4和图5所示,隔离组件还包括:

第一挡板102,第一立柱10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第一挡板102,第一挡板102的上端铰接至第一立柱10;

第二挡板104,第二立柱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第二挡板104,第二挡板104的下端铰接至第二立柱;第一挡板102和第二挡板104在竖直方向上保持齐平,也即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挡板102和第二挡板104的高度保持一致,在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上还可以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挡板102或第二挡板104的槽口,第一挡板102和第二挡板104分别铰接在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的槽口内;

第一紧固螺杆103,上横梁12位于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之间,第一紧固螺杆103的一端铰接至第一挡板102的下端、另一端螺纹连接至上横梁12,如图4所示,上横梁12的两端为封闭结构,上横梁12的一端的侧壁上靠近下方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紧固螺栓通过第一螺纹孔连接至第一横梁;以及,

第二紧固螺杆105,第二紧固螺杆105的一端铰接至第二挡板104的上端、另一端螺纹连接至上横梁12,如图5所示,上横梁12的另一端的侧壁上靠近上方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孔,第二紧固螺栓通过第二螺纹孔连接至第一横梁。

车辆撞击时,会冲击上横梁12,而下横梁14两端固定连接至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由于下横梁14位置较低,即使撞断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威胁,而上横梁12遭受撞击后,由于第一挡板102和/或第二挡板104是铰接至第一立柱10和/或第二立柱,而第一紧固螺栓和第二紧固螺栓也分别是铰接至第一挡板102和第二挡板104,因此上横梁12存在偏移空间,上横梁12遭受撞击时,上横梁12的偏移对冲击力造成部分的释放,防止上横梁12直接承受冲击力造成断裂,当车辆冲击力较大时,第一紧固螺栓和/或第二紧固螺栓断裂,或上横梁12两端的侧壁断裂,从而使上横梁12与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断开,避免上横梁12断裂。断开后上横梁12呈自由状态,会跟随车辆移动,由于没有阻力,因此不易插入车辆内容,威胁人体安全。

当上横梁12在受到侧向冲击时,如果两端是固定连接,则车辆会因为受到侧向冲击力而容易发生侧翻。而本实施例中的上横梁12,由于存在偏移空间,因此车辆会收到一定程度上的缓冲,冲击力较大时,上横梁12也能够与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相脱离,避免由于车辆受到过大的侧向力而反生翻车事故。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中,上横梁12与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脱离后极易落至旁侧的车道,对迎面而来的车辆造成威胁,另外,隔离栅在受到较大的冲击时,由于缺少有效的缓冲,隔离组件之间刚性连接导致受到冲击时容易断裂或部分隔离栅倾翻,对交通安全造成隐患,同时影响正常的交通,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交通,因此本实施例中如图4、6和7所示,还包括联动装置,其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两个联动机构,联动机构包括安装座20、转轴21、拉绳22、扭簧23、棘轮24、棘爪25和复位弹簧26,第一挡板102、第二挡板104和上横梁12两端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用于容纳拉绳22穿过的通孔,拉绳22贯穿上横梁12,立柱内开设有一收纳腔101,联动装置位于收纳腔101内,安装座20通过扭簧23可转动地设置在收纳腔101内,拉绳22的一端绕设在第一立柱10内的转轴21上、另一端绕设在第二立柱内的转轴21上;转轴21为空心结构,棘轮24位于转轴21内,棘轮24通过一固定轴27固定连接至底座11,使棘轮24不会轻易转动,棘爪25的一端铰接至转轴21的内壁,棘爪25与棘轮24相配合,复位弹簧26一端固定连接至转轴21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棘爪25;

棘爪25至少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

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车辆的冲击速度较低,对隔离栅的冲击力较小,车辆撞击到上横梁12时,上横梁12偏移,带动第一立柱10或第二立柱移动,第一立柱10和/或第二立柱移动时,拉动拉绳22,拉绳22移动时带动转轴21转动,形成让位空间,此时转轴21转动速度较低,而复位弹簧26会拉动棘爪25使棘爪25远离棘轮24,保持棘爪25与棘轮24相脱离,棘轮24不会对棘爪25造成阻挡,在静止状态下,转轴21静止,也不会造成棘轮24和棘爪25的啮合;

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车辆冲击速度较大,对隔离栅的冲击力较大,转轴21转速较高,车辆撞击到上横梁12时,上横梁12偏移,带动第一立柱10或第二立柱移动,第一立柱10和/或第二立柱移动时,拉动拉绳22,拉绳22移动时带动转轴21转动,此过程中拉绳22移动速度较快,带动转轴21的转动速度也较快,转轴21转动时,棘爪25在惯性作用下会发生偏转,克服复位弹簧26的拉力,呈向下翻转的趋势,从而与棘轮24啮合,棘轮24阻止棘爪25转动,最终阻止转轴21转动,而转轴21不转动时,拉绳22无法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立柱10或第二立柱移动,相同的原理,会继续带动其他隔离组件中的第一立柱10和/或第二立柱移动,从而实现联动,而移动的过程中,其他隔离组件所受到的冲击力会越来越小,而拉绳22的空余长度会形成让位空间,从而使整个隔离栅边长,避免隔离栅承受直接冲击,从而降低隔离栅倾倒的概率,拉绳22在上横梁12与第一立柱10和第二立柱脱离后,在拉绳22的约束下,也可以避免上横梁12在冲击力作用下飞离,造成交通事故或其他危险。

实施例三:

车辆失事后容易起火,在撞击时缺乏有效的缓冲也容易造成二次事故,为了提高安全性,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如图8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安全缓冲装置,其包括驱动杆31、转轮30、钻头32和反应盒41,驱动杆31可转动地设置在上横梁12内,转轮30固定设置在驱动杆31上,拉绳22绕设在转轮30上,拉绳22移动时,带动转轮30转动;驱动杆31内开设有横截面为多边形的驱动槽,钻头32的上半段的外形与驱动槽的外形相适配,驱动杆31转动时能够带动钻头32转动,钻头32的上半段可滑动地设置在驱动槽内,钻头32可在驱动槽内上下滑动,且驱动杆31转动时钻头32同步转动;

反应盒41固定设置在缓冲杆5113内,缓冲杆5113为空心结构,具体地可以为气囊或壁厚较薄的钢板或尼龙布制成的管状结构,其上下两端密封连接至上横梁12和下横梁14,在内部没有气压时,耐受力较低,在内部气压较大时,具有较高的受冲击力,且薄钢板在受冲击后易撕裂,从而使内部气体逸出。反应盒41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用于容纳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接触时能够反应并产生惰性气体,具体地,第一溶液为硫酸铝溶液41,第二溶液为碳酸氢钠溶液42,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混合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失事地点周围的氧气浓度降低,从而降低车辆起火的风险,硫酸铝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式如下: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其中,如图9所示,反应盒41上设置有驱动管401,钻头32的下半段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外螺纹,驱动管40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驱动管401贯穿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驱动管401内设置有第一密封膜43和第二密封膜44,驱动管401的侧壁上开设有混合孔402,第一密封膜43和第二密封膜44位于混合孔402的上下两侧,第一密封膜43用于防止氢氧化钠溶液流出,第二密封膜44用于放置硫酸铝溶液41流出,初始状态时,钻头32位于第一密封膜43和第二密封膜44上侧,当第二密封膜44破裂时,第一溶液通过混合孔402流入第二反应室内;第二反应室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气体逸出的漏气孔;钻头32转动时,能够向下依次破坏第一密封膜43和第二密封膜44。

具体地,车辆冲击时,带动拉绳22移动(原理同上),拉绳22移动时带动转轮30转动,转轮30带动驱动杆31转动,驱动杆31带动钻头32转动,钻头32与驱动管401配合向下移动,从而钻破第一密封膜43和第二密封膜44,碳酸氢钠溶液42通过混合孔402流入第二反应室,溶液混合迅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充斥缓冲杆5113,缓冲杆5113内充斥气体时,结构强度变大,从而有效地缓冲冲击力,当冲击力较大时,缓冲杆5113破损,二氧化碳逸出,降低周围环境氧浓度,从而避免车辆起火。

进一步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钻头32上开设有环形的泄流槽321,泄流槽321的横截面为弧形。由于第一密封膜43和第二密封膜44穿透后,会包覆钻头32,使得硫酸铝溶液41和碳酸氢钠溶液42难以混合,而泄流槽321的开设,形成了让位空间,使得硫酸铝溶液41可以通过泄流槽321顺利和碳酸氢钠溶液42混合反应。

进一步地,漏气孔处设置有防水透气膜45。防水透气膜45可以使得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而避免碳酸氢钠溶液42的流失。

实施例四:

如图14至图17所示,为了进一步防止隔离栅倾倒,底座11上开设有缓冲孔111,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铰接至底座11上,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均开设有若干收纳孔,收纳孔内设置有缓冲杆5113和顶出弹簧52,缓冲杆5113可滑动地设置在收纳孔内,顶出弹簧52一端连接至收纳孔内、另一端连接至缓冲杆5113,缓冲杆5113与缓冲孔111相配合,当收纳孔与缓冲孔111相对应时,缓冲杆5113在顶出弹簧52的作用下,缓冲杆5113部分位于收纳孔内、部分位于缓冲孔111内。

在未受到冲击时,缓冲杆5113与缓冲孔111相配合,使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保持竖直,隔离栅受到冲击时,第一立柱和/或第二立柱产生翻转,此时迫使缓冲杆5113断裂,消耗部分冲击能量,而后相邻的缓冲杆5113转动至相应位置,进入缓冲孔111,继续断裂消耗能量,从而大大降低了隔离栅直接倾倒的风险。

进一步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两侧均分别铰接有支撑杆50,第一立柱和/或第二立柱翻转时,支撑杆50抵靠在底座11上。当所有缓冲杆5113均断裂后,第一立柱和/或第二立柱翻转至最大角度,此时支撑杆50顶住底座11,防止第一立柱和/或第二立柱倾倒。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