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型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9018发布日期:2021-01-12 10:2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型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声屏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风型声屏障。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交通噪声污染治理已成为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一大难题。如今高速铁路、城市轻轨和城市高架道路在各地不断兴建,而其噪声也已对周围环境及沿线居民的生活品质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人民身心健康。而设立声屏障也日益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声屏障大多为不通风型,当声屏障受到横风侵袭时,必然将所受到的风荷载向下传递,势必会影响其稳定性和耐久性,尤其是在桥梁区域,甚至因桥梁所受荷载的增加而影响其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而沿海地区时常受到频率高、风速和风压大的季风和台风影响,这对于设立了声屏障的高架桥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通风型声屏障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型声屏障,能够有效疏导风荷载,保证通风型声屏障和桥梁等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同时还能够保证良好的吸声和隔声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风型声屏障,包括:

屏障板;

隔声框,与所述屏障板连接,所述隔声框上设置有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

第一通风窗,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窗口中,所述第一通风窗仅能够在所述隔声框的外侧风下转动开启所述第一窗口;

第二通风窗,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窗口中,所述第二通风窗仅能够在所述隔声框的内侧风下转动开启所述第二窗口。

作为所述通风型声屏障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风窗的转动轴线距所述第一通风窗两侧边缘的距离不相等,所述第一窗口两侧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通风窗两侧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和所述第一斜面均向第一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斜面能够与所述第一斜面贴合;和/或

所述第二通风窗的转动轴线距所述第二通风窗两侧边缘的距离不相等,所述第二窗口两侧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三斜面,所述第二通风窗两侧的边缘上设置有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和所述第四斜面均向第二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方向为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第四斜面能够与所述第三斜面贴合。

作为所述通风型声屏障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面、所述第三斜面和所述第四斜面上均设置有缓冲条。

作为所述通风型声屏障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多个扭转弹簧栓,所述第一通风窗通过所述扭转弹簧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窗口中,所述扭转弹簧栓的轴线距所述第一通风窗两侧边缘的距离不相等;所述第二通风窗通过所述扭转弹簧栓安装在所述第二窗口中,所述扭转弹簧栓的轴线距所述第二通风窗两侧边缘的距离不相等。

作为所述通风型声屏障的优选方案,所述隔声框上下两侧均连接有所述屏障板。

作为所述通风型声屏障的优选方案,所述所述第一通风窗和所述第二通风窗均为透明窗。

作为所述通风型声屏障的优选方案,所述屏障板包括:

面板,其上设置有吸声孔;

背板,与所述面板间隔设置;

吸声柱,多个所述吸声柱间隔设置在所述面板和所述背板之间并形成空腔。

作为所述通风型声屏障的优选方案,所述吸声柱包括外壳和多孔填充物,所述多孔填充物填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进声孔。

作为所述通风型声屏障的优选方案,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凸起,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凸起能够与所述凹槽榫卯。

作为所述通风型声屏障的优选方案,所述屏障板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面板和所述背板的侧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通风型声屏障,通过设置第一通风窗和第二通风窗,并使第一通风窗仅能够在隔声框的外侧风下开启,第二通风窗仅能够在隔声框的内侧风下开启,即第一通风窗和第二通风窗在同侧风的作用下不会同时开启,只能局部开启,当第一通风窗或第二通风窗开启时,有利于减小通风型声屏障所受的风荷载,保证通风型声屏障和桥梁等的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第一通风窗和第二通风窗在同侧风的作用下不会同时开启,所以在有效疏导风荷载时,还能够兼顾吸声和隔声效果,保证声屏障具有良好的吸声和隔声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型声屏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声框、第一通风窗和第二通风窗的断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通风窗开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通风窗开启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障板的断面示意图。

图中:

1-屏障板;11-面板;111-吸声孔;12-背板;13-空腔;14-吸声柱;15-固定件;

2-隔声框;21-第一窗口;211-第一斜面;22-第二窗口;221-第三斜面;

3-第一通风窗;31-第二斜面;

4-第二通风窗;41-第四斜面;

5-扭转弹簧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风型声屏障,包括屏障板1、隔声框2、第一通风窗3和第二通风窗4。隔声框2与屏障板1连接,隔声框2上设置有第一窗口21和第二窗口22。第一通风窗3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窗口21中,第一通风窗3仅能够在隔声框2的外侧风下转动开启第一窗口21。第二通风窗4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窗口22中,第二通风窗4仅能够在隔声框2的内侧风下转动开启第二窗口22。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型声屏障,通过设置第一通风窗3和第二通风窗4,并使第一通风窗3仅能够在隔声框2的外侧风下开启,第二通风窗4仅能够在隔声框2的内侧风下开启,即第一通风窗3和第二通风窗4在同侧风的作用下不会同时开启,只能局部开启,当第一通风窗3或第二通风窗4开启时,有利于减小通风型声屏障所受的风荷载,保证通风型声屏障和桥梁等的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第一通风窗3和第二通风窗4在同侧风的作用下不会同时开启,所以在有效疏导风荷载时,还能够兼顾吸声和隔声效果,保证声屏障具有良好的吸声和隔声作用。

可选地,隔声框2由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通风窗3的转动轴线距第一通风窗3两侧边缘的距离不相等,第一窗口21两侧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一斜面211,第一通风窗3两侧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二斜面31,第二斜面31和第一斜面211均向第一方向倾斜,第二斜面31能够与第一斜面211贴合。通过控制第一通风窗3的转动轴线位置,使第一通风窗3转动轴线的两侧并不对称,并在第一窗口21两侧的边缘上设置第一斜面211,在第一通风窗3两侧的边缘上设置第二斜面31,从而能够使仅能够在隔声框2的外侧风下开启,而在隔声框2的内侧风下无法开启。另外,斜面设计可以使声波无法直接通过缝隙穿透而出,有利于提高隔声效果。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通风窗4的转动轴线距第二通风窗4两侧边缘的距离不相等,第二窗口22两侧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三斜面221,第二通风窗4两侧的边缘上设置有第四斜面41,第三斜面221和第四斜面41均向第二方向倾斜,第二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第四斜面41能够与第三斜面221贴合。通过控制第二通风窗4的转动轴线位置,使第二通风窗4转动轴线的两侧并不对称,并在第二窗口22两侧的边缘上设置第三斜面221,在第二通风窗4两侧的边缘上设置第四斜面41,从而能够使仅能够在隔声框2的内侧风下开启,而在隔声框2的外侧风下无法开启。另外,斜面设计可以使声波无法直接通过缝隙穿透而出,有利于提高隔声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窗3和第一窗口21的横截面均呈平行四边形。第二通风窗4和第二窗口22的横截面均呈平行四边形。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通风窗3上或第一窗口21处设置其他阻挡件,以使第一通风窗3仅在隔声框2的外侧风下开启,限制第一通风窗3的转动方向。同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二通风窗4上或第二窗口22处设置其他阻挡件,以使第二通风窗4仅在隔声框2的内侧风下开启,限制第二通风窗4的转动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窗口21左右两侧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一斜面211,相应的,第一通风窗3左右两侧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二斜面3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一斜面211设置在第一窗口21上下两侧的边缘上,相应的,将第二斜面31设置在第一通风窗3上下两侧的边缘上。同理,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窗口22左右两侧的边缘上设置有第三斜面221,相应的,第二通风窗4左右两侧的边缘上设置有第四斜面4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第三斜面221设置在第二窗口22上下两侧的边缘上,相应的,将第四斜面41设置在第二通风窗4上下两侧的边缘上。

优选地,第一斜面211、第二斜面31、第三斜面221和第四斜面41上均设置有缓冲条。缓冲条可以缓冲第一通风窗3和第二通风窗4对隔声框2的冲击,提高结构的耐久性,防止声波直接通过缝隙穿透而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窗3和第二通风窗4的数量均为一个。无论在哪一侧风的作用下,通过特别设计的窗边缘均可以保证有且仅有一扇窗开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对第一通风窗3和第二通风窗4的数量进行增加。当第一通风窗3和第二通风窗4的数量均为多个时,可使一通风窗3和第二通风窗4交替排列。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型声屏障还包括多个扭转弹簧栓5,第一通风窗3通过扭转弹簧栓5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窗口21中,扭转弹簧栓5的轴线距第一通风窗3两侧边缘的距离不相等;第二通风窗4通过扭转弹簧栓5安装在第二窗口22中,扭转弹簧栓5的轴线距第二通风窗4两侧边缘的距离不相等。利用扭转弹簧栓5,可使第一通风窗3和第二通风窗4在风力较小时保持关闭状态,从而起到较好的隔声吸声作用,而当风力足够大时,在风荷载的作用下,第一通风窗3和第二通风窗4将沿扭转弹簧栓5的轴线位置旋转,进而开启,从而起到保护通风型声屏障的作用。具体地,每个通风窗通过两个扭转弹簧栓3安装在隔声框2上,其中一个扭转弹簧栓3位于通风窗的上部,另一个扭转弹簧栓3位于通风窗的下部。

另外,通过合理地设置扭转弹簧栓5的轴线位置以及扭转弹簧栓5的扭矩,可以调节第一通风窗3和第二通风窗4开启的风荷载强度条件。

如图1所示,隔声框2上下两侧均连接有屏障板1。在本实施例中,隔声框2上下两侧各连接一个屏障板1,即屏障板1的数量为两个,通风型声屏障由三部分组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调整屏障板1的数量,例如在隔声框2的下方增加屏障板1的数量。

优选地,第一通风窗3和第二通风窗4均为透明窗,以保证通风型声屏障具有一定的视野。可选地,透明窗为透明亚克力材质。

如图5所示,屏障板1包括面板11、背板12和吸声柱14。面板11上设置有吸声孔111。背板12与面板11间隔设置。多个吸声柱14间隔设置在面板11和背板12之间并形成空腔13。噪声能够由面板11上的吸声孔111进入,并被吸声柱14吸收,而背板12能够起到隔声的作用。

具体地,面板11和背板1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地,吸声孔111为百叶孔,以防止雨水直接进入到屏障板1的内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声柱14包括外壳和多孔填充物,多孔填充物填充在外壳内,外壳上设置有进声孔。通过在外壳上设置进声孔,便于声波进入到外壳内并被多孔填充物吸收,提高吸声效果。多孔填充物可为玻璃棉、矿棉、岩棉等无机纤维材料。

可选地,吸声柱14的外壳上设置有凸起,背板12上设置有凹槽,凸起能够与凹槽榫卯。通过设置对接配合的凸起和凹槽,能够便于吸声柱14的安装和固定,保证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屏障板1还包括固定件15,固定件15用于固定面板11和背板12的侧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5为h型钢立柱。利用h型钢立柱对面板11和背板12的两侧进行安装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