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头绕环的制备方法及工程防护网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19010发布日期:2021-01-12 10:2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头绕环的制备方法及工程防护网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工程防护网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头绕环的制备方法及工程防护网。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防治崩塌落石方面,一般以加固、护面、拦等为主,以危石清除、排水、植被绿化等为辅的各种工程防治措施。

崩塌落石的防治措施各自有着不同的作用原理、防治功能和适用条件,而坡面地质灾害的复杂性、随机性、区域差异决定了其防治措施需要根据防治目的、地质条件、安全度要求等综合考虑、选择,以实现防治工程的最优化。柔性防护系统以其“以柔克刚”,具有施工方便、快捷、干扰小、标准化生产、造价低、实用性强、美观、环保等众多特点,相对其它防护措施在崩塌落石防护方面应用更加广泛。柔性防护系统主要包括主动防护系统,被动防护系统,柔性棚洞和围护系统等。

被动柔性防护网结构是由金属柔性网(菱形网、环形网等)、固定系统(锚杆、拉锚绳、基座和支撑绳等)、消能件和钢柱四部分构成的柔性安全防护系统技术和产品,利用组件之间的拉压平衡形成弱张力集成体系,以拦截的形式减小或阻止地质灾害。

在现有技术中,环形网采用的绕环制作过程为:缠绕环通过钢丝绕制成所需要的环尺寸,在绕制达到圈数后,剪断,使用u型扣件,铆接在环圈适当位置,使得环成一整体。钢丝尾部凸出铆扣100mm左右,易挂伤安装者;成型环在铆扣处容易在受力时滑移,造成散圈而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头绕环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绕环容易松动以及安装不方便的问题,同时,本发明还将提供工程防护网。无头绕环的制备方法过程较为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并且制得的无头绕环具有受力明显增强、不易滑动以及安装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无头绕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钢丝焊接制成内径为250~400mm的单个圆环,得到圆环待用;

步骤二、将圆环水平放置,将钢丝的端部与圆环接触,所述钢丝的方向与所述圆环接触点的切线方向形成5~45°的夹角,再将钢丝贴合圆环紧密绕缠绕5~20圈,将钢丝尾部留下100~150mm的线头后剪短钢丝,再将绕环钢丝沿着缠绕方向依次领起,将钢丝线头完全埋入绕环内并固定住,即得无头绕环。

经过改进后的环,无钢丝头裸露在环外,克服了伤人的情况出现;尾头处经过处理绕制在内环上,当受力后外圈钢丝会相互挤紧,不会有松动的情况出现,当多股钢丝都在受力后,合力自然就会成倍增加,增强了环的使用效能。

内环为单股钢丝制成的封口闭环,外圈钢丝是依环缠绕疏密一致的挤紧环,钢丝尾部不得少于100mm并完全插入内环上,使得钢丝制成绕环后,内外圈为一整体,没有松散,相互滑移等现象出现。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圆环的内径为300~350mm;所述步骤二中所述钢丝的方向与所述圆环接触点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5~30°。将圆环内径控制在此范围内,不仅具有良好的承重效果,还可以减少钢丝的使用量。将夹角限制在此范围内,贴合度高并且更利于钢丝缠绕。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圆环的内径为330mm;所述步骤二中所述钢丝的方向与所述圆环接触点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10~15°。将圆环内径控制在此范围内,不仅具有最佳的承重效果,还可以减少钢丝的使用量。将夹角限制在此范围内,贴合度高并且更利于钢丝缠绕。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二中钢丝在圆环上的缠绕圈数为8~10圈。在缠绕8~10圈可形成缠绕疏密一致的挤紧环,尾部不易散落,相互挤压的力量可限制线头的移动。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制作圆环的钢丝的丝径为2.0~10mm;所述步骤二中绕环的钢丝的丝径为2.0~5.0mm。制作圆环的钢丝和制作绕环的钢丝可采用相同或不同的钢丝。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制作圆环的钢丝的丝径为5.0mm;所述步骤二中绕环的钢丝的丝径为3.5mm。圆环的钢丝直径大于绕环的钢丝直径,圆环的整体受力较好,使得无头绕环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更高。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工程防护网,所述工程防护网为柔性网和环形网边缘铰接而成,所述环形网为上述无头绕环依次套接而成。环形网片根据圆环之间的不同连接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环形网片中单个圆环与周边四个圆环相连;第二种形式,环形网片中单个圆环与周边六个圆环相连;单个圆环在两种不同连接形式下的受力作用不同。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无头绕环的制备方法及工程防护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经过改进后的环,无钢丝头裸露在环外,克服了伤人的情况出现;尾头处经过处理绕制在内环上,当受力后外圈钢丝会相互挤紧,不会有松动的情况出现,当多股钢丝都在受力后,合力自然就会成倍增加,增强了环的使用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绕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无头绕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钢丝缠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1

一种无头绕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钢丝焊接制成内径为350mm的单个圆环,圆环的钢丝的丝径为4.0mm,得到圆环待用;

步骤二、将圆环水平放置,将钢丝的端部与圆环接触,所述钢丝的方向与所述圆环接触点的切线方向形成30°的夹角,再将钢丝贴合圆环紧密绕缠绕10圈,将钢丝尾部留下100mm的线头后剪短钢丝,再将绕环钢丝沿着缠绕方向依次领起,将钢丝线头完全埋入绕环内并固定住,绕环的钢丝的丝径为2.0mm,即得无头绕环。

一种工程防护网,所述工程防护网为柔性网和环形网边缘铰接而成,所述环形网为上述无头绕环依次套接而成,其中无头绕环与周边六个无头绕套接。

实施例2

一种无头绕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钢丝焊接制成内径为350mm的单个圆环,圆环的钢丝的丝径为5.0mm,得到圆环待用;

步骤二、将圆环水平放置,将钢丝的端部与圆环接触,所述钢丝的方向与所述圆环接触点的切线方向形成15°的夹角,再将钢丝贴合圆环紧密绕缠绕8圈,将钢丝尾部留下150mm的线头后剪短钢丝,再将绕环钢丝沿着缠绕方向依次领起,将钢丝线头完全埋入绕环内并固定住,绕环的钢丝的丝径为3.0mm,即得无头绕环。

一种工程防护网,所述工程防护网为柔性网和环形网边缘铰接而成,所述环形网为上述无头绕环依次套接而成,其中无头绕环与周边四个无头绕套接。

实施例3

一种无头绕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钢丝焊接制成内径为350mm的单个圆环,圆环的钢丝的丝径为5.0mm,得到圆环待用;

步骤二、将圆环水平放置,将钢丝的端部与圆环接触,所述钢丝的方向与所述圆环接触点的切线方向形成30°的夹角,再将钢丝贴合圆环紧密绕缠绕7圈,将钢丝尾部留下100mm的线头后剪短钢丝,再将绕环钢丝沿着缠绕方向依次领起,将钢丝线头完全埋入绕环内并固定住,绕环的钢丝的丝径为3.5mm,即得无头绕环。

一种工程防护网,所述工程防护网为柔性网和环形网边缘铰接而成,所述环形网为上述无头绕环依次套接而成,其中无头绕环与周边四个无头绕套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无头绕环的制备方法过程较为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并且制得的无头绕环具有受力明显增强、不易滑动以及安装方便的优点,制得工程防护网承重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并且安装过程更为安全可靠。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