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蜂巢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9005发布日期:2021-01-26 19:1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蜂巢路面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装配式蜂巢路面。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沥青路面的普及,对沥青路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然而现有路面很难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现有沥青路面存在寿命短、易积水、施工周期长、维修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路面防水结构复杂且施工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蜂巢路面;该路面结构具有透水、降噪、融雪、长寿命、安装便捷、易维护等特点。
[0004]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装配式蜂巢路面,包括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二级单元和一级单元;
[0006]
所述一级单元包括正多边形壳体和细管,所述细管竖向阵列排布在壳体内;
[0007]
所述二级单元包括边框和具有多个u型槽的底座;所述边框两侧设置有与u型槽连通的排水孔;所述一级单元阵列排布设置在所述边框内形成蜂巢结构,所述细管底部与u型槽连通;
[0008]
所述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设置在所述二级单元底部。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两侧设置有汇水通道,汇水通道与排水孔连通。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由沥青、橡胶粉、碎石、石屑和细河砂混合铺筑而成。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多边形壳体为正六边形框体。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细管为正六边形管。
[0013]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正六边形管的管壁等厚度。
[00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级单元的壳体上设置有燕尾榫,燕尾榫包括能够相互配合插接的燕尾榫块和燕尾榫槽,燕尾榫块和燕尾榫槽间隔设置在壳体侧壁上。
[00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上开设u型槽形成间隔的多个矩形截面梁;多个一级单元的壳体在通过卡钉限位,卡钉与矩形截面梁连接。
[001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设置在桥梁梁体上。
[001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8]
该路面由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蜂巢结构的一级单元、带有u型槽底座的二级单元拼接组成。在施工时,先铺设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然后安装带有u型槽的底座,最后安装一级单元正六边形蜂巢结构。通过蜂巢结构将水引入u型槽,并通过u型槽与排水孔将水及时排出。同时,本发明是一种拼接式结构,施工方便,解决了沥青路面排水能力差且施工复杂的问题。
[0019]
优选的,一级单元正六边形蜂巢结构由正六边形柱体和内部等壁厚的较小正六边
形管组成。正六边形蜂巢结构可以进行任意拼接实现路面平整性的施工,可以实现预先加工现场施工目的。
[0020]
优选的,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燕尾榫进行连接,是的拼接路面连接更加稳定,能够承受更大的摩擦力。
[0021]
作为优选,一级单元内部为等壁厚的较小正六边形管组成,雨水可通过一级单元内部正六边形管流向底座的u型槽,通过u型槽从二级单元边框的排水孔排出并汇入排水通道,在指定地点排出路面结构。
附图说明
[0022]
此处附图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方案。以下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明的介绍,并与说明书一起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0023]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发明中二级单元示意图;
[0025]
图3为二级单元与二级单元连接示意图;
[0026]
图4为二级单元内部结构图;
[0027]
图5为本发明中一级单元示意图;
[0028]
图6为一级单元连接示意图;
[0029]
图7为桥面铺设装配式蜂巢路面的断面示意图;
[0030]
图8为桥面铺设装配式蜂巢路面俯视图;
[0031]
图中标号说明:1

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2

二级单元;3

一级单元;4

排水孔;5

汇水通道;11桥梁梁体;21

矩形截面梁;22

卡钉;23

燕尾榫;24

排水孔;31

燕尾榫;32

正六边形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3]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蜂巢路面,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1、二级单元2和一级单元3;
[0034]
所述一级单元3包括正多边形壳体和细管,所述细管竖向阵列排布在壳体内;
[0035]
所述二级单元2包括边框和具有多个u型槽的底座;所述边框两侧设置有与u型槽连通的排水孔4;所述一级单元3阵列排布设置在所述边框内形成蜂巢结构,所述细管底部与u型槽连通;
[0036]
所述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1设置在所述二级单元2底部。
[0037]
该路面由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1、蜂巢结构的一级单元3、带有u型槽底座的二级单元2铺设拼接组成。在施工时,先铺设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1,然后安装带有u型槽的底座,最后安装一级单元正六边形蜂巢结构。该路面结构具有透水、降噪、融雪、长寿命、安装便捷、易维护等特点。
[0038]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蜂巢路面,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1由(聚合物改性沥青)沥青、橡胶粉、碎石、石屑、细河砂组成,铺筑于蜂巢路面结构的最下层。
[0039]
作为优选,一级单元正六边形蜂巢结构由正六边形壳体和内部等壁厚的较小正六边形管32组成。
[0040]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蜂巢路面,一级单元与一级单元之间以及二级单元与二级单元之间都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燕尾榫31进行连接。
[0041]
作为优选,一级单元内部为等壁厚的较小正六边形管32组成,雨水可通过一级单元内部正六边形管32流向底座的u型槽,通过u型槽从二级单元边框23的排水孔24排出并汇入排水通道,在指定地点排出路面结构。
[0042]
作为优选实施例,蜂巢结构的一级单元3由正六边形柱体和内部等壁厚的较小正六边形管32组成,本发明以正六边形结构进行对本专利的解释说明,但不局限于正六边形一种形状。
[0043]
实施例
[0044]
本实施例是对传统桥面铺筑进行重大改进。如图7所示,桥梁盖梁施工完成后,在桥梁顶面铺设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1,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1由聚合物改性沥青、碎石、石屑、细河砂拌合而成,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1的作用包括防水、吸收并扩散蜂巢结构传递下来的应力。
[0045]
如图8所示,防水应力吸收连接层1铺筑完成后,即可安装二级单元,二级单元为带有u型槽的底座。二级单元2与二级单元2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燕尾榫进行连接。
[0046]
为了实现路面的快速拼接安装,本发明的一级单元与一级单元之间以及二级单元与二级单元之间都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燕尾榫31进行连接。
[0047]
安装完成后如图5所示。一级单元内部为等壁厚的较小正六边形管组成,雨水可通过一级单元内部正六边形管流向底座的u型槽,通过u型槽从二级单元底部的排水孔排出并汇入排水通道,在指定地点排出路面结构。
[0048]
该装配式路面可应用于桥面、各等级公路路面、城市道路路面、人行道路面等。可以实现预先加工现场施工的目的。有效解决公路防水的快速施工与组装。
[0049]
此外,应当理解,本发明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上一种实施案例。虽然,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做的改进和变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