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混合型塑胶跑道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43203发布日期:2021-03-12 13:1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氨酯混合型塑胶跑道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塑胶跑道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聚氨酯混合型塑胶跑道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塑胶跑道又称全天候田径运动跑道,它由聚氨酯预聚体、混合聚醚、废轮胎橡胶、epdm橡胶粒或pu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组成。塑胶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有利于运动员速度和技术的发挥。

在塑胶跑道的铺设过程中,通常都会对塑胶跑道的路基进行平整度检测,才能够保证塑胶跑道铺设之后的平整度,后续塑胶跑道施工过程中,对所铺设的塑胶跑道材料同样具有较高的平整度要求,而目前整体铺设过程过于依赖施工人员的熟练度,进而在没有较熟练的施工人员时,将难以保障所铺设塑胶跑道材料的平整度,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在塑胶跑道施工过程中可有效保障跑道整体平整度,本申请提供一种聚氨酯混合型塑胶跑道施工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聚氨酯混合型塑胶跑道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聚氨酯混合型塑胶跑道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础清理:清扫跑道沥青基础上的砂土石子等杂物或铺路设备可能漏油所产生的油污;

s2、沥青基础封底:在沥青基础上进行封底层的铺设,封底层采用d68胶水、108胶水、石英砂、水泥混合制成,混合制成的封底层铺设在沥青基础上并进行摊匀;

s3、封底层水平检测与调整;利用平整度检测装置对步骤s2所得封底层表面进行平整度检测,对凹陷处进行补平,对凸出之处进行抹匀;

s4、基材试铺:在空置场地进行1×1m的基材涂抹试铺,确定硬化成型后铺装基材质量是否合格;

s5、基材摊铺:在封底层上进行摊铺第一道pu底胶,并在第一底胶摊铺完成后立即人工均匀播撒epdm颗粒和etpu珠粒的混合料,待两种颗粒固化后,将多余的颗粒扫出,在第一道pu底胶上重复铺设第二道pu底胶;

s6、基材检查:利用平整度检测装置对步骤s5所得基材表面进行平整度检测,对凹陷处进行补平,对凸出之处进行打磨;

s7、跑道喷面:向步骤s6所得到的基材表面进行聚氨酯面层喷涂;

s8、测画标志线:在s7所得跑道喷面上按要求进行划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跑道施工的同时,利用平整度检测装置对跑道的封底层、基材进行平整度检测,并在检测后对凹陷处进行修缮,进而确保最终所铺设得到的跑道具有较好的平整度,整体施工过程中得到较好保障,对施工人员的经验要求较低,进而可以借助较多数量的施工人员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同步施工,提高跑道整体铺设效率。

优选的,步骤s3与步骤s6中所使用平整度检测装置包括主体横杆与垂直连接在所述主体横杆两端的立柱,两组所述立柱相互平行,所述立柱底端设置有滚轮,所述主体横杆一侧设置有水平仪,所述立柱顶端设置有垂直仪,所述主体横杆的下方设置有相平行的触地辊,所述触地辊两端转动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远离所述触地辊的一端升降连接在所述立柱上,所述触地辊最底沿低于所述安装块的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平整度检测时,两组立柱与主体横杆可分别过通垂直仪与水平仪实现分别保持竖直与水平,进而主体横杆下方的触地辊可保持水平,触地辊两端借助安装块实现转动安装的同时也在立柱上实现升降安装,使得最终可利用触地辊在铺设的跑道上进行移动观察是否升降来判断跑道上是否有凸起部位,实现快速判断跑道的大致平整度。

优选的,所述触地辊上方设置有顶部敞口的盛水盒,所述盛水盒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所述盛水盒底部开设有渗水槽,所述触地辊的顶部伸入所述渗水槽内并与所述渗水槽的边沿滑动贴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触地辊在移动过程中进行转动时将附着上盛水盒内的水,并在移动过程中对所接触的跑道表面进行润湿,形成较明显的水印,进而跑道上所存在的凹陷之处将由于无法附着水印而快速得到识别确认,检测方法快速简单,后续操作人员可顺利对跑道期限凹陷处进行补匀,保障跑道的整体平整度。

优选的,两组所述立柱相对的一侧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动槽,两组所述安装块分别插接至两组所述滑动槽内并与所述滑动槽的底壁滑动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滑动槽与安装块之间的插接滑动配合,且安装块端部与滑动槽的底壁抵接贴触,实现两组安装块与触地辊在两组立柱上的升降安装,进而保障后续本装置使用时触地辊可顺利在遭遇跑道凸起之处时进行上升。

优选的,所述主体横杆两端与所述立柱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主体横杆与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两者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体横杆两端与立柱之间滑动连接使得在两侧立柱所放置底面不平整时仍可通过调节主体横杆在立柱上的位置实现使两侧的立柱保持竖直以及使主体横杆保持水平,进而使得整体装置仍可顺利使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适应能力。

优选的,所述主体横杆两端开设有供所述立柱滑动穿设的安装槽,所述固定件为螺纹连接在所述主体横杆两端的抵紧螺栓,所述抵紧螺栓垂直穿过所述主体横杆至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立柱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抵紧螺栓同立柱的抵接实现主体横杆与立柱之间的位置调节,调节方式简单快捷,易于操作,进而在实际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

优选的,步骤s7中进行两道聚氨酯面层喷涂,两次聚氨酯面层喷涂时的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障聚氨酯面层的喷涂效果,提高喷涂后的平整度与表面均匀性。

优选的,选择环境温度低于26度时进行步骤s5的施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所使用材在施工过程中可保持较稳定的理化性质,进而保障最终所得跑道的整体质量。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实现在跑道施工过程中保障所铺设跑道材料的平整度,进而提升最终所铺设跑道的整体质量;

2.平整度检测装置使用方便、检测准确、易于识别,便于后续对跑道缺陷处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工艺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平整度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平整度检测装置的盛水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体横杆;2、立柱;3、滚轮;4、水平仪;5、垂直仪;6、触地辊;7、安装块;8、滑动槽;9、盛水盒;10、渗水槽;11、安装槽;12、抵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聚氨酯混合型塑胶跑道施工工艺。参照图1,聚氨酯混合型塑胶跑道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础清理:清扫跑道沥青基础上的砂土石子等杂物或铺路设备可能漏油所产生的油污;

s2、沥青基础封底:在沥青基础上进行封底层的铺设,封底层采用d68胶水、108胶水、石英砂、水泥混合制成,各组分的比例为d68胶水:108胶水:石英砂:水泥:5:7:75:55。混合制成的封底层铺设在沥青基础上并进行摊匀;

s3、封底层水平检测与调整;利用平整度检测装置对步骤s2所得封底层表面进行平整度检测,对凹陷处进行补平,对凸出之处进行打磨处理;

s4、基材试铺:在空置场地进行1×1m的基材涂抹试铺,确定硬化成型后铺装基材质量是否合格;

s5、基材摊铺:选择温度低于26度的清晨至上午,在封底层上进行摊铺涂抹第一道pu底胶,摊铺厚度为4mm,并在第一底胶摊铺完成后立即人工均匀播撒epdm颗粒和etpu珠粒1:1混合的混合料,待两种颗粒固化后,将多余的颗粒扫出,在第一道pu底胶上重复铺设涂抹第二道pu底胶,摊铺厚度为2mm;

s6、基材检查:利用平整度检测装置对步骤s5所得基材表面进行平整度检测,对凹陷处进行补平,对凸出之处进行打磨;

s7、跑道喷面:向步骤s6所得到的基材表面进行两道聚氨酯面层喷涂,第一喷涂采用顺时针方向进行喷涂,第二次喷涂则采用逆时针方向进行喷涂;

s8、测画标志线:在s7所得跑道喷面上按要求进行划线。

参照图2与图3,值得进一步说明的是,步骤s3与步骤s6中所使用平整度检测装置包括主体横杆1与垂直连接在所述主体横杆1两端的立柱2,两组所述立柱2相互平行,两组立柱2的底端均设置有滚轮3。同时,主体横杆1一侧设置有水平仪4,所述立柱2顶端则安装有垂直仪5,并在所述主体横杆1的下方设置有与主体横杆1平行的触地辊6。所述触地辊6两端通过安装块7与两侧的立柱2进行连接,且触地辊6的两端同安装块7之间转动连接。同时,两组立柱2相对的一侧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动槽8,两组安装块7分别插接至两组滑动槽8内并与滑动槽8的底壁滑动抵触,实现两组安装块7以及之间的触地辊6在主体横杆1下方的升降设置。且需要注意的是,触地辊6的最底沿低于安装块7的底沿,使的触地辊6可在降低至合适位置后可与所需检测的基材表面接触。

进而,在进行平整度检测时,两组立柱2与主体横杆1可分别过通垂直仪5与水平仪4实现分别保持竖直与水平,进而主体横杆1下方的触地辊6可保持水平,触地辊6两端借助安装块7实现转动安装的同时也在立柱2上实现升降安装,使得最终可利用触地辊6在铺设的跑道上进行移动观察是否上升来判断跑道上是否有凸起部位,实现快速判断跑道的大致平整度,进而操作人员可在后续操作中对凸起部位进行切削打磨处理。

参照图2与图3,同时,为使检测过程中可对基材凹陷处进行检测识别,在触地辊6上方设置有顶部敞口的盛水盒9,盛水盒9两端分别与两侧的所述安装块7固定连接,并在所述盛水盒9底部开设有渗水槽10,所述触地辊6的顶部辊体伸入所述渗水槽10内并与所述渗水槽10的各侧边沿滑动贴触。进而使得触地辊6在移动过程中进行转动时将附着上盛水盒9内的水,并在移动过程中对所接触的跑道表面进行润湿,形成较明显的水印,进而跑道上所存在的凹陷之处将由于无法附着水印而快速得到识别确认,后续操作人员即可顺利对跑道期限凹陷处进行补匀,保障跑道的整体平整度。

参照图2,此外,为使两组立柱2可在跑道两侧底面不平整时仍能保持竖直,主体横杆1两端与所述立柱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主体横杆1与所述立柱2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两者的固定件。主体横杆1两端开设有供所述立柱2滑动穿设的安装槽11,所述固定件为螺纹连接在所述主体横杆1两端的抵紧螺栓12,所述抵紧螺栓12垂直穿过所述主体横杆1至所述安装槽11内并与所述立柱2抵紧。进而,利用抵紧螺栓12同立柱2的抵接实现主体横杆1与立柱2之间的位置调节,实现在不同位置需要时对立柱2进行调整,便于平整度测量的顺利进行。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聚氨酯混合型塑胶跑道施工工艺的实施原理为:在跑道施工的同时,利用平整度检测装置对跑道的封底层、基材进行平整度检测,并在检测后对凹陷或凸起处进行修缮,进而确保最终所铺设得到的跑道具有较好的平整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