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事故后的移动式安全警示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9032发布日期:2021-01-12 10:2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事故后的移动式安全警示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隧道安全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隧道事故后的移动式安全警示车。



背景技术:

当发生隧道事故后,由于较窄的隧道宽度,会对事故道路上的其他需要换道的车辆换道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一般的安全警示标识一般都放置在地面,不容易使后面几辆的车提前知晓道路事故情况,后续车辆的安全无法保障,本发明阐明的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事故后的移动式安全警示车,克服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隧道事故后的移动式安全警示车,包括警示车壳体,所述警示车壳体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设有自移动组件,所述自移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且和外界相通的车轮通孔,固设于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的转轴支架,前后对称地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支架且左右延伸的第一传动轴,固设于每个所述第一传动轴左右两端且通过所述车轮通孔能和隧道地面接触的车轮,所述警示车壳体上端设有警示组件,所述警示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警示车壳体上端的支撑背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背板前端的第二传动轴,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警示牌支架,从上至下均匀地固设于所述警示牌支架前端的三个警示牌,本安全警示车还设有用于使所述警示车壳体停止移动的限位组件。

可优选地,所述转轴支架左端固设有向左延伸并和所述工作腔左侧内壁固定连接的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上端固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端动力连接有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能将所述电机的动力传递出去。

其中,所述自移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转轴支架右侧且和所述第一传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固设有和所述上端固定连接的多用支架,所述多用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四传动轴,位于所述多用支架下侧的所述第四传动轴上固设有和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位于所述多用支架下侧的所述第四传动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上侧的第三锥齿轮,所述上转动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五传动轴,位于所述右侧的所述第五传动轴上固设有和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所述工作腔右侧内壁设有和外界相通的滑块通孔,所述工作腔右侧内壁设有能上下滑动且位于所述多用支架上侧的联动支架,所述联动支架和所述多用支架之间连接有联动弹簧,所述联动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上下延伸且和所述第四传动轴花键连接的第一转轴,位于所述联动支架上侧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固设有第五锥齿轮,所述联动支架左端固设有向上延伸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右端转动连接有通过所述滑块通孔延伸至外界的第二转轴,位于所述工作腔内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固设有和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六锥齿轮,位于外界的所述第二转轴上固设有两个能和栏杆或栏杆支撑架抵接的抵接轮。

其中,所述警示组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联动齿轮,所述支撑背板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固设有和所述联动齿轮啮合连接的主动齿轮,所述第三转轴上固设有位于所述主动齿轮前侧的第七锥齿轮,所述警示车壳体上端固设有位于所述支撑背板左侧的竖直支架,所述竖直支架上转动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四转轴,位于所述竖直支架右侧的所述第四转轴上固设有和所述第七锥齿轮啮合连接的第八锥齿轮,所述竖直支架上端固设有向左延伸的水平支架,所述水平支架上转动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五转轴,位于所述水平支架上侧的所述第五转轴上固设有警示灯。

其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工作腔左侧内壁且能上下滑动的滑动支架,且所述滑动支架能和所述多用支架上端抵接,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设有和外界相通的摩擦轮通孔,所述滑动支架上转动连接有通过所述摩擦轮通孔向上延伸至外界且和所述第五转轴花键连接的第六转轴,且所述第六转轴向下延伸至所述滑动支架下侧且和所述第三传动轴花键连接,位于所述滑动支架上侧的所述第六转轴上固设有第一摩擦轮,位于所述竖直支架左侧的所述第四转轴上固设有能和所述第一摩擦轮摩擦连接的第二摩擦轮,且所述第二摩擦轮摩擦面为九十度,位于所述滑动支架下侧的所述第六转轴上固设有第三摩擦轮,位于所述左侧的所述第五传动轴上固设有能和所述第三摩擦轮摩擦连接的第四摩擦轮,所述工作腔后侧内壁设有能上下滑动且通过所述滑块通孔延伸至外界的控制滑块,所述控制滑块和所述多用支架上端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控制滑块下端固设有弹簧支架,所述弹簧支架和所述滑动支架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且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系数比所述连接弹簧的弹性系数大,安全警示车还包括两个左右对称的锁定块,所述锁定块靠近对称中心一端设有两个锁定孔,右侧所述锁定块上端固设有固定斜面块,右侧所述锁定块前端固设有插槽支架,所述插槽支架内设有左侧开口的插槽,左侧所述锁定块前端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支撑块,所述滑动支撑块右端固设有能和所述插槽滑动连接的插销滑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在事故发生时,通过值班交警固定的左右侧锁定块的位置,来使得安全警示车沿着非机动车道的隧道行进,并在到达指定位置后,警示牌支架转动并带动警示牌转动至机动车道处,使得事故车道的后续车辆能看到较高的警示牌,提前做出应对,大大地提高了事故发生后其他车辆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4是锁定块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4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结合附图1-4所述的一种隧道事故后的移动式安全警示车,包括警示车壳体11,所述警示车壳体11内设有工作腔12,所述工作腔12内设有自移动组件901,所述自移动组件901包括设于所述工作腔12下侧内壁且和外界相通的车轮通孔13,固设于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的转轴支架16,前后对称地转动连接于所述转轴支架16且左右延伸的第一传动轴15,固设于每个所述第一传动轴15左右两端且通过所述车轮通孔13能和隧道地面接触的车轮14,通过前后侧所述车轮14的转动,实现所述警示车壳体11的移动,所述警示车壳体11上端设有警示组件902,所述警示组件902包括固设于所述警示车壳体11上端的支撑背板55,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背板55前端的第二传动轴57,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57上的警示牌支架24,从上至下均匀地固设于所述警示牌支架24前端的三个警示牌25,当所述警示牌支架24转动并带动三个所述警示牌25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警示牌25能提醒后面车辆注意前方事故,本安全警示车还设有用于使所述警示车壳体11停止移动的限位组件903。

有益地,所述转轴支架16左端固设有向左延伸并和所述工作腔12左侧内壁固定连接的电机支架36,所述电机支架36上端固设有电机35,所述电机35上端动力连接有第三传动轴51,所述第三传动轴51能将所述电机35的动力传递出去。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自移动组件901进行详细说明,所述自移动组件901还包括设于所述转轴支架16右侧且和所述第一传动轴15固定连接的第一锥齿轮17,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固设有和所述48上端固定连接的多用支架45,所述多用支架45上转动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四传动轴19,位于所述多用支架45下侧的所述第四传动轴19上固设有和所述第一锥齿轮17啮合连接的第二锥齿轮18,位于所述多用支架45下侧的所述第四传动轴19上固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18上侧的第三锥齿轮46,所述48上转动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五传动轴49,位于所述48右侧的所述第五传动轴49上固设有和所述第三锥齿轮46啮合连接的第四锥齿轮47,所述工作腔12右侧内壁设有和外界相通的滑块通孔23,所述工作腔12右侧内壁设有能上下滑动且位于所述多用支架45上侧的联动支架69,所述联动支架69和所述多用支架45之间连接有联动弹簧43,所述联动支架69上转动连接有上下延伸且和所述第四传动轴19花键连接的第一转轴44,位于所述联动支架69上侧的所述第一转轴44上固设有第五锥齿轮42,所述联动支架69左端固设有向上延伸的固定支架40,所述固定支架40右端转动连接有通过所述滑块通孔23延伸至外界的第二转轴21,位于所述工作腔12内的所述第二转轴21上固设有和所述第五锥齿轮42啮合连接的第六锥齿轮41,位于外界的所述第二转轴21上固设有两个能和栏杆或栏杆支撑架抵接的抵接轮20。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警示组件902进行详细说明,所述警示组件902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57上的联动齿轮56,所述支撑背板55前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58,所述第三转轴58上固设有和所述联动齿轮56啮合连接的主动齿轮54,所述第三转轴58上固设有位于所述主动齿轮54前侧的第七锥齿轮59,所述警示车壳体11上端固设有位于所述支撑背板55左侧的竖直支架29,所述竖直支架29上转动连接有左右延伸的第四转轴31,位于所述竖直支架29右侧的所述第四转轴31上固设有和所述第七锥齿轮59啮合连接的第八锥齿轮60,所述竖直支架29上端固设有向左延伸的水平支架26,所述水平支架26上转动连接有上下延伸的第五转轴28,位于所述水平支架26上侧的所述第五转轴28上固设有警示灯27。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限位组件903进行详细说明,所述限位组件903包括设于所述工作腔12左侧内壁且能上下滑动的滑动支架53,且所述滑动支架53能和所述多用支架45上端抵接,所述工作腔12上侧内壁设有和外界相通的摩擦轮通孔33,所述滑动支架53上转动连接有通过所述摩擦轮通孔33向上延伸至外界且和所述第五转轴28花键连接的第六转轴32,且所述第六转轴32向下延伸至所述滑动支架53下侧且和所述第三传动轴51花键连接,位于所述滑动支架53上侧的所述第六转轴32上固设有第一摩擦轮34,位于所述竖直支架29左侧的所述第四转轴31上固设有能和所述第一摩擦轮34摩擦连接的第二摩擦轮30,且所述第二摩擦轮30摩擦面为九十度,位于所述滑动支架53下侧的所述第六转轴32上固设有第三摩擦轮52,位于所述48左侧的所述第五传动轴49上固设有能和所述第三摩擦轮52摩擦连接的第四摩擦轮50,所述工作腔12后侧内壁设有能上下滑动且通过所述滑块通孔23延伸至外界的控制滑块22,所述控制滑块22和所述多用支架45上端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39,所述控制滑块22下端固设有弹簧支架38,所述弹簧支架38和所述滑动支架53之间连接有连接弹簧37,且所述复位弹簧39的弹性系数比所述连接弹簧37的弹性系数大,安全警示车还包括两个左右对称的锁定块66,所述锁定块66靠近对称中心一端设有两个锁定孔67,右侧所述锁定块66上端固设有固定斜面块64,右侧所述锁定块66前端固设有插槽支架65,所述插槽支架65内设有左侧开口的插槽63,左侧所述锁定块66前端设有滑动槽61,所述滑动槽61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支撑块68,所述滑动支撑块68右端固设有能和所述插槽63滑动连接的插销滑块62,当将左右侧所述锁定孔67放置在栏杆两侧并合拢时,所述插销滑块62和所述插槽63滑动连接且左右侧所述锁定块66被固定。

初始状态时,警示牌支架24处于竖直状态,控制滑块22处于下极限位置,联动支架69位于下极限位置,第三摩擦轮52和第四摩擦轮50摩擦连接,第二摩擦轮30未和第一摩擦轮34摩擦连接,插销滑块62未和插槽63滑动连接。

使用方法

当隧道发生事故时,值班交警带着左右侧锁定块66前往事故地点,在到达事故地点后,将两侧锁定块66放置于栏杆两侧并拨动滑动支撑块68朝着右侧锁定块66移动,当插销滑块62和插槽63滑动连接时,左右侧锁定块66被固定在栏杆上;

将在隧道一头且在非机动车道上的安全警示车上的抵接轮20和栏杆上端抵接时,启动电机35,使第三传动轴51转动,转动的第三传动轴51带动第六转轴32转动,转动的第六转轴32带动第一摩擦轮34、第三摩擦轮52转动,转动的第六转轴32通过第五转轴28带动警示灯27转动,从而提醒来往的行人和车辆小心避让,转动的第三摩擦轮52通过第四摩擦轮50、第五传动轴49、第四锥齿轮47、第三锥齿轮46带动第四传动轴19转动,转动的第四传动轴19通过第二锥齿轮18、第一锥齿轮17、第一传动轴15带动两侧车轮14转动,转动的第四传动轴19通过车轮14、第五锥齿轮42、第六锥齿轮41、第二转轴21带动两个抵接轮20转动,从而安全警示车沿着隧道栏杆行进,当抵接轮20接触到栏杆支架时,随着抵接轮20的滚动,抵接轮20从栏杆滚上栏杆支架,联动支架69随之向上移动,联动弹簧43积蓄弹性势能,当抵接轮20不再和栏杆支架抵接时,联动弹簧43释放弹性势能并带动联动支架69向下复位,抵接轮20再次和栏杆抵接;

随着安全警示车的行进,当行进的控制滑块22和固定斜面块64上的斜面处抵接时,控制滑块22向上移动,复位弹簧39积蓄弹性势能,向上移动的控制滑块22带动弹簧支架38向上移动,连接弹簧37对于滑动支架53的推力逐渐变小,当控制滑块22向上移动至上级限位置时,连接弹簧37不再对滑动支架53具有推力并带动滑动支架53向上移动,此时向上移动的滑动支架53带动第三摩擦轮52不再和第四摩擦轮50摩擦连接且第一摩擦轮34和第二摩擦轮30摩擦连接,从而车轮14、抵接轮20失去动力不再转动,转动的第一摩擦轮34通过第二摩擦轮30带动第四转轴31转动九十度,转动的第四转轴31通过第八锥齿轮60、第七锥齿轮59带动第三转轴58转动九十度,进而依次通过主动齿轮54、联动齿轮56、第二传动轴57、警示牌支架24带动三个警示牌25转动九十度,警示牌25可对机动车道的车辆进行警示,提醒此时有事故发生,需提前避让;

当事故处理完毕时,关闭电机35并手动将警示牌支架24折回至竖直状态,向左拨动滑动支撑块68并使插销滑块62不再和插槽63滑动连接,此时左右侧锁定块66不再固定,值班交警可以取下左右侧锁定块66,从而复位弹簧39释放弹性势能并带动控制滑块22向下复位,从而连接弹簧37再次推动滑动支架53和多用支架45抵接,装置恢复初始状态,反向启动电机35,安全警示车即可原路返回,原路返回后关闭电机35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