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铰转体桥梁反拉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1676发布日期:2020-10-23 12:3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球铰转体桥梁反拉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称重装置,特别是一种球铰转体桥梁反拉称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桥梁设计施工技术的发展,转体桥梁的设计跨度、转体的重量以及球铰球面半径的不断增加,对于转铰制造加工及安装的工艺也更为成熟;面对着超大的桥梁转体重量及超大的球铰球面半径,如何顺利简便的完成转体前的称重尤为重要。

在转体结构施工中,球铰的制作安装、梁体结构的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造成转体结构产生不平衡力矩。为了保证转体过程中,体系平稳转动,要求预先进行转体结构称重试验,根据称重结果对转体结构主梁进行配重,用于消除转体结构体系的不平衡力矩。

对于吨位较大的转体桥梁,传统的称重方法是在上下转盘之间进行称重,千斤顶的顶起力方向为竖直向上,顶起力的相对于球铰球面中心的力臂l较小,所需的顶起力f较大,高达3~5千吨;因此,传统的施工方法存在如下缺点:所需千斤顶数量较多,尺寸较大,转盘下放置千斤顶的空间不足,千斤顶安装操作难度大。此外,上转盘下方受压力过大,易造成转盘结构局部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铰转体桥梁反拉称重装置,要解决传统的称重结构所需的千斤顶数量较多,尺寸较大,上下转盘间放置千斤顶的空间不足,千斤顶安装操作难度大以及上转盘下方受压力过大易造成上转盘局部破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球铰转体桥梁反拉称重装置,包括有下转盘、上转盘以及设置在下转盘和上转盘之间的球铰;所述球铰包括有上球铰单元和下球铰单元;所述下球铰单元的顶面为凹球面,安装在下转盘的顶部中间;所述上球铰单元的底面为凸球面,安装在上转盘的底部中间;所述下转盘的顶部、位于下球铰单元的外侧设置有环向的滑道;在下转盘中、位于下球铰单元的左右两侧分别预埋有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由下而上向外倾斜设置,并且钢绞线的上端穿过上转盘的顶部;所述上转盘的底部、对应滑道的位置处间隔设置有限位撑;所述限位撑的下端与滑道的顶部之间留有间距;在上转盘内、对应钢绞线穿过的位置处预埋有第一波纹管;在上转盘的顶部、对应每组钢绞线穿出的位置处设置有条状的楔形垫块;在楔形垫块的顶部、对应每根钢绞线的位置处设置有穿心千斤顶;所述穿心千斤顶与楔形垫块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穿心千斤顶的底端垂直压设在压力传感器上;所述钢绞线穿设在穿心千斤顶中,并且钢绞线的端部锚固在穿心千斤顶上;所述上转盘的左右两侧与下转盘之间分别设置有的百分表。

优选的,所述钢绞线有两组,分别布置在下球铰单元的左右两侧;每组钢绞线设置在滑道与下球铰单元之间,且沿纵向间隔布置。

优选的,所述钢绞线的倾角为30~90°。

优选的,所述钢绞线的下端通过锚板和挤压套筒锚固在下转盘中;所述锚板的板面上开设有穿设钢绞线的穿孔;所述钢绞线的下端穿在穿孔中;所述挤压套筒套设在钢绞线的端部,将钢绞线固定在锚板上;在锚板的前侧的钢绞线上套设有第二波纹管。

优选的,所述百分表设置在上转盘与下转盘之间的位置处;在百分表与上转盘之间连接有上支撑杆,在百分表与下转盘之间连接有下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滑道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一组滑道支撑架;所述滑道支撑架埋设在下转盘中。

优选的,所述下球铰单元的底部设置有下球铰支撑架;所述下球铰支撑架埋设在下转盘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球铰转体桥梁反拉称重装置,在转体结构的下转盘中预埋张拉用的钢绞线,钢绞线通过预埋波纹管穿至上转盘的上方,在钢绞线穿过上转盘的部位上采用穿心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对转体结构进行称重;这种球铰转体桥梁反拉称重装置中千斤顶安装操作方便、称重过程安全性高,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大吨位转体桥转盘下放置千斤顶空间不足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球铰转体桥梁反拉称重装置对转体结构进行称重,配合钢绞线上端的千斤顶前端的压力传感器以及上下转盘之间的竖向百分表,可以准确地对转体结构进行称重,这种称重方法避免了在上下转盘之间放置千斤顶,解决了上下转盘之间放置千斤顶的空间不足,千斤顶安装操作难度大以及上转盘底部受压力过大易造成转盘结构局部破坏的技术问题。

3、本实用新型中的球铰转体桥梁反拉称重装置,可以增大称重力臂,有效减少所需的千斤顶的吨位和数量,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对转盘混凝土结构的局部破坏;同时这种装置也避免了在上下转盘之间狭窄的空间进行称重作业,操作简便、高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球铰转体桥梁反拉称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球铰转体桥梁反拉称重装置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下转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下转盘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钢绞线通过第二波纹管连接成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锚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下转盘、2-上转盘、3-球铰、3.1-上球铰单元、3.2-下球铰单元、4-滑道、5-钢绞线、6-限位撑、7-楔形垫块、8-穿心千斤顶、9-压力传感器、10-百分表、11-第一波纹管、12-锚板、13-挤压套筒、14-穿孔、15-上支撑杆、16-下支撑杆、17-滑道支撑架、18-下球铰支撑架、19-限位板、20-第二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这种球铰转体桥梁反拉称重装置,包括有下转盘1、上转盘2以及设置在下转盘1和上转盘2之间的球铰3;所述球铰3包括有上球铰单元3.1和下球铰单元3.2;所述下球铰单元3.2的顶面为凹球面,安装在下转盘1的顶部中间;所述上球铰单元3.1的底面为凸球面,安装在上转盘2的底部中间;所述下转盘1的顶部、位于下球铰单元3.2的外侧设置有环向的滑道4;在下转盘1中、位于下球铰单元3.2的左右两侧分别预埋有钢绞线5;所述钢绞线5由下而上向外倾斜设置,并且钢绞线5的上端穿过上转盘2的顶部;所述上转盘2的底部、对应滑道4的位置处间隔设置有限位撑6;所述限位撑6的下端与滑道4的顶部之间留有间距;在上转盘2内、对应钢绞线5穿过的位置处预埋有第一波纹管11;在上转盘2的顶部、对应每组钢绞线5穿出的位置处设置有条状的楔形垫块7;在楔形垫块7的顶部、对应每根钢绞线5的位置处设置有穿心千斤顶8;所述穿心千斤顶8与楔形垫块7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9;所述穿心千斤顶8的底端垂直压设在压力传感器9上;所述钢绞线5穿设在穿心千斤顶8中,并且钢绞线5的端部锚固在穿心千斤顶8上;所述上转盘2的左右两侧与下转盘1之间分别设置有的百分表10。

本实施例中,所述楔形垫块7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垫块,且与上转盘2一体成型;楔形垫块7的主要作用是根据钢绞线5的线型,设置一个垂直于钢绞线5的承压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心千斤顶8的顶升端在上方,安装有用以夹持钢绞线5的夹片式锚具,顶升的时候会给钢绞线5施加张拉力,同时穿心千斤顶8的下端会给上转盘2施加向下的压力;压力传感器9置于穿心千斤顶8的底部与楔形垫块7之间,即可测出上转盘2所受到的向下的压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绞线5有两组,分别布置在下球铰单元3.2的左右两侧;每组钢绞线5设置在滑道4与下球铰单元3.2之间,且沿纵向间隔布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绞线5的倾角为30~90;为了使钢绞线5作用力的对于球铰3的球心的力臂尽可能大,当球铰3的球面半径较大时倾角角度取较小值,当球铰3的球面半径较小时倾角角度取较大值。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绞线5的下端通过锚板12和挤压套筒13锚固在下转盘1中;所述锚板12的板面上开设有穿设钢绞线5的穿孔14;所述钢绞线5的下端穿在穿孔14中;所述挤压套筒13套设在钢绞线5的端部,将钢绞线5固定在锚板12上;在锚板12的前侧的钢绞线5上套设有第二波纹管20。

本实施例中,所述百分表10设置在上转盘2与下转盘1之间的位置处;在百分表10与上转盘2之间连接有上支撑杆15,在百分表10与下转盘1之间连接有下支撑杆16。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道4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一组滑道支撑架17;所述滑道支撑架17埋设在下转盘1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球铰单元3.2的底部设置有下球铰支撑架18;所述下球铰支撑架18埋设在下转盘1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转盘1为桥梁的承台。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转盘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限位撑6设置在上转盘2的底部;所述上球铰单元3.1设置在上转盘2的底部中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道4的内外侧边上设置有设置有限制限位撑6内外移动的限位板19。

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