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乡村道路扫雪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89190发布日期:2021-01-30 04:16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乡村道路扫雪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雪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乡村道路扫雪车。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在党的惠农政策下,边远地区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乡村道路硬化工程的全面实施,很大的改善了边远山区农村交通不便的状况,方便了农民朋友的出行。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困扰着他们,那就是乡村道路山高路陡,一旦下了雪不能很快的融化的话就很容易结冰在路面上,此时车辆通行就十分的危险。每年都有因为雪地湿滑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为此当地政府或村民常常组织人力对积雪路面进行清扫,只要下雪就清扫,一次不进行的话就会造成积雪封路,车辆也就无法继续正常通行了,阻碍着边远山区的各方面发展。可是每次下雪都要清扫一次,从山上扫到山脚,村民的工作非常繁重,一冬天下来让人苦不堪言。盼望着能够用器械代替人力工作,将人从繁重的劳力负担中解脱出来。
[0003]
可参照现有公开号为cn210066616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乡村道路扫雪车,包括:车体,底部设置有多个行走轮;铲雪机构,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前端,用于清理路面上的积雪;运送机构,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用于运送所述铲雪机构清理的积雪;融雪仓,设置在所述车体的后部,且位于所述运送机构的出口处,用于将清理的积雪融化;融雪机构,设置在所述融雪仓内,用于将所述融雪仓内的积雪融化;和水箱,设置在所述融雪仓的底部,且与所述融雪仓的底部相连通,用于容纳盛放积雪融化后的水;所述铲雪机构将路面的积雪清理后,经所述运送机构将铲下的积雪运送到所述融雪仓内进行融化,然后将融化的积雪收集在所述水箱内。
[0004]
上述的这种扫雪车具有将雪收集的能力,但是上述的这种扫雪车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如:缺少主动刨雪的机构,且不具有将雪直接清扫至道路一侧的能力。
[0005]
鉴于上述情况,本人经过不懈的努力,通过多次思考、试验,终于设计并制造出一款具有主动清扫、侧向排雪的乡村道路扫雪车。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乡村道路扫雪车,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8]
一种乡村道路扫雪车,包括车架和转动连接在所述车架底部的若干个行走轮,所述车架的端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外部固定有固定轮,所述固定轮上安装有若干个扫雪扇叶,所述车架在靠近所述扫雪扇叶的一侧固定有倾斜的导流板,所述车架上还设置倾斜传输的第一传输带以及水平传输的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二传输带沿垂直所述行走轮的行进方向将经所述导流板、所述第一传输带清扫的雪传递至所述车架一侧,所述车架上固定有动力件,所述动力件带动所述第一传输带、所述第二传输带、所述第
一支撑轴转动以及带动所述行走轮前进或后退。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扫雪车在使用时,可以推动车架带动行走轮行走,同时可以启动车架上固定的动力件,动力件将带动第一支撑轴转动,带动固定轮和其上的扫雪扇叶转动,从而将路面上的雪经导流板抛洒至第一传输带,当动力件带动第一支撑轴转动时能够同时带动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传动,进而将雪清扫至道路一侧,故本扫雪车能够实现主动清扫、侧向排雪的功能。
[0010]
较佳的,所述动力件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车架上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车架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第一传输带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的外部,所述第一辊的端部固定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二支撑轴端侧固定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力件启动时,其能够带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轴端部的第二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带轮转动,在第一皮带的作用下将带动第一辊转动,在第二辊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传输带传动,故联动机构布置较为合理,且能够对第一传输带进行一定减速。
[0012]
较佳的,所述第二支撑轴在远离所述第二齿轮的一端固定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外部固定有第四带轮,所述第三带轮和所述第四带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支撑轴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三带轮转动,继而通过第二皮带的作用带动第四带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轴转动,联动结构较为可靠。
[0014]
较佳的,所述车架上转动连接有第三辊和第四辊,所述第二传输带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辊和所述第四辊的外部,所述第三辊的端部固定有蜗轮,所述车架内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轴,所述第三支撑轴的外部固定有与所述蜗轮配合的蜗杆,所述第三支撑轴的外部固定有第五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为多圈轮,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五带轮之间通过第三皮带传动连接。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带轮转动时能够在第三皮带的作用下带动第五带轮转动,当第五带轮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三支撑轴转动,进而带动蜗杆转动,带动涡轮转动,带动第三辊传动,继而配合第四辊带动第二传输带传动,故联动机构可以实现换向转动,方便带动第二传输带传动。
[0016]
较佳的,所述导流板的形状为圆弧形的簸箕状。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簸箕状的导流板能够方便进行雪的收集传输。
[0018]
较佳的,所述导流板的两侧分别具有与所述导流板一体成型的侧挡部。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挡部的存在能够避免清扫的雪从导流板两侧洒出。
[0020]
较佳的,所述固定轮上固定有若干个连接杆,所述扫雪扇叶通过焊接、铆钉、螺栓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杆能够方便扫雪扇叶的安装。
[0022]
较佳的,所述车架在背离所述扫雪扇叶的一侧固定有扶手。
[002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架上的扶手能够方便操作者掌握扫雪车运作。
[0024]
较佳的,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外部对称固定有两个第六带轮,所述车架在所述导流
板端侧转动连接有两个绞龙叶片螺旋杆,两个所述绞龙叶片螺旋杆的端部分别固定有第七带轮,所述第六带轮和所述第七带轮之间通过第四皮带传动连接。
[00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支撑轴转动时,其能够带动第六带轮转动,通过第四皮带的传动能够带动第七带轮转动,进而带动绞龙叶片螺旋杆转动,从而能够将雪扒拉至导流板上。
[0026]
较佳的,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外部固定有第三齿轮,位于所述车架后方的两个所述行走轮之间的连接轴外部设置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端部固定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所述第四齿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支撑轴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三齿轮转动,通过链条能够带动第四齿轮转动,进而带动减速器的输入轴转动,从而达到减速的目的,并可以主动带动行走轮转动,实现后驱行走目的。
[002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9]
本扫雪车在使用时,可以推动车架带动行走轮行走,同时可以启动车架上固定的动力件,动力件将带动第一支撑轴转动,带动固定轮和其上的扫雪扇叶转动,从而将路面上的雪经导流板抛洒至第一传输带,当动力件带动第一支撑轴转动时能够同时带动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传动,进而将雪清扫至道路一侧,故本扫雪车能够实现主动清扫、侧向排雪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30]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隐藏绞龙叶片螺旋杆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隐藏绞龙叶片螺旋杆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2]
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33]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隐藏绞龙叶片螺旋杆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34]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隐藏绞龙叶片螺旋杆处结构的结构剖视图之一;
[0035]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隐藏绞龙叶片螺旋杆处结构的结构剖视图之二;
[0036]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0038]
附图标记:1、车架;2、行走轮;3、第一支撑轴;4、固定轮;5、扫雪扇叶;6、导流板;7、第一传输带;8、第二传输带;9、动力件;10、第一齿轮;11、轴承座;12、第二支撑轴;13、第二齿轮;14、第一辊;15、第二辊;16、第一带轮;17、第二带轮;18、第一皮带;19、第三带轮;20、第四带轮;21、第二皮带;22、第三辊;23、第四辊;24、蜗轮;25、第三支撑轴;26、蜗杆;27、第五带轮;28、第三皮带;29、侧挡部;30、连接杆;31、扶手;32、第六带轮;33、绞龙叶片螺旋杆;34、第七带轮;35、第四皮带;36、第三齿轮;37、减速器;38、第四齿轮;39、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0]
实施例1
[0041]
参考图1、图2和图4,一种乡村道路扫雪车,包括车架1和转动连接在车架1底部的四个行走轮2,其中在车架1的端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轴3,在第一支撑轴3的外部固定有固定轮4,在固定轮4上安装有三个扫雪扇叶5,车架1在靠近扫雪扇叶5的一侧固定有倾斜的导流板6,在车架1上还设置倾斜传输的第一传输带7以及水平传输的第二传输带8,其中第二传输带8沿垂直行走轮2的行进方向将经导流板6、第一传输带7清扫的雪传递至车架1一侧,在车架1上固定有动力件9,其中动力件9带动第一传输带7、第二传输带8、第一支撑轴3转动以及带动行走轮2前进或后退。
[0042]
参考图1、图2和图4,本扫雪车在使用时,可以推动车架1带动行走轮2行走,同时可以启动车架1上固定的动力件9,动力件9将带动第一支撑轴3转动,带动固定轮4和其上的扫雪扇叶5转动,从而将路面上的雪经导流板6抛洒至第一传输带7,当动力件9带动第一支撑轴3转动时能够同时带动第一传输带7和第二传输带8传动,进而将雪清扫至道路一侧,故本扫雪车能够实现主动清扫、侧向排雪的功能。
[0043]
参考图1、图4和图5,为了带动第一传输带7传动,在动力件9的输出轴端部固定有第一齿轮10,将车架1上通过轴承座11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轴12,在第二支撑轴12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齿轮13,其中第一齿轮10和第二齿轮13之间相互啮合,在车架1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辊14和第二辊15,其中第一传输带7传动连接在第一辊14和第二辊15的外部,在第一辊14的端部固定有第一带轮16,在第二支撑轴12端侧固定有第二带轮17,其中第一带轮16和第二带轮17之间通过第一皮带18传动连接;当动力件9启动时,其能够带动第一齿轮10转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轴12端部的第二齿轮13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带轮17转动,在第一皮带18的作用下将带动第一辊14转动,在第二辊15的作用下带动第一传输带7传动,故联动机构布置较为合理,且能够对第一传输带7进行一定减速。
[0044]
参考图1和图4,为了带动第一支撑轴3上的扫雪扇叶5转动,将第二支撑轴12在远离第二齿轮13的一端固定有第三带轮19,在第一支撑轴3的外部固定有第四带轮20,将第三带轮19和第四带轮20之间通过第二皮带21传动连接;当第二支撑轴12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三带轮19转动,继而通过第二皮带21的作用带动第四带轮20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撑轴10转动,联动结构较为可靠。
[0045]
参考图2、图3和图6,为了带动第二传输带8传动,在车架1上转动连接有第三辊22和第四辊23,将第二传输带8传动连接在第三辊22和第四辊23的外部,在第三辊22的端部固定有蜗轮24,在车架1内转动连接有第三支撑轴25,在第三支撑轴25的外部固定有与蜗轮24配合的蜗杆26,在第三支撑轴25的外部固定有第五带轮27,其中第一带轮16为多圈轮,将第一带轮16和第五带轮27之间通过第三皮带28传动连接;当第一带轮16转动时能够在第三皮带28的作用下带动第五带轮27转动,当第五带轮27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三支撑轴25转动,进而带动蜗杆26转动,带动涡轮转动,带动第三辊22传动,继而配合第四辊23带动第二传输带8传动,故联动机构可以实现换向转动,方便带动第二传输带8传动。
[0046]
参考图1和图2,其中导流板6的形状为圆弧形的簸箕状,圆弧形的簸箕状的导流板6能够与转动的扫雪扇叶5贴合,继而方便进行雪的收集传输;其中导流板6的两侧分别具有与导流板6一体成型的侧挡部29,侧挡部29的存在能够避免清扫的雪从导流板6两侧洒出。
[0047]
参考图1和图2,其中在固定轮4上固定有三个连接杆30,扫雪扇叶5通过铆钉固定
在连接杆30上,利用连接杆30能够方便扫雪扇叶5的安装;其中车架1在背离扫雪扇叶5的一侧固定有扶手31,车架1上的扶手31能够方便操作者掌握扫雪车运作。
[0048]
参考图7和图8,为了提高积雪清扫能力,在第一支撑轴3的外部对称固定有两个第六带轮32,将车架1在导流板6端侧转动连接有两个绞龙叶片螺旋杆33,在两个绞龙叶片螺旋杆33的端部分别固定有第七带轮34,将第六带轮32和第七带轮34之间通过第四皮带35传动连接,当第一支撑轴3转动时,其能够带动第六带轮32转动,通过第四皮带35的传动能够带动第七带轮34转动,进而带动绞龙叶片螺旋杆33转动,从而能够将雪扒拉至导流板6的边沿中部,再通过扫雪扇叶5的转动将雪传至第一传输带7。
[0049]
参考图7和图8,为了实现行走轮2主动行驶的目的,在第二支撑轴12的外部固定有第三齿轮36,将位于车架1后方的两个行走轮2之间的连接轴外部设置有减速器37,在减速器37的输入轴端部固定有第四齿轮38,将第三齿轮36和第四齿轮38之间通过链条39传动连接,当第二支撑轴12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三齿轮36转动,通过链条39能够带动第四齿轮38转动,进而带动减速器37的输入轴转动,从而达到减速的目的,并可以主动带动行走轮2转动,实现后驱行走目的。
[0050]
参考图1、图7和图8,其中动力件9可以是伺服电机、柴油发动机或汽油发动机;其中在每个扫雪扇叶5的端侧、导流板6的前下方分别设置有密布的刷毛,刷毛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其能够与地面进行接触,将导流板6前方的雪推出一堆进行汇集。
[005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