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6740发布日期:2021-01-23 10:5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桥头跳车是指由于路面在台背回填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断裂,使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跃和冲击,从而对桥涵和路面造成附加的冲击荷载的现象。桥头跳车使司机和乘客感到颠簸不适,甚至造成车辆大幅度减速,严重的可导致交通事故,特别是车辆机械事故。因此,桥头跳车问题已成为高等级公路的工程质量和造价的重要影响因素。
[0003]
引起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有不均匀沉降、刚度突变和车速与车辆本身的抗振性能等。就道路路况而言,主要是柔性道路与刚性结构物之间的连接处发生不均匀沉降,产生错台所致。桥梁与路基、路面的组成材料、刚度、强度、胀缩性等存在差异,且桥头连接处受力时易形成集中应力。在车辆荷载、结构自重、自然因素作用下,桥梁与道路同时发生沉降,但两者的沉降量有很大差异,道路的沉降量远大于桥梁的沉降量,形成错台,导致行车时发生桥头跳车。桥头跳车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影响行车安全、降低行车速度、影响车辆运营费用和加速桥梁及路面的病害,对道路桥梁的运行影响极大。
[0004]
有效解决桥头跳车问题一直是困扰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的难题之一,目前一般采用加固软土地基、固结法、支撑法和加铺路面法等,但很难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存在工期过长,造价过高等问题。比如加铺路面法是直接在原有路面上加铺新路面,以消减沉降导致的路面坡差,由于增加了荷载,维修后沉降进一步加大,势必在后续某一时间里再次进行同样的路面加铺维修,导致工后维修和工后沉降的恶性循环。
[0005]
因为错台高度随时间增加,处理后的桥头容易再次出现桥头跳车现象,所以需要经常维护调整,所以现有解决桥头跳车的方法普遍存在实施困难和需要经常维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解决桥头跳车的方法普遍存在施工困难和需要经常维护的问题。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包括一个固定单元和多个调整单元。
[0009]
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分隔槽、斜坡和沉降缝。
[0010]
所述分隔槽位于桥台与道路段之间,分隔槽将桥台与道路段隔开。
[0011]
所述斜坡设置在分隔槽内,斜坡的斜面朝向道路段,斜坡的左上沿与桥台等高,斜坡的右下沿靠近道路段。
[0012]
所述沉降缝位于斜坡与道路段之间。
[0013]
调整单元:所述每个调整单元均包括一根立柱和多个三角形砌块。
[0014]
所述立柱由多个结构相同的立柱块组成,所述每个立柱块的上表面设有对接槽,每个立柱块的下表面设有对接块,所述对接块与立柱块为一体结构,所述多个立柱块沿竖
直方向分布,相邻两个立柱块通过对接槽和对接块间隙配合。
[0015]
所述三角形砌块分为直三角形砌块和斜三角形砌块两种,所述两个直三角形砌块和两个斜三角形砌块可拼接成一个长方体,所述每个三角形砌块上均设有通孔,所述两个直三角形砌块和两个斜三角形砌块拼接成一个长方体时,每个三角形砌块上的通孔共轴线。
[0016]
所述立柱穿过多个三角形砌块上的通孔,且立柱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每个三角形砌块均可沿立柱滑动。
[0017]
所述多个调整单元从左向右均匀设置在分割槽内,所述每个调整单元中立柱的下端均竖直贯穿斜坡,且相邻两个立柱的间距与所述长方体的长度相等。
[0018]
所述多个调整单元的顶面同处于一个平面,且所述平面与桥台位于同一水平面。
[0019]
通过设置一个固定单元和多个调整单元来实现桥台与道路段平稳过渡,其中分隔槽将桥台与道路段隔开,在分隔槽内设置斜坡为道路段的沉降提供预留量,设置沉降缝可以将道路段的沉降与斜坡下方的土体分隔开,有效避免斜坡随道路段一起下沉,多个调整单元设置在分隔槽内,立柱对三角形砌块起稳定作用,防止三角形砌块沿斜面下滑,使三角形砌块受力朝下,三角形砌块用于填补斜坡与道路段的高度差,从而使桥台与道路段平缓过渡。
[0020]
当道路段发生沉降时,桥台与道路段存在高度差,此时只需要取走每个立柱的部分立柱块和每个立柱上的部分三角形砌块,桥台与道路段之间形成一个较为平缓的坡度,车辆可以从桥台较为平缓地行驶至道路段,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桥头跳车的现象。每次沉降值增加时只需要相应调整立柱高度和对应立柱上三角形砌块数量,就可以重新使桥台与道路段可以平缓过渡,调整简单,不需要复杂维护,大大节约维护成本。
[0021]
作为优选,所述每个三角形砌块的上表面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均设有第一圆环槽。
[0022]
所述每个第一圆环槽内均设有第一转动块和第一吊环,所述第一吊环为开口圆环。
[0023]
所述第一转动块与第一圆环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吊环开口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块转动连接。
[0024]
通过设置第一吊环,方便对三角形砌块进行搬运,当需往立柱上增加或取走三角形砌块时,可以通过第一吊环与起吊器械连接,不需要对三角形砌块进行复杂捆绑就可以安全且快速地对三角形砌块进行搬运,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速度。
[0025]
作为优选,所述每个立柱块的上表面靠近前后两侧的位置均设有第二圆环槽。
[0026]
所述每个第二圆环槽内均设有第二转动块和第二吊环,所述第二吊环为开口圆环。
[0027]
所述第二转动块与第二圆环槽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吊环开口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转动块转动连接。
[0028]
通过设置第二吊环,方便对立柱块进行搬运,当需往立柱上增加或取走立柱块时,可以通过第二吊环与起吊器械连接,不需要对立柱块进行复杂捆绑就可以安全且快速地对立柱块进行搬运,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速度。
[0029]
作为优选,所述斜坡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且斜坡与桥台固结成整体。
[0030]
斜坡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使得斜坡的结构强度更好,负载能力好,同时斜坡与桥台固结形成整体,使得斜坡不会与桥台之间产生高度差,从而有效避免因斜坡与桥台之间存在高度差而产生新的桥头跳车现象。
[0031]
作为优选,所述斜坡的斜面上设有多个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道路排水网连通。
[0032]
通过设置排水槽,雨水沿三角形砌块之间的间隙流到斜坡上,通过斜坡上的排水槽排走,从而有效避免斜坡上的水流入沉降缝或斜坡下方的土体中,使道路段沉降加快。
[0033]
作为优选,所述每个排水槽上均设有钢格栅板。所述钢格栅板为现有技术。
[0034]
通过设置钢格栅板,可以对随雨水到达斜坡上的较大污物形成阻挡,避免污物进入排水槽将排水槽堵塞,大大提高了排水槽的工作稳定性。
[0035]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块和三角形砌块均采用轻质高强度金属材料。
[0036]
通过采用轻质高强度金属材料,使立柱块与三角形砌块具有较高的强度,避免立柱与三角形砌块长期在车辆行驶的冲击下发生变形或损坏,同时避免对斜坡及斜坡下方的土体造成较大负载,使土体下沉,从而大大提高了该过渡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37]
作为优选,所述立柱块和三角形砌块的外表面均喷涂有防锈漆。
[0038]
通过在立柱块和三角形砌块的外表面喷涂防锈漆,可以有效避免立柱块与三角形砌块因雨水和水汽侵蚀而发生锈蚀损坏的情况,从而提高该过渡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0039]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0040]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一个固定单元和多个调整单元来实现桥台与道路段平稳过渡,施工简单有效。当道路段发生沉降时,桥台与道路段存在高度差,此时只需要取走每个立柱的部分立柱块和每个立柱上的部分三角形砌块,桥台与道路段之间形成一个较为平缓的坡度,车辆可以从桥台较为平缓地行驶至道路段,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桥头跳车的现象。每次沉降值增加时只需要相应调整立柱高度和对应立柱上三角形砌块数量,就可以重新使桥台与道路段可以平缓过渡,调整简单,不需要复杂维护,大大节约维护成本。
[0041]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吊环和第二吊环,便对三角形砌块和立柱块进行搬运,当需往立柱上增加或取走立柱块或三角形砌块时,可以通过第一吊环或第二吊环与起吊器械连接,不需要对立柱块或三角形砌块进行复杂捆绑就可以安全且快速地对立柱块或三角形砌块进行搬运,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速度。
[0042]
3.本实用新型中,斜坡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使得斜坡的结构强度更好,负载能力好,同时斜坡与桥台固结形成整体,使得斜坡不会与桥台之间产生高度差,从而有效避免因斜坡与桥台之间存在高度差而产生新的桥头跳车现象。
[0043]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排水槽,雨水沿三角形砌块之间的间隙流到斜坡上,通过斜坡上的排水槽排走,从而有效避免斜坡上的水流入沉降缝或斜坡下方的土体中,使道路段沉降加快。通过设置钢格栅板,可以对随雨水到达斜坡上的较大污物形成阻挡,避免污物进入排水槽将排水槽堵塞,大大提高了排水槽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4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45]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立柱块的立体图。
[0046]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直三角形砌块的立体图。
[0047]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直三角形砌块与斜三角形砌块的关系图。
[0048]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立柱与多个三角形砌块的连接示意图(即一个调整单元)。
[0049]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斜坡的示意图。
[0050]
图中,1-斜坡,2-三角形砌块,21-直三角形砌块,22-通孔,23-斜三角形砌块;3-立柱,31-立柱块,32-对接槽,33-对接块;4-桥台,5-道路段,61-第一圆环槽,62-第一转动块,63-第一吊环;71-第二圆环槽,72-第二转动块,73-第二吊环;8-排水槽,9-钢格栅板,10-桥体,11-沉降缝。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2]
为了方便描述,本实用新型撰写中引入了以下描述概念:
[0053]
本实用新型中























均指在图1中的方位,其中



是指在图1中相对于纸面朝外,



是指在图1中相对于纸面朝里。
[0054]
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55]
实施例1: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包括一个固定单元和多个调整单元。
[0056]
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分隔槽、斜坡1和沉降缝11。
[0057]
所述分隔槽位于桥台4与道路段5之间,分隔槽将桥台4与道路段5隔开。
[0058]
所述斜坡1设置在分隔槽内,斜坡1的斜面朝向道路段5,斜坡1的左上沿与桥台4等高,斜坡1的右下沿靠近道路段5。
[0059]
所述沉降缝11位于斜坡1与道路段5之间。
[0060]
调整单元:所述每个调整单元均包括一根立柱3和多个三角形砌块2。
[0061]
所述立柱3由多个结构相同的立柱块31组成,所述每个立柱块31的上表面设有对接槽32,每个立柱块31的下表面设有对接块33,所述对接块33与立柱块31为一体结构,所述多个立柱块31沿竖直方向分布,相邻两个立柱块31通过对接槽32和对接块33间隙配合。
[0062]
所述三角形砌块2分为直三角形砌块21和斜三角形砌块23两种,所述两个直三角形砌块21和两个斜三角形砌块23可拼接成一个长方体,所述每个三角形砌块2上均设有通孔22,所述两个直三角形砌块21和两个斜三角形砌块23拼接成一个长方体时,每个三角形砌块2上的通孔22共轴线。
[0063]
所述立柱3穿过多个三角形砌块2上的通孔22,且立柱3与所述通孔22间隙配合,每个三角形砌块2均可沿立柱3滑动。
[0064]
所述多个调整单元从左向右均匀设置在分割槽内,所述每个调整单元中立柱3的下端均竖直贯穿斜坡1,且相邻两个立柱3的间距与上述所述长方体的长度相等。
[0065]
所述多个调整单元的顶面同处于一个平面,且所述平面与桥台4位于同一水平面。
[0066]
具体实施时,可根据道路段的宽度和道路段的下沉量预测值来调整斜坡长度、坡度、立柱尺寸、三角形砌块尺寸等,同时当道路较宽时,一个道路横截面内可竖直均匀设置多个立柱,且相邻两个立柱的间距与上述长方体的宽度一致,即俯视分隔槽时,分隔槽内的立柱呈矩阵分布。
[0067]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三角形砌块2的上表面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均设有第一圆环槽61。
[0068]
所述每个第一圆环槽61内均设有第一转动块62和第一吊环63,所述第一吊环63为开口圆环。
[0069]
所述第一转动块62与第一圆环槽6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吊环63开口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块62转动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一吊环63可绕第一转动块62转动至竖直。
[0070]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立柱块31的上表面靠近前后两侧的位置均设有第二圆环槽71。
[0071]
所述每个第二圆环槽71内均设有第二转动块72和第二吊环73,所述第二吊环73为开口圆环。
[0072]
所述第二转动块72与第二圆环槽7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吊环73开口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转动块72转动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二吊环63可绕第二转动块72转动至竖直。
[0073]
进一步地,所述斜坡1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且斜坡1与桥台4固结成整体。具体实施时,在分隔槽底部设置多个基槽,并从基槽向上搭建钢筋网,然后使用混凝土浇筑形成斜坡1,且斜坡1与桥台4固结成整体。
[0074]
进一步地,所述斜坡1的斜面上设有多个排水槽8,所述排水槽8与道路排水网连通。
[0075]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排水槽8上均设有钢格栅板9。所述钢格栅板9为现有技术,具体实施时,根据排水槽8尺寸进行选择。
[0076]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块31和三角形砌块2均采用轻质高强度金属材料。具体实施时,可采用钛合金、铝合金和铝镁合金等。
[0077]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块31和三角形砌块2的外表面均喷涂有防锈漆。具体实施时,可采用铁红醇酸漆、铁红酚醛漆、锌黄漆和灰色漆等。
[0078]
本实用新型限定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过渡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0079]
分隔槽将桥台4与道路段5分隔开,斜坡1的左端与桥台4齐平,且斜坡1的左端与桥台4固结成整体,同时沉降缝11将斜坡1的土体与道路段5分开,使斜坡1不会随道路段5一起发生沉降,斜坡1为道路段5的沉降提供预留量。
[0080]
多个调整单元位于分隔槽内,每个调整单元中立柱3的下端位于斜坡内,将立柱3固定在斜坡1上,在每个立柱3上设置多个三角形砌块2,三角形砌块2上的通孔穿过立柱3,三角形砌块2在立柱3的作用下,不会沿斜坡1滑动,使得三角形砌块2被稳定设置在斜坡1上。每个立柱3上每相邻两个三角形砌块2分别为直三角形砌块21和斜三角形砌块23,每个调整单元内的三角形砌块2向上堆叠,将斜坡1上方空间填平,且多个调整单元的顶面同处于一个平面,所述平面与桥台4位于同一水平面,使桥台4与道路段5平稳过渡,从而使得车辆经过时不会发生桥头跳车现象。
[0081]
当道路段5发生沉降时,桥头4与道路段5存在高度差,由于三角形砌块2可沿立柱3竖直滑动,且每个立柱中每相邻两个立柱块31通过对接槽32和对接块33配合连接,所以这时只需要取走每个立柱3上的部分立柱块31和部分三角形砌块2,使每个调整单元的顶面在桥台4与道路段5之间形成一个较为平缓的坡度,从而就可以有效避免因道路沉降而发生桥头跳车的现象。
[0082]
该过渡结构简单易懂,施工难度低,且每次沉降值变化,只需要调整每个立柱3上的立柱块31和三角形砌块2的数量就可以使桥台与道路段平缓过渡,不需要复杂的维护,从
而避免因道路持续沉降而带来的维护费用。
[0083]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