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磁场变化提高安全性的人行道路口护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3021发布日期:2021-07-27 15:2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磁场变化提高安全性的人行道路口护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市政护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磁场变化提高安全性的人行道路口护栏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交通安全,做到人车分流,如今的城市交通系统中,都会在马路的中间和边缘都设置有护栏,以分出机动车区域和人行区域,在路口,尤其是十字路口处,一般都设置有红绿灯,行人在路边进行等待,等绿灯亮后,才会穿过人行斑马线。

为了方便行人,在马路上斑马线的两端人行道路口处会设置有行人等待区,而马路上的护栏也会在此开设缺口,在保证人车分流的基础上,给行人留出了穿越马路的缺口,为了提高市民的舒适感,很多城市的人行道路口处都安装了遮雨罩,避免人们受烈日和风雨的影响,但是这些遮雨罩一直处于完全张开的状态,在狂风天气时,遮雨罩容易被吹翻掀翻,不仅失去了保护作用,还有可能对周围造成伤害,安全性较低,使用不便。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基于磁场变化提高安全性的人行道路口护栏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磁场变化提高安全性的人行道路口护栏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基于磁场变化提高安全性的人行道路口护栏装置,包括两个护栏座,护栏座固定安装在马路边的行人等待处,护栏座的外侧安装有护栏杆,所述护栏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两个护栏座之间的地面上活动安装有踏板,踏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插入地下的导杆,左边护栏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铁盒,固定铁盒的内部安装有强磁铁,固定铁盒的顶部且位于强磁铁的外侧活动铰接有活动铁盖,活动铁盖通过拉绳与导杆连接,左边支架的内部固定插接有延伸至底座内部的导磁杆,导磁杆底部的外侧活动套接有活动套管,活动铁盖的顶部且位于活动套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弧板,活动套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活动铁盖对应的楔板,两个支架之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下连杆,两个支架之间且位于下连杆上方固定连接有上连杆,下连杆和上连杆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垂直分布的连板,连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圆弧板,圆弧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扇形板,上连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罩板,下连杆的内部活动插接有齿条板,转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与齿条板相啮合的齿轮,齿条板上设置有与齿轮对应的齿段,齿条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磁块。

进一步的,所述导杆的底部安装有复位压簧,当踏板上没有行人踩压时,踏板在复位压簧的支撑下向上升起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铁盖与固定铁盒的铰接处安装有复位扭簧,活动铁盖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会自动盖住固定铁盒。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套管采用导磁材料,当活动套管下移与强磁铁接触时,强磁铁会将导磁杆磁化。

进一步的,所述楔板呈型状,楔板的右侧设置有斜坡,当活动铁盖由张开向左移动盖上时,会通过斜坡推动楔板上移。

进一步的,所述扇形板包括固定扇形斜板和活动扇形斜板,其中,固定扇形斜板固定安装在支架上,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插入扇形板内部的插块,扇形板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插块对应的弧槽,当转轴转动时,会依次带动扇形板旋转打开。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罩板呈蘑菇状,导流罩板的顶部设置有冠状弧形罩,且冠状弧形罩的内径大于圆弧板的外径,导流罩板可完全遮盖住连板和圆弧板。

进一步的,所述磁块与导磁杆对齐,且导磁杆被强磁铁磁化后,与磁块相对面的一侧磁性相同,当导磁杆被强磁铁磁化后,会在同性斥力作用下推动齿条板右移。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行人在等待红绿灯时,会站在踏板上,挤压踏板和导杆下移,导杆通过拉绳拉动活动铁盖旋转打开,活动铁盖打开后,强磁铁的磁场不再被阻隔,然后活动套管下落并与强磁铁接触,强磁铁通过活动套管将导磁杆磁化,齿条板在导磁杆与磁块的同性斥力作用下右移,齿条板通过齿轮带动转轴旋转,转轴旋转后带动扇形板依次旋转打开,形成一个遮雨罩,覆盖在等待的行人上方,对行人进行遮雨遮阳保护,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当踏板上没有行人时,踏板和导杆在复位压簧的作用下上移复位,活动铁盖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向左移动盖上时,会推动楔板上移,使得活动套管与强磁铁分离,导磁杆不再具有磁性,只是个导磁材料,因此,导磁杆与磁块之间只具有吸力,带动齿条板左移复位,齿条板带动转轴回转,使得扇形板重新收拢折叠在一起,减少扇形板的面积,避免了在狂风等环境下,遮雨罩被吹翻的情况,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正面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扇形板与转轴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此时扇形板处于完全张开的状态;

图3是本发明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图1中b部分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图1中c部分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踏板下移时,底座内部连接结构正面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转轴与连板连接结构立体图,此时连板处于未完全张开的状态。

图中:1、护栏座;2、支架;3、踏板;4、导杆;5、底座;6、固定铁盒;7、强磁铁;8、活动铁盖;9、拉绳;10、导磁杆;11、活动套管;12、支撑弧板;13、楔板;14、下连杆;15、上连杆;16、转轴;17、连板;18、圆弧板;19、扇形板;191、固定扇形斜板;192、活动扇形斜板;20、导流罩板;21、齿条板;22、齿段;23、齿轮;24、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磁场变化提高安全性的人行道路口护栏装置,包括两个护栏座1,护栏座1固定安装在马路边的行人等待处,护栏座1的外侧安装有护栏杆,护栏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2,两个护栏座1之间的地面上活动安装有踏板3,踏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插入地下的导杆4,左边护栏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5,底座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铁盒6,固定铁盒6的内部安装有强磁铁7,固定铁盒6的顶部且位于强磁铁7的外侧活动铰接有活动铁盖8,活动铁盖8通过拉绳9与导杆4连接,左边支架2的内部固定插接有延伸至底座5内部的导磁杆10,导磁杆10底部的外侧活动套接有活动套管11,活动铁盖8的顶部且位于活动套管1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弧板12,活动套管1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活动铁盖8对应的楔板13,两个支架2之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下连杆14,两个支架2之间且位于下连杆14上方固定连接有上连杆15,下连杆14和上连杆15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16,转轴16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垂直分布的连板17,连板1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圆弧板18,圆弧板1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扇形板19,上连杆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罩板20,下连杆14的内部活动插接有齿条板21,转轴16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与齿条板21相啮合的齿轮23,齿条板21上设置有与齿轮23对应的齿段22,齿条板2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磁块24。

其中,导杆4的底部安装有复位压簧,当踏板3上没有行人踩压时,踏板3在复位压簧的支撑下向上升起复位。

其中,活动铁盖8与固定铁盒6的铰接处安装有复位扭簧,活动铁盖8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会自动盖住固定铁盒6。

其中,活动套管11采用导磁材料,当活动套管11下移与强磁铁7接触时,强磁铁7会将导磁杆10磁化。

其中,楔板13呈型状,楔板13的右侧设置有斜坡,当活动铁盖8由张开向左移动盖上时,会通过斜坡推动楔板13上移。

其中,扇形板19包括固定扇形斜板191和活动扇形斜板192,其中,固定扇形斜板191固定安装在支架2上,转轴1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插入扇形板19内部的插块,扇形板19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插块对应的弧槽,当转轴16转动时,会依次带动扇形板19旋转打开。

其中,导流罩板20呈蘑菇状,导流罩板20的顶部设置有冠状弧形罩,且冠状弧形罩的内径大于圆弧板18的外径,导流罩板20可完全遮盖住连板17和圆弧板18。

其中,磁块24与导磁杆10对齐,且导磁杆10被强磁铁7磁化后,与磁块24相对面的一侧磁性相同,当导磁杆10被强磁铁7磁化后,会在同性斥力作用下推动齿条板21右移。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支架2安装在马路上斑马线的行人等待处,初始状态如图1和图3所示,活动铁盖8盖在固定铁盒6上,形成一个封闭导体盒,可将强磁铁7的磁场阻隔,避免强磁铁7将活动套管11磁化,支撑弧板12支撑住活动套管11避免其下落,且扇形板19处于收缩折叠在一起的状态,多个扇形板19上下重叠在一起,其整体面积很小。

行人在等待红绿灯时,会站在踏板3上,挤压踏板3和导杆4下移,导杆4通过拉绳9拉动活动铁盖8旋转打开,活动铁盖8打开后,强磁铁7的磁场不再被阻隔,然后活动套管11下落并与强磁铁7接触,如图6所示,强磁铁7通过活动套管11将导磁杆10磁化,导磁杆10磁化后,在与磁块24的同性斥力作用下推动齿条板21右移,齿条板21通过齿轮23带动转轴16旋转,转轴16旋转后带动扇形板19依次旋转打开至图2的状态,扇形板19的旋转打开闭合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扇形板19打开后形成一个遮雨罩,覆盖在等待的行人上方,对行人进行遮雨遮阳保护,当踏板3上没有行人时,踏板3和导杆4在复位压簧的作用下上移复位,活动铁盖8在复位扭簧的作用下向左移动盖上时,会推动楔板13上移,使得活动套管11与强磁铁7分离,导磁杆10不再具有磁性,只是个导磁材料,因此,导磁杆10与磁块24之间只具有吸力,带动齿条板21左移复位,齿条板21带动转轴16回转,使得扇形板19重新收拢折叠在一起,减少扇形板19的面积,避免了在狂风等环境下,遮雨罩被吹翻的情况,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