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5456发布日期:2021-06-18 20:1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斑马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斑马线。



背景技术:

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城市大量的交通流。道路交叉口上的车辆与车辆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尤其是车辆与过街行人之间存在的冲突与干扰,极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相关技术中,我国绝大多数的道路交叉口都是单独依靠指示灯来指示行人是否可以过街,部分交叉口行人过街信号灯只有颜色显示而无时间显示,甚至部分交叉口行人过街指示灯和车辆通行指示灯共用,导致行人在过街时需要自己判断在绿灯剩余时长内是否足够安全通过,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和侥幸心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斑马线,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行人在过街过程中无法判断绿灯剩余时长是否足够安全通过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斑马线,包括:

斑马线本体,所述斑马线本体沿行人通行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起始端和终点端;

指示灯机构,所述指示灯机构由所述起始端铺设至所述终点端,所述指示灯机构能够从所述起始端向所述终点端逐渐变红;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能够在预定时刻控制所述指示灯机构从所述起始端开始变色,以提醒行人信号灯的通行倒计时不足以从所述起始端步行至所述终点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还能够确定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并对所述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与所述信号灯的通行倒计时进行比较,所述预定时刻为所述通行倒计时下降至所述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的时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t与所述斑马线本体的长度l以及行人步行速度有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t与l之间的关系为:其中,为行人步行平均速度;

或者,t与l之间的关系为:其中,δt为时长补偿量;

或者,t与l之间的关系为:vmin为行人步行最低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指示灯机构包括指示灯组件、开关组件和顶部具有透光部的安装基座组件;

所述安装基座组件对应所述斑马线本体预埋于路面,所述指示灯组件和所述开关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基座组件的内部;

所述开关组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指示灯组件之间,以使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改变所述开关组件的通断状态控制所述指示灯组件开始变色。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安装基座组件包括多个沿所述行人通行方向顺次排布在所述起始端和所述终点端之间的安装基座;

所述指示灯组件包括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所述安装基座的内部的多个指示灯;

所述开关组件包括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所述安装基座的内部的多个控制开关,每个所述安装基座内的所述指示灯与所述控制开关电连接,每个所述控制开关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控制装置能够从所述起始端向所述终点端依次触发多个所述控制开关,以使多个所述指示灯能够依次变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控制开关为时控开关,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时控开关的触发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相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信息采集机构、数据处理机构和控制机构;

所述信息采集机构能够获取信号灯的通行倒计时;

数据处理机构分别与所述信息采集机构电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机构能够根据所述斑马线本体的长度以及行人步行速度计算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并确判断预定时刻是否到来;

所述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数据处理机和所述指示灯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能够在所述数据处理机构的判断结果为所述预定时刻到来时,控制所述指示灯机构变色。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指示灯机构还包括亮度调节件,所述亮度调节件与每组所述指示灯体电连接,所述亮度调节件能够调节所述指示灯的亮度,以使所述指示灯的亮度不低于环境亮度;

所述指示灯机构还包括设置于街道环境中的亮度检测件,所述亮度检测件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亮度调节件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所述亮度检测件获取的街道环境亮度对所述亮度调节件进行调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指示灯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指示灯机构并排设置,两个所述指示灯机构中的第一指示灯机构以所述斑马线本体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为起始端,两个所述指示灯机构中的第二指示灯机构以所述斑马线本体的两端中的第二端为起始端;

从第一端向第二端的视角观察,第一指示灯机构位于所述第二指示灯机构的右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斑马线,包括斑马线本体、指示灯机构和控制装置。斑马线本体沿行人通行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起始端和终点端,指示灯机构由起始端铺设至终点端,指示灯机构能够从起始端向终点端逐渐变红,控制装置能够在预定时刻控制指示灯机构从起始端开始变色,以提醒行人信号灯的通行倒计时不足以从起始端步行至终点端。即使在人流量大、道路过宽、形式复杂的交叉口,尤其是在信号灯的通行剩余时间非可视话的情况下,该斑马线也能够为行人提供是否能够安全穿过斑马线本体的可视化建议,且通过指示灯机构的红色区域动态扩大直观地标示出危险通行段,便于行人对自己的通行进度与危险通行段的动态扩大状态进行比较,提高行人对自身通行安全性进行判断的便利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减少交叉口交通安全隐患,提高行人通过斑马线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指示灯机构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斑马线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标:1-指示灯机构;10-指示灯;100-第一灯体;101-第二灯体;11-亮度调节件;12-控制开关;13-亮度检测件;20-信息采集机构;21-数据处理机构;22-控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斑马线包括斑马线本体、指示灯机构和控制装置。

下文中,将对斑马线的上述部件进行具体描述。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斑马线本体沿行人通行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起始端和终点端。其中,斑马线本体一般是由多条印刷在马路上的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起始端和终点端均为根据行人通行方向定义的相对概念,作为一个示例,假设斑马线本体的走向为东西走向,当行人通行方向为由东向西,那么斑马线本体位于东侧的一端为起始端,斑马线本体位于西侧的一端为终点端,当行人通行方向为由西向东,那么斑马线本体位于西侧的一端为起始端,斑马线本体位于东侧的一端为终点端。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指示灯机构1由起始端铺设至终点端,具体地,指示灯机构1可以以连续的方式由起始端铺设至终点端,指示灯机构1还可以以间隔的方式由起始端铺设至终点端。

指示灯机构1能够从起始端向终点端逐渐变红,具体地,指示灯机构1能够从起始端向终点端逐渐由绿变红,或者,指示灯机构1能够从起始端向终点端逐渐由暗黑变红。斑马线本体与指示灯机构1的变红范围对应的区段为危险通行段,如果行人的通行进度处于危险通行段与终点端之间,那么说明行人的通行进度尚且安全,如果行人的通行进度处于危险通行段与起始端之间,那么说明行人的通行进度不安全,当然如果斑马线本体已经提示具有危险通行段,但是行人尚且还在起始端而没有踏入危险通行段,那么行人的通行进度也是不安全的。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指示灯机构1没有变红,且信号灯指示为绿色,则行人可以方案进入斑马线本体。

其中,指示灯机构1由绿变红的结构,从而斑马线本体与指示灯机构1的呈现绿色的范围对应的区段为安全通行段,进而在能够直观地标示出危险通行段的同时,还能够直观地标示出安全通行段,如果斑马线本体全线都被标示为安全通行段,那么行人可以放心进入斑马线本体。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沿两个行人通行方向通过斑马线本体的行人都能够以指示灯机构1的变色的情况为参考,来判断信号灯的通行倒计时是否足够从起始端步行至终点端,将指示灯机构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

两个指示灯机构1并排设置,两个指示灯机构1分别为第一指示灯机构和第二指示灯机构,第一指示灯机构以斑马线本体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为起始端,第二指示灯机构以斑马线本体的两端中的第二端为起始端,从第一端向第二端的视角观察,第一指示灯机构位于第二指示灯机构的右方,从而无论行人是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通行还是从第二端向第一端通行,只要以两个指示灯机构中的位于右侧的一个为参照进行判断即可。

作为一个示例,假设斑马线本体的走向为东西走向,第一指示灯机构以斑马线本体的东端为起始端,第二指示灯机构以斑马线本体的西端为起始端,第一指示灯机构位于第二指示灯机构的北方,当行人通行方向为由东向西,则以第一指示灯机构为参照,当行人通行方向为由西向东,则以第二指示灯机构为参照。

在本实施例中,指示灯机构1包括指示灯10组件、开关组件和安装基座组件。

安装基座组件对应斑马线本体预埋于路面,以确保安装基座组件不影响行人和车辆通过斑马线本体。指示灯10组件和开关组件安装于安装基座组件的内部,也就是安装于安装基座组件的内部容纳腔中,以通过安装基座组件对指示灯10组件和开关组件提供保护,以避免地下潮湿的环境、车辆及行人的通行对指示灯10组件和开关组件噪声损坏。安装基座的顶部具有透光部,以使位于安装基座组件内部的指示灯10组件发出的光亮透过透光部射出安装基座组件,确保指示灯10组件发出的亮光的可视性。

可选地,安装基座组件的顶部与路面平齐,以避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开关组件电连接于控制装置和指示灯10组件之间,以使控制装置通过改变开关组件的通断状态控制指示灯10组件开始变色。其中,“电连接”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进行连接,以使二者之间能够传递电信号。

可选地,开关组件与指示灯10组件有线电连接,即通过电线或电缆进行连接,以达到可靠传递电流以准确控制指示灯10组件变色时机的目的,同时可以达到节约开关组件和指示灯10组件的采购成本的目的。

可选地,控制装置与开关组件无线电连接,以便于灵活调整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无需将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也限定在安装基座组件中,进而便于对控制装置的技术参数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基座组件包括多个沿行人通行方向顺次排布在起始端和终点端之间的安装基座。其中,相邻的安装基座之间可以紧邻排布,以使指示灯机构1可以以连续的方式由起始端铺设至终点端;相邻的安装基座之间可以间隔排布,以使指示灯机构1可以以间隔的方式由起始端铺设至终点端。此处值得强调的是,最靠近起始端的安装基座的设置位置可以与斑马线本体的起始端的边缘平齐,也可以相较于斑马线本体的起始端的边缘向靠近终点端的方向偏移预定距离,预定距离的确定以不影响提示有效性为准。

当相邻的安装基座之间紧邻排布的时候,安装基座的侧部还形成卡接部或磁吸部等连接结构,以使相邻的安装基座互相卡接或磁吸连接。

指示灯10组件包括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安装基座的内部的多个指示灯10。其中,指示灯10可以仅能发出红光,从而使每个指示灯10都能从暗黑变成红色;或者,指示灯10可以发出绿光和红光,从而使每个指示灯10能够在绿色和红色之间变化,也就是说,在预定时刻到来之前,所有的指示灯10都显示为绿色,当预定时刻到来,所有指示灯10依次由绿变红,以达到使指示灯机构1呈现动态变化的目的。

开关组件包括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安装基座的内部的多个控制开关12,每个安装基座内的指示灯10与控制开关12电连接,每个控制开关12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从而通过一个控制开关12对应控制一个指示灯10,以便于对多个指示灯10的变色时机进行区别控制。当然,如果想要使所有指示灯10同时关闭红色,以可以通过同步控制所有控制开关12来实现,也就是说,可以实现所有指示灯10的同步控制和单独控制。

控制装置能够从起始端向终点端依次触发多个控制开关12,以使多个指示灯10能够依次变红,也就是说,控制装置可以实现对多个控制开关12的协同控制,以使指示灯机构1呈现出动态变红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开关12为时控开关,任意相邻的两个时控开关的触发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相等,也就是说,指示灯机构1能够以均匀的速度变红,从而便于行人捕捉、分析并判断指示灯机构1的变红节奏,并据此调节步速,尽量减少由于中途降低步速而导致通行安全状态转变为通行不安全状态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行人通过交叉口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指示灯10组件的亮度可调节,指示灯机构1还包括亮度调节件11,亮度调节件11与每组指示灯10电连接,亮度调节件11能够调节指示灯10的亮度,以使指示灯10的亮度不低于环境亮度,从而保证在白天指示灯10的显示颜色也为行人清晰可见。

指示灯机构1还包括设置于街道环境中的亮度检测件13,亮度检测件13分别与控制装置和亮度调节件11电连接,控制装置能够根据亮度检测件13获取的街道环境亮度对亮度调节件11进行调定,从而为亮度调节件11的调定提供准确参照依据,提高亮度调节的准确性。

可选地,亮度检测件13设置于信号灯的灯柱上,或者在起始端或者终点端安装专门的支撑装置,以用于放置亮度检测件13,相较于将亮度检测件13放置在安装基座内,能够避免安装基座的遮光作用对亮度检测件13的检测结果产生干扰,从而提高亮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指示灯10亮度调节的准确性。

可选地,亮度调节件11为与在所有指示灯10电连接的滑动变阻器或者光敏电阻等。

可选地,亮度检测件13为光敏传感器。

具体地,如图1所示,给出了指示灯机构1的一种电路结构,每个安装基座中的时控开关和指示灯10串联以形成一条支路,多条支路并联,指示灯10包括能够发出绿光的第一灯体100和能够发出红光的第二灯体101,通过改变时控开关的状态能够使每条支路中的第一灯体100或第二灯体101通电,以改变指示灯10的显示颜色,将作为亮度调节件11的滑动变阻器与多条支路并联,以调节指示灯10的亮度。

可选地,第一灯体100为红光led,第二灯体101为绿光led。

可选地,当每个指示灯10中的第一灯体100的数量为多个,第二灯体101的数量为多个,可以通过亮度调节件11调整通电的第一灯体100的数量以及调整通电的第二灯体101的数量,从而通过同时被点亮的第一灯体100的数量调节实现绿光亮度调节,通过同时点亮的第二灯体101的数量调节实现红光亮度调节。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控制装置还能够确定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并对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与信号灯的通行倒计时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包括预定时刻为通行倒计时下降至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与信号灯的通行倒计时进行比较,从而确保在信号灯的通行倒计时不足以供行人通行的时候,通过指示灯机构1的颜色信号来对行人进行警示。

可选地,控制装置可以通过计算、统计等方式确定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t与斑马线本体的长度l以及行人步行速度有关。其中,行人步行速度可以为通过调查、统计或计算而得到的行人步行平均速度或行人步行最低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第一种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t的确定方法,具体依据t与l之间的第一关系式为:其中,为行人步行平均速度。也就是说,以行人采用行人步行平均速度恰好通过斑马线本体全线为标准,来确定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适用于路况不是很复杂的交叉口。

还提供了第二种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t的确定方法,具体依据t与l之间的第二关系式为:其中,δt为时长补偿量。也就是说,以对行人采用行人步行平均速度通过斑马线本体全线所需的时间为进行一定时长补偿为标准,来确定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适用于路况一般复杂的交叉口。其中,时长补偿量δt与路况的复杂程度正相关。

又提供了第三种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t的确定方法,具体依据t与l之间的第三关系式为:t与l之间的关系为:vmin为行人步行最低速度。也就是说,以行人采用行人步行最低速度恰好通过斑马线本体全线为标准,来确定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适用于路况很复杂的交叉口。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控制装置包括信息采集机构20、数据处理机构21和控制机构22。

信息采集机构20能够获取信号灯的通行倒计时,信息采集机构20可以集成于信号灯的电控系统,也可以是与信号灯的电控系统电连接的新部件。

数据处理机构21分别与信息采集机构20电连接,数据处理机构21能够根据斑马线本体的长度以及行人步行速度计算行人通行所需最低时长,并确判断预定时刻是否到来。

控制机构22分别与数据处理机和指示灯机构1电连接,控制机构22能够在数据处理机构21的判断结果为预定时刻到来时,控制指示灯机构1变色。

控制机构22还能够对街道环境亮度和指示灯10亮度进行比较,并对亮度调节件11进行调定,以使指示灯10亮度高于街道环境亮度。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指示灯机构1匀速变色的前提,作为一种确定时控开关的触发时刻的示例,时控开关为倒计时触发式时控开关,所有时控开关的数量为n个,当n个时控开关中从起始端起第i个时控开关的倒计时下降为ti的时候,时控开关的状态发生改变,从而控制指示灯10变红。ti可以通过控制机构22依据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其中,li为第i个时控开关距离起始端的距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