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框架护栏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64152发布日期:2021-11-29 22:4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盗框架护栏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盗框架护栏网。


背景技术:

2.框架护栏网又称为“边框式防攀焊接片网”,“框架隔离栅”等。它是一种组装十分灵活的产品,广泛用于中国的公路、铁路、高速公路等;既可以制作成永久性网墙,又可以作为临时隔离网使用,只需采用不同的立柱固定方式便可实现。
3.现有的框架护栏网在固定时,将立柱两侧的框架护栏网分别与立柱进行固定,全部由立柱承载压力和重量,而护栏网之间没有进行相互固定,导致护栏网之间的固定效果较差;另外,框架护栏网不具有防盗的功能,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框架护栏网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盗框架护栏网,加强两个护栏网和固定杆之间固定的稳定性;具有防盗的作用。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防盗框架护栏网,包括固定杆和至少两个护栏网,所述两个护栏网的边缘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第一固定框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件,第二固定框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通过卡接件与固定杆卡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固定连接,固定杆上固定安装有拉绳传感器,拉绳传感器的拉绳依次缠绕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卡接件上,拉绳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电连接有报警器,固定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通过转换器连接蓄电池,蓄电池为拉绳传感器、控制器和报警器供电。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与固定杆的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固定板,弧形固定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凸块上固定安装有卡块,第二凸块上开设有卡槽,第二凸块与第一固定框或第二固定框固定连接,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上对应开设有与防盗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
8.进一步地,所述卡接件为l型限位杆,l型限位杆与弧形固定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杆与l型限位杆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
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的内部开设有通槽,通槽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相对设置,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太阳能电池板和报警器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
10.进一步地,所述拉绳传感器固定安装于通槽的侧壁上,通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拉绳穿过的通孔,通孔的高度与l型限位杆的高度一致。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台,所述蓄电池、控制器以及转换器置于通槽的内部且放置于固定台上,所述通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上设有箱门,箱门与固定杆铰接,箱门通过电子锁与固定杆连接。
12.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的卡接件与固定杆卡接以及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固定连接,加强两个护栏网和固定杆之间固定的稳定性;通过将拉绳传感器的拉绳缠绕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卡接件上,当有不法分子拆开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并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从固定杆上取下时,拉绳受到拉力作用使拉绳传感器的拉力值增大,当拉绳传感器的拉力值达到设动的阈值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查看。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6.附图标记:
[0017]1‑
护栏网;2

第一固定框;3

第二固定框;4

弧形固定板;5

l型限位杆;6

固定杆;
[0018]
41

第一凸块;42

第二凸块;43

螺纹孔;61

通槽;62

通孔;63

第一固定块;64

第二固定块;65

限位槽;66

支撑板;67

安装口;68

箱门;69

固定台;
[0019]
411

卡块;421

卡槽;661

太阳能电池板;662

报警器;671

转换器;672

蓄电池;673

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1]
参阅图1

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盗框架护栏网,包括固定杆6和至少两个护栏网1,两个护栏网1的边缘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框2和第二固定框3,第一固定框2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件,第二固定框3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通过卡接件与固定杆6卡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固定连接,固定杆6上固定安装有拉绳传感器,拉绳传感器的拉绳依次缠绕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卡接件上,拉绳传感器与控制器673电连接,控制器673电连接有报警器662,固定杆6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661,太阳能电池板661通过转换器671连接蓄电池672,蓄电池672为拉绳传感器、控制器673和报警器662供电。控制器673选用stm32单片机。
[0022]
在实际使用中,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的卡接件与固定杆6卡接以及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固定连接,加强两个护栏网1和固定杆6之间固定的稳定性;通过将拉绳传感器的拉绳缠绕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卡接件上,最后将拉绳与固定杆6进行固定,当有不法分子拆开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并将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从固定杆6上取下时,拉绳受到拉力作用使拉绳传感器的拉力值增大,当拉绳传感器的拉力值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控制器673控制报警器662进行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查看;控制器
673还可以与服务器远程连接,当拉绳传感器的拉力值达到设动的阈值时,控制器673将报警信息发送给服务器,通过服务器将报警信息发送给工作人员的手机,对工作人员进行报警提醒。
[002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与固定杆6的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固定板4,弧形固定板4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凸块41和第二凸块42,第一凸块41上固定安装有卡块411,第二凸块42上开设有卡槽421,第二凸块42与第一固定框2或第二固定框3固定连接,第一凸块41和第二凸块42上对应开设有与防盗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43。
[0024]
在实际使用中,将一个护栏网1的弧形固定板4置于固定杆6的一侧,将另一个护栏网1的弧形固定板4置于固定杆6的另一侧,且一个护栏网1上弧形固定板4的第一凸块41和另一个护栏网1上弧形固定板4的第二凸块42相对应,使一个护栏网1上弧形固定板4的第一凸块41上的卡块411与另一个护栏网1上弧形固定板4的第二凸块42上的卡槽421对应,将卡块411置于卡槽421内,实现两个弧形固定板4之间的卡接,同时,通过防盗螺栓将两个弧形固定板4进行固定,加强两个护栏网1之间的固定性。
[0025]
在本实施例中,卡接件为l型限位杆5,l型限位杆5与弧形固定板4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固定杆6与l型限位杆5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限位槽65。
[0026]
在实际使用中,两个弧形固定板4进行固定的同时,将l型限位杆5置于限位槽65内,加强固定杆6与两个护栏网1三者之间的固定性。
[0027]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6的内部开设有通槽61,通槽6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块63和第二固定块64,第一固定块63和第二固定块64相对设置,第一固定块63和第二固定块6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66,太阳能电池板661和报警器662固定安装于支撑板66上。
[0028]
在实际使用中,第一固定块63的高度高于第二固定块64的高度,使支撑板66倾斜设置,便于太阳能电池板661的采光。
[0029]
在本实施例中,拉绳传感器固定安装于通槽61的侧壁上,通槽61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拉绳穿过的通孔62,通孔62的高度与l型限位杆5的高度一致。
[0030]
在实际使用中,拉绳传感器安装在通槽61内,具有保护拉伸传感器的作用;拉绳穿过通孔62依次缠绕于两个弧形固定板4上的l型限位杆5,最后,将拉绳固定于固定杆6上,当有不法分子拆开两个弧形固定板4并将弧形固定板4从固定杆6上取下时,拉绳受到拉力作用使拉绳传感器的拉力值增大,当拉绳传感器的拉力值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控制器673控制报警器662进行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查看。
[0031]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台69,固定台69与地面固定连接,蓄电池672、控制器673以及转换器671置于通槽61的内部且放置于固定台69上,通槽61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口67,安装口67上设有箱门68,箱门68与固定杆6铰接,箱门68通过电子锁与固定杆6连接。
[0032]
在实际使用中,蓄电池672、控制器673以及转换器671置于通槽61的内部具有保护蓄电池672、控制器673以及转换器671的作用,箱门68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安装口67安装和维护蓄电池672、控制器673以及转换器671。
[003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