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排水管道道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61032发布日期:2022-01-12 07:2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排水管道道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排水管道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排水管道道口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市政工程中马路两侧设置有排水管道道口,有助于在下雨时及时将雨水排出,避免城市内涝。
3.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799891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排水管道道口装置,包括管道,管道的顶端开有道口,道口的内壁底端安装有卡座,卡座的内壁安装有挡网,道口的内壁开有凹槽,道的上方设有顶盖,顶盖的上表面分别开有凹口和内口,凹口的内部底端开有通孔,内口的内部设有方形杆。该市政工程排水管道道口装置,通过在管道内部的卡座上进行安装挡网,有效的在管道上的顶盖丢失的时候,对行人进行保护,降低对行人的伤害,通过握住握把带动连接块在方形杆上进行旋转,使卡板卡进凹槽的内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缺陷:由于排水管道排的水大多为污水,污水中含有固体杂质,长期不进行过滤直接排放,很可能会造成排水管堵塞,导致污水无法正常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污水中含有固体垃圾堵塞排水管道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排水管道道口结构。
6.一种市政排水管道道口结构,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包括竖直段、固定于竖直段底部的斜向段以及固定于斜向段远离竖直段一端的水平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斜向段底部的固定板、转动连接于固定板顶部的螺旋轴以及固定于螺旋轴外周面的螺旋叶片;所述斜向段外周面均布有排水孔。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轴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含有固体杂质的污水随螺旋叶片一起转动,污水中液体通过排水孔排出斜向段,固体杂质由于排水孔阻挡继续沿斜向段移动,有助于污水中的固体杂质与液体分离,降低固体杂质堵塞排水管道的可能性。
8.可选的,所述斜向段外周面套设有用于收集排水孔排出水的收集筒;所述收集筒底部固定有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收集筒顶端固定有顶环;所述顶环内周面固定于斜向段外周面顶部;所述收集筒底端固定有底环;所述底环内周面固定于斜向段外周面底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中液体由排水孔排出,并由收集筒收集,收集筒收集的液体通过排水管排出。
10.可选的,所述竖直段顶部固定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顶部开设有竖槽;所述竖槽底部开设有横槽;所述连接圈内周面沿轴向滑移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底部固定有竖块;所述竖块底部固定有横块;所述横块通过竖槽沿连接圈轴向于连接圈滑移连接;所述横块通过横槽沿连接圈周向与连接圈滑移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块先竖直向下移动,再顺时针旋转,连接圈通过横槽有助于为卡块提供限位作用。
12.可选的,所述横槽底面沿连接圈周向滑移连接有滑块;所述连接圈外周面开设有拉槽;所述连接圈底部固定有拉环;所述滑块远离拉环一侧固定有把手;所述连接圈沿自身周向通过拉槽与把手滑移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出横块时可以通过拉动把手使得滑块向远离横块方向移动,可将横块先逆时针旋转,再竖直向上移动,即可顺利取出。
14.可选的,所述横槽侧壁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为滑块提供靠近卡块方向的弹力,从而使得滑块在横块进入横槽时向远离横块方向移动,横块顺时针旋转进入横槽后,弹簧提供形变,有助于横块与滑块相抵接,降低滑块在横槽内产生相对运动的可能性。
16.可选的,所述滑块顶部开设有斜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块沿竖向移动挤压斜面,滑块向远离横块方向移动,有助于横块进入横槽。
18.可选的,所述横槽底部开设有燕尾槽;所述滑块底部固定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通过燕尾槽沿连接圈周向与连接圈滑移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块与燕尾槽相互配合,为滑块提供沿连接圈周向的导向作用,燕尾槽降低燕尾块在沿连接圈周侧运动时脱离轨道的可能性。
20.可选的,所述螺旋轴顶部固定有叶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状的叶轮受到水流施加的轴向作用时,产生转动力矩并发生转动,叶轮转动带动螺旋轴转动,螺旋轴转动带动螺旋叶片转动。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螺旋轴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含有固体杂质的污水随螺旋叶片一起转动,污水中液体通过排水孔排出斜向段,固体杂质由于排水孔阻挡继续沿斜向段移动,有助于污水中的固体杂质与液体分离,降低固体杂质堵塞排水管道的可能性。
24.2.弹簧为滑块提供靠近卡块方向的弹力,从而使得滑块在横块进入横槽时向远离横块方向移动,横块顺时针旋转进入横槽后,弹簧提供形变,有助于横块与滑块相抵接,降低滑块在横槽内产生相对运动的可能性。
25.3.螺旋状的叶轮受到水流施加的轴向作用时,产生转动力矩并发生转动,叶轮转动带动螺旋轴转动,螺旋轴转动带动螺旋叶片转动。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市政排水管道道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引流管的剖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过滤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连接圈;11、网孔;12、竖块;121、横块;13、盖板;2、滑块;21、斜面;22、把手;221、拉槽;23、拉环;24、滤孔;25、弹簧;26、燕尾块;27、燕尾槽;28、过滤筒;29、竖槽;
291、横槽;3、引流管;31、竖直段;32、斜向段;321、排水孔;322、水平段;33、收集筒;331、排水管;332、顶环;333、底环;5、叶轮;51、螺旋轴;511、固定板;52、螺旋叶片;53、垃圾收集箱。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排水管道道口结构。参考图1和图2,市政排水管道道口结构包括引流管3,引流管3包括竖直段31、固定于竖直段31底部的斜向段32以及固定于斜向段32远离竖直段31一端的水平段322,竖直段31顶部固定有连接圈1。
34.参考图3和图4,连接圈1顶部开设有竖槽29,竖槽29底部开设有横槽291,横槽291底面开设有燕尾槽27。连接圈1底部固定有过滤筒28,过滤筒28外周面均布有滤孔24,连接圈1底部固定有拉环23。过滤筒28有助于过滤污水中的部分固体杂质,固体杂质储满后,可通过拉环23取出过滤筒28从而倒出固体杂质。
35.参考图4和图5,连接圈1沿自身轴向滑移连接有盖板13,盖板13底部固定有竖块12,竖块12底部垂直固定有横块121,盖板13顶部开设有网孔11,横块121通过竖槽29沿连接圈1轴向与连接圈1滑移连接,横块121通过横槽291沿连接圈1周向与连接圈1滑移连接。盖板13既为引流管3提供遮盖作用,又可以避免行人掉落,网孔11既能排水,又能过滤掉大体积固体杂质。
36.参考图3和图4,横槽291侧壁固定有弹簧25,弹簧25另一端固定有滑块2,滑块2顶部开设有用于与横块121抵接的斜面21。弹簧25为滑块2提供靠近横块121方向的弹力,有助于滑块2与横块121抵紧,不产生相对位移。连接圈1外周面开设有拉槽221,滑块21远离拉环23一侧固定有把手22,把手22通过拉槽221沿连接圈1周向与连接圈1滑移连接;滑块21底部固定有燕尾块26,燕尾块26通过燕尾槽27与连接圈1滑移连接。燕尾槽27为燕尾块26提供导向作用,有助于燕尾块26通过横槽291沿连接圈1周侧移动,把手22有助于拉动滑块2移动。
37.参照图1和图2,斜向段32外周面均布有排水孔321,斜向段32周侧套设有收集筒33,收集筒33底面远离竖直段31一端固定有排水管331,收集筒33顶部固定有顶环332,顶环332内周面固定于斜向段32外周面顶部,收集筒33底部固定有底环333,底环333内周面固定于斜向段32外周面底部。由于收集筒33封闭且只有排水管331一个出口,所以收集筒33收集排出的液体,并通过排水管331排出。斜向段32内周面底部固定有固定板511,固定板511顶部转动连接有螺旋轴51,螺旋轴51外周面固定有螺旋叶片52,螺旋轴51顶端固定有叶轮5。固定板511提供固定作用,引流管3带入的水中含有固体杂质,螺旋状的叶轮5受到水流施加的轴向作用时,产生转动力矩并发生转动,叶轮5旋转带动螺旋轴51旋转,螺旋轴51旋转带动螺旋叶片52旋转,液体通过排水孔321排出,固体杂质由螺旋叶片52运输沿引流管3运动。水平段322内周面沿自身轴向滑移连接有垃圾收集箱53。螺旋叶片52输送的固体杂质最终排入垃圾收集箱53,便于后续清理。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市政排水管道道口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污水流过时,首先经过盖板13,盖板13顶部的网孔11过滤掉大体积固体杂质。接着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继续向下流动,经过过滤筒28,过滤筒28继续过滤掉部分固体杂质。污水流经盖板13和过滤筒28后会产生固体杂质残留,应注意观察,及时清除,盖板13上残余固体杂质直接扫掉即可,过滤筒28内固体杂质可通过拉环23取出过滤筒28进行倾倒。接着污水携带少部分固体杂质顺着引流
管3流动,经过叶轮5,叶轮5受到水流施加的轴向作用力后产生转动力矩并发生转动,带动叶轮5旋转,叶轮5带动螺旋轴51旋转,螺旋轴51带动螺旋叶片52旋转,固体和液体都收到离心力作用,液体通过排水孔321甩出斜向段32,由收集筒33收集后,从排水管331排出;固体杂质由于排水孔321阻挡,留在斜向段32,固体杂质受螺旋叶片52挤压,将水分挤出,并由螺旋叶片52输送至垃圾收集箱53,垃圾收集箱53垃圾盛满以后,可取出倾倒。这样经过三次过滤,有助于清除污水中携带的垃圾。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