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88425发布日期:2022-05-11 13:30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我国交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逐渐由平原地区向山岭重丘地区发展。由于受地形限制,以及线路设计时考虑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的深度融合,在满足设计规范相关曲线要素的前提下,部分桥梁的平曲线半径较小。因而桥梁的上部梁体架设后,在施工运输车辆荷载作用下,会导致桥梁上部结构发生向曲线内侧的微量横向移动。
3.在现有施工过程中,桥梁上部结构发生横移后,采用梁体顶升复位及更换支座的方法来消除梁体上部的横移量,这种方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高,导致施工成本较高。另外,在梁体顶升复位的过程中,梁体上部的施工将会中断,从而造成工期延误,导致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施工过程中通过梁体顶升复位及更换支座的方法消除梁体上部的横移量导致施工成本高、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该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防碰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固定件的底面固定在盖梁的顶面,且位于任意一个箱梁的腹板所在侧,其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盖梁的顶面平行;所述第一支撑件在沿所述箱梁的长度延伸方向的投影至少包括三条边;第一边所在端面固定在所述固定件的顶面,与所述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所在端面与所述箱梁的腹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与所述第一边相邻的第三边所在的端面,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件的顶面;所述防碰机构卡设于所述第二边所在端面和所述箱梁的腹板之间,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箱梁腹板直接碰撞。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防碰机构包括橡胶块。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边所在的端面,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件的顶面;且其靠近所述固定件和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交点处。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支撑件包括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边所在的端面,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件的顶面。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工字钢;所述工字钢的下横梁固定在所述盖梁的顶面,且位于任意一个所述箱梁的腹板所在侧,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盖梁的顶面平行。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还包括多个安装孔和多个安装柱;多个所述安装柱沿所述固定件的长度延伸方向直线阵列设置在所述盖梁的顶面;多个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工字钢的下横梁且与所述盖梁上设置的多个所述安装柱相匹配。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还包括螺母;所述安装柱包括螺杆;当所述多个安装孔分别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螺杆上后,所述螺杆的上端再分别拧上一个所述螺母。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h型钢;所述h型钢的第一边所在端面固定在所述固定件的顶面;与所述h型钢的所述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所在端面与所述箱梁的腹板平行设置;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h型钢;所述h型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与所述第一边相邻的所述第三边所在端面,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件的顶面。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机构的表面涂刷有灰色防锈漆。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该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和防碰机构。支撑机构包括固定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固定件的底面固定在盖梁的顶面,且位于任意一个箱梁的腹板所在侧,其长度延伸方向与盖梁的顶面平行。第一支撑件在沿箱梁的长度延伸方向的投影至少包括三条边。第一边所在端面固定在固定件的顶面,与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所在端面与箱梁的腹板平行设置。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件的与第一边相邻的第三边所在的端面,另一端固定在固定件的顶面。防碰机构卡设于第二边所在端面和箱梁的腹板之间,用于防止第一支撑件与箱梁的腹板直接碰撞。本技术的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能够有效抑制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荷载作用造成桥梁上部的横向位移,从而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再对梁体顶升复位,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在桥梁建成通车后也能够有效抑制桥梁上部向横向高端侧整体位移的趋势,确保了施工安全及运营期桥梁的安全。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19.图标:1-支撑机构;11-固定件;12-第一支撑件;13-第二支撑件;14-第三支撑件;2-防碰机构;21-橡胶块;3-盖梁;31-安装柱;311-螺杆;4-箱梁;5-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2.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该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和防碰机构2。
23.继续参照图1所示,支撑机构1包括固定件11、第一支撑件12和第二支撑件13。固定件11的底面固定在盖梁3的顶面,且位于任意一个箱梁4的腹板所在侧,其长度延伸方向与盖梁3的顶面平行。第一支撑件12在沿箱梁4的长度延伸方向的投影至少包括三条边,如图1和图2示出了第一支撑件12在箱梁4的长度延伸方向的投影为四边形的结构示意图,当然,该投影还可以为三角形。第一边所在端面固定在固定件11的顶面。与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所在端面与箱梁4的腹板平行设置。第二支撑件1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件12的与第一边相邻的第三边所在的端面,另一端固定在固定件11的顶面。在实际应用中,固定件11、第一支撑件12和第二支撑件13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支架,使得支撑机构1较为稳定,从而能够有效抑制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荷载作用造成桥梁上部的横向位移,进而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再对梁体顶升复位,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24.在实际应用中,在设置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之前,需要先在施工现场核查梁体横移的位移量、梁体数量、支座受力状态。具体地,需要检查有无箱梁4的腹板紧贴挡块及支座有无向曲线内侧剪切变形等情况、对箱梁4向曲线内侧位移的趋势进行预判、对已发生横向位移且支座剪切变形在容许范围内,不必对梁体采用顶升复位的部位核查登记。通过对以上几种情况研究分析,可以准确快速的确定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的安装方案、安装部位及数量。然后在进行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的设计及加工,在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设计加工时按照现场获得的盖梁3的横坡、宽度、箱梁4的腹板与底板夹角、箱梁4的底板与盖梁3顶面的垂直距离、相邻两箱梁4底部间的水平距离以及产生横向位移的梁体数量等参数分别加工并编号注明。
25.具体地,加工完成后在现场定位、安装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通过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的安装,不仅能够有效的制
止已发生小量横移的上部梁体横移继续加大的趋势,也能够避免由于施工过程中对梁体顶升复位造成施工成本过高,同时也更有力的保障了桥梁运营期的结构安全,贯彻落实了“以人文本”的工作核心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管理方针。
26.继续参照图2所示,防碰机构2卡设于第二边所在端面和箱梁4的腹板之间,用于防止第一支撑件12与箱梁4的腹板直接碰撞。由于第一支撑件12和箱梁4均为硬质材料,若二者直接接触会导致第一支撑件12的受力较大,从而使得第一支撑件12易损坏,因而设置有防碰机构2,避免第一支撑件12和箱梁4直接接触,起到减震作用,进而延长第一支撑件12的使用寿命。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该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和防碰机构2。支撑机构1包括固定件11、第一支撑件12和第二支撑件13。固定件11的底面固定在盖梁3的顶面,且位于任意一个箱梁4的腹板所在侧,其长度延伸方向与盖梁3的顶面平行。第一支撑件12在沿箱梁4的长度延伸方向的投影至少包括三条边。第一边所在端面固定在固定件11的顶面,与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所在端面与箱梁4的腹板平行设置。第二支撑件1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件12的与第一边相邻的第三边所在的端面,另一端固定在固定件11的顶面。防碰机构2卡设于第二边所在端面和箱梁4的腹板之间,用于防止第一支撑件12与箱梁4的腹板直接碰撞。本技术的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能够有效抑制在桥梁施工过程中由于荷载作用造成桥梁上部的横向位移,从而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再对梁体顶升复位,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在桥梁建成通车后也能够有效抑制桥梁上部向横向高端侧整体位移的趋势,确保了施工安全及运营期桥梁的安全。
28.在实际应用中,防碰机构2包括橡胶块21。由于橡胶块21的材质较软,能够避免第一支撑件12与箱梁4的腹板直接碰撞,起到减震的作用,且橡胶块21的价格低廉、材料易得。当然,防碰机构2也可以包括海绵。
29.继续参照图2所示,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还包括第三支撑件14。第三支撑件14的一端固定第三边所在的端面,另一端固定在固定件11的顶面;且其靠近固定件11和第一支撑件12的交点处。在实际应用中,设置第三支撑件14能够对第一支撑件12起到进一步地支撑和固定作用,提高了支撑机构1的可靠性。
30.进一步地,第三支撑件14包括工字钢。工字钢的一端固定在第三边所在的端面,另一端固定在固定件11的顶面。当然,第三支撑件14也可以为钢板或者槽钢。相比较而言,工字钢的刚度较大,抗弯能力较强,且材料易得。
31.具体地,固定件11包括工字钢。工字钢的下横梁固定在盖梁3的顶面,且位于任意一个箱梁4的腹板所在侧,长度延伸方向与盖梁3的顶面平行。当然,固定件11也可以为h型钢或者槽钢。相比较而言,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工字钢的使用较为广泛,因而施工现场的工字钢比较多,并且在其它部件施工过程中所剩余的边角料也可以被使用,避免了材料的浪费,节约了施工成本。
32.在实际应用中,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还包括多个安装孔和多个安装柱31。多个安装柱31沿固定件11的长度延伸方向直线阵列设置在盖梁3的顶面。多个安装孔位于工字钢的下横梁且与盖梁3上设置的多个安装柱31相匹配。如图2所示,多个安装柱31沿盖梁3的x轴方向直线阵列设置在盖梁3的顶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安
装孔与安装柱31的设置,可以快速完成支撑机构1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安装精度高、工作效率高。当然,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完成支撑机构1的安装。
33.继续参照图2所示,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还包括螺母5。安装柱31包括螺杆311。当多个安装孔分别套设于对应的螺杆311上后,螺杆311的上端再分别拧上一个螺母5。通过螺杆311和螺母5的配合使得支撑机构1的安装更加简便,后期拆卸维护也更加方便。
34.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支撑件12包括h型钢。h型钢的第一边所在端面固定在固定件11的顶面。与h型钢的第一边相邻的第二边所在端面与箱梁4的腹板平行设置。和/或,第二支撑件13包括h型钢。h型钢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件12的与第一边相邻的第三边所在端面,另一端固定在固定件11的顶面。具体地,可以是第一支撑件12和第二支撑件13均为h型钢,或者可以是只有第一支撑件12为h型钢,或者也可以是只有第二支撑件13为h型钢。h型钢具有重量轻、刚度大等优点。
35.进一步地,支撑机构1的表面涂刷有灰色防锈漆。在支撑机构1的表面涂刷灰色防锈漆不仅能够防止支撑机构1被腐蚀,另外,灰色与桥梁的颜色也较为接近,提高了桥梁整体的美观性。
36.为了更清楚的展示本实用新型,下面给出工程实例。
37.某大桥桥长568m,上部为14
×
40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梁桥,下部为柱式墩、薄壁空心墩,桩基础。其中左、右幅第一、二联均为4孔一联,1#墩、8#墩为柱式墩,2#墩~7#墩为薄壁空心墩。该桥位于s形曲线上,其中第一、二联位于左转圆曲线上,曲线半径650米,最大横坡4%。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大桥左幅5#墩、右幅3#墩处箱梁4局部顶住左侧防震挡块,支座发生不同程度的剪切变形。
38.经过现场核查,防震挡块未发现裂缝;墩顶橡胶支座顶面向左侧发生横向剪切变形,变形量为5mm~10mm,变形量满足《公路桥梁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jt/t842-2012)的相关要求。因而在发生横移的相应位置设置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
39.通过对已发生横移的梁体安装抑制在建平曲线小半径桥梁上部结构横移的装置,使得后续施工中,施工车辆在梁体顶面进行不定向行驶、调头等作业时不会引起梁体横移的加巨,保证了施工安全及通车后的运营安全。并且通过通车运营后对桥面两侧设置的观测点的检测,发现通车运营一段时间后横移的梁体已基本复位。
40.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4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