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式墩盖梁内置抗震钢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6797发布日期:2022-05-06 00:1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门式墩盖梁内置抗震钢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墩盖梁内置钢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式墩盖梁内置抗震钢筋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交通的爆发性增长,原有城市路网满足不了交通需求,城市桥梁建设成为进一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的重要途径,并且对城市桥梁的抗震、受力等性能也有了新的标准要求。但是,现有门式墩盖梁的设计施工理论及施工经验仍相对较少,尤其是基于抗震设计的门式墩盖梁更无相关设计及施工经验。
3.现有技术中,参考图1至图3,门式墩盖梁的内置主筋3采用单条式钢筋,其一侧端预埋在直线段墩柱1内定位,并且自直线段墩柱1的顶端向盖梁2浇筑位置呈弧形钢筋的型式延伸,以此为基础浇筑施工,至少存在着以下问题:
4.1、位于盖梁2部分的弧形钢筋长度太长,在盖梁2浇筑施工后变形较大,后期该盖梁2部分钢筋处的钢筋保护层难以保证稳固;
5.2、弧形钢筋处投入人工、机具资源大,安装施工不便且效率低;
6.3、位于盖梁2部分的弧形钢筋长度太长,导致自墩柱1向盖梁2过渡的盖梁变截面部21内联结主筋3的箍筋4难以快速安装,且弧形钢筋在箍筋4的安装过程中同样变形较大,也影响箍筋4安装质量;
7.4、因抗震设计,弧形钢筋的形状、长度及其相互之间的间距较小,设计难以优化;
8.5、由于墩柱1上的盖梁2设计为π型,因此用来联结盖梁2内置主筋3的箍筋4只能选择水平向安装,局限性大,并且箍筋4为达到抗震要求而增加了弯钩设计,加上弧形钢筋之间的间距较小,导致联结盖梁2内置主筋3的箍筋4难以安装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9.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门式墩盖梁内置抗震钢筋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在门式墩盖梁内置钢筋的安装施工过程中,通过上述单根式弧形钢筋施工法而导致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不高以及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1.门式墩盖梁内置抗震钢筋结构,所述门式墩盖梁包括两个墩柱以及固定于所述两个墩柱上方的盖梁。
12.所述钢筋结构包括分别独立设置的荷载传递直筋和盖梁受力弧筋。
13.所述荷载传递直筋包括相固接的直筋预埋段和直筋锚固段,所述直筋预埋段与所述直筋锚固段之间沿直线对应,所述直筋预埋段竖直延伸固定于所述墩柱,所述直筋锚固段竖直延伸固定于所述盖梁的内部。
14.所述盖梁受力弧筋包括弧筋受力段;所述弧筋受力段为圆弧状,圆弧状所述弧筋受力段的一端对应延伸至所述直筋锚固段,且圆弧状所述弧筋受力段的另一端在所述盖梁
的内部朝远离所述直筋锚固段的方向弧形延伸。
15.所述弧筋受力段的圆弧状的凹进一侧方向朝向斜下方。
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如下进一步说明: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直筋预埋段竖直延伸穿过所述墩柱。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直筋预埋段沿其延伸方向远离所述盖梁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抗震弯钩。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直筋锚固段沿其延伸方向远离所述墩柱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抗震弯钩。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盖梁受力弧筋还包括第一弧筋锚固段和第二弧筋锚固段;所述第一弧筋锚固段、所述第二弧筋锚固段与所述弧筋受力段相固接;所述第一弧筋锚固段位于圆弧状所述弧筋受力段的一端,所述第二弧筋锚固段位于圆弧状所述弧筋受力段的另一端。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盖梁包括自所述墩柱向所述盖梁圆弧过渡的盖梁变截面部,所述弧筋受力段呈弧形状对应位于所述盖梁变截面部的过渡圆弧面内部。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弧筋锚固段水平延伸固定于所述盖梁变截面部的下侧,且所述第一弧筋锚固段与所述墩柱之间竖向对应。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弧筋锚固段竖直延伸固定于所述盖梁变截面部的上侧。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弧筋锚固段沿其延伸方向远离所述弧筋受力段的一端固定有第三抗震弯钩。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弧筋受力段与所述直筋锚固段之间可分离式相固接。
2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7.该装置能够通过单独的荷载传递直筋联结墩柱与盖梁,在确保墩柱与盖梁之间的荷载传递的基础上,同时通过锚固的盖梁受力弧筋单独支承盖梁的受力,以此实现对盖梁受力的双重承载,进而能够减小位于盖梁部分的盖梁受力弧筋的长度,使得盖梁变截面部的箍筋安装效率及质量更高,同时能够使盖梁受力弧筋整体的变形程度更少,无需后续再次规整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以及盖梁钢筋保护层合格率;此外,通过分段式的直筋和弧筋更加便于施工,能够显著降低整体的安装施工难度和运输难度,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质量及进度,有效提升了上述钢筋结构的功能实用性。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9.图1为现有技术中门式墩盖梁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现有技术中门式墩盖梁的内置钢筋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现有技术中门式墩盖梁变截面部联结主筋的箍筋及其弯钩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式墩盖梁内置抗震钢筋结构中荷载传递直筋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门式墩盖梁内置抗震钢筋结构中荷载传递直筋与盖梁受力弧筋的整体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3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5.墩柱1;盖梁2、盖梁变截面部21;主筋3;箍筋4;
36.荷载传递直筋5:直筋预埋段51、第一抗震弯钩511、直筋锚固段52、第二抗震弯钩521;
37.盖梁受力弧筋6:弧筋受力段61、第一弧筋锚固段62、第二弧筋锚固段63、第三抗震弯钩64。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本说明书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40.如图4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门式墩盖梁内置抗震钢筋结构,所述门式墩盖梁包括两个墩柱1以及固定于所述两个墩柱1上方的盖梁2,所述内置抗震钢筋结构包括两段式的荷载传递直筋5和盖梁受力弧筋6,用以通过单独的荷载传递直筋5联结墩柱1与盖梁2,在确保墩柱1与盖梁2之间的荷载传递的基础上,同时通过锚固的盖梁受力弧筋6单独支承盖梁2的受力,以此实现对盖梁2受力的双重承载,进而能够减小位于盖梁2部分的盖梁受力弧筋6的长度,使得盖梁变截面部21的箍筋4安装效率及质量更高,同时能够使盖梁受力弧筋6整体的变形程度更少,无需后续再次规整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以及盖梁2钢筋保护层合格率;此外,通过分段式的直筋和弧筋更加便于施工,能够显著降低整体的安装施工难度和运输难度,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质量及进度,有效提升了上述钢筋结构的功能实用性。具体设置如下:
41.如图4所示,所述荷载传递直筋5包括沿直线一体成型的直筋预埋段51和直筋锚固段52;其中,所述直筋预埋段51竖直延伸固定于墩柱1,所述直筋锚固段52竖直延伸固定于墩柱1顶端的盖梁2内,且根据受力计算,所述直筋预埋段51竖直穿过整个直线段墩柱1后延伸至地面以下,所述直筋锚固段52的竖直延伸长度采用111cm,用以借助荷载传递直筋5分别与墩柱1和盖梁2之间的锚固连接作用,有效确保墩柱1与盖梁2之间受力后的荷载传递。
42.优选地,所述直筋预埋段51沿其延伸方向远离所述盖梁2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抗震弯钩511,用以能够借助直筋预埋段51与第一抗震弯钩511使墩柱1显著增强基于地面的抗震抗剪性能;所述直筋锚固段52沿其延伸方向远离所述墩柱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抗震弯钩
521,用以能够借助直筋锚固段52与第二抗震弯钩521使盖梁2显著增强基于墩柱1的抗震抗剪性能。
43.如图5所示,所述盖梁受力弧筋6包括一体成型的弧筋受力段61、第一弧筋锚固段62及第二弧筋锚固段63;其中,所述弧筋受力段61对应位于盖梁变截面部21的过渡圆弧面内部沿弧形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弧筋锚固段62水平延伸固定于所述盖梁变截面部21的下侧,且所述第一弧筋锚固段62与所述墩柱1竖向对应,所述第二弧筋锚固段63竖直延伸固定于所述盖梁变截面部21的上侧,用以通过第一弧筋锚固段62和第二弧筋锚固段63分别基于弧筋受力段61受力,并在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作用下基于直筋锚固段52进一步有效提升盖梁2承载上部所受荷载时的稳定性,同时盖梁受力弧筋6与荷载传递直筋5之间分别锚固连接,能够减少位于盖梁2部分的盖梁受力弧筋6长度,降低了箍筋4的安装施工难度,使得盖梁变截面部21的箍筋4安装效率及质量更高,同时盖梁受力弧筋6整体的变形程度更少,无需后续再次规整施工,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以及盖梁2处的钢筋保护层合格率。
4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盖梁受力弧筋6的钢筋锚固长度采用35d。
45.优选地,所述第二弧筋锚固段63沿其延伸方向远离所述弧筋受力段61的一端固定有第三抗震弯钩64,用以能够借助第二弧筋锚固段63与第三抗震弯钩64进一步增强盖梁2基于墩柱1的抗震抗剪性能。
46.更为优选地,所述弧筋受力段61与所述直筋锚固段52之间可分离式绑扎固定,用以在更加便于运输、安装施工以及平整安装钢筋后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基础上,有效提升盖梁受力弧筋6与荷载传递直筋5之间载荷传递的联动性。
47.该实施例中的门式墩盖梁内置抗震钢筋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8.将若干条荷载传递直筋5中的直筋预埋段51垂直预埋浇筑至直线段墩柱1,使得直筋预埋段51的底端对应延伸至墩柱1的底部外侧,将直筋预埋段51的底端弯曲形成第一抗震弯钩511。
49.直筋预埋段51固定后,若干条荷载传递直筋5中的直筋锚固段52垂直留设于墩柱1的顶部外侧,将直筋预埋段51的顶端弯曲形成第二抗震弯钩521,若干条直筋锚固段52的垂直延伸长度均采用111cm。
50.基于直筋锚固段52固定若干组盖梁受力弧筋6中的第一弧筋锚固段62,使若干组盖梁受力弧筋6中的弧筋受力段61均沿弧形向两侧延伸,并使对应的若干组盖梁受力弧筋6中的第二弧筋锚固段63均保持竖向延伸,在第二弧筋锚固段63的顶端弯曲形成第三抗震弯钩64。
51.在若干组直筋锚固段52之间、若干组盖梁受力弧筋6之间分别交叉联结箍筋4,箍筋4两侧采用135
°
弯钩。
52.分别基于直筋锚固段52与盖梁受力弧筋6浇筑盖梁2,在墩柱1向盖梁2过渡的盖梁变截面部21设置圆弧过渡,圆弧半径1.5m,同时盖梁2跨中底部设置形成45m半径圆弧,跨中盖梁2高设置为1.92/2.24m,即可。
53.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