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缝填充的打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40779发布日期:2022-05-07 14:3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裂缝填充的打磨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裂缝填充的打磨机构,属于裂缝填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道路在不同因素作用下会出现裂缝,裂缝会造成雨水渗入路基现象,进而影响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为了保证道路的质量,需要对裂缝进行填充修补,以保证道路的平坦,在对道路的裂缝进行填充后,常需要对填充后的裂缝进行打磨,为了保证填充效果,现有技术中裂缝填充的打磨机构一般直接利用打磨轮进行打磨作业,但是打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会随意飘浮,进而会对工作环境进行污染,环保效果差,也会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性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裂缝填充的打磨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裂缝填充的打磨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现对打磨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环保效果好,安全性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裂缝填充的打磨机构,包括填充小车以及固定在填充小车上端的驱动设备,所述驱动设备的活动部贯穿填充小车的平台部并可拆卸连接用于对填充后裂缝打磨的打磨轮,所述填充小车的平台部下端安装防护件且防护件内设置打磨轮,所述防护件内壁上侧安装环形管,所述环形管内壁等距连通固定呈圆形布置的多个倾斜布置的吸收管且吸收管处在打磨轮外侧,所述填充小车的平台部上端安装过滤组件且过滤组件处在驱动设备右侧,所述过滤组件左端连通安装带有开关阀的连接管,且连接管穿过填充小车的平台部并与环形管连通,所述过滤组件上连通设置抽风设备。
5.进一步地,所述防护件包括固定在填充小车的平台部下端的半圆形固定筒,所述半圆形固定筒前端贴合设置半圆形活动筒且半圆形活动筒处在填充小车的平台部下端,所述半圆形活动筒与半圆形固定筒一侧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半圆形活动筒与半圆形固定筒另一侧通过扁嘴搭扣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固定筒下端以及半圆形活动筒下端均等距固定连接多个橡胶条,且相邻两个所述橡胶条相互贴合布置。
7.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形固定筒内壁上侧通过多个管夹与环形管后部固定连接,所述环形管前部贴合在半圆形活动筒内壁上侧上。
8.进一步地,所述吸收管背离环形管一端连通安装喇叭罩。
9.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固定在填充小车的平台部上端的纵向布置的直筒,所述直筒左端连通设置连接管,所述直筒前端螺纹连接端盖并延伸入端盖内部,所述直筒内部后侧边缘位置安装滤网,所述直筒中部位置连通安装抽风设备且抽风设备的连通位置处在滤网与端盖之间。
10.进一步地,所述直筒内壁后侧边缘位置固定连接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前端粘接保护件且保护件贴合在滤网后端,所述滤网的边框前端固定连接u型架,且u型架前端贴合在端盖内部前壁。
11.进一步地,所述端盖内部前壁边缘位置安装密封件且密封件贴合在直筒前端。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裂缝填充的打磨机构。
13.1、利用涡流风机,使因打磨产生的粉尘混合气体进入吸收管内,并延伸环形管、连接管进入直筒内,并利用滤网,对粉尘混合气体进行过滤,从而将粉尘混合气体中粉尘阻挡和收集在直筒内,实现对打磨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有效避免因打磨产生的粉尘污染工作环境,环保效果好,安全性高。
14.2、半圆形固定筒与半圆形活动筒形成一个腔体,而打磨轮处在腔体内,在利用打磨轮进行打磨作业时,产生的飞溅物会被腔体阻挡,有效避免飞溅物随意飞溅而发生污染完好的道路或损伤人员,提升使用效果,安全性好,此外能打开扁嘴搭扣,再将半圆形活动筒绕着铰链进行转动,从而使打磨轮暴露,能对打磨轮进行更换操作,便于打磨轮的维护。
15.3、先从直筒上拆卸出端盖,并向外拉动u型架,从而使滤网沿着直筒向外移动,一方面将直筒内收集的粉尘推出,另一方面使滤网的便捷拆装,便于组装和维护。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裂缝填充的打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裂缝填充的打磨机构中环形管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裂缝填充的打磨机构中半圆形活动筒与半圆形固定筒的装配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裂缝填充的打磨机构中过滤组件的剖视图。
21.图中:1-填充小车、2-电机、3-连接管、4-涡流风机、5-过滤组件、6-半圆形活动筒、7-吸收管、8-打磨轮、9-半圆形固定筒、10-环形管、51-滤网、52-限位环、53-u型架、54-端盖、55-直筒、61-扁嘴搭扣、62-铰链、91-橡胶条、101-管夹。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3.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裂缝填充的打磨机构,包括填充小车1以及固定在填充小车1上端的驱动设备,通过驱动设备,能驱动打磨轮8旋转,驱动设备可采用电机2,驱动设备的活动部贯穿填充小车1的平台部并可拆卸连接用于对填充后裂缝打磨的打磨轮8,通过打磨轮8,能对填充后的裂缝进行打磨处理,具体地,先将填充小车1沿着裂缝进行推动,从而利用填充小车1上的填充设备对裂缝进行填充,同时启动电机2,进而驱动打磨轮8旋转,从而对填充后的裂缝进行打磨,其中填充设备为常用的裂缝填充设备。
24.填充小车1的平台部下端固定连接半圆形固定筒9,通过半圆形固定筒9,为环形管
10提供安装载体,半圆形固定筒9前端贴合设置半圆形活动筒6且半圆形活动筒6处在填充小车1的平台部下端,半圆形固定筒9与半圆形活动筒6形成一个腔体,从而达到对打磨产生的飞溅物进行阻挡,半圆形固定筒9下端以及半圆形活动筒6下端均等距固定连接多个橡胶条91,通过橡胶条91,一方面防半圆形固定筒9与半圆形活动筒6与裂缝的填充凸起发生撞击,另一方面防半圆形固定筒9与半圆形活动筒6与地面发生摩擦,且相邻两个橡胶条91相互贴合布置,半圆形活动筒6与半圆形固定筒9一侧通过铰链62转动连接,半圆形活动筒6与半圆形固定筒9另一侧通过扁嘴搭扣61连接,半圆形固定筒9内壁上侧通过多个管夹101与环形管10后部固定连接,通过管夹101,使环形管10与半圆形固定筒9之间紧固安装,环形管10前部贴合在半圆形活动筒6内壁上侧上。
25.具体地,半圆形固定筒9与半圆形活动筒6形成一个腔体,而打磨轮8处在腔体内,在利用打磨轮8进行打磨作业时,产生的飞溅物会被腔体阻挡,有效避免飞溅物随意飞溅而发生污染完好的道路或损伤人员,提升使用效果,安全性好,当需要更换打磨轮8时,先打开扁嘴搭扣61,然后能将半圆形活动筒6绕着铰链62进行转动,从而使腔体内打磨轮8暴露,然后能对打磨轮8进行更换操作,便于打磨轮8的维护。
26.环形管10内壁等距连通固定呈圆形布置的多个倾斜布置的吸收管7且吸收管7处在打磨轮8外侧,通过吸收管7,能对打磨产生的粉尘进行吸收,吸收管7背离环形管10一端连通安装喇叭罩,通过喇叭罩,能加大吸收面积,提升吸收效率,填充小车1的平台部上端安装过滤组件5,如图4所示,过滤组件5包括滤网51、限位环52、u型架53、端盖54和直筒55.
27.直筒55位于填充小车1的平台部上端且直筒55处在驱动设备右侧,通过直筒55,为滤网51提供安装空间,直筒55左端连通安装带有开关阀的连接管3,通过连接管3,使直筒55与环形管10之间进行连通,且连接管3穿过填充小车1的平台部并与环形管10连通,直筒55前端螺纹连接端盖54并延伸入端盖54内部,通过端盖54,对直筒55的一个开口进行封堵,直筒55内部后侧边缘位置安装滤网51,通过滤网51,能对粉尘进行阻挡和收集,直筒55中部位置连通安装抽风设备且抽风设备的连通位置处在滤网51与端盖54之间,通过抽风设备,能提供粉尘的抽取力,抽风设备可采用涡流风机4。
28.具体地,当打磨轮8在由半圆形固定筒9与半圆形活动筒6形成的腔体内进行打磨时,同时启动涡流风机4,从而使腔体内因打磨产生的粉尘混合气体进入吸收管7内,并延伸环形管10、连接管3进入直筒55内,因直筒55一端开口被端盖54封堵,使粉尘混合气体穿过滤网51,并从直筒55另一端开口排出,此时滤网51,会对粉尘混合气体进行过滤,从而将粉尘混合气体中粉尘阻挡和收集在直筒55内,实现对打磨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有效避免因打磨产生的粉尘污染工作环境,环保效果好,安全性高。
29.直筒55内壁后侧边缘位置固定连接限位环52,通过限位环52,能对滤网51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制,限位环52前端粘接保护件且保护件贴合在滤网51后端,通过保护件,避免限位环52与滤网51之间发生直接撞击,保护件可采用环形橡胶垫,滤网51的边框前端固定连接u型架53,通过u型架53,一方面能对滤网51进行支撑安装,另一方面便于对滤网51进行携带,且u型架53前端贴合在端盖54内部前壁,端盖54内部前壁边缘位置安装密封件且密封件贴合在直筒55前端,通过密封件,使直筒55与端盖54之间密封连接,密封件可采用橡胶垫。
30.具体地,先转动端盖54,从而使端盖54与直筒55上拆卸出,进而向外拉动u型架53,从而使滤网51沿着直筒55向外移动,一方面将直筒55内收集的粉尘推出,另一方面使滤网
51的便捷拆装,便于组装和维护。
31.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