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淤地质环保型临时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09088发布日期:2022-06-25 01:2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深淤地质环保型临时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淤地质环保型临时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市场的强劲拉动,我国钢材的需求量、产量和消费量都在迅猛增长。钢产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会产生大量钢渣,由于钢铁厂大多位于城市近郊,大量积存的钢渣不但对钢铁企业的生产与发展造成巨大压力,同时也严重地污染了城市及周围的环境。
3.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深淤地质环保型临时道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钢铁企业的大量钢渣处理难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深淤地质环保型临时道路结构,包括:
6.相对设置的两排支护桩,所述支护桩埋设于淤泥地基中,所述淤泥地基的顶部形成有设置于两排所述支护桩的上端之间的填埋坑;
7.铺设于所述填埋坑中且叠合在一起的两复合碎石层,所述复合碎石层包括反滤隔层、承压网片和碎石基层,所述反滤隔层垫设于所述承压网片的底部,所述碎石基层铺设于所述承压网片的顶部;
8.固化土层,铺设于两所述复合碎石层的上部;以及
9.路面层,包括铺设于所述固化土层的上部的钢渣混凝土层和铺设于所述钢渣混凝土层的上部的透水钢渣混凝土层。
10.进一步的,所述钢渣混凝土层采用第一钢渣混凝土,所述第一钢渣混凝土包括水泥、粉煤灰、机制砂、钢渣、减水剂和水。
11.进一步的,每立方米的所述第一钢渣混凝土包括225kg的水泥、75kg的粉煤灰、964kg的机制砂、1086kg的钢渣、3.9kg的减水剂和150kg的水。
12.进一步的,所述透水钢渣混凝土层采用第二钢渣混凝土,所述第二钢渣混凝土包括水泥、钢渣、增强剂和水。
13.进一步的,每立方米所述第二钢渣混凝土包括335kg的水泥、1674kg的钢渣、16.75kg的增强剂和141kg的水。
14.进一步的,所述透水钢渣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cm,所述钢渣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0cm。
15.进一步的,下层的所述复合碎石层的碎石基层的厚度为30cm,上层的所述复合碎石层的碎石基层的厚度为20cm。
16.进一步的,所述支护桩包括桩身本体和套设于所述桩身本体的下端的空心螺旋桩。
17.进一步的,所述淤泥地基开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沿每一排所述支护桩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所述支护桩的外侧。
18.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淤地质环保型临时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9.于淤泥地基中埋设两排支护桩;
20.于所述淤泥地基中打设降水井进行降水;
21.于两排所述支护桩之间的所述淤泥地基的顶部开设填埋坑;
22.于所述填埋坑中两复合碎石层,两所述复合碎石层;
23.于两所述复合碎石层的上部铺设固化土层;
24.于所述固化土层的上部铺设钢渣混凝土层;
25.于所述钢渣混凝土层的上部铺设透水钢渣混凝土层以形成路面层。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深淤地质环保型临时道路结构,在深淤地质上再生利用钢渣构建一种深淤地质的环保型临时道路结构,既能将钢渣应用于道路工程,还能充分利用废弃物、减少农田的占用,为道路建设提供廉价的建筑材料,并减少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2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深淤地质环保型临时道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深淤地质环保型临时道路结构的剖视图。
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深淤地质环保型临时道路结构的透视图。
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护桩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承压网片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承压网片的锁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3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6.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淤地质环保型临时道路结构,包括:两排支护桩1、两复合碎石层2、固化土层3和路面层4。
37.其中,支护桩1埋设于淤泥地基5中。两排支护桩1相对设置。两排支护桩具有相对的两内侧面。淤泥地基5的顶部形成有填埋坑。填埋坑设置于两排支护桩1的上端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填埋坑的侧壁即为支护桩的内侧面。
38.两层复合碎石层2满填于填埋坑中。两复合碎石层2叠合在一起。每一层复合碎石
层2包括反滤隔层、承压网片21和碎石基层22。其中,反滤隔层垫设于承压网片21的底部。碎石基层22铺设于承压网片21的顶部。
39.固化土层3铺设于两层复合碎石层2的上部。
40.路面层4包括钢渣混凝土层和透水钢渣混凝土层。钢渣混凝土层铺设于固化土层3的上部。透水钢渣混凝土层铺设于钢渣混凝土层的上部的。
41.本发明的深淤地质环保型临时道路结构,在深淤地质上再生利用钢渣构建一种深淤地质的环保型临时道路结构,既能将钢渣应用于道路工程,还能充分利用废弃物、减少农田的占用,为道路建设提供廉价的建筑材料,并减少环境的污染。
42.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支护桩1包括桩身本体11和空心螺旋桩12。空心螺旋桩12作为桩身本体11的桩头。空心螺旋桩12套设于桩身本体11的下端。
43.在本实施例中,填埋坑的深度为80cm。在开挖填埋坑时,先于淤泥地基中开设降水井进行降水,在地下水位下降至淤泥地基的地面以下80cm以后再开挖填埋坑。下层的复合碎石层2的碎石基层22的厚度为30cm。上层的复合碎石层2的碎石基层22的厚度为20cm。固化土层3的厚度为30cm,即在固化土层铺设于上次的复合碎石层后,固化土层的顶部与淤泥地基的上表面齐平。
44.在本实施例中,反滤隔层为土工布。承压网片为竹筋网片。
45.在淤泥地基中开挖80cm形成填埋坑后,在填埋坑的底部铺设一层土工布和一层竹筋网片(网格为20*20cm,竹筋宽度为3cm)。竹筋网片采用锁定件211按梅花状固定。土工布的外缘对竹筋网片进行包边,且包边的宽度大于1m。锁定件211呈u型。锁定件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倒刺。在使用时,锁定件的下端口朝向设置锁定承压网片的一段,锁定件的下端插设于下层淤泥地基或下层的碎石基层中。
46.在本实施例中,下层的复合碎石层的填筑厚度为30cm,之后铺设一层土工布)和一层竹筋网片;上层的复合碎石层填筑20cm,碾压密实后铺设一层土工布和一层竹筋网片。竹筋网片采用u型筋按梅花状固定,土工布包边不小于1m。
47.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深淤地质环保型道路结构山场碎石土换填分两层填筑:下层的复合碎石层的碎石基层以大粒径山场碎石土为主进行填筑,压路机碾压整平后填筑上层复合碎石层,上层复合碎石层以找平为主,上层的复合碎石层的碎石基层以大小粒径山场碎石土粒径(与下层的复合碎石层的碎石土的粒径相比)。
48.固化土层的固化土统一在加工场集中拌制,运输至施工点后,使用推土机进行粗平、压路机碾压成活、平地机精平。深淤地质环保型道路结构在浇筑路面层之前,应洒水将表面湿润,防止固化土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影响混凝土质量。路面层的钢渣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罐车+溜槽的方式进行浇筑,浇筑完成的施工面采用三辊轴摊铺机进行振捣、整平。路面层的钢渣混凝土初凝后人工进行拉毛,之后覆盖养生7天。
49.深淤地质环保型道路结构的路面层的钢渣混凝土养护结束后进行透水钢渣混凝土层施工。施工前清扫基层表面杂物,为了确保两层混凝土结合牢固,在基层表面均匀喷洒一层水泥净浆,喷洒量为2.0kg/m2。透水钢渣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罐车+溜槽的方式进行浇筑,框架式振捣梁进行振捣、整平,待混凝土初凝后覆盖养生7天。之后进行刻槽,刻槽深度为2~4毫米,槽宽3~5毫米,槽间距15~25毫米。
50.在本实施例中,透水钢渣混凝土层的厚度为10cm,钢渣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0cm。
51.其中,钢渣混凝土层采用第一钢渣混凝土。第一钢渣混凝土包括水泥、粉煤灰、机制砂、钢渣、减水剂和水。
52.具体的,每立方米的第一钢渣混凝土包括225kg的水泥、75kg的粉煤灰、964kg的机制砂、1086kg的钢渣、3.9kg的减水剂和150kg的水。
53.其中,透水钢渣混凝土层采用第二钢渣混凝土。第二钢渣混凝土包括水泥、钢渣、增强剂和水。
54.具体的,每立方米第二钢渣混凝土包括335kg的水泥、1674kg的钢渣、16.75kg的增强剂和141kg的水。
55.在本实施例中,淤泥地基5的填埋坑的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排水沟50。排水沟沿每一排支护桩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支护桩1的外侧。
56.深淤地质环保型道路结构排水边沟底部设置雨水过滤管,雨水过滤管结构形式为:3mm弧形pvc透水管、5cm过滤棉、弧形钢丝网片、10cm砂砾、20cm碎石。经过过滤后的雨水通过沟底纵坡汇集在集水井中,实现循环利用。
57.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淤地质环保型临时道路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8.s1:于淤泥地基5中埋设两排支护桩1。
59.s2:于所述淤泥地基5中打设降水井进行降水。
60.s3:于两排所述支护桩1之间的所述淤泥地基5的顶部开设填埋坑。
61.s4:于所述填埋坑中两复合碎石层2,两所述复合碎石层2。
62.s5:于两所述复合碎石层2的上部铺设固化土层3。
63.s6:于所述固化土层3的上部铺设钢渣混凝土层。
64.s7:于所述钢渣混凝土层的上部铺设透水钢渣混凝土层以形成路面层4。
65.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