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及其张拉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005235发布日期:2022-11-02 12:5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及其张拉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建筑物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及其张拉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建筑物的技术是一种能够提高建筑物(通常为桥梁)承载能力的成熟技术。对大跨度的桥梁而言,进行加固设计时需要更高的张拉力值。而对一些窄梁、桥梁底部空间有限或需要超高张拉力的情况,单纯从提高单条预应力碳纤维板的角度去增加张拉力值的效果有限,而且这种方式还会显著增加碳纤维板脱锚的风险,对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目前,提升整体张拉力值的方法主要是增加碳纤维板的条数组建张拉系统,根据实际安装条件,可分采用平铺和层叠两种碳板分布方式。
3.对于多条碳板平铺分布的张拉方式,不仅对于张拉面积的需求大,无法适用于窄梁加固修复,各条碳板之间的张拉应力分布难以均衡,极容易出现碳板崩丝损坏的情况。采用多条碳板层叠分布的张拉方式,可减小张拉系统占用面积,有利于使整个张拉锚固系统的受力更加集中。当前层叠碳板组建和张拉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按照施工要求裁切碳板的长度控制不良时对于各层碳板间的受力平衡影响很大,无法使全部碳板实现张拉应力的最大化,影响加固质量,因各层碳板间工作段长度不同所产生的张拉应力差异会增加脱锚风险、加大施工难度并伴随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及其张拉施工方法,旨在解决多层碳板张拉施工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提高各层碳板受力均衡性,从而提升加固施工质量。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包括固定端锚具、张拉端锚具及上下间隔分布的n条碳板;固定端锚具上下间隔分布有n个固定端锚接位;张拉端锚具包括张拉座以及连接于张拉座上的n个应力调节结构,每个应力调节结构上均设有一个张拉端锚接位,且各个张拉端锚接位分别与各个固定端锚接位一一对应;每条碳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固定端锚接位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张拉端锚接位连接;其中,n为整数,且n≥2,各个应力调节结构分别用于调节各条碳板上的张拉力,张拉座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同步张拉各条碳板。
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端锚具包括上下层叠固定的n个设有固定端锚接位的第一固定锚头;张拉座上设有沿碳板的轴向贯穿的滑腔;应力调节结构包括n个第一张拉锚头及n个挡板;其中,n个第一张拉锚头层叠设置并沿碳板的轴向一并滑嵌于滑腔内,每个第一张拉锚头上均设有张拉端锚接位,第一张拉锚头于张拉端锚接位的两侧均设有张拉螺杆,张拉螺杆朝向远离固定端锚具的方向延伸;n个挡板抵靠于张拉座背离固定端锚具的侧壁上,且分别与各个第一张拉锚头对应平齐;各个张拉螺杆的延伸端分别穿过相应的挡板并旋接有调节螺母。
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固定端锚具包括上下层叠固定的m个第一固定锚头及m-1个第二固定锚头,第一固定锚头和第二固定锚头上均设有固定端锚接位,其中,各相邻第一固定锚头的层叠面之间均设有适于碳板穿行的第一通槽,各个第二固定锚头均位于第一固定锚头背离张拉端锚具的一侧,且分别与各个第一通槽对应平齐;张拉座上设有沿碳板的轴向贯穿的滑腔,应力调节结构包括m个第一张拉锚头、m-1个第二张拉锚头,及张拉支架;m个第一张拉锚头层叠设置并沿碳板的轴向一并滑嵌于滑腔内,各相邻第一张拉锚头的叠合面之间均设有适于碳板穿行的第二通槽;m-1个第二张拉锚头位于第一张拉锚头背离固定端锚具的一侧,且分别与各个第二通槽对应平齐;张拉支架固定连接于张拉座背离固定端锚具的一侧;其中,2m-1=n,n≥3且n为奇数,第一张拉锚头和第二张拉锚头上于张拉端锚接位的两侧均设有张拉螺杆,各个张拉螺杆均沿碳板的轴向穿过张拉支架并旋接有调节螺母。
8.示例性的,张拉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及m-1个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抵靠于张拉座背离固定端锚具的侧壁上,第一连接板上水平间隔分布有两排支撑臂,两排支撑臂对称分布于第二张拉锚头的两侧,且每排包括上下间隔分布的m-1个支撑臂;m-1个第二连接板分别与各个第二张拉锚头一一对应,且分别与相应两个支撑臂的端壁抵接;其中,各个第一张拉锚头上的张拉螺杆均穿过第一连接板并旋接调节螺母,各个第二张拉锚头上的张拉螺杆均穿过第二连接板并旋接调节螺母。
9.举例说明,第一固定锚头和第二固定锚头之间设有支撑挡架,支撑挡架的一侧与各个第一固定锚头抵接,另一侧与各个第二固定锚头抵接,支撑挡架上具有适于碳板穿行的第三通槽或通孔。
10.本发明提供的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两条及以上的碳板能够依次间隔层叠连接在固定端锚具和张拉端锚具上,通过各个应力调节结构能够逐一调节各条碳板所受的张拉力值,再将各条碳板上的张拉力值调整至目标偏差范围之内,从而规避因裁切长度差异而导致的各条碳板无法均衡受力的问题。调节完成后通过张拉工装向张拉座施加张拉力,使各条碳板协同受力直至达到张拉力设计值,施工方式简单。由于各条碳板能够均衡受力,因此能够实现全部碳板的张拉应力最大化,提高加固质量,而且能够规避因各条碳板受力不均而导致的脱锚风险,提高施工安全性。
11.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张拉施工方法,采用上述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进行作业,包括:
12.步骤s100、按照张拉应力需求计算获得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的碳板规格及层数,并将同批次生产的碳板按需求长度进行裁剪;
13.步骤s200、将裁剪后的各条碳板依次固定在固定端锚具和张拉端锚具上,其中,碳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固定端锚接位和张拉端锚接位连接;
14.步骤s300、在调校场地打孔植筋以固定张拉支座和固定支座,将固定端锚具与固定支座连接固定、张拉座与张拉支座连接固定;
15.步骤s400、向张拉支座施加张拉力,然后依次调节各个应力调节结构,使各条碳板上的张拉力值偏差处于要求范围之内;
16.步骤s500、标记各层碳板的层位及各层碳板两端的锚接位置,并确定各个应力调
节结构的目标调节位置;
17.步骤s600、将各层碳板从固定端锚具和张拉端锚具上依次拆下,分条打包运输至施工现场,按标记的层位和锚接位置重新组装各层碳板,将各个应力调节结构按照标记的目标调节位置调整到位后,按施工要求工艺进行多层碳板的同步张拉。
18.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s400包括:
19.向张拉支座施加2~5吨的张拉力;
20.利用张拉工装依次对各个应力调节结构上的张拉螺杆进行同步张拉,张拉力控制在所述碳板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的10%~30%,并控制各条碳板所受到的张拉力偏差值小于1吨;
21.张拉到位后将各个张拉螺杆上的调节螺母锁紧。
22.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500中,通过标记各个调节螺母在相应的张拉螺杆上的锁紧位置,获取调节螺母的目标调节位置。
23.示例性的,在步骤s200中,将碳板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固定端锚接位和张拉端锚接位连接包括:
24.在碳板的两端分别固定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之间的间距与碳板的张拉工作段长度匹配;
25.将碳板设有第一楔块的一端卡嵌于固定端锚接位,将碳板设有第二楔块的一端卡嵌于张拉端锚接位;
26.其中,固定端锚接位和张拉端锚接位均为梯形孔,梯形孔的斜面与第一楔块或第二楔块的楔形面抵接。
27.举例说明,在步骤s600中,在按标记的层位和锚接位置重新组装各层碳板之前还包括:将最外层的碳板朝向待加固面的板面涂抹粘接胶剂,其余各层碳板均双面涂抹粘接胶剂。
28.本发明提供的张拉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张拉施工方法,采用上述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进行施工作业,在现场施工作业之前,能够预先在调校场地对各条碳板进行调校标记,调校标记完成后可将各条碳板拆卸进行卷装运输,降低运输难度和成本,现场施工时只需按照调校标记进行重新组装,即可确保各条碳板之间的张拉应力均衡,在按照正常的施工要求工艺进行整体张拉操作完成后,能够充分发挥各层碳板的张拉能力,提高张拉加固施工质量,且施工过程操作简单,能够避免因各条碳板间受力不均而导致的脱锚风险,从而提高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张拉施工方法的步骤框图。
33.图中:10、固定端锚具;101、固定端锚接位;11、第一固定锚头;111、第一通槽;12、第二固定锚头;13、支撑挡架;20、张拉端锚具;201、张拉端锚接位;21、张拉座;211、滑腔;22、应力调节结构;221、第一张拉锚头;2211、第二通槽;222、挡板;223、张拉螺杆;224、调节
螺母;23、第二张拉锚头;24、张拉支架;241、第一连接板;242、支撑臂;243、第二连接板;30、碳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5.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发明提供的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进行说明。所述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包括固定端锚具10、张拉端锚具20,及上下间隔分布的n条碳板30;固定端锚具10上下间隔分布有n个固定端锚接位101;张拉端锚具20包括张拉座21以及连接于张拉座21上的n个应力调节结构22,每个应力调节结构22上均设有一个张拉端锚接位201,且各个张拉端锚接位201分别与各个固定端锚接位101一一对应;每条碳板3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固定端锚接位101连接,另一端与相应的张拉端锚接位201连接;其中,n为整数,且n≥2,各个应力调节结构22分别用于调节各条碳板30上的张拉力,张拉座21用于在外力作用下同步张拉各条碳板30。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各层碳板30应为同一批次生产的碳纤维板,并确保各碳板30的模量差不高于
±
5gpa;碳板30两端与固定端锚接位101、张拉端锚接位201的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如波形锚、机械锚固、胶粘剂粘接等方式,在实际施工中,固定端锚具10和张拉端锚具20均应当连接在相应的支座上,支座通常以锚固的方式固定在待加固位置,在张拉施工时,通过张拉工装对张拉端锚具20施加张拉作用力,使张拉锚具在张拉端支座上滑移。
37.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两条及以上的碳板30能够依次间隔层叠连接在固定端锚具10和张拉端锚具20上,通过各个应力调节结构22能够逐一调节各条碳板30所受的张拉力值,再将各条碳板30上的张拉力值调整至目标偏差范围之内,从而规避因裁切长度差异而导致的各条碳板30无法均衡受力的问题,调节完成后通过张拉工装向张拉座21施加张拉力,使各条碳板30协同受力直至达到张拉力设计值,施工方式简单,由于各条碳板30能够均衡受力,因此能够实现全部碳板30的张拉应力最大化,提高加固质量,而且能够规避因各条碳板30受力不均而导致的脱锚风险,提高施工安全性。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固定端锚具10包括上下层叠固定的n个设有固定端锚接位101的第一固定锚头11;张拉座21上设有沿碳板30的轴向贯穿的滑腔211;应力调节结构22包括n个第一张拉锚头221及n个挡板222;其中,n个第一张拉锚头221层叠设置并沿碳板30的轴向一并滑嵌于滑腔211内,每个第一张拉锚头221上均设有张拉端锚接位201,第一张拉锚头221于张拉端锚接位201的两侧均设有张拉螺杆223,张拉螺杆223朝向远离固定端锚具10的方向延伸;n个挡板222抵靠于张拉座21背离固定端锚具10的侧壁上,且分别与各个第一张拉锚头221对应平齐;各个张拉螺杆223的延伸端分别穿过相应的挡板222并旋接有调节螺母224。
39.需要理解,基于各层碳板30之间及外层碳板30与滑腔211的腔壁之间均为滑动接触,可实现层叠的各个第一张拉锚头221均能够在滑腔211内沿碳板30的轴向单独滑移,当对各条碳板30的张拉力进行单独调节时(此时为初拉阶段,张拉力度较小),可以是直接通
过旋拧相应张拉螺杆223上的调节螺母224进行调整,也可以是通过张拉工装对相应的张拉螺杆223施加张拉作用,并在张拉至目标力值时将调节螺母224锁死(即调节螺母224与挡板222抵接),相对来说,后一种方式操作更省力,依次对各条碳板30进行预张拉并调节至合理的张拉力值差异范围之内后,即可进行多条碳板30的同步张拉,即通过张拉工装同时对各条张拉螺杆223同时施加张拉作用力,或者直接对张拉座21施加张拉作用力,从而通过各个第一张拉锚头221将力传递至各条碳板30的张拉端,调节过程方便灵活。
4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3,固定端锚具10包括上下层叠固定的m个第一固定锚头11及m-1个第二固定锚头12,第一固定锚头11和第二固定锚头12上均设有固定端锚接位101,其中,各相邻第一固定锚头11的层叠面之间均设有适于碳板30穿行的第一通槽111,各个第二固定锚头12均位于第一固定锚头11背离张拉端锚具20的一侧,且分别与各个第一通槽111对应平齐;张拉座21上设有沿碳板30的轴向贯穿的滑腔211,应力调节结构22包括m个第一张拉锚头221、m-1个第二张拉锚头23,及张拉支架24;m个第一张拉锚头221层叠设置并沿碳板30的轴向一并滑嵌于滑腔211内,各相邻第一张拉锚头221的叠合面之间均设有适于碳板30穿行的第二通槽2211;m-1个第二张拉锚头23位于第一张拉锚头221背离固定端锚具10的一侧,且分别与各个第二通槽2211对应平齐;张拉支架24固定连接于张拉座21背离固定端锚具10的一侧;其中,2m-1=n,n≥3且n为奇数,第一张拉锚头221和第二张拉锚头23上于张拉端锚接位201的两侧均设有张拉螺杆223,各个张拉螺杆223均沿碳板30的轴向穿过张拉支架24并旋接有调节螺母224。
41.需要理解的是,在多层碳板张拉最终的形成的结构是外侧碳板30与待加固面粘接为一体,且各层碳板30之间也粘接为一体,通常碳板30间最终形成的胶合层在10mm以下,通常情况下,由于与碳板30端部锚接的锚头的厚度原因,相邻碳板30件的端部间隙至少在20mm,在张拉之前,需要首先通过锚固在待加固面上的挡杆将各条碳板30中部的区域进行抵压,以减小碳板30间隙,从而降低胶合层厚度,因此各层碳板30间的端部间隙越大,在施工时外层的碳板30需要被挡杆抵压而弯曲的程度也会越大,从而产生碳板30劈裂、脱锚的风险也就会越高,在这种情况下,碳板30间的端部间隙越小越能够降低外层碳板30的弯曲程度,同时也更能够促进各层碳板30的集中受力和均衡受力。
42.以n=3为例进行说明,固定端和张拉端原理相同,在此针对张拉端而言,三层碳板30组成的张拉系统需采用两个第一张拉锚头221和一个第二张拉锚头23,其中,两个第一张拉锚头221层叠滑嵌在滑腔211内并分别锚接两条外层碳板30,利用两个第一张拉锚头221之间的第二通槽2211结构(第二通槽2211实际上可以是两个第一张拉锚头221相贴合的壁面上分别开设凹槽围合围成),能够使中间的碳板30穿过并与第二张拉锚头23进行锚接,此时相当于在常规的两层碳板30层叠结构之间又增加了一层碳板30,因此能够使相邻碳板30间的距离减小一倍左右,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各层碳板30在张拉过程中的受力均衡性,促进张拉力集中,降低碳板30弯曲劈裂和张拉脱锚风险。
4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张拉支架24的作用在于实现第一张拉锚头221和第二张拉锚头23沿碳板30轴向的错位分布,当然,对于固定端而言,两个第一固定锚头11和一个张拉锚头之间同样需要实现错位布置,由于固定端只需要实现对碳板30端部的锚接固定即可,因此只需将第二固定锚头12直接或间接的抵接在两个第一固定锚头11的端部即可,具体的,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锚头11和第二固定锚头12之间设有支撑挡架13,支撑挡架13
的一侧与各个第一固定锚头11抵接,另一侧与各个第二固定锚头12抵接,支撑挡架13上具有适于碳板30穿行的第三通槽或通孔。通过设置支撑挡架13能够对碳板30伸出锚头的端部进行避让,其结构可以是h型或口字形、日字形等,只要能够与第一固定锚头11和第二固定锚头12相互靠近的端壁抵接,同时能够供中间层的碳板30端部穿行即可。
44.作为上述张拉支架24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及图3,张拉支架24包括第一连接板241及m-1个第二连接板243;第一连接板241抵靠于张拉座21背离固定端锚具10的侧壁上,第一连接板241上水平间隔分布有两排支撑臂242,两排支撑臂242对称分布于第二张拉锚头23的两侧,且每排包括上下间隔分布的m-1个支撑臂242;m-1个第二连接板243分别与各个第二张拉锚头23一一对应,且分别与相应两个支撑臂242的端壁抵接;其中,各个第一张拉锚头221上的张拉螺杆223均穿过第一连接板241并旋接调节螺母224,各个第二张拉锚头23上的张拉螺杆223均穿过第二连接板243并旋接调节螺母224。
45.仍以n=3为例,由于第一连接板241直接抵靠在张拉座21的侧壁上,为了满足中间碳板30与第二张拉锚头23的连接,因此第一连接板241上应当具有适于碳板30穿行的避让孔,通过两个第一张拉锚头221上的各两个张拉螺杆223上的调节螺母224与第一连接板241抵接,能够实现对两个外层碳板30的张拉连接,中间的两个张拉螺杆223穿过第二连接板243后旋接调节螺母224,利用第二连接板243与相应的两个支撑臂242的抵接关系,能够实现对中间层碳板30的张拉连接,第二张拉锚头23能够容置于两个支撑臂242之间,结构稳定可靠,能够实现各层碳板30的张拉力单独调节,还能够通过张拉支架24与两个第一张拉锚头221及第二张拉锚头23的连接关系,实现对三条碳板30的同步张拉。
46.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结合图1至图4理解,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张拉施工方法,采用上述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进行作业,包括:
47.步骤s100、按照张拉应力需求计算获得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的碳板规格及层数,并将同批次生产的碳板30按需求长度进行裁剪。
48.具体的,如待加固桥梁需要张拉施工的长度为二十米,需要三层碳板30同时使用才能达到设计张拉力,那么就需要采用同一批次生产的碳板30按照二十米的长度距离裁切出至少三条备用。
49.步骤s200、将裁剪后的各条碳板30依次固定在固定端锚具10和张拉端锚具20上,其中,碳板30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固定端锚接位101和张拉端锚接位201连接。
50.具体的,碳板30端部和锚具的固定方式可以是波形锚、机械锚固、胶粘剂粘接锚固等任意形式,在此不做限定,但应理解,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在固定时应尽量将各层碳板30的端部对齐。
51.步骤s300、在调校场地打孔植筋以固定张拉支座和固定支座,将固定端锚具10与固定支座连接固定、张拉座21与张拉支座连接固定。
52.也就是说,在对各层碳板30进行张拉力微调以获得相应标记的过程均为在调校场地(碳板30加工厂)进行,而非施工现场,其中,张拉支座、固定支座,包括张拉过程所需的张拉工装均为业内常用构件,如固定支座和张拉支座可以是锚固在目标位置上的架或板,对于张拉工装而言,其可以是不同的结构,但是结构原理相同,均为利用带穿孔的顶板套在对应各条碳板30的张拉螺杆223上,然后通过千斤顶对顶板施加载荷进行张拉,当然,对于本实施例而言,由于既要进行单条碳板30的张拉调节,又要进行多条碳板30的同步张拉,为
此,可在中间层两条张拉螺杆223上旋接位于调节螺母224对侧的锁母,利用锁母和调节螺母224共同夹紧第二连接板243,当需要调节单条碳板30时,将锁母旋松,当进行同步张拉时,旋紧锁母,然后只需将张拉工装与中间层的两条张拉螺杆223连接,即可利用第二连接板243、支撑臂242及第一连接板241的传力作用而实现各条碳板30的协同受力,并在张拉到位后锁止各个锁母即可。
53.步骤s400、向张拉支座施加张拉力,然后依次调节各个应力调节结构22,使各条碳板30上的张拉力值偏差处于要求范围之内。
54.在此向张拉支座施加张拉力相当于是一个预张拉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各层碳板30绷直,在施加了张拉力的作用下通过应力调节结构22对各条碳板30的受力进行调节,从而能够使后续进行整体张拉时提高各层碳板30的受力均衡性。
55.步骤s500、标记各层碳板30的层位及各层碳板30两端的锚接位置,并确定各个应力调节结构22的目标调节位置。
56.需要说明的是,为避免后续涂抹胶剂覆盖标记,各层碳板30的层位可直接在碳板30端壁打点数进行标记,至于各层碳板30两端的锚接位置,若碳板30与锚具(的锚头)采用粘接固定的方式,则运输时无需进行拆除,其粘接位置本身就相当于标记位置,至于目标调节位置,只要以能够实现在拆除后重新组装时能够将应力调节结构22复位至步骤s400中调节到位的位置即可,目的在于可以在施工时减少对各层碳板30组装时各层碳板30上的预张拉作用力的检测过程,降低施工作业难度并提高施工效率。
57.步骤s600、将各层碳板30从固定端锚具10和张拉端锚具20上依次拆下,分条打包运输至施工现场,按标记的层位和锚接位置重新组装各层碳板30,将各个应力调节结构22按照标记的目标调节位置调整到位后,按施工要求工艺进行多层碳板的同步张拉。
58.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以拆开单独运输,因此可以将各条碳板30分别打包成卷,相较于常规的多层碳板在加工厂组装完成后只能整体运输无法卷装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运输难度和成本,相较于常规采用单板卷装运输至现场后再进行组装的方式,能够节省现场组装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同时确保各层碳板30间的受力均衡性。
59.本实施例提供的张拉施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多层碳板协同张拉系统进行施工作业,在现场施工作业之前,能够预先在调校场地对各条碳板30进行调校标记,调校标记完成后可将各条碳板30拆卸进行卷装运输,降低运输难度和成本,现场施工时只需按照调校标记进行重新组装,即可确保各条碳板30之间的张拉应力均衡,在按照正常的施工要求工艺进行整体张拉操作完成后,能够充分发挥各层碳板30的张拉能力,提高张拉加固施工质量,且施工过程操作简单,能够避免因各条碳板30间受力不均而导致的脱锚风险,从而提高施工安全性。
60.具体的,本实施例的步骤s400包括:向张拉支座施加2~5吨的张拉力;利用张拉工装依次对各个应力调节结构22上的张拉螺杆223进行同步张拉,张拉力控制在所述碳板30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的10%~30%,并控制各条碳板30所受到的张拉力偏差值小于1吨;张拉到位后将各个张拉螺杆223上的调节螺母224锁紧。
61.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张拉到位是指各条碳板30的张拉应力满足其抗拉强度设计值的10%~30%、且各碳板30间的应力偏差值小于1吨,本实施例在步骤s500中,通过标记各个调节螺母224在相应的张拉螺杆223上的锁紧位置,获取调节螺母224的目标调
节位置。
6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步骤s200中,将碳板30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固定端锚接位101和张拉端锚接位201连接包括:在碳板30的两端分别固定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之间的间距与碳板30的张拉工作段长度匹配;将碳板30设有第一楔块的一端卡嵌于固定端锚接位101,将碳板30设有第二楔块的一端卡嵌于张拉端锚接位201;其中,固定端锚接位101和张拉端锚接位201均为梯形孔,梯形孔的斜面与第一楔块或第二楔块的楔形面抵接。
63.其中,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与碳板30端部的固定采用胶剂粘接固定的方式,该固定的位置只需通过设计工作段长度进行确定即可,无需要求位置精度,在粘接固定后通过步骤s400调节各层碳板30张拉应力到位后,只需将相应的调节螺母224在张拉螺杆223上的旋接位置(即目标调节位置)进行标记即可,在步骤s600中拆装碳板30进行打包运输的过程中无需拆除各个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在现场直接进行锚接组装即可,操作简单,高效。
64.举例说明,在步骤s600中,在按标记的层位和锚接位置重新组装各层碳板30之前还包括:将最外层的碳板30朝向待加固面的板面涂抹粘接胶剂,其余各层碳板30均双面涂抹粘接胶剂。
65.由于各条碳板30处于拆分状态,因此能够在张拉前对各条碳板30分别进行涂胶,由于处于拆分状态,因此各条碳板30能够进行同时涂胶作业,从而节省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在涂胶时需要针对层标记,由于实际锚固处于最外层的碳板30的外侧板面无需粘接,因此外层碳板30只需单面涂胶,其余碳板30均为双面涂胶,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涂的胶剂通常为专用的环氧ab胶,其伸长率应当与碳板30本身的张拉伸长率一致。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