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泄洪洞口装配式交通桥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901531发布日期:2023-01-13 01:4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泄洪洞口装配式交通桥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道桥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泄洪洞口装配式交通桥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某水电站泄洪系统施工工程中,需要在竖井泄洪洞出口施工交通桥,如图1所示,交通桥施工位置处在交通桥桥台预设位置与进厂交通洞上游内侧边坡交叉位置存在悬空;同时,交通桥桥台在施工中需要考虑汛期对桥台施工的影响,这些都给泄洪洞出口交通桥的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泄洪洞口装配式交通桥施工方法,解决在水电站泄洪系统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施工条件的限制,难以在泄洪洞口进行交通桥施工的问题。
4.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泄洪洞口装配式交通桥施工方法,采用弯桥直做的方式进行施工,包括以下步骤:1)桥台、桥墩施工;桥台施工包括桥台基础开挖、锚杆施工、基础浇筑施工、台身浇筑施工、台帽浇筑施工和台背回填的步骤;在台背回填步骤中分两个施工期进行回填操作,第一个施工期为将台身施工至汛期水位高程,该施工期内在台身施工浇筑过程中每浇筑一仓对台背及周边进行回填;第二个施工期为台身施工完成后,对台身位于汛期水位高程以上的部分进行台背回填;2)盖梁施工;3)t梁预制施工;4)桥面施工。
5.另一方面,本发明施工方法中,在台背回填步骤中,在第一施工期内台身每浇筑一仓对台背回填至仓面高程以下50cm处;在桥台施工过程中,对位于施工汛期水位高程以下的部分,分多仓进行浇筑施工,包括:基础浇筑施工,浇筑高度为桥台基础的高度;台身的浇筑分多仓进行浇筑施工,每仓浇筑的施工高度相同且不超过整体施工高度的1/3。
6.另一方面,本发明施工方法中,在基础浇筑施工和台身浇筑施工过程中采用分层搭设的方式进行浇筑支架的搭设,在完成每一仓的浇筑后将浇筑支架拆除,进行台背回填,在回填的基础上搭设浇筑支架,然后进行下一仓的浇筑施工;在基础浇筑施工中浇筑支架的搭设高度要大于桥台基础的高度,在台身的每一仓浇筑施工中浇筑支架的搭设高度要大于每一仓浇筑施工的高度。
7.另一方面,本发明施工方法中,在完成基础开挖后,放出基础锚筋锚杆点位位置,其中基础锚筋锚杆采用一定规格直径的砂浆锚杆,锚杆埋入深度不小于3m,外露长度不小于1.0m,基础锚筋锚杆采用多排设置且不少于3排,每排设置的根数不少于27根,每排之间
的间距不大于1.0m。
8.另一方面,本发明施工方法中,桥台的浇筑施工采用木模板,模板安装前先将模板拼装成整体,拼装时模板接缝错台不操作1mm,接缝间夹设海绵条;将整体模板安装到施工位置,模板安装就位后采用管架和木料进行支撑,并利用台身钢筋进行固定;在对台身的分仓浇筑施工过程中,每一仓的施工模板安装完成后,根据在混凝土垫层或上一仓混凝土面上放出的桥台边线和轴线,对模板位置进行初调,包括对模板对角线、垂直度的调整,对模板对角线的调整为将模板侧模调整到与桥台边线大致重合;在初调完成后对模板进行精调,直至模板安装满足设计要求。
9.另一方面,本发明施工方法中,在模板安装完成后在各侧模板外侧加设支撑对模板进行加固,模板加工完成后,在每边侧模上每隔2m测量放样处本仓混凝土顶标高,并进行标识。
10.另一方面,本发明施工方法中,在台身浇筑施工时,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连接进行,分层厚度为30-50cm,逐层振捣密实;振捣操作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位置按梅花形控制,间距不大于振捣有效半径的1.5倍;在振捣上层时,插入下层约5-10cm,使上、下层混凝土紧密结合;在每仓混凝土初凝后,对混凝土顶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除表面浮浆。
11.另一方面,本发明施工方法中,在桥台下方采用贴坡混凝土配合锚索辅助的方式施工。
12.另一方面,本发明施工方法中,在进厂交通洞口与桥台之间的区域采用c25片石混凝土进行回填。
13.本发明施工方法针对水电站泄洪系统中泄洪洞所处位置的特殊施工场景,充分考虑施工场景现场的特殊环境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方案,能够很好地保证在汛期以及雨季的情况下对交通桥的正常施工,以保证交通桥施工周期和进度的要求。
14.在桥台施工过程中,针对上述施工环境采用分仓浇筑、分仓台背回填以及分仓浇筑支架搭设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很好地保证桥台的正常施工以及桥台的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6.图1为本发明泄洪洞装配式交通桥施工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某水电站泄洪系统工程中,需要在泄洪洞出口架设交通桥,交通桥施工位置处在
交通桥桥台预设位置与进厂交通洞上游内侧边坡交叉位置处存在悬空,使该位置处桥台的施工难度较大,难以保证桥台的施工质量,从而会影响到整个交通桥的施工质量。同时,交通桥桥台在施工中由于所处位置环境因素,需要考虑汛期对桥台施工所造成影响的问题。
19.针对上述在泄洪洞口架设交通桥的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装配式交通桥施工方法。
20.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交通桥的架设施工采用弯桥直做的方式,在完成桥台、桥墩的施工后,架设预应力混凝土t梁,斜角30
°

21.针对交通桥桥台下部与进厂交通洞上游内侧边坡交叉位置存在悬空的问题,在桥台下方采用贴坡混凝土配合锚索辅助的方式进行施工,来保证桥台的施工尺寸和施工质量。
22.由于采用弯桥直做的施工方式,进厂交通洞口与1#桥台之间的三角区域采用c25片石混凝土回填。
23.具体地,结合具体的工程施工对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1)桥台、桥墩施工;桥台施工包括桥台基础开挖、锚杆施工、基础浇筑施工、台身浇筑施工、台帽浇筑施工和台背回填的步骤;以图1中所示的0#桥台为例,交通桥桥台由基础、台身、台帽、防震挡块及侧墙等组成,其中基础尺寸为2943
×
1240
×
200cm,台身尺寸为2712
×
820
×
1800cm,桥台基础开挖顶标高为2255m,底标高为2253m,高差2.0m。
24.桥台的施工过程为:基础开挖—基础锚筋锚杆施工—基础浇筑施工—台身浇筑施工—侧墙浇筑施工—台帽浇筑施工—防震挡块及垫块施工;具体施工操作包括:a)基础开挖、基础锚筋锚杆施工:按照程序放出基础开挖边线和控制点位,开挖过程中实施测量开挖边坡边线及高程,开挖至基底高程上30cm左右采用人工清理至基岩。
25.根据图纸采用全站仪放出基础锚筋锚杆点位坐标,并复核位置;基础锚筋锚杆采用

22的砂浆锚杆,长为4.5m,外露1.0m;利用手风钻进行钻孔,钻孔深度为3.5m;砂浆锚杆设置为三排,每排之间的间距为1.0m,每排设置27根,等间距设置,共计81根。
26.b)模板安装:桥台的浇筑施工采用木模板,模板安装前先将模板拼装成整体,拼装时接缝错台不超过1mm,接缝间夹海绵条,防止漏浆;模板在安装就位后,使用管架和圆木或方木进行支撑,并用台身钢筋进行固定;每一仓的模板拼装完成后,施工人员根据已在混凝土垫层或上一仓混凝土面上放出的桥台边线和轴线,对模板进行初调,对模板的对角线、垂直度进行调整;对模板对角线的调整为将模板侧模调整到与桥台边线大致重合;垂直度的调整辅助垂直度的测量;在初调完成后,测量人员对模板进行精调,直至模板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7.在模板调整完成后,在各侧模板外侧加设支撑对模板进行加固,模板加固完成后,在每边侧模上每隔2m测量放样出本仓混凝土顶标高,并进行标识,作为浇筑混凝土顶面的控制依据。
28.c)基础、台身浇筑施工以及台背回填施工:基础、台身浇筑施工采用分仓施工方式,对于汛期水位高程以下的钢筋混凝土部
分分4仓进行浇筑,分别为基础浇筑高度为2m(高程el.2255m),台身首仓浇筑高度3m(高程el.2258m),台身第二仓浇筑高度3m(高程el.2261m),及台身第三仓浇筑高度3m(高程el.2264m)。
29.基础、台身浇筑施工的混凝土浇注分层连续进行,分层厚度控制在30-50cm,并逐层振捣密实,防止漏振和过振;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位置按梅花形控制,间距不大于振捣有效半径的1.5倍;振捣上层时,插入下层5-10cm,使上、下层混凝土紧密结合,振捣程度以提出细浆和表面无气泡、水泡为宜;振捣棒提出混凝土时要缓慢,防止在混凝土中形成空洞;每仓混凝土初凝后,需及时对混凝土顶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理表面浮浆。
30.桥台施工中台背的回填分两个施工期进行回填施工,第一个施工期为将桥台台身施工至汛期水位高程以上(el.2265m),该过程中每浇筑一仓对台背及周边进行回填,避免河水上涨后倒流入施工作业区;第二个施工期为台身施工完成后,对位于汛期水位高程以上的部分进行回填。
31.在台背回填施工中,在第一施工期内台身每浇筑一仓对台背回填至该仓浇筑仓面高程以下50cm处。
32.因桥台外侧为河流,为便于桥台施工及防止施工过程中河水倒流进入施工区,在基础、台身浇筑施工过程中,对于高程在汛期水位高程(el.2265m)以下的部分采用分仓回填、浇筑支架分仓搭设相结合的方式;每一仓浇筑完成后即拆除浇筑支架并进行回填,然后进行下一仓施工;高程(el.2265m)以上采用根据浇筑高度逐渐加高的方式,总搭设高度为8.8m。
33.该施工过程中基础浇筑施工搭设高度为3m的操作平台支架,台身浇筑施工的每一仓搭设高度4m的浇筑支架;浇筑支架的搭设方法为:利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

16丝杆与浇筑支架的内侧横杆进行焊接,以保证浇筑支架搭设的整体稳定性。
34.每仓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都需要拆除浇筑支架,然后进行台背回填及上下游侧石渣回填。
35.2)盖梁施工;盖梁采用组合钢模板,在桥墩上设置钢牛腿,另钢牛腿架设两根工字钢纵梁作为承力结构;在工字钢上横铺方木,在方木上搭设底模,进行盖梁的施工。
36.3)t梁预制施工;本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t梁采用现场预制的方法进行施工,t梁(空心板梁)混凝土采用连续浇筑法,并采用水平分层浇筑,分层下料、振捣,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由于t梁预应力锚具位置的预埋件和加固钢筋较多,在浇筑时可使用小骨料混凝土浇筑,充分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采用塑料薄膜或草帘覆盖,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为28天,养护时间为28天,养护期间应使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当气温低于5℃时则采用蒸汽加盖暖棚养护。
37.振捣采用

80
‑∅
100插入式振捣器,对于钢筋密集及转角的部位采用

30mm软管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层、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振捣器移动距离不超过其有效半径的1.5倍,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顺序依次、方向一致,避免过振、漏振或欠振。
38.在t梁混凝土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90%,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15天,进
行预应力钢束的张拉施工。
39.t梁上预应力钢束的张拉施工完成后进行压浆施工操作,包括以下步骤:a)水泥浆的拌制:水泥浆的水灰比应在0.40-0.45,水泥浆的泌水率最大不应超过3%,拌合后3h泌水率应控制在2%;在水泥浆混合料中可掺入减水剂,掺入减水剂的水泥浆水灰比可减小到0.35;水泥浆内可掺入一定的膨胀剂,膨胀剂性能及使用方法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2003的规定;掺入膨胀剂后,水泥浆不受约束的自由膨胀应小于10%;水泥浆的拌合应首先将水加入拌合机内,再放入水泥;经充分拌合后,再加入外加剂掺入料;掺入料内的水分应计入水灰比内。拌合应至少2min,直至达到均匀的稠度为止,稠度应控制在14-18s之间。
40.b)压浆:管道压浆应在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后立即进行,一般不超过14d;水泥浆自调制到压入孔道的延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45min。
41.c)封端:孔道压浆后,将梁端等上的泥浆清洗,并将梁端端面混凝土凿毛,绑扎端部钢筋网,拼装端模、立模后固定模板,浇注封端混凝土。
42.4)桥面施工。
43.架设t梁,在架设t梁完成后进行桥面铺装混凝土施工。
4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所采用的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5.此外,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出现“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4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