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设计路面坡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3288发布日期:2022-06-02 00:1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市政道路设计路面坡面结构,包括:路面主体(1)、土层(101)、垫层(102)、基层(103)、面层(104)、限位槽(105)、限位条(106)、渗水槽(2)、安装槽(3)、地漏盖板(4)、过滤板(5)、漏水孔(6)、防护条(7)、路沿石(8);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层(101)位于路面主体(1)的下侧,且土层(101)与路面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垫层(102)铺设在土层(101)的上侧;所述基层(103)铺设在垫层(102)的上侧;所述面层(104)铺设在基层(103)的上侧;所述限位槽(105)呈均布排列的方式分别在土层(101)、垫层(102)和基层(103)的上侧设有多处,且限位槽(105)分别与土层(101)、垫层(102)和基层(10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条(106)呈均布排列的方式分别在垫层(102)、基层(103)和面层(104)的下侧设有多处,且限位条(106)分别与垫层(102)、基层(103)和面层(10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渗水槽(2)呈均布排列的方式分别在路面主体(1)上侧的左右两方设有多处,且渗水槽(2)与路面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安装槽(3)位于渗水槽(2)内的上方,且安装槽(3)与渗水槽(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地漏盖板(4)设置在安装槽(3)的内部,且地漏盖板(4)的内端与安装槽(3)之间铰接;所述过滤板(5)设置在渗水槽(2)内的上方,且过滤板(5)与渗水槽(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漏水孔(6)分别位于渗水槽(2)内外侧的前后两方,且漏水孔(6)与渗水槽(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防护条(7)呈均布排列的方式在路面主体(1)的上侧设有多处,且防护条(7)与路面主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路沿石(8)分别设置在路面主体(1)上侧的左右两端,且路沿石(8)与路面主体(1)之间卡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设计路面坡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05)的端面呈燕尾形,且限位槽(105)和限位条(106)之间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设计路面坡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槽(2)为长方形的槽状结构,且渗水槽(2)内的底部呈倾斜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设计路面坡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5)为表面呈网状的长方形板状结构,且过滤板(5)呈倾斜状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设计路面坡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孔(6)为锥形的孔状结构,且漏水孔(6)位于基层(103)的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设计路面坡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条(7)为长条形的凸起状结构,且防护条(7)呈八字形排列的方式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道路设计路面坡面结构,包括:路面主体、土层、垫层;所述土层位于路面主体的下侧,且土层与路面主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垫层铺设在土层的上侧;所述基层铺设在垫层的上侧;所述面层铺设在基层的上侧;所述限位槽呈均布排列的方式分别在土层、垫层和基层的上侧设有多处,且限位槽分别与土层、垫层和基层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限位条呈均布排列的方式分别在垫层、基层和面层的下侧设有多处,且限位条分别与垫层、基层和面层为一体式结构。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稳固,便于排水以及安全防滑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研发人员:何华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何华燕
技术研发日:2022.01.01
技术公布日:2022/6/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