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咬合六角砖、多咬合六角砖、铺装组件和铺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0369发布日期:2022-07-08 22:5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咬合六角砖、多咬合六角砖、铺装组件和铺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六角砖改进方案和应用该六角砖的铺装系统。


背景技术:

2.六角砖应用比较广泛,例如作为路面砖、植草砖和护坡砖使用,六角砖由空心砖和实心砖之分,总体上属于混凝土铺装块。
3.六角砖在铺装时形成蜂窝状结构,砖与砖之间没有相互勾联,易于松脱或下沉上翘。
4.中国专利文献cn112343007 a披露了一种六角块护坡砖,通过六角块护坡砖之间的配合,实现整个护坡系统的防沉翘、防滑移、防冲刷功能。
5.上述六角块护坡砖是针对护坡场合的优化设计,对于其他应用场景存在局限,例如铺装路面场景,不仅需要砖与砖之间相互勾联,而且希望砖面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均衡受力功能。
6.上述六角块护坡砖是通过四个侧面的凹凸在法向上防止砌块上下移动的,由于只采用了四边,六个边上没有完全勾联,因此受力不均衡,稳定性相对较弱。
7.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应用于各种常见应用场景的六角砖,以代替普通六角砖。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双咬合六角砖和应用该六角砖的铺装系统,以提高六角砖在各种应用场景的普适性。
9.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咬合六角砖,包括一体成型的砖体,所述砖体由第一层和第二层构成,所述第一层呈六角块状,所述第二层上对应砖体的六个侧面分别形成双咬合结构,所述双咬合结构由突出于砖体侧面的一个凸齿和自砖体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的一个齿槽构成,所述凸齿和齿槽在相邻两六角砖拼铺时均参与咬合。
10.进一步地,上述砖体第二层上的双咬合结构关于砖体中心旋转对称布置。
11.进一步地,上述凸齿呈外小内大的外形、齿槽呈外大内小的外形,便于槽齿咬合和模具脱模。
12.进一步地,上述凸齿为梯形齿,所述齿槽为梯形齿槽,且齿面顶角经过修形。
13.进一步地,上述凸齿和齿槽的上端面为平面或曲面。
14.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层为顶层,所述第二层为底层,所述砖体具有上大下小的六角形喇叭孔。
15.进一步地,上述多咬合六角砖为人工脱模的塑料模具砖或钢模具砖。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铺装组件,其由两块以上根据上面所描述的双咬合六角砖构成。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铺装系统,由根据上面所描述的双咬合六角砖拼装构
成、或者由根据上面所描述的铺装组件拼装构成、或者由根据上面所描述的双咬合六角砖和根据上面所描述的铺装组件混合拼装构成。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咬合六角砖,包括一体成型的砖体,所述砖体由第一层和第二层构成,所述第一层呈六角块状,所述第二层上对应砖体的六个侧面分别形成多咬合结构,所述多咬合结构由两个以上双咬合结构组成,所述双咬合结构由突出于砖体侧面的一个凸齿和自砖体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的一个齿槽构成,所述凸齿和齿槽在相邻两六角砖拼铺时均参与咬合。
19.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砖体每个侧面采用凸齿和齿槽同时参与咬合的双咬合连接方式连接,与单一咬合连接方式相比,相邻两六角砖在砖面法向上不能升降平移,无论是正放、倒置、垂直放置均能够保持砖面完整性;在坡面方向上,六角砖不能横向和竖向移动。另外,在砖面承受重压时,通过双咬合结构可将压力分布至六边相邻的六角砖上,提高了砖面的承载能力。本双咬合六角砖能够替代普通六角砖应用于各种应用场景中,而不局限于护坡。
20.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1.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双咬合六角砖的顶面结构;
23.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咬合六角砖的底面结构;
24.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咬合六角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咬合六角砖的侧视图;
26.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双咬合六角砖的拼装系统的顶面结构;
27.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双咬合六角砖的拼装系统的底面结构;
28.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咬合六角砖的一变型结构;
29.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咬合六角砖的另一变型结构;
30.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咬合六角砖的又一变型结构;
31.图10至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五种外形的拼铺组件的示意图,其中,图10示出了直条形三联砖、图11示出了直条形两联砖、图12示出了菱形四联砖、图13示出了y形三联砖、图14示出了蜂窝形气联砖;以及
32.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咬合六角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4.图1至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35.结合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双咬合六角砖10包括一体成型的砖体,由顶层
11和底层12构成。
36.顶层11为六角块状,在六角砖铺装时,整个铺装表面呈蜂窝状,与常规的六角砖拼铺图案一致。
37.底层12为在六角块状基础上演化的异形结构,该底层的功能为咬合层,以实现与相邻六角砖的咬合在一起。
38.顶层11的六个砖体侧面11a均为竖直平面,而底层12的六个侧面演化为双咬合结构120,该双咬合结构120由凸齿121和齿槽122衔接而成,其中,该凸齿121突出于砖体侧面11a边界,由自砖体侧面向外延伸,该齿槽122自砖体侧面向内凹陷形成。该凸齿121和齿槽122在相邻两六角砖拼铺时同时参与咬合,即齿槽122用于容纳相邻六角砖的凸齿121’,并且要求该齿槽能够完全包络该凸齿。而凸齿121由相邻六角砖的齿槽122’完全容纳包络。
39.上述砖体各侧面的双咬合结构关于六角砖中心旋转对称布置。
40.为保证砖体的结构强度,凸齿121优选地为梯形齿,齿槽122为梯形齿槽,凸齿和齿槽各占具六角砖整个边长的一半,这样提高咬合度,同时齿槽挖深较浅,对砖体的结构强度破坏较小。底层12的厚度优选大于顶层11的厚度,如图4所示。凸齿的上端面121a和齿槽的上端面122a优选为坡面,例如斜坡面或弧形坡面,凸齿的外周轮廓面121b和齿槽的外周轮廓面122b为直上直下的柱状面。
41.本实用新型适合采用人工脱模的塑料模具或钢模具制作,可在工地现场操作,节约运输成本;当六角砖表面带有导流棱时,用塑料模具加工,可避免用机械压制时出现由芯模连接杆所带来的表面沟槽,破坏导流棱围水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六角砖的顶层11的上端面上适合制作导流棱14,如图9所示。
42.在本六角砖构成的铺装系统中,本六角砖在拼铺安装时,只能在砖面平面内挪移六角砖,以实现六角砖之间的拼铺安装。铺装后的图案与常规的六角砖一致、为蜂巢状图案(如图5所示),但是砖体底层的雪花状咬合图案是不可见的(如图6所示)。
43.六角砖拼铺方式中包含梯形槽嵌入方式,这种嵌入拼铺方式容易造成操作时的运动干涉,当双咬合结构设计不当时甚至不能实现拼铺到位,为减少拼铺操作时的运动干涉,采取以下措施:1、每个双咬合结构仅包括一个凸齿和一个凹槽;2、选择凸齿外形,使凸齿呈外小内大的外形、齿槽呈外大内小的外形;3、有时候还需要对凸齿的齿面顶角121a修形。
44.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砖体每个侧面采用相互嵌入式咬合,六角砖在砖面法向不能平移,砖面能够保持自平整。另外,在砖面承受重压时,通过双咬合结构可将压力分布至六边相邻的六角砖上,如此提高了砖体的承压能力。
45.在本实用新型中,相邻六角砖通过砖体底层的双咬合结构咬合在一起,当按照常规方式来布置中心孔时,齿槽所在的第二层砖体结构强度减弱。本实用新型将中心孔13设置为上大下小的六角形喇叭状,来满足上下二层砖体六角块最小边宽尺寸要求,如此增强了齿槽所在位置的砖体结构强度,同时维持原先的绿化面积。
46.该六角形喇叭孔优选由锥孔段13a和直孔段13b构成,具体如图3所示。
47.另外,中心孔的形状不局限于六角形,还可以作相应变形,例如图7所示的圆孔13’,图8所示的方孔13”等。
48.在本实用新型中,六角砖有着广泛的用途,例如铺装路面、植草面、护坡面等,可代替常规的六角砖使用,并且具有较好的自锁和承压功能。
4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六角砖也可采用底层朝上、顶层朝下的铺装方式,还可以铺装墙面,采用垂直铺装方式,这些铺装方式均具有维持砖面完整、单独砖块无法单独拆离的特点。
5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铺装组件20,为一体成型的砖型结构,其外形与两块以上的双咬合六角砖拼接后所形成的外形相同。如图10所示的直条形三联砖、图11所示的两联砖、图12所述的菱形四联砖、图13所示y形三联砖、图14所示的蜂窝形七联砖等。如此铺装组件内部的六角单元之间无需双咬合结构,直接相连即可。与单块双咬合六角砖相比,该铺装组件的使用能够提升砖面的拼铺效率。
5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铺装系统,由上述双咬合六角砖拼铺构成(如图5所示)、或由上述铺装组件拼铺构成、或者由上述双咬合六角砖和铺装组件混合拼铺构成。
52.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咬合六角砖30,与双咬合六角砖相比,其中砖体第二层上对应砖体的六个侧面分别形成多咬合结构130,该多咬合结构由两个以上双咬合结构120组成。该双咬合结构在前文中已说明,在此不作赘述。
53.作为双咬合六角砖的变型,与双咬合六角砖相比,多咬合六角砖的砖体的体型较大,砖体的第二层的六个侧面长度满足布置两个以上双咬合结构。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