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运营线路整治轨枕现浇专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2504发布日期:2022-09-10 05:4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运营线路整治轨枕现浇专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枕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铁运营线路整治轨枕现浇专用模具。


背景技术:

2.地铁运营线路整体道床,其前后均为浮置板道床,随着轨道投入运营时间的增长,有较大不均匀沉降,因此前后浮置板道床需要进行改造从而将轨面调高。目前,要将轨面抬高,需要更换加长螺栓以稳固线路,凿除整体道床原位置处的轨枕,并快速更换新轨枕,浇筑超快硬自密实混凝土以完成改造。目前,更换新轨枕的方式是先进行工厂预制新轨枕,然后在现场单个进行旧轨枕凿除并安装新轨枕,施工时间过长,且需要大面积破坏整体道床,且影响轨道线路的正常运营。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铁运营线路整治轨枕现浇专用模具,便于在两个相邻的原轨枕之间浇筑新轨枕,且不影响轨道线路的正常运营。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地铁运营线路整治轨枕现浇专用模具,包括有轨枕顶模板、轨枕侧模板、多个锚固螺栓、多个螺栓套管、吊模横杆、多个吊模系杆和多个锁紧螺母,所述的轨枕顶模板上设置有浇筑孔、排气孔和多个螺栓穿孔,所述的轨枕侧模板的顶端与轨枕顶模板合模连接,多个螺栓套管均位于轨枕顶模板的正下方,每个锚固螺栓穿过轨枕顶模板上对应一个螺栓穿孔后,与螺栓套管螺纹连接,且螺栓套管的顶端与轨枕顶模板的下端面紧密接触、锚固螺栓的头部紧贴轨枕顶模板的上端面;钢轨置于轨枕顶模板上时,多个锚固螺栓分布于钢轨的两侧,多个吊模系杆均为竖直设置的螺杆结构,每个吊模系杆的底端连接于对应锚固螺栓的头部上,吊模横杆从上往下穿过多个吊模系杆的顶端且支撑于钢轨的顶端,每个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于对应的吊模系杆上且压置于吊模横杆上,使得轨枕顶模板吊装于钢轨的正下方。
6.所述的多个锚固螺栓的头部上均焊接有连接螺母,每个吊模系杆的底部与连接螺母螺纹连接且底端与锚固螺栓的头部紧密接触。
7.所述的锚固螺栓、螺栓套管、吊模系杆和锁紧螺母均为两个,所述的吊模横杆为水平设置的直杆,吊模横杆的两端部设置有穿孔,吊模横杆上的每个穿孔套装于对应的吊模系杆上,两个锚固螺栓分布于钢轨的两侧且两个锚固螺栓分别邻近于轨枕顶模板上钢轨部分的两端。
8.所述的轨枕顶模板的上端面上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条形限位块,钢轨置于轨枕顶模板上时,钢轨穿过两个条形限位块之间,且钢轨的轨底和对应的条形限位块之间设置有l型轨距块,即l型轨距块的竖直部分卡置于钢轨轨底和对应的条形限位块之间,l型轨距块的水平部分压置于钢轨的轨底上。
9.所述的轨枕顶模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支撑胶垫,钢轨置于轨枕顶模板上时,支撑胶垫夹设于钢轨的底端和轨枕顶模板之间。
10.所述的支撑胶垫的上端面设置有凸出的防滑条。
11.所述的螺栓套管选用尼龙套管。
12.所述的轨枕顶模板选用8-10mm厚度的钢板,轨枕侧模板选用铝合金模板。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4.本实用新型便于两个相邻的原轨枕之间浇筑新轨枕,在新轨枕浇筑中,行车始终在原轨枕上正常运营,避免对轨道线路正常运营造成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采用吊装的方式将新轨枕的模板定位于钢轨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装卸简单快速,且便于周转使用,且保证了现浇新轨枕具有符合标准的轨底坡,结构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轨枕顶模板,2-轨枕侧模板,3-支撑胶垫,4-l型轨距块,5-锚固螺栓,6-尼龙套管,7-吊模横杆,8-吊模系杆,9-锁紧螺母,10-连接螺母,11-条形限位块,12-钢轨。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见图1,一种地铁运营线路整治轨枕现浇专用模具,包括有轨枕顶模板1、轨枕侧模板2、支撑胶垫3、两个l型轨距块4、两个锚固螺栓5、两个尼龙套管6、吊模横杆7、两个吊模系杆8、两个锁紧螺母9和两个连接螺母10,轨枕顶模板1选用8-10mm厚度的钢板,轨枕侧模板2选用铝合金模板;
19.轨枕顶模板1上设置有浇筑孔、排气孔和两个螺栓穿孔,轨枕侧模板2的顶端与轨枕顶模板1合模连接,两个尼龙套管6均位于轨枕顶模板1的正下方,每个锚固螺栓5穿过轨枕顶模板1上对应一个螺栓穿孔后,与尼龙套管6螺纹连接,且尼龙套管6的顶端与轨枕顶模板1的下端面紧密接触、锚固螺栓5的头部紧贴轨枕顶模板1的上端面;
20.轨枕顶模板1的上端面上固定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条形限位块11,钢轨12置于轨枕顶模板1上时,钢轨12穿过两个条形限位块11之间,支撑胶垫3夹设于钢轨12的底端和轨枕顶模板1之间,且支撑胶垫3的上端面设置有凸出的防滑条,钢轨12的轨底和对应的条形限位块11之间设置有l型轨距块4,l型轨距块4的竖直部分卡置于钢轨12轨底和对应的条形限位块11之间,l型轨距块4的水平部分压置于钢轨12的轨底上;
21.两个锚固螺栓5分布于钢轨12的两侧且两个锚固螺栓5分别邻近于轨枕顶模板1上钢轨部分的两端,两个吊模系杆8均为竖直设置的螺杆结构,两个锚固螺栓5的头部上均焊接有连接螺母10,每个吊模系杆8的底部与连接螺母10螺纹连接且底端与锚固螺栓5的头部紧密接触,吊模横杆7为水平设置的直杆,吊模横杆7的两端部设置有穿孔,吊模横杆7上的
每个穿孔套装于对应的吊模系杆8上且支撑于钢轨12的顶端,每个锁紧螺母9螺纹连接于对应的吊模系杆8上且压置于吊模横杆7上,使得轨枕顶模板1吊装于钢轨12的正下方。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23.(1)、在相邻两个原轨枕之间设置轨枕现浇专用模具,首先将支撑胶垫3放置于轨枕顶模板1上后,将轨枕顶模板1和支撑胶垫3从钢轨12底部穿过,且使得钢轨12穿过轨枕顶模板1上两个条形限位块11之间,然后将轨枕顶模板1进行临时支撑定位;
24.(2)、将两个尼龙套管6定位于轨枕顶模板1两个螺栓穿孔的正下方,将两个锚固螺栓5穿过轨枕顶模板1上的两个螺栓穿孔后,并与对应的尼龙套管6螺纹连接,使得尼龙套管6的顶端与轨枕顶模板1的下端面紧密接触、锚固螺栓5的头部紧贴轨枕顶模板1的上端面;
25.(3)、将两个吊模系杆8的底端连接于两个锚固螺栓5上,再将吊模横杆7上的穿孔套装于两个吊模系杆8上且吊模横杆7支撑于钢轨12的顶面上,然后将两个吊模系杆8上的锁紧螺母9拧紧,两个吊模系杆8带动轨枕顶模板1上移挤压钢轨12,钢轨12即被夹设于轨枕顶模板1和吊模横杆7之间,即使得轨枕顶模板1吊装于钢轨12上,最后将两个l型轨距块4卡置于钢轨12的轨底和对应的条形限位块11之间,现浇轨枕轨底坡即已设置完成;
26.(4)、将轨枕侧模板2置于轨枕顶模板1的下方并与轨枕顶模板1合模;
27.(5)、拌制超快硬自密实混凝土并浇筑,从轨枕坡度较高一侧的浇筑孔浇筑混凝土,因轨枕顶模板1与轨枕侧模板2已合模密实,砂浆自上而下灌注,气泡从预留的排气孔排出;混凝土浇筑完成时,混凝土即已溢出轨枕坡度较低一侧的排气孔,然后用铁锤敲击轨枕顶模板1令气体从排气孔中排出,并使混凝土与轨枕顶模板1密实无气泡;
28.(6)、超快硬自密实混凝土约20min即可终凝,混凝土初凝后将吊模横杆7从两个吊模系杆8上拆除、两个吊模系杆8从两个锚固螺栓5上拆除、两个l型轨距块4从钢轨12上取下,再将钢轨12用起道机抬高从而将支撑胶垫3取出;由于设置有l型轨距块4,钢轨12轨底的横向位移小于14mm时,可保证钢轨12的轨底与条形限位块11无接触;由于支撑胶垫3取出后,钢轨12还支撑于原轨枕上,钢轨12与轨枕顶模板1之间形成间隙,即钢轨12上的行车不会施加压力至轨枕顶模板1,即不会对轨枕顶模板1下的现浇轨枕造成压置,有利于提高现浇轨枕的强度;混凝土初凝后,轨枕顶模板1及两个锚固螺栓5不拆除,有效保证了现浇轨枕的整体性;
29.(7)、所有现浇轨枕浇筑完成后,将50m范围内原轨枕上的轨道减振器扣件拆除,并在新浇筑轨枕上安装压缩型轨道减振器扣件,并再次前后顺坡;扣件安拆完毕后,对线路几何状态进行再次检查确认,确保线路几何状态在允许范围内;
30.(8)、将原轨枕及道床表面凿毛,并将混凝土残渣等杂物清理干净,逐段绑扎钢筋、支立模板、浇筑混凝土以恢复整体道床,即在原轨枕不拆除的状态下,在原轨枕处浇筑混凝土后使其作为新整体道床的一部分,并满足现浇轨枕与道床表面高差的要求。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