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整体移动的错车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42854发布日期:2023-03-29 02:3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可整体移动的错车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整体移动的错车平台。


背景技术:

2.在铁路工程施工中,施工材料与循环使用的工装,多用运输车来转运,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3.然而实践表明,现有运输车用于单线隧道内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施工隧道通常较长,运输车有进有出,转运中不免需要通过错车来使多台运输车同时运行。
4.因此,现有技术中设计了一种错车平台,包括错车段及其前后两端的两个升降段等,前方的升降段由前至后斜向上设置,后方的升降段由后至前斜向上设置,升降段和错车段均沿前后向设置。其中,错车段包括停车段及其前后两端的两个道岔段。升降段上设有一条单线轨道,停车段上左右并排设有两条单线轨道,道岔段上设有实现单线轨道与两条单线轨道过渡的道岔。现有技术中,错车平台通常固定在地面上,其与洞口的距离通常恒定。错车点距洞口距离固定,距盾构机距离逐渐增加,会造成错车等待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整体移动的错车平台,可根据盾构机的掘进整体调整错车平台的位置,具有位置调整简单与便捷的优点。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整体移动的错车平台,包括错车段1及其前后两端的两个升降段2,前方的升降段2由前至后斜向上设置,后方的升降段2由后至前斜向上设置,所述升降段1和错车段2均沿前后向设置;所述升降段2包括至少一个倾斜平台3,若有多个倾斜平台3,多个倾斜平台3由前至后依次铰接且其上表面位于同一斜面上;所述错车段1包括由前至后依次铰接的多个错车平台4,端部的错车平台4与相邻的倾斜平台3铰接,所述倾斜平台3和错车平台4均沿前后向设置,所述倾斜平台3的底部前后并排设有至少两个轮对5,所述错车平台4底部的中部也前后并排设有至少两个轮对5,所有轮对5位于同一前后向的直线上,所述轮对5滑动设于单线轨道上,所述错车平台4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多个承重支腿6;所述承重支腿6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其能上下调整地设于错车平台4上,其下端铰接有支腿底座16;所述支腿底座16支撑于地面上;所述错车平台4移动时,所述支腿底座16向上调整以离开地面。
7.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错车平台4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多根第一横梁7和左右并排设置的四根第一纵梁8,所述第一横梁7与第一纵梁8焊接固定形成矩形框架,左右两端的两根第一纵梁8分别与第一横梁7的两端固定,前后两端的两根第一横梁7的中部均设有相互配合的牵引座9;所述倾斜平台3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多根第二横梁和左右并排设置的两根第二纵梁,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第二纵梁上形成矩形框架,前后两端的两根第二横梁的中部均设有相互配合的牵引座9,所述错车平台4之间、倾斜平台3之间
和错车平台4与倾斜平台3之间均通过牵引座9铰接,两根第二纵梁和中部的两根第一纵梁8的底部分别设有轮对5的两个轨道轮。
8.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四根第一纵梁8等间距分布,相邻两根第一纵梁8的间距与两根第二纵梁的间距相等,两根第二纵梁分别与中部的两根第一纵梁8对齐,多根第一横梁7均匀分布,多根第二横梁均匀分布。
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错车段1包括停车段及其前后两端的两个道岔段,所述停车段的四根钢轨10分别位于四根第一纵梁8的顶部,所述升降段2的两根钢轨10分别位于两根第二纵梁的顶部。
10.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横梁7和第一纵梁8均为工字钢;所述错车平台4的第一横梁7的数量为7-9根。
11.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承重支腿6包括两块支腿固定板11、两块支腿固定板11之间的支腿螺母13、支腿螺母13上的支腿螺杆14、支腿螺杆14下端的支腿连接件15和支腿连接件15上铰接的支腿底座16;所述支腿固定板11沿前后向设置,其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其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两根第一横梁7上,其位于对应侧的轨道轮的外侧;外侧的支腿固定板11与对应端的第一纵梁8之间且对应支腿螺母13处沿左右向设有加强板12;所述支腿螺杆14的上部与支腿螺母13螺纹连接,其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其上且位于支腿螺母13的上侧设有防松螺母17;所述支腿连接件15通过前后向的转轴与支腿底座16的上侧铰接。
12.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纵梁的底部且位于对应侧的单线轨道的相邻外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前后向设置。
13.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错车平台4上前后并排设有两个轮对5,其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前后并排设有三个承重支腿6,其两侧的承重支腿6左右对称设置;三个承重支腿6与两个轮对5相间设置;所述倾斜平台3上前后并排设有两个轮对5。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整体移动的错车平台,可根据盾构机的掘进整体调整错车平台的位置,具有位置调整简单与便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整体移动的错车平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整体移动的错车平台的部分侧视图;
17.图3是错车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承重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错车段、2升降段、3倾斜平台、4错车平台、5轮对、6承重支腿、7第一横梁、8第一纵梁、9牵引座、10钢轨、11支腿固定板、12加强板、13支腿螺母、14支腿螺杆、15支腿连接件、16支腿底座、17防松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1.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整体移动的错车平台,包括错车段1及其前后两端的两个升降段2等,前方的升降段2由前至后斜向上设置且其后端与错车段1的前端平齐,后方的升降段2由后至前斜向上设置且其前端与错车段1的后端平齐,升降段1和错车段2均沿前后向设置。前述结构与现有的错车平台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段2包括至少一个倾斜平台3,若有多个(通常为一个或两个)倾斜平台3,多个倾斜平台3由前至后依次铰接且其上表面位于同一斜面上(以安装钢轨10)。错车段1包括由前至后依次铰接的多个错车平台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端部(前端或后端)的错车平台4与相邻的倾斜平台3(升降段1端部的倾斜平台3)铰接,倾斜平台3和错车平台4均沿前后向设置。倾斜平台3的底部前后并排设有至少两个轮对5(包括左右并排设置且与单线轨道(由左右并排设置的两条轨道10构成)配合的两个轨道轮),错车平台4底部的中部也前后并排设有至少两个轮对5,所有轮对5位于同一前后向的直线上,轮对5滑动设于单线轨道上,倾斜平台3和错车平台4均能在单线轨道上前后移动。错车平台4(需要并排设置两条单线轨道)较倾斜平台3(仅设置一条单线轨道)宽。错车平台4底部的左右两侧(两侧的支撑结构最好左右对称)均设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多个承重支腿6。承重支腿6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其能上下调整地设于错车平台4上,其下端铰接有支腿底座16(通常水平,角度与地面的角度配合)。支腿底座16支撑于地面上。错车平台4空载时,轮对5贴合单线轨道但基本不受力;错车平台4重载(支腿底座16可能向下稍微陷入地面)时,轮对5置于单线轨道上以提升对错车平台4的支撑力。错车平台4移动时,支腿底座16向上调整以离开地面。具体地,升降段2的坡度不大于编组车辆的满载爬坡度,停车段的长度必须满足盾构编组的使用。进一步地,承重支腿6最好均匀分布以保证稳定性。
22.其中,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错车平台4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多根第一横梁7和左右并排设置的四根第一纵梁8,第一横梁7与第一纵梁8焊接固定形成矩形框架,左右两端的两根第一纵梁8分别与第一横梁7的两端固定,前后两端的两根第一横梁7的中部均设有相互配合的牵引座9(可以常见常规的牵引机车,两个牵引座9有竖向设置的插销铰接在一起)。倾斜平台3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多根第二横梁和左右并排设置的两根第二纵梁,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第二纵梁上形成矩形框架,前后两端的两根第二横梁的中部均设有相互配合的牵引座9,错车平台4之间、倾斜平台3之间(如果有)和错车平台4与倾斜平台3之间均通过牵引座9铰接,两根第二纵梁和中部的两根第一纵梁8的底部分别设有轮对5的两个轨道轮(优选设于横梁与纵梁交叉处)。本实施例中的纵梁或/和横梁可由多段梁构成。
23.具体地,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四根第一纵梁8等间距分布,相邻两根第一纵梁8的间距与两根第二纵梁的间距相等(与单线轨道的轨距配合),两根第二纵梁分别与中部的两根第一纵梁8对齐,多根第一横梁7均匀分布,多根第二横梁均匀分布。
2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错车段1包括停车段(其上左右并排设有两条单线轨道(共四条钢轨10))及其前后两端的两个道岔段(其实设有道岔),停车段的四根钢轨10分别位于四根第一纵梁8的顶部,升降段2的两根钢轨10分别位于两根第二纵梁的顶部。
25.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横梁7和第一纵梁8均为工字钢。错车平台4的第一横梁7的数量为7-9根,错车平台4的长度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进一步地,道岔段的错车平台4的长度更长(第一横梁7的数量为9根),停车段的错车平台4的长度较短(第一横梁7的
数量为8根)。
26.其中,参见图1和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承重支腿6包括两块支腿固定板11(两块支腿固定板11平行,具体为倾斜的矩形板)、两块支腿固定板11之间的支腿螺母13(其轴线与支腿固定板11平行)、支腿螺母13上的支腿螺杆14、支腿螺杆14下端的支腿连接件15(具体为向下敞口的u形件)和支腿连接件15上铰接的支腿底座16(其上侧沿前后向设有铰接板)等。支腿固定板11沿前后向设置,其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其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两根第一横梁7上,其位于对应侧的轨道轮的外侧,其位于左侧的两根第一纵梁8之间或右侧的两根第一纵梁8之间。外侧的支腿固定板11与对应端(左端或右端)的第一纵梁8之间且对应支腿螺母13处沿左右向设有加强板12(具体为竖向设置的矩形板,起加强的作用)。支腿螺杆14的上部与支腿螺母13螺纹连接,其由内至外斜向下设置,其上且位于支腿螺母13的上侧设有防松螺母17(具体由上下并排设置的两个螺母构成)。支腿连接件15通过前后向的转轴与支腿底座16的上侧的铰接板铰接。
27.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纵梁的底部且位于对应侧的单线轨道的相邻外侧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可由前后并排设置的多块矩形板构成)沿前后向设置。限位板起限位作用,减小坡道段在隧道钢轨上的横向位移量。
28.具体地,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错车平台4上前后并排设有两个轮对5,其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前后并排设有三个承重支腿6,其两侧的承重支腿6左右对称设置(形成支撑对)。三个承重支腿6与两个轮对5相间设置;倾斜平台3上前后并排设有两个轮对5。具体地,第一个支撑对位于第一根与第二根第一横梁7之间,第一个轮对5位于第三根第一横梁7上,第二个支撑对位于第四根与第五根第一横梁7之间,第二个轮对5位于第七根第一横梁7上,第三个支撑对位于第七根与第八根第一横梁7之间。
29.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仅起区分作用,无其他特殊意义。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