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加固双层钢筋网的混凝土道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2032发布日期:2023-01-31 19:5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加固双层钢筋网的混凝土道面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道面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加固双层钢筋网的混凝土道面。


背景技术:

2.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经济步伐加快,国际航班不断增加,机场建设数量稳步增长。机场道面主要分为水泥混凝土道面和沥青混凝土道面,其中,水泥混凝土道面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3.在水泥混凝土道面下,电缆排管(二次电缆管除外)、排水暗沟、供油管线、消防管线、通信管线穿越处,由于基础支撑或地基沉降不均匀,道面板容易产生附加应力而可能引起板块损坏,相应位置的道面板应进行补强。道面补强主要采用双层钢筋网形式。对于双层钢筋网区域道面施工,由于钢筋网孔较为密集,滑模摊铺机械无法进行施工,常规施工方法为人工摊铺。先放置一层钢筋网片,进行第一层道面结构摊铺,再放置第二层钢筋网片,进行第二层道面结构摊铺,采用震动棒人工振捣。此方式两层钢筋网之间没有可靠的固定,震动过程中易造成钢筋网片的横、纵向位移,不能形成钢筋骨架,导致混凝土裂缝风险加剧。
4.申请号为201721081761.x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筋网支撑座,包括上钢筋和下钢筋,还包括支撑座,支撑座包括两根左夹杆和右夹杆,两根左夹杆底端通过左支撑杆连接,两根右夹杆底端通过右支撑杆连接,两根左夹杆与两根右夹杆顶端连接,左夹杆靠近顶端和中部弯折形成左绑绳槽,右夹杆靠近顶端和中部弯折形成右绑绳槽,两根左夹杆垂直贴合在上钢筋和下钢筋左侧,两根右夹杆贴合在上钢筋和下钢筋右侧,四个左绑绳槽和四个右绑绳槽依次对应设置,并分别捆扎钢丝绳固定。该支撑座可解决钢筋网与基体之间不方便进行加固的问题。然而,该技术方案的支撑座加工复杂,材料耗费大,安装工艺复杂,不适合大面积机场道面钢筋网加固。
5.因此,开发一种简易且稳定加固双层钢筋网的机场混凝土道面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加固双层钢筋网的混凝土道面,以解决大面积机场混凝土道面双层钢筋网加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基于加固双层钢筋网的混凝土道面,包括:支撑基层、铺设于支撑基层上的下层钢筋网、上层钢筋网和混凝土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下层钢筋网和所述上层钢筋网之间均匀分布的若干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和所述支撑杆顶部的u型卡口;所述下层钢筋网的底部按照一定的间距设置若干垫块;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下层钢筋网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上层钢筋网的交叉点放在所述u型卡口内。
9.所述混凝土道面的施工流程如下:1、根据双层钢筋网片在不同混凝土板厚中的位
置,确定支撑件的具体尺寸要求;根据钢筋网的整体重量,从便于安装的角度考虑,确定支撑件的尺寸及型号,并加工所需的支撑件;2、下层钢筋网底部按照一定的间距放置垫块,以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安放下层钢筋网片,根据设计位置及间距摆放支撑件,将支撑件与钢筋网片进行固定连接;3、浇筑一层混凝土至所述支撑杆顶部时,采用人工进行振捣密实;4、放置上层钢筋网片,将上层钢筋网片的交接点放在所述u型卡口内,复核无误后,浇筑第二层混凝土至结构高度,进行振捣密实。
10.所述混凝土道面的结构使得在道面混凝土人工摊铺过程中,可以保证双层钢筋网位置的准确性及稳定性,保证工程质量。所述双层钢筋网能增强混凝土道面抗裂能力,有效防止混凝土面板断裂,避免不均匀沉降。所述支撑件制作工艺简易,施工工艺便捷,适合小面积或大面积混凝土道面施工。
11.优选地,所述道面板厚为44cm,道面板块尺寸为5
×
5m,所述钢筋网采用φ12的钢筋,双向间距为20cm。此特征符合4f级机场的设计和施工标准。
12.优选地,所述垫块(1)的高度为5cm。此特征可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达标。
13.优选地,所述垫块(1)一共15块,以3
×
5的形式均匀分布。此特征可保证垫块稳定支撑钢筋网。
14.优选地,所述下层钢筋网(3)上均匀分布5件所述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采用φ12的钢筋。
15.优选地,所述支撑杆(51)的长度为280mm,所述u型卡口(5)的高度为30mm,宽度为40mm。此特征可提高支撑机构的稳定性。
16.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下层钢筋网之间焊接固定。
17.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18.(1)保证双层钢筋网位置的准确性及稳定性,保证工程质量;
19.(2)支撑件制作工艺简易,施工工艺便捷;
20.(3)适合小面积或大面积混凝土道面施工,推广性强。
2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加固双层钢筋网的混凝土道面,包括支撑基层、铺设于支撑基层上的下层钢筋网、上层钢筋网和混凝土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下层钢筋网和所述上层钢筋网之间均匀分布的若干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和所述支撑杆顶部的u型卡口;所述下层钢筋网的底部按照一定的间距设置若干垫块;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下层钢筋网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上层钢筋网的交叉点放在所述u型卡口内。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道面可保证双层钢筋网位置的准确性及稳定性,保证工程质量;支撑件制作工艺简易,施工工艺便捷;适合小面积或大面积混凝土道面施工,推广性强。
附图说明
2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的截面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下层钢筋网的布置示意图;
26.其中,1为垫块,2为支撑基层,3为下层钢筋网,4为下层混凝土,5为支撑件,51为支撑杆,52为u型卡口,6为上层钢筋网,7为上层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8.实施例1
29.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加固双层钢筋网的混凝土道面,包括:支撑基层2、铺设于支撑基层2上的下层钢筋网3、上层钢筋网6和混凝土层,还包括下层钢筋网4和上层钢筋网6之间均匀分布的若干支撑件5;支撑件5包括支撑杆51和支撑杆51顶部的u型卡口52;下层钢筋网3的底部按照一定的间距设置若干垫块1;支撑杆51与下层钢筋网3之间固定连接;上层钢筋网6的交叉点放在u型卡口52内。
30.本实施例的混凝土道面的施工流程如下:
31.s1、根据双层钢筋网片在不同混凝土板厚中的位置,确定支撑件的具体尺寸要求;根据钢筋网的整体重量,从便于安装的角度考虑,确定支撑件的尺寸及型号,并加工所需的支撑件;本实施例的道面板厚为44cm,道面板块尺寸为5
×
5m,钢筋网采用φ12的钢筋,双向间距为20cm。如图2所示,支撑件5采用φ12的钢筋。支撑杆51的长度为280mm,u型卡口52的高度为30mm,宽度为40mm。
32.s2、如图3所示,下层钢筋网底部按照一定的间距放置垫块,以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安放下层钢筋网片3,根据设计位置及间距摆放支撑件,将支撑件与钢筋网片进行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一共采用15块垫块,以3
×
5的形式均匀分布,垫块1的高度为5cm。下层钢筋网3上均匀焊接固定有5件支撑件5。
33.s3、浇筑下层混凝土4至支撑杆51顶部时,采用人工进行振捣密实。
34.s4、放置上层钢筋网6,将上层钢筋网片6的交接点放在u型卡口52内,复核无误后,浇筑上层混凝土7至结构高度,进行振捣密实。
35.实施例2
36.一种基于加固双层钢筋网的混凝土道面,其结构与实施例1类似。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道面板厚39cm,道面板块分块尺寸为4.5
×
4.5m,钢筋网采用φ12的钢筋,双向间距为15cm;支撑件5采用φ10的钢筋;整个板块布置5件。
3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加固双层钢筋网的混凝土道面,包括支撑基层、铺设于支撑基层上的下层钢筋网、上层钢筋网和混凝土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下层钢筋网和所述上层钢筋网之间均匀分布的若干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和所述支撑杆顶部的u型卡口;所述下层钢筋网的底部按照一定的间距设置若干垫块;所述支撑杆与所述下层钢筋网之间固定连接;所述上层钢筋网的交叉点放在所述u型卡口内。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道面可保证双层钢筋网位置的准确性及稳定性,保证工程质量;支撑件制作工艺简易,施工工艺便捷;适合小面积或大面积混凝土道面施工,推广性强。
38.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变化例,在此不做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3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