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公路路桥建设用桥台台背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4147发布日期:2022-09-02 23:12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公路路桥建设用桥台台背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公路路桥建设用桥台台背结构。


背景技术:

2.桥台,位于桥梁两端,支承桥梁上部结构并和路堤相衔接的建筑物。其功能除传递桥梁上部结构的荷载到基础外,还具有抵挡台后的填土压力、稳定桥头路基、使桥头线路和桥上线路可靠而平稳地连接的作用。台背路基一边衔接主体路基,一边与涵洞桥台台身相接,台背路基较主体路基要求更高,压实度须达到96%,填料要用透水性好的土体或砂性土。
3.现有技术通常是先铺设一层土体,通过打夯机压实,在砂石土表面铺设一层土工合成材料对砂石土加筋,重复此过程直至土体表面与桥台台首上端面平齐停止,然后在土体表面浇注一层桥头搭板,桥头搭板与桥台台首搭接,实现桥台与台背路基的衔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将土工布铺设在土体土层之间,虽然提高了土体的稳定性,但仍然存在土体不均匀沉降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土体的不均匀沉降,本技术提供一种高速公路路桥建设用桥台台背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环境监控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速公路路桥建设用桥台台背结构,包括桥台、台背路基和主体路基,所述台背路基设置在桥台与主体路基之间,所述桥台上固定设置有锚杆,所述锚杆延伸至桥台外侧的一端伸入台背路基内,所述锚杆的侧壁上套设有承重板,所述锚杆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承重板位置的第一限位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锚杆的一端与桥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台背路基内,将承重板套设在锚杆上,台背路基的土体的重力一部分通过承重板以及锚杆传递给桥台,承重板起到承接土体的效果,较小土体沉降。
9.可选的,所述锚杆的侧壁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承重板的侧壁开设有用于与限位孔连通的通孔,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为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穿设于通孔内用于与限位孔螺纹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待锚杆安装在桥台上,将承重板从锚杆远离桥台的一端插入锚杆,使承重板套设在锚杆上,然后转动限位螺栓,以使限位螺栓与限位孔螺纹连接即可,承重板安装简单方便。
11.可选的,所述桥台靠近台背路基的侧壁开设有供锚杆插入的锚孔,所述锚孔的直径大于锚杆的直径,所述锚杆上设置有用于使锚杆对中的调节组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组件使锚杆处于锚孔的中心位置,待锚孔内浇灌浆凝固后,保证锚杆周围的混凝土更加均匀,提高锚杆的握裹力,提高锚杆受力强度。
13.可选的,所述锚杆的侧壁沿垂直锚杆的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锚杆内沿锚杆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连通,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牵引杆、抵接块和弧形板,所述抵接块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牵引杆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内,所述抵接块与牵引杆通过铰链连接,所述弧形板与抵接块远离牵引杆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使牵引杆在第二滑槽内朝远离桥台的方向移动,牵引杆通过铰链带动抵接块滑出第一滑槽,抵接块通过铰链带动弧形板与锚孔内侧壁抵接,实现锚杆与锚孔的对中,锚杆受力均匀。
15.可选的,所述抵接杆和所述牵引杆之间设置有用于驱使抵接块靠近牵引杆的弹性件,所述牵引杆远离桥台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牵引杆位置的第二限位件。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的设置,使抵接杆自动向靠近牵引杆的方向偏移,锚杆安装前抵接杆始终处于第一滑槽中,便于锚杆安装时插入锚孔。
17.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为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螺纹连接于牵引杆上用于与锚杆远离桥台的侧壁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牵引杆在第二滑槽内移动,直至牵引杆拉不动时,转动限位螺母,使限位螺母与锚杆远离桥台的端面抵接,进而实现对牵引杆的位置限定,便于锚杆的对中。
19.可选的,所述锚杆上套设有用于堵塞锚孔孔口与锚杆之间缝隙的防漏塞,所述防漏塞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防漏塞的浇注孔。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漏塞上的浇注口浇灌水泥砂浆进入锚孔和锚杆之间的缝隙,使锚杆固定连接在桥台上,增加锚杆的稳定性并使锚杆均匀受力。防漏塞的设置,减少水泥砂浆从锚杆与锚孔孔口之间的缝隙流出,操作简单方便。
21.可选的,所述台背路基与所述主体路基的衔接处设置有土工布。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台背路基回填土体前,在每一层土体底部铺设一层土工布,土工布延伸至每一层土体与主体路基的衔接处,通过回填土体并对土体进行夯实,实现减少土体不均匀沉降的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 将锚杆的一端与桥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台背路基内,使台背路基上的压力载荷均匀分布在锚杆上,减少了台背路基内土体的不均匀沉降。将承重板套设在锚杆上,增加了锚杆的受力面积,更大范围内减少了不均匀沉降;
25.2. 驱使牵引杆在第二滑槽内朝远离桥台的方向移动,牵引杆通过铰链带动抵接块滑出第一滑槽,抵接块通过铰链带动弧形板与锚孔内侧壁抵接,实现锚杆与锚孔的对中,锚杆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
27.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
28.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图,主要体现锚杆和锚孔的结构;
29.图4是本技术的剖视图,主要体现调节组件的结构。
30.附图标记说明:1、桥台;11、锚孔;2、主体路基;3、台背路基;31、第一回填层;32、第
二回填层;33、第三回填层;34、第四回填层;4、路面层;5、土工布;6、锚杆;61、第一滑槽;62、第二滑槽;63、限位孔;64、第二限位件;7、承重板;71、套筒;711、通孔;712、第一限位件;72、翼板;8、调节组件;81、牵引杆;811、限位螺母;82、抵接块;83、弹性件;84、弧形板;9、防漏塞;91、浇注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速公路路桥建设用桥台台背结构。
33.参照图1、图2,一种高速公路路桥建设用桥台台背结构,包括桥台1、主体路基2和台背路基3,台背路基3设置于桥台1和主体路基2之间,台背路基3的顶端与桥台1的顶端平齐,台背路基3的顶端和主体路基2的顶端平齐,台背路基3顶端铺设有路面层4。台背路基3和主体路基2之间铺设有用于减少土体不均匀沉降的土工布5,台背路基3铺设有多个回填层,相邻两个回填层之间均铺设有用于减少土体不均匀沉降的土工布5。
34.参照图3、图4,桥台1靠近台背路基的侧壁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锚孔11,锚孔11内穿设有锚杆6,锚孔11的直径大于锚杆6的直径,锚杆6远离桥台1的侧壁沿锚杆6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61,锚杆6的侧壁沿垂直锚杆6的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62,第一滑槽61和第二滑槽62连通。
35.参照图3、图4,锚杆6上套设有用于减少土体沉降的承重板7,承重板7包括套筒71和两个翼板72,套筒71套设在锚杆6上,两个翼板72沿水平方向固定设置在套筒71的侧壁上且关于套筒71的轴线对称分布,锚杆6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两个限位孔63,套筒71上开设有用于与限位孔63连通的通孔711,通孔711内穿设有用于限制套筒71位置的第一限位件712,第一限位件712设置为限位螺栓,限位螺栓与限位孔63螺纹连接。
36.参照图4,锚杆6内设置有用于驱使锚杆6与锚孔11对中的调节组件8,调节组件8包括牵引杆81、抵接块82、弹性件83和弧形板84,抵接块82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61内,牵引杆81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62内,抵接块82与牵引杆81通过铰链连接,弹性件83设置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牵引杆81固接,另一端与抵接块82固接,弹簧用于驱使抵接块82向牵引杆81偏移,便于锚杆6插入锚孔11,弧形板84与抵接块82远离牵引杆81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弧形板84远离抵接块82的侧壁设置为用于与锚孔11内侧壁相适配的凸面,弧形板84的凸面与锚孔11的内侧壁抵接。施工时,驱使牵引杆81在第二滑槽62内朝远离桥台1的方向移动,牵引杆81通过铰链带动抵接块82滑出第一滑槽61,抵接块82通过铰链带动弧形板84与锚孔11内侧壁抵接,使锚杆6与锚孔11对中,实现锚杆6均匀受力。
37.参照图4,牵引杆81远离桥台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限制牵引杆81位置的第二限位件64,第二限位件64设置为限位螺母811,限位螺母811螺纹连接于牵引杆81上用于与锚杆6远离桥台1的侧壁抵接。驱动牵引杆81在第二滑槽62内移动,直至牵引杆81无法移动时,转动限位螺母811,使限位螺母811与锚杆6远离桥台1的端面抵接,进而实现对牵引杆81的位置限定。
38.参照图3、图4,锚杆6上套设有用于堵塞锚孔11与锚杆6之间缝隙的防漏塞9,防漏塞9的材质为橡胶,防漏塞9的横截面直径从防漏塞9靠近锚孔11底壁的一端到防漏塞9远离锚孔11底壁的一端逐渐增大,防漏塞9的侧壁上开设有贯通防漏塞9的浇注孔91。施工时,将
锚杆6插入锚孔11内,锚杆6通过调节组件8对中后,防漏塞9封堵锚杆6和锚孔11孔口之间的缝隙,通过浇注孔91向锚杆6与锚孔11之间的缝隙浇灌混凝土料浆,实现对锚杆6的固定。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速公路路桥建设用桥台台背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施工时,将锚杆6插入桥台1侧壁上的锚孔11内,通过调节组件8使锚杆6对中。而套设在锚杆6上的防漏塞9用来封堵锚杆6与锚孔11孔口的缝隙,混凝土料浆通过防漏塞9上的浇注孔91对锚杆6和锚孔11之间的缝隙进行浇灌,实现对锚杆6的固定。将带有两个翼板72的套筒71套设在锚杆6上并用第一限位件712固定位置,以此增大锚杆6与土体的接触面积,实现减小土体不均匀沉降的效果。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