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平行板索的锚头以及连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9976发布日期:2022-09-17 11:1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平行板索的锚头以及连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锚头,特别是一种用于平行板索的锚头以及连梁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锚索的端头设置有锚头,通过锚头实现锚索与锚具的连接或与建筑物的连接。例如,目前采用的连梁装置中,在钢绞线的两端设置有锚头,通过锚头与设置于桥梁结构上的锚具进行连接实现对桥梁结构的连接。
3.碳纤维复材索相较于钢索具有比强度大、弹性储能高、耐疲劳性能好、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常见的碳纤维复材索主要有平行棒索、平行板索、绞线索与拉杆索等。由于碳纤维材料较脆,如平行板索形式的碳纤维复材索,如图1所示,平行板索的截面为矩形,平行板索面积较大的表面为宽面,绕弱轴方向的抗弯刚度低,弯曲变形适应能力高,不易因变形而破坏;绕强轴方向的抗弯刚度较高,弯曲变形适应能力差,易因变形而破坏。
4.目前所采用的锚索大多为钢索,所以目前的锚头也按照锚索为钢索的情况进行设计。将碳纤维复材索应用于现有的锚头时,碳纤维复材索容易因受力集中而破坏。因此,目前还没有办法将碳纤维复材索应用于桥梁的连接中。因此,亟需一种能够用于碳纤维复材索的锚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碳纤维复材索应用于现有的锚头时会导致碳纤维复材索因受力集中而破坏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平行板索的锚头以及连梁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用于平行板索的锚头,包括第一夹紧板与第二夹紧板,所述第一夹紧板与所述第二夹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夹紧板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夹紧板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扣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与平行板索适配的夹紧面,所述夹紧面用于夹紧平行板索。
8.第一夹紧板与第二夹紧板可拆卸连接,能够便于锚头的拆装。将第一夹紧板与第二夹紧板连接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扣合,形成安装腔,通过安装腔内的夹紧面能够通过面接触实现对平行板索的夹紧,能够使平行板索的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平行板索破坏。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均为斜面,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沿盲端至开口端截面逐渐减小的楔形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包括第一夹紧面与第二夹紧面;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夹紧片,所述第一夹紧面位于所述第一夹紧片;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夹紧片,所述第二夹紧面位于所述第二夹紧片。
10.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底部均为斜面,且安装腔的盲端至开口端的截面逐渐减小,在夹紧面夹紧平行板索后,若平行板索所受的拉力增加,则第一夹紧片与第二夹紧片对
平行板索的夹紧力也增加,对平行板索的锚固更加可靠。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腔的盲端底壁垂直于所述第一夹紧板和所述第二夹紧板的贴合面。
12.由于安装腔的盲端底壁垂直于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的贴合面,安装腔的盲端底壁能够在安装第一夹紧片与第二夹紧片时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安装。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紧面设置有第一金属铜层,所述第二夹紧面设置有第二金属铜层,所述第一金属铜层与所述第二金属铜层用于与平行板索贴合。
14.铜较软,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将夹紧力均匀地施加在平行板索表面。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夹紧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夹紧板和所述第二夹紧板的贴合面;所述夹紧面用于夹紧平行板索的宽面;所述第一夹紧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夹紧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同轴连通,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夹紧板和所述第二夹紧板的贴合面;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设有第一转轴。
16.夹紧面夹紧平行板索的宽面,且夹紧面平行于所述第一夹紧板和所述第二夹紧板的贴合面、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夹紧板和所述第二夹紧板的贴合面,即,第一转轴的轴线方向与平行板索的强轴方向平行。因此,在安装平行板索时,平行板索通过绕第一通孔轴线的转动,能够适应安装过程中产生的误差,避免安装后的平行板索出现绕强轴方向的弯曲变形,减小了平行板索在实际使用中出现非正常断裂风险。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轴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螺栓过孔。
18.设置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能够与建筑物连接。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配合能够实现方便安装和拆卸。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均为l形的板状构件。
20.一种连梁装置,包括平行板索,所述平行板索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锚头,所述平行板索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锚头,所述第一锚头为上述的用于平行板索的锚头;所述第一锚头的夹紧面与所述平行板索的宽面接触;所述第二锚头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二锚头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能够实现与建筑物转动连接。
21.第一锚头与第二锚头均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轴线相互平行,即第一转轴的轴线与第二转轴的轴线均平行于平行板索的强轴方向。因此,在平行板索拉伸的过程中,平行板索与建筑物会出现相对的转动,避免平行板索沿不利方向受力而出现绕强轴方向的变形。在存在施工安装初始误差时,通过调整第一锚头、第二锚头与建筑物之间在竖直平面的夹角,使平行板索所受的拉力始终平行于自身的轴线,避免平行板索沿不利方向受力而出现绕强轴方向的弯曲变形,甚至是出现非正常断裂的情况。
2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3.1、提供了一种用于平行板索的锚头,通过面接触实现对平行板索的夹紧,能够使平行板索的受力更加均匀,避免平行板索破坏。
24.2、用于平行板索的锚头包含第一转轴,将锚头与建筑物安装之后,锚头能够在平
行板索拉伸的过程中适应性地转动,使平行板索所受的拉力平行于自身的轴线,避免碳纤维复材的平行板索出现断裂。
25.3、锚头可通过第一转轴配合角钢等预埋结构件实现与桥梁主体结构体的连接,具有方便拆卸和较大的施工安装容错能力。
26.4、提供了一种连梁装置,平行板索的强轴方向平行于锚头中转轴的轴线,能够适应连梁装置的安装初始误差,以及平行板索使用过程中的伸长,使平行板索的受力始终平行于自身的轴线,避免平行板索沿不利方向受力而出现绕强轴方向的变形,甚至是出现非正常断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27.图1是平行板索的强轴方向与弱轴方向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夹紧板与第二夹紧板的连接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夹紧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平行板索的锚固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夹紧片、第二夹紧片与平行板索的安装示意图;
32.图6是第一夹紧板与第二夹紧板通过第一转轴连接安装板的示意图;
33.图7是平行板索出现绕强轴弯曲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是第一锚头与第二锚头转动后避免平行板索出现弯曲的示意图。
35.图标:1-第一夹紧板;11-第一凹槽;12-第一通孔;2-第二夹紧板;21-第二凹槽;22-第二通孔;5-第一夹紧片;6-第二夹紧片;7-第一橡胶层;8-第二橡胶层;9-第一转轴;10-安装腔;13-第一安装板;14-第二安装板;15-平行板索;16-第一锚头;17-第二锚头。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平行板索的锚头,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夹紧板1与第二夹紧板2,第一夹紧板1与第二夹紧板2上设置有多个螺栓过孔,第一夹紧板1与第二夹紧板2通过螺栓连接。如图3所示,第一夹紧板1设置有第一凹槽11,第一凹槽11的一端贯穿第一夹紧板1;第二夹紧板2设置有第二凹槽21,第二凹槽21的一端贯穿第二夹紧板2。第一夹紧板1与第二夹紧板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21拼合形成一端开口、另一端为盲端的安装腔10。安装腔10内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夹紧面与第二夹紧面,平行板索15的一端通过安装腔10的开口进入安装腔10并通过第一夹紧面与第二夹紧面实现固定,为了使固定更可靠,使第一夹紧面与第二夹紧面夹紧平行板索15的宽面。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紧面为第一凹槽11的底面,第二夹紧面为第二凹槽21的底面。为了夹紧力能够更加均匀地作用在平行板索15上,可以在第一夹紧面与第二夹紧面设置橡胶层,如图5所示,第一夹紧面设置有第一橡胶层7,第二夹紧面设置有第二橡胶层8。
3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与图5所示,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21的底面均为斜面,
安装腔10沿盲端至开口端方向截面逐渐减小。在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2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夹紧片5与第二夹紧片6,第一夹紧片5与第二夹紧片6也设置有与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21底面相适应的斜面。第一夹紧面位于第一夹紧片5,第二夹紧面位于第二夹紧片6。第一夹紧面与第二夹紧面与平行板索15相接触。
40.由于第一凹槽11与第二凹槽21内设置有第一夹紧片5与第二夹紧片6,且第一凹槽11与第一夹紧片5之间、第二凹槽21与第二夹紧片6之间均采用斜面相配合,若第一夹紧片5与第二夹紧片6的安装位置不正确,会导致第一夹紧板1与第二夹紧板2固定后,施加于碳纤维复材的平行板索15的压力过大,容易造成碳纤维复材的平行板索15的破坏。因此,安装腔10的盲端底壁垂直于第一夹紧板1和第二夹紧板2的贴合面,以便于安装第一夹紧片5与第二夹紧片6时的定位。
41.为了使锚头与建筑物连接后,平行板索15能够承受安装误差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弯曲变形,应使平行板索15的变形为强轴方向的变形。因此,如图4与图6所示,在第一夹紧板1与第二夹紧板2分别开设有直径相同的第一通孔12与第二通孔22,第一通孔12与第二通孔22的轴线垂直于第一夹紧板1与第二夹紧板2的贴合面;同时平行板索15的宽面平行与第一夹紧板1与第二夹紧板2的贴合面。在第一夹紧板1与第二夹紧板2绕第一通孔12轴线转动过程中,平行板索的变形为沿强轴方向的变形,在该方向上,平行板索能够承受较大的变形而不易破坏。在第一通孔12与第二通孔22内穿有第一转轴9,通过第一转轴9将锚头与建筑物连接,以实现沿碳纤维复材的平行板索15强轴方向的转动以及水平错动,避免碳纤维复材的平行板索15出现破坏。
4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轴9的两端还连接有l形板件结构的安装板,如图6所示,第一转轴9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安装板13与第二安装板14,第一安装板13与第二安装板14设置有螺栓过孔。安装板的一端与第一转轴9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过孔与建筑物连接。
43.由于第一夹紧板1与第二夹紧板2上均包含相同的结构特征,因此,为了加工方便,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紧板1与第二夹紧板2互为镜像对称的结构。
4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梁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平行板索15,平行板索1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锚头16与第二锚头17,第一锚头16与第二锚头17均能与建筑物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平行于平行板索15的强轴方向。
45.若第一锚头16与第二锚头17不能相对于建筑物实现转动,如图7所示,在第一锚头16与第二锚头17的实际安装误差相较于设计位置存在安装误差时,则安装后的平行板索15会绕强轴方向弯曲变形。若第一锚头16与第二锚头17能够相对于建筑物实现转动,如图7所示,在第一锚头16与第二锚头17的实际安装误差相较于设计位置存在安装误差时,安装平行板索15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锚头16与第二锚头17的转动,能够避免平行板索15出现绕强轴方向弯曲变形。
4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锚头16与第二锚头17均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中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用于平行板索的锚头,锚头中的夹紧面与平行板索15的宽面接触,并实现对平行板索15的夹紧。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其它能够与建筑物转动连接的锚头作为第一锚头16与第二锚头17,但是为了避免安装误差导致平行板索15出现绕强轴方向的弯曲变形,应使第一锚头16与第二锚头17均能够绕平行于平行板索15强轴方向的轴线进行转动。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