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过道结构及平交道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4493发布日期:2022-11-30 00:0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过道结构及平交道口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平过道结构及平交道口。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车道,以轨道交通为导向引领城市发展的车辆段上盖开发也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这也满足城市土地集约化发展的需求。然而车辆段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问题是进行上盖开发时需要重点解决问题,车辆段的试车线行车速度最高,是盖下最大的振动源,浮置板道床是被广泛采用并行之有效的源强减振措施。
3.平交道口是指车辆轨道与道路的交叉位置,此位置需要设置平过道来保证轨道车辆与道路车辆的平交通行;而试车线是车辆段里最长的线路,往往存在与消防通道交叉的平交道口;
4.在既有的非上盖的普通车辆段中,试车线是碎石道床(非减振道床),平过道位置采用一块定型的与道床同宽度的橡胶道口板铺设于轨道上即可满足消防车平交通行需求。但是,对于以具有减振功能的浮置板道床为主体的试车线,其无道砟且无混凝土长轨枕,在平过道位置,浮置板道床表面难以固定传统的橡胶道口板,此外传统橡胶道口板体积大、质量大,若覆盖在浮置板道床表面,造价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减少平过道结构的造价成本。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过道结构,包括浮置板道床、用于支撑浮置板道床的隔振器;所述浮置板道床上固定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条钢轨;所述浮置板道床的顶面还设有道口板层,所述道口板层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钢轨的钢轨槽,所述钢轨槽内还设有分设在钢轨两侧的弹性嵌条。
7.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道口板层包括三个混凝土道口板,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道口板之间形成所述钢轨槽,两条钢轨分设在两个所述钢轨槽内。
8.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隔振器固定设置在浮置板道床内且其上下两端均贯穿至浮置板道床外;
9.所述隔振器为多个,多个所述隔振器排列形成两排,单排隔振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钢轨的长度方向;
10.两排所述隔振器分别对应两个所述钢轨槽布置,钢轨槽内的其中一个弹性嵌条覆盖在隔振器上。
11.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道口板内配置有第一钢筋结构。
12.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浮置板道床为混凝土材质,其与混凝土道口板之间通过第二钢筋结构连接。
13.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轨道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浮置板道床上的轨枕组;所述轨枕组为与钢轨一一对应的两组且分别位于两个钢轨槽内;单组轨枕组包括多
个轨枕,所述钢轨通过扣件固定在轨枕上;
14.单个隔振器位于相邻两个轨枕之间。
15.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嵌条的靠近钢轨的一侧的下部设有避让扣件的避让凹部。
16.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钢轨的顶面与所述弹性嵌条的顶面平齐,所述弹性嵌条的靠近钢轨的一侧的上部设有避让车轮的避让槽。
17.本实用新型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嵌条的远离所述钢轨的一侧的下部设有向内延伸的导向坡面,导向坡面延伸至所述弹性嵌条的底部。
18.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平交道口,包括如上所述的平过道结构;还包括混凝土基底,所述混凝土基底上形成有容纳槽,所述平过道结构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
19.所述平过道结构在隔振器的作用下与容纳槽之间形成等宽间隙;所述平过道结构的顶面与混凝土基底的顶面平齐且通过密封件连接;
20.所述容纳槽的两端设有开口,所述平过道结构在开口处与浮置板道床段对接。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平过道结构及平交道口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传统的平过道结构的减振部件为橡胶道口板,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减振部件为弹性嵌条,通过只在钢轨槽内设置弹性嵌条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橡胶道口板,在保证平过道结构的减振性能的同时减少了减振部件的用料,有效地降低了平过道结构的造价成本;
22.同时,通过道口板层形成的钢轨槽来安装弹性嵌条,其可保证弹性嵌条的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过道结构应用平交道口上时的结构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交道口的俯视结构图。
26.图中,1、浮置板道床;2、隔振器;3、轨道;31、钢轨;32、轨枕;33、扣件;4、道口板层;5、弹性嵌条;6、混凝土基底;7、密封件;8、浮置板道床段;a、钢轨槽;b、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8.在本实施例中,图1为本实施例的平过道结构应用在曲线段的平交道口上时的结构图;
2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平过道结构,包括浮置板道床1、用于支撑浮置板道床1的隔振器2;所述浮置板道床1上固定设置有轨道3,所述轨道3包括并排布置的两条钢轨31;所述浮置板道床1的顶面还设有道口板层4,所述道口板层4上形成有用于容纳钢轨31的钢轨槽a,所述钢轨槽a内还设有分设在钢轨31两侧的弹性嵌条5。
30.传统的平过道结构的减振部件为橡胶道口板,而在本实施例中,减振部件为弹性嵌条5,通过只在钢轨槽a内设置弹性嵌条5的方式来取代传统的橡胶道口板,在保证平过道结构的减振性能的同时减少了减振部件的用料,有效地降低了平过道结构的造价成本;
31.同时,通过道口板层4形成的钢轨槽a来安装弹性嵌条5,其可保证弹性嵌条5的安装稳定性。
32.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所述道口板层4包括三个混凝土道口板,相邻两个所述混凝土道口板之间形成所述钢轨槽a,两条钢轨31分设在两个所述钢轨槽a内;
33.其中,所述道口板层4也可以只包括两个混凝土道口板,两个混凝土道口板之间形成一个钢轨槽a,两条钢轨31均设置在同一个钢轨槽a内,两条钢轨31之间共用1条弹性嵌条5,或分别对应两个拼接或通过阻隔件隔开的弹性嵌条5,其相对于传统的橡胶道口板,也可以减少造价成本,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而相对于两个混凝土道口板,本实施例采用三个混凝土道口板,可进一步减少造价成本。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振器2固定设置在浮置板道床1内且其上下两端均贯穿至浮置板道床1外;所述隔振器2为多个,多个所述隔振器两排列形成两排,单排隔振器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钢轨31的长度方向;两排所述隔振器2分别对应两个所述钢轨槽a布置,即,隔振器2的上端延伸至钢轨槽a中,钢轨槽a内的其中一个弹性嵌条5覆盖在隔振器2上,拆卸下对应隔振器2的弹性嵌条5即可对隔振器2进行养护或维修工作,结构简单,隔振器2的养护或维修工作便捷;
35.在实际使用时,隔振器2的下端贯穿至浮置板道床1外是起到支撑浮置板道床1的作用。
36.所述浮置板道床1为混凝土材质,其与混凝土道口板一样,是通过浇筑形成的,所述混凝土道口板内配置有第一钢筋结构,而浮置板道床1与混凝土道口板之间通过第二钢筋结构连接,使得浮置板道床1、混凝土道口板的结构更为稳定;
37.具体来说,第二钢筋结构可以为预埋在浮置板道床1内的钢筋或通过植筋的方式固定在浮置板道床1上的钢筋,第二钢筋结构设置在浮置板道床1的与混凝土道口板对应的位置处;在浇筑混凝土道口板的同时掩埋第二钢筋结构,以此使得浮置板道床1与混凝土道口板连接。
38.在本实施例中,图2为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轨道3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浮置板道床1上的轨枕组;所述轨枕组为与钢轨31一一对应的两组且分别位于两个钢轨槽a内;单组轨枕组包括多个轨枕32,所述钢轨31通过扣件33固定在轨枕32上,轨枕32的下部固定在浮置板道床1上,轨枕的上部位于钢轨槽a内;钢轨31、轨枕32、扣件33均设置在钢轨槽a内,便于对钢轨31、轨枕32、扣件33进行养护或维修;
39.单个隔振器2位于相邻两个轨枕32之间,避免轨枕32影响隔振器2的养护或维修工作的进行。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嵌条5为橡胶材质;所述弹性嵌条5的靠近钢轨31的一侧的下部设有避让扣件33的避让凹部,避免与扣件33产生冲突;所述钢轨31的顶面与所述弹性嵌条5的顶面平齐,所述弹性嵌条5的靠近钢轨31的一侧的上部设有避让车轮的避让槽,保证列车车轮能顺利通过;所述弹性嵌条5的远离所述钢轨31的一侧的下部设有向内延伸的导向坡面,导向坡面延伸至所述弹性嵌条5的底部,便于弹性嵌条5的安装;
41.弹性嵌条5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抵紧铁轨槽侧壁,另一侧抵紧铁轨。
42.图3为平交道口的俯视结构图,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平交道口,包括如上所述的平过道结构;还包括混凝土基底6,所述混凝土基底6上形成有容纳槽b,
所述平过道结构设置在所述容纳槽b内;
43.所述平过道结构在隔振器2的作用下与容纳槽b之间形成等宽间隙;所述平过道结构的顶面与混凝土基底6的顶面平齐且通过密封件7连接,密封件7封堵了所述等宽间隙的顶部,可防止异物掉入和废水流入,保证平过道结构的减振性能;
44.所述容纳槽b的两端设有开口,所述平过道结构在开口处与浮置板道床段8对接以使列车通过的轨道3连成整体;
45.具体来说,混凝土基底6延伸形成道路,平过道结构设置在道路与浮置板道床段8的交叉处。
46.在本实施例中,等宽间隙的宽度为30mm;密封件7为玻璃纤维布密封条。
47.在实际应用中,混凝土基底6浇筑时分两部分浇筑,两部分分别为基底部和挡台部,其中,挡台部位两个,基底部和两个挡台部配合形成所述容纳槽b;
48.浇筑时,先浇筑混凝土基底6的基底部,在布置完浮置板道床1、隔振器2、混凝土道口板、轨道3后,再浇筑挡台部,最后再布置弹性嵌条5以及密封件7。
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