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重混凝土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31090发布日期:2023-02-14 16:51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承重混凝土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道路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承重混凝土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2.城市道路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使用较为普遍的是混凝土道路。
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871767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包括设置在路基层上的混凝土层,混凝土层上开设有若干从上贯通至路基层上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粗砂层、土壤层和种植于土壤层上的植被层,植被层的顶端低于混凝土路面的高度。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混凝土层上开设众多的排水通道,虽能够解决路面透水性差的问题,但是会使道路整体的结构强度下降,从而降低道路的承重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升道路的承重能力,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承重混凝土道路结构。
6.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承重混凝土道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承重混凝土道路结构,包括路基层和设置于路基层顶部的透水混凝土层,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网格框架单元,所述透水混凝土层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将若干个网格框架单元连接成一体的连接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能够从透水混凝土层向下渗透进入路基层,从而使道路具有良好的透水性;网格框架单元能够提升透水混凝土层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道路的承重能力;通过连接件将若干个网格框架单元连接成一体,能够便于道路的现场施工。
9.可选的,所述网格框架单元包括固定框架、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所述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交错设置,所述固定框架为四块钢板首尾铰接相连形成的矩形环,所述固定框架的内侧壁间隔开设有用于供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插入的安装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框架由四块首尾相连的钢板形成,能够方便固定框架运输至现场进行施工。第一插片与第二插片与固定框架插接配合,能够方便第一插片与第二插片进行现场组装。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开设有相互插接的插接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第一插片与第二插片相互插接在一起,能够对第一插片和第二插片进行限位,从而提升网格框架单元整体的结构强度。
13.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安装固定在相邻两个固定框架的外侧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将相邻的两个固定框架连接在一起,从而使网格固定框架单元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在浇筑透水混凝土后,能够使透水混凝土层保持较好
的整体性。
15.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燕尾块,所述固定框架单元的外侧壁开设有顶端贯通的燕尾槽,所述燕尾块与燕尾槽插接配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块从上至下插入燕尾槽的内部,能够使连接杆与固定框架稳定连接在一起,从而方便方便道路的施工。
17.可选的,所述网格框架单元的底部间隔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沿水平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路基层的内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能够对透水混凝土层进行支撑,从而能够提升道路的承重能力。
19.可选的,所述路基层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粗砂层、碎石层和土壤层,所述支撑板抵接于碎石层的顶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层的流动性较差,将支撑板抵接在碎石层上,能够阻止支撑板发生沉降,从而提升支撑板的支撑效果。
21.可选的,所述支撑板呈圆弧状,所述支撑板形成的槽口竖直朝下。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板设置成开口向下的圆弧状,使得支撑板的抗沉降效果更加,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道路的承重能力。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4.1.通过网格框架单元的设置,网格框架结构能够加强透水混凝土层整体的强度,从而提升道路的承重能力;
25.2.通过支撑板的设置,支撑板能够对透水混凝土层进行支撑,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道路的承重能力。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施例中隐藏透水混凝土层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安装槽的爆炸示意图;
29.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施例中体现连接槽的爆炸示意图;
31.图6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支撑板与碎石层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路基层;11、粗砂层;12、碎石层;13、土壤层;2、透水混凝土层;3、网格框架单元;31、固定框架;32、第一插片;33、第二插片;34、安装槽;35、插接槽;36、燕尾槽;37、连接槽;4、连接件;41、连接杆;42、燕尾块;5、支撑杆;6、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承重混凝土道路结构。参照图1,高承重混凝土道路结构包括路基层1和设置在路基层1顶部的透水混凝土层2。路基层1包括由上至下分布的粗砂层11、碎石层12和土壤层13;透水混凝土层2由透水混凝土浇筑形成,道路在使用时,雨水能够透过透水混凝土层2向下渗透进入路基层1。
35.参照图1和图2,透水混凝土层2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网格框架单元3,若干个网格框架单元3呈矩形阵列排布,透水层的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将若干个网格框架单元3连接成一体的连接件4,连接件4将若干个网格框架单元3连接成一体后,再将网格框架单元3浇筑在透水混凝土层2的内部,从而能够提成透水混凝土层2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道路的承重能力。
36.参照图2和图3,网格框架单元3包括固定框架31、第一插片32和第二插片33。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框架31的整体呈矩形环状结构,且固定框架31由四块竖向放置的矩形钢板首尾铰接相连形成。第一插片32和第二插片33呈矩形板状,第一插片32与第二插片33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同时第一插片32与第二插片33垂直连接在一起。固定框架31的内侧壁开设有截面为矩形的安装槽34,安装槽34的顶端贯通,使得第一插片32和第二插片33的端部均能够沿竖向插入对应的安装槽34内部。
37.第一插片32和第二插片33上均间隔开设有插接槽35,第一插片32和第二插片33通过插接槽35对应插接在一起;多个第一插片32和多个第二插片33交错插接在一起后,第一插片32和第二插片33的整体呈矩形的网格结构。
38.参照图2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为矩形状的连接杆41,且连接杆41沿水平方向放置。固定框架31的外侧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燕尾槽36,燕尾槽36位于固定框架31的中部位置,且燕尾槽36的顶端贯通。连接杆41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燕尾块42,燕尾块42与燕尾槽36插接配合,从而能够将相邻两个固定框架31连接固定在一起。
39.参照图3和图5,网格框架单元3的底部间隔设置有圆柱状的支撑杆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5设置有四根,且四根支撑杆5沿矩形阵列分布。支撑杆5的顶端的外侧壁具有螺纹,固定框架31的底端开设有连接槽37,支撑杆5与连接槽37螺纹配合。
40.参照图5和图6,支撑杆5的底端焊接固定有圆弧状的支撑板6,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6呈半球状,且支撑板6的开口竖直朝下。支撑板6的底端抵接在碎石层12的顶端,从而能够对固定框架31进行支撑。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承重混凝土道路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42.道路在施工时,首先在土壤层13的顶部铺设碎石层12,接着将支撑柱固定框架31底端,并将支撑板6水平放置在碎石层12的顶端;其次通过连接杆41将相邻两个固定框架31连接在一起,从而将多个网格框架单元3连接呈一个整体;随后在碎石层12的顶部铺设粗砂层11进行找平,使得固定框架31的底端与粗砂层11的顶端平齐;然后将第一插片32和第二插片33插接在一起,并将第一插片32和第二插片33插接安装在固定框架31的内部;最后在粗砂层11的顶端浇筑透水混凝土,使得透水混凝土没过固定框架31的顶端,从而将网格框架单元3浇筑在透水混凝土层2的内部。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