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53825发布日期:2023-05-05 16:10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施工,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


背景技术:

1、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国内城市有三分之二以上存在水资源急缺引发的畸旱畸涝问题,然而传统城市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的建设模式,对于雨水资源的收纳、蓄积和利用考虑不足,造成雨水资源白白浪费。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水,往往造成逢雨必涝且旱涝急转,给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用于解决雨水资源白白浪费以及城市排水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沿道路方向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循环设有绿化带和蓄排水结构;相邻两绿化带在蓄排水结构底部相连,构成下沉式绿化带;

4、蓄排水结构与车道和人行道之间上部均设置有开孔式路缘石,下部均设置有防渗层;

5、蓄排水结构包括碎石盲沟、圆形溢流雨水口、毛石、透水土工布以及雨水连接管;碎石盲沟位于两绿化带之间,其内填充有碎石层;圆形溢流雨水口设在碎石盲沟中心部位,圆形溢流雨水口下部穿过碎石盲沟置于下沉式绿化带内;毛石位于绿化带和碎石盲沟之间上部,透水土工布位于绿化带和碎石盲沟之间下部;相邻两个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纵向排水管相连,单个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连接管与外部市政管排水网相连。

6、按上述技术方案,绿化带采用中间下凹布设,最低处位于车道和人行道的中间部位,绿化带的宽度范围为180~220cm。

7、按上述技术方案,开孔式路缘石的长度为0.8~1.5m。

8、按上述技术方案,防渗层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水泥砂浆、沥青和防渗土工膜;水泥砂浆为1~4cm厚的m5水泥砂浆。

9、按上述技术方案,碎石盲沟间隔距离为25~35m,顶面俯视样式为s型曲线,底部成下凹型,沿道路方向顶面宽度为100~200cm。

10、按上述技术方案,碎石层材质为级配碎石。

11、按上述技术方案,毛石的直径范围为20~30cm,且毛石大部分埋在碎石盲沟的碎石层内,上部高出碎石层和下沉式绿化带4~8cm。

12、按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连接管倾斜布设,较低一端设在与外部市政管排水网相连处,雨水连接管坡度的范围为2%~3%。

13、按上述技术方案,圆形溢流雨水口包括圆形溢流雨水篦子和井室,圆形溢流雨水篦子设于井室顶部,且圆形溢流雨水篦子侧部被碎石盲沟内碎石层的碎石所包围。

14、按上述技术方案,圆形溢流雨水篦子顶部高出碎石盲沟4~6cm;井室底部设有20~40cm的沉泥空间。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6、1、沿车道方向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循环设有绿化带和蓄排水结构,将雨水逐级分流;在降雨量小时实现对雨水自然积存,节约绿地灌溉用水,储蓄降水和路面径流,补充土壤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在降雨量大且超过绿化带和蓄排水结构的雨水积存能力后,雨水通过蓄排水结构的溢流雨水口快速排入市政管网;通过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和利用比例,而且还可以起到防止城市内涝和降尘美化环境的效果。

17、2、毛石和溢流雨水口的设计对下沉式绿化带的纵向来水具有消能作用,碎石盲沟中的碎石层和溢流雨水口的设计对人行道和车行道的横向来水有消能作用;而且碎石盲沟中的碎石层和溢流雨水口的沉泥设置对下沉式绿化带的纵向来水、下渗来水以及人行道和车行道的横向来水具有净化作用。

18、3、降雨量较少时,开孔式路缘石可以让人行道和机动车道汇集的表面径流进入碎石盲沟,通过碎石盲沟的碎石净化,最后通过碎石盲沟侧壁的透水土工布完成对绿化带进行有效补水。

19、4、本下沉式绿化带结构适用于对现有道路的绿化带进行改造利用,既可以避免对人行道和车道进行不必要的破坏,也不影响绿化带内高大乔木等植物的种植。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道路方向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循环设有绿化带和蓄排水结构;相邻两绿化带在蓄排水结构底部相连,构成下沉式绿化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绿化带采用中间下凹布设,最低处位于车道和人行道的中间部位,绿化带的宽度范围为180~22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开孔式路缘石的长度为0.8~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渗层从上往下依次包括水泥砂浆、沥青和防渗土工膜;水泥砂浆为1~4cm厚的m5水泥砂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碎石盲沟间隔距离为25~35m,顶面俯视样式为s型曲线,底部成下凹型,沿道路方向顶面宽度为100~20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碎石层材质为级配碎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毛石的直径范围为20~30cm,且毛石大部分埋在碎石盲沟的碎石层内,上部高出碎石层和下沉式绿化带4~8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雨水连接管倾斜布设,较低一端设在与外部市政管排水网相连处,雨水连接管坡度的范围为2%~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圆形溢流雨水口包括圆形溢流雨水篦子和井室,圆形溢流雨水篦子设于井室顶部,且圆形溢流雨水篦子侧部被碎石盲沟内碎石层的碎石所包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圆形溢流雨水篦子顶部高出碎石盲沟4~6cm;井室底部设有20~40cm的沉泥空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市政道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沿道路方向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循环设有绿化带和蓄排水结构;相邻两绿化带在蓄排水结构底部相连,构成下沉式绿化带;蓄排水结构包括碎石盲沟、圆形溢流雨水口、毛石、透水土工布以及雨水连接管;碎石盲沟位于两绿化带之间,圆形溢流雨水口下部穿过碎石盲沟置于下沉式绿化带内;相邻两个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纵向排水管相连,单个圆形溢流雨水口通过雨水连接管与外部市政管排水网相连。本技术的下沉式绿化带结构在降雨量小时通过绿化带和碎石盲沟实现对雨水自然积存;在降雨量大且超过绿化带和蓄排水结构的雨水积存能力后,雨水通过蓄排水结构的圆形溢流雨水口快速排入市政管网。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周旭,陈伟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冶南方城市建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