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树脂轨枕道岔道床的轨道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91262发布日期:2023-12-15 09:39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树脂轨枕道岔道床的轨道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轨道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树脂轨枕道岔道床的轨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为方便市民出行方便,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城市轨道交通均设置为多线相交的换乘方式,换乘节点作为重要客运枢纽,通过互相接运,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强大的优势,换乘线路间均设置联络线或预留后期规划接驳条件将两条地铁线路相连接,以尽可能的做到各线路工程车、钢轨打磨车、备品备件等材料资源利用最大化。

2、换乘线路间均设置联络线或预留后期规划接驳条件将两条地铁线路相连接,目前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3、①城市发展规划阶段若提前规划多条线路换线互通,采用以道岔形式进行预留接驳,并采用钢筋混凝土岔枕整体道床或碎石道床。

4、②当已开通线路设计阶段未考虑接驳条件,后期城市发展规划需新增换乘接驳条件,需将已开通运营线路进行改造。

5、③以往线路多采用钢筋混凝土轨枕式整体道床或碎石道床。

6、以上方式存在的影响:

7、①城市发展规划阶段若提前规划多条线路换线互通,并在当期施工阶段安装道岔为后期预留接驳条件,该部位设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道床或碎石道床,当期线路开通运行时预留接驳线路尚未开通,仅直股或曲股运行对道岔的磨损及其严重,线路运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道岔的日常维护费用较大,成本较高。

8、②当已开通线路设计阶段未考虑接驳条件,后期城市发展规划需新增换乘接驳条件,需将已开通运营线路进行改造,对既有线路钢轨进行拆除及对混凝土结构整体道床进行凿除外运,并重新安装道岔及混凝土道岔整体道床等接驳线路,改造期间需进行既有线要点施工,运营线路内改造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且改造工作效率低下,周期较长,改造费用高。

9、③运营期改造需利用运营单位轨道工程车在线路上行驶进行材料的运输,会长时间占用轨行区资源,对运营维保人员日常巡检及维保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10、④改造时需凿除既有混凝土道床,凿除期间扬尘较大,尤其地下线密闭空间改造,通风效果差,对轨行区污染较为严重,改造阶段需不定期的对轨行区进行全断面冲洗清理。

11、所以,现急需一种树脂轨枕道岔道床的轨道施工方法,若后期需要与其他线路进行接驳,无需对既有道床进行凿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脂轨枕道岔道床的轨道施工方法,解决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建设造成提前规划资源浪费或后期改造施工复杂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一种树脂轨枕道岔道床的轨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施工准备;

5、s2、道岔及轨排组装;s201、基底处理;s202、测设基标;s203、树脂轨枕、道岔及扣件散布;s204、道岔及轨排组装、架设;

6、s3、道床钢筋混凝土施工;s301、钢筋绑扎、焊接;s302、模板安装加固;s303、轨道调整、状态检查;s304、道床混凝土浇筑;s305、模板拆除;

7、s4、树脂轨枕的保养维修。

8、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中,施工准备包括,s101、熟悉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相应规范,进行图纸会审,参加设计交底;

9、s102、依据试验检测管理办法,做好试验仪器检定校准,混凝土配合比验证及树脂轨枕检测工作;

10、s103、线路调线调坡后,进行cpⅲ测量控制网测量,测量成果经报审批准后使用;

11、s104、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需求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材料物资,提前进行检查、记录;

12、s105、组织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做好进场检验和验收;

13、s106、组织树脂轨枕进场,经进场检验合格后在场地内存放;

14、s107、编制施工方案,报业主和监理审批;

15、s108、编制树脂轨枕作业指导书,完成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16、s109、完成井口上下通道、洞内照明和施工用电的安装,架设混凝土输送下料管道。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中,s201、基底处理包括矩形隧道整体道床施工前表面凿毛,凿毛深度为5~10mm,凿毛痕的间距为30~50mm,凿毛率不小于90%,道岔整体道床区域凿毛见新率不小于50%,呈梅花形布置。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凿毛施工过程中,遇到土建单位结构堵漏部位应避开,堵漏段200mm范围内严禁凿毛;

19、凿毛完成后,对产生的混凝土碎屑清理、装袋,并用高压风或水清理基底,若用水冲洗则在冲洗后应处理凿毛小孔内积水。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中,s202、测设基标包括测量队依据要求对线路基标进行测设,铺轨基标设置于行车方向右侧,控制基标在直线上每120m设置1处,曲线上每60m设置1处,各要素点处设置1处,加密基标直线上每6m设置一处,曲线上每5m设置1处,在道岔区岔前、岔心、岔尾各设置一处,并对每根树脂轨枕的两端中线进行测量放样。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中,s204、道岔及轨排组装、架设的步骤是首先按照测量放样的点位将树脂轨枕依照图纸顺序从小里程至大里程进行摆放,再将钢轨、道岔移至设计线路位置后进行组装连接,然后用起道机顶起钢轨,将树脂轨枕移正,放入轨下绝缘垫板、铁垫板,按照标记点位将扣件组装至道岔及钢轨上,落下起道机,确保扣件位置正确,并再次对道岔及线路所有数据进行调整;

22、线路调整完成后再对树脂轨枕进行准确摆放定位,道岔直股侧利用线绷直,保证直股侧树脂轨枕边缘在同一直线上且距离线路中心1150mm,且1号树脂轨枕位置一定要根据岔前桩位置准确定位,摆放时,需保证树脂轨枕平整无晃动;若结构底面不平整,则采用方木调平树脂轨枕;

23、利用钢角尺和钢尺定出枕木中心位置及位置,用记号笔画好位置计点a;

24、根据扣件尺寸图及现场铁垫板安装位置用记号笔标出孔位中心点沿线路方向至点a距离45mm的定点b及b’;

25、根据扣件尺寸图及现场铁垫板安装位置用记号笔标出定点b及b’线路中线横向移动365mm的定点c及c’,并复核左右线c-c、c’-c’的距离1147.7mm;

26、根据点b及b’、c及c’位置进行钻孔,钻孔必须垂直树脂轨枕,钻孔角度不得偏移或者错位;

27、钻孔直径为18mm,钻孔深度为135mm-140mm,在钻头上绑扎红色胶带定位钻孔深度。

28、钻孔完成后将已组装完成后的轨排采用螺旋道钉拧入树脂轨枕孔内,连接为一个整体。

29、在一些实施例中,钻孔时需确保道钉孔的垂直度,上下偏斜角≤2°;

30、钻孔时使用吸尘器将钻孔过程中的碎屑清除,钻孔后将孔中的碎屑清除干净;

31、螺旋道钉安装完成后进行拉拔试验,单个螺旋道钉的拉拔强度不小于60kn,抽检3根。

32、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中,s301、钢筋绑扎、焊接的步骤包括钢筋采取在洞外下料加工,洞内绑扎的作业方式布设;

33、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安装施工,铺设道床底层钢筋网片,采用在底板边面弹墨线,以控制钢筋位置,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进行绑扎或搭接焊接;道岔就位后进行纵向钢筋焊接,并根据设计要求设立伸缩缝位置并进行防迷流钢筋焊接。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中,s302、模板安装加固的步骤包括依据道岔区整体道床图分出道岔区、道床块,按照设计要求以岔位桩为基准在结构底板上弹出模板线,用模板夹将定尺长的钢模板进行连接,端头处采用木模板;道床块结构缝处设道床伸缩缝,道床伸缩缝宽20mm,以沥青木板形成并以沥青麻筋封顶。

35、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中,s304、道床混凝土浇筑的步骤包括浇筑前道床内的混凝土杂质和垃圾的清理,钢筋位置的调整,道床模板的安装及加固,并进行道床浇筑前的隐蔽检查与轨道状态的最终检查,经监理验收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施工;

36、整体道床所需混凝土为商品混凝土;混凝土从搅拌站运送至施工作业面,采用地泵进行道床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浇筑前对到场混凝土进行坍落度试验,并应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得大于30℃,并在浇筑前用彩条布对钢轨进行覆盖,用塑料袋对扣件端子等进行包裹保护;

37、浇筑过程中采用插入式振捣棒进行捣固,并不得碰撞钢轨、模板、轨架工装;

38、混凝土浇筑后根据初凝时间对道床表面进行抹平压光,抹面次数不少于三次;一般减振地段道床轨下部分道床面比钢轨轨底低70mm,中等减振地段道床轨下部分道床面比钢轨轨底低不小于70mm,道床中心850mm范围内道床顶面与树脂轨枕顶面平齐,道床两侧向侧式水沟方向设2.5%的排水横坡;

39、在道床混凝土浇筑2小时后,道床面已逐渐初凝,进行最后一次收面;混凝土终凝后喷洒养护液或洒水进行养护,浇筑完成后对钢轨、扣件进行清理。

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41、本发明采用树脂轨枕形成的一整套轨道施工方法,在建成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节点后,后期需要与其他线路进行接驳,无需对既有道床进行凿除,可在现有树脂轨枕顶部直接开螺栓安装孔,并更换加装一组道岔即可完成接驳线路的联通,方便快捷,极大的缩短了改造工期,降低对运营线路的风险隐患;运营期改造期间减少施工工序,极大的缩短了占用轨行区资源时间,进一步确保运营维保人员日常巡检及维保工作,降低安全隐患;改造期间只需更换钢轨及道岔,无需对混凝土进行破除,不会产生扬尘污染,无需对轨行区进行全面冲洗,极大的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施工成本;极大减少了作业人员的重体力劳动,有利于人员身体健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