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高架匝道改造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044987发布日期:2024-02-20 20:40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高架匝道改造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高架匝道改造,具体为一种城市高架匝道改造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高架桥,又称空中道路,高架路就是将道路架空建设。受地面因素影响,无法在原地面修建桥(路)而设计的桥梁,它一般出现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常运用于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

2、目前高架桥使用的箱梁均是预制的,方便高架桥的快速制造,高架匝道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将匝道箱梁吊起,并与高架箱梁连接,最后将连接后匝道箱梁的底部再次浇注支撑柱即可,但是匝道箱梁在起吊的过程中,由于匝道箱梁是倾斜的,因此在起吊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滑动,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高架匝道改造的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匝道箱梁在起吊的过程中,由于匝道箱梁是倾斜的,因此在起吊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滑动,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城市高架匝道改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5、s1、首先工作人员在匝道箱梁的前后两侧安装固定底脚,当固定底脚安装完成后,在固定底脚的上方固定起重架,当起重架安装完成后,将起重机固定在起重架的顶部,最后将起吊钩安装在起重机上;

6、s2、之后在匝道箱梁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凿除两个安装孔,之后在安装孔内安装定位阻挡件,定位阻挡件安装完成后对定位阻挡件的稳定性进行测试;

7、s3、之后将起吊用的钢丝绳穿过通侧两个定位阻挡件的中间,并且将钢丝绳挂在起吊钩上;

8、s4、钢丝绳安装完成后将匝道箱梁两端的连接支点进行切割,使匝道箱梁两端与原来的支撑柱分离;

9、s5、匝道箱梁分离后,启动起重机,并且将匝道箱梁吊起,当匝道箱梁与原高架箱梁、新高架箱梁对齐后,将支撑横柱插入插孔的内部,使支撑横柱位于匝道箱梁的下方,并且对匝道箱梁进行支撑;

10、s6、在匝道箱梁下方的支撑柱进行拆除,并且重新浇注,当浇注后的支撑柱完全可以投入使用后,将支撑横柱从插孔的内部拔出;

11、s7、将匝道箱梁左右两侧与原高架箱梁、新高架箱梁的连接处进行修补,最后将钢丝绳、起吊钩、起重机、起重架和固定底脚依次拆除即可。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托盘,并且托盘为混凝土预制件。

13、优选的,所述新高架箱梁与原高架箱梁处于同一高度设置。

14、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并且等距离设置。

15、优选的,所述起重架的宽度大于匝道箱梁的宽度。

16、优选的,所述起吊钩上设置有防脱落的自锁结构。

17、(三)有益效果

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高架匝道改造的施工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发明,通过在匝道箱梁的底部开设安装孔,之后在安装孔的内部设置定位阻挡件,便于对起吊用的钢丝绳进行定位,有效解决匝道箱梁在起吊过程中容易发生滑动的问题,提高匝道改造的安全性。

20、2、本发明,通过在起重架设置插孔和支撑横柱,便于将起吊后的匝道箱梁进行支撑,提高匝道箱梁的稳定性,同时方便匝道箱梁下方支撑柱的浇注,此过程不需要将匝道箱梁放置在旁边的道路上影响交通。



技术特征:

1.一种城市高架匝道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高架匝道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托盘,并且托盘为混凝土预制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高架匝道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高架箱梁(3)与原高架箱梁(1)处于同一高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高架匝道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并且等距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高架匝道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架(7)的宽度大于匝道箱梁(2)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高架匝道改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钩(9)上设置有防脱落的自锁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高架匝道改造的施工方法,涉及高架匝道改造技术领域。该城市高架匝道改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首先工作人员在匝道箱梁的前后两侧安装固定底脚,当固定底脚安装完成后,在固定底脚的上方固定起重架,当起重架安装完成后,将起重机固定在起重架的顶部,最后将起吊钩安装在起重机上;S2、之后在匝道箱梁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凿除两个安装孔,之后在安装孔内安装定位阻挡件,定位阻挡件安装完成后对定位阻挡件的稳定性进行测试。通过在匝道箱梁的底部开设安装孔,之后在安装孔的内部设置定位阻挡件,便于对起吊用的钢丝绳进行定位,有效解决匝道箱梁在起吊过程中容易发生滑动的问题,提高匝道改造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军,刘玮,凡子义,田祁零,陈超,杨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