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半透性透水路面渗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81033发布日期:2023-05-07 00:0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半透性透水路面渗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市政园林工程,具体是一种海绵城市半透性透水路面渗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透水混凝土被较多的用于城市环境中的透水路面系统。 目前,透水混凝土主要用于人行道、车道、停车场和其他轻型平台。其应用主要集中于对雨水疏导管理,以使路面系统能及时排除路面系统表层水,因此也受到降雨量较多地区的青睐。透水混凝土能自由地将径流渗入基层,并逐渐渗入下层土壤或下水道系统。全球许多城市对透水路面的需求在上升。我国在海绵城市规划中使用了透水混凝土,以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洪水和排水系统超载问题。

2、尽管透水混凝土在海绵城市的路面排水工作中有诸多优秀的表现,但是他却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就是透水混凝土的路面承重问题。目前的透水混凝土路面多为轻型荷载路面,路面承重能力十分有限。导致路面承重有限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材料原因,一个是结构原因。

3、透水混凝土原理是无细骨料、孔隙率大,表面呈现均匀分布的孔,粗骨料粒径越小,孔径越小,表面越美观。但透水性相对较小,根据这个原理,路面结构设计分为 2 层,即透水面层和透水基层,透水面层采用粒径较小的粗骨料,透水底层采用的骨料粒径较大。这就表现出了透水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的差异性。传统混凝土要求尽可能的减少孔隙,而透水混凝土为了加强其透水性则要加强这种孔隙系统,于是在材料的配比上去掉了细骨料,如此便大大减小了其承重能力。

4、在结构方面,由于透水混凝土施工的固有结构为土壤层、碎石层、透水基层、透水面层。这种结构没有单独的承重层,这就导致了透水基层成为了承重层,而透水混凝土层本身多孔隙的材料结构不利于承重,所以透水混凝土的结构就导致了透水混凝土路面的承重能力十分有限,以上是透水混凝土路面的介绍。

5、为解决上述的透水混凝土路面多为轻型荷载路面,路面承重能力十分有限的问题,国内外透水混凝土路面技术的快速增长促使越来越多针对透水混凝土材料本身及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研究的开展,以提高透水混凝土结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等,其中有一种技术是仅从混凝土的结构上考虑,在透水基层与碎石层之间,做一层混凝土承重层,这种做法叫半透性透水路面。

6、本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半透性透水路面的:1.半透性透水路面存在渗水能力不足的问题。原有工艺通过打孔向土壤层进行渗水,渗水效率低,渗水量小。而且当孔洞附近土壤吸收过多水分之后,渗水的效力会进一步下降。2.原有工艺在路面最低点打孔进行渗水的方法,仅仅具有渗水功能,当水量较大时,无法进行有效排水。3.原有的工艺在孔洞发生堵塞时,需将沥青层挖开进行疏通。疏通完毕后,再进行孔洞的沥青面层修复,养护疏通工作十分复杂。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城市半透性透水路面渗排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海绵城市半透性透水路面渗排水装置,包括渗水装置,渗水装置内设有与渗水装置同轴的圆柱形的空腔,所述空腔上方为用于支撑沥青面层的顶托,顶托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用于将混凝土承重层的水收集到渗水装置中的顶托排水孔;所述空腔与渗水装置侧面之间设有管状孔,管状孔外侧为外壳,管状孔与空腔之间为内壳,外壳与内壳用于支撑顶托,填充渗水绵放置于所述管状孔中,填充渗水绵用于将渗水装置内的水均匀地渗入土壤层;外壳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用于将渗水装置内收集的水渗透到土壤层中的外壳排水孔,内壳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用于将渗水装置内收集的水渗入填充渗透棉中的内壳排水孔;顶托表面转动连接提环;所述渗水装置通过渗溢阀向外连接溢流管,还包括沥青隐藏排水井盖,沥青隐藏排水井盖安装在顶托上方。

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的厚度均为2-3mm,所述填充渗水绵的厚度为5-10mm。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状孔贯穿所述顶托使所述填充渗透棉可以拆卸更换。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渗溢阀为上长下短结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沥青隐藏排水井盖通过圆板分隔为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上层结构包括钢圈,钢圈内填充沥青层,下层结构为使混凝土承重层的水进入顶托排水孔的透水层,透水层包括一圈一体铸造在钢圈上的小型钢柱。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集合了排水与渗水两大功能。可通过溢流管直接排水,大大加强了排水的速度与水量;另外通过设置渗水装置延长了渗水深度,且通过内壳排水孔使水渗入渗水绵,渗水绵进而通过外壳排水孔将水有效渗入土壤层中,内壳排水孔和外壳排水孔都均匀遍布在渗水装置上,扩大了渗水面积。有效增强了半透混凝土的渗水功能,弥补了半透性透水路面渗水能力不足的缺点。2.沥青隐藏排水井盖的上层结构通过沥青层以及钢圈对孔洞边缘的混凝土透水面层形成有力支撑,防止面层下陷,同时下层结构不影响此处的正常排水。3.当孔洞发生堵塞时,只需打开沥青隐藏排水井盖,提出渗水装置进行检查维护以及渗水绵的更换,养护疏通便利。4.通过渗溢阀的使用,成功实现了排水工作中的功能分层。渗水和排水两个功能依次进行,互不影响。本渗溢阀上长下短,结构贴合溢流管以及渗水装置的溢水孔。安装后,当渗水装置内水量较小进行渗水工作时,渗溢阀上方较长的结构可挡住下落的水,有效避免水顺着管壁流入溢流管中。当装置内水量较大形成积水至水位到达渗溢阀处时,水通过溢流管流出,渗溢阀不影响溢流管正常排水。5.采用可替换的填充渗水绵,可以更加方便进行维修更换从而保证后期工程运维过程中道路结构的渗水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海绵城市半透性透水路面渗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渗水装置,渗水装置内设有与渗水装置同轴的圆柱形的空腔,所述空腔上方为用于支撑沥青面层的顶托,顶托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用于将混凝土承重层的水收集到渗水装置中的顶托排水孔;所述空腔与渗水装置侧面之间设有管状孔,管状孔外侧为外壳,管状孔与空腔之间为内壳,外壳与内壳用于支撑顶托,填充渗水绵放置于所述管状孔中,填充渗水绵用于将渗水装置内的水渗入土壤层;外壳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用于将渗水装置内收集的水渗透到土壤层中的外壳排水孔,内壳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用于将渗水装置内收集的水渗入填充渗透棉中的内壳排水孔;顶托表面转动连接提环;所述渗水装置通过渗溢阀向外连接溢流管;还包括沥青隐藏排水井盖,沥青隐藏排水井盖安装在顶托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半透性透水路面渗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的厚度均为2-3mm,所述填充渗水绵的厚度为5-1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半透性透水路面渗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孔贯穿所述顶托使所述填充渗透棉可以拆卸更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半透性透水路面渗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溢阀为上长下短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半透性透水路面渗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隐藏排水井盖通过圆板分隔为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上层结构包括钢圈,钢圈内填充沥青层,下层结构为使混凝土承重层的水进入顶托排水孔的透水层,透水层包括一圈一体铸造在钢圈上的小型钢柱。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市政园林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海绵城市半透性透水路面渗排水装置,包括渗水装置,渗水装置顶部为顶托,顶托上设有用于将混凝土承重层的水收集到渗水装置中的顶托排水孔;所述空腔与渗水装置侧面之间设有管状孔,管状孔外侧为外壳,管状孔与空腔之间为内壳,外壳与内壳用于支撑顶托,用于将渗水装置内的水渗入土壤层的填充渗水绵放置于所述管状孔中;外壳上设有用于将渗水装置内收集的水渗透到土壤层中的外壳排水孔,内壳上设有用于将渗水装置内收集的水渗入填充渗透棉中的内壳排水孔;所述渗水装置通过渗溢阀向外连接溢流管;还包括安装在顶托上方的沥青隐藏排水井盖。本技术解决了半透性透水路面渗水能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倪守增,赵方胤,董勇男,董林燕,庞衍同,段晓旭,杨欣,李建峰,孙德宁,林文栋,刘彦超,陈康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汇友市政园林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