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96133发布日期:2023-09-27 19:0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检测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1、路面表面的构造深度也叫路面纹理深度,是路面粗糙度的重要指标,是指一定面积的路表面凹凸不平的开口孔隙的平均深度,主要用于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排水性能及抗滑性。路面构造深度检测通常是将细砂铺在路面上,计算嵌入凹凸不平的表面空隙中的砂的体积与覆盖面积之比,从而求得路面构造深度。

2、目前,路面构造深度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3、一、人工铺砂法,适用于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使用方法为:在路面上每隔3~5m选择三个测点,使用25ml量桶将粒径为0.15~0.3mm的量砂在路面上摊铺成圆形,然后量取圆形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平均值。该方法可操作性强,但缺点是测量精度较低,误差较大,且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不适用于较长距离的沥青路面构造深度检测。

4、二、电动铺砂法,从除了上述人工铺砂法适用范围外,还可以专用于机场跑到检测,其操作方式为:粒径为0.15~0.3mm的量砂沿着5cm沙漏边摊铺,量取其摊铺长度,根据摊铺的量砂体积(50ml)得出摊铺厚度,依据公式计算出构造深度,每隔3~5m选取3个测点,最后取平均值。电动铺砂法操作性和实用性强,且工作效率高,因此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该仪器属于精密仪器,常会因使用频率较高而出现故障,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5、三、车载式激光构造深度测定仪,该仪器主要由激光测距装置和距离传感装置构成,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控制,得到数据,获得构造深度,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都很高,然而,该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对技术人员专业性要求高,更适合长距离路面测量,应用范围不广。

6、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例如,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路面构造深度测定装置,包括框体,框体的顶部安装有漏斗,漏斗的底部安装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框体的内部底端,框体的内部且位于连接管的外侧边套设有活动套,活动套的外侧边套设有齿轮一,齿轮一的两侧边均啮合连接有与齿轮一相适配的齿轮二,齿轮二远离齿轮一的一侧边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远离齿轮二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框体的外侧边,转动杆远离齿轮二的一端安装有转动块,且刮板位于连接管的下方;该装置能够在测量时更好的路面进行摊平操作,操作简单,便于能够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在进行路面构造深度测定时不便于更好的将路面摊平的问题,解决了人工铺砂存在的缺陷。然而,采用该装置需要手动转动转动块来间接带动刮板摊平细砂,比较费力,自动化程度不够高;另外,该装置中漏沙的连接管位于刮板的上方,这样漏沙过程中部分细沙会停留在刮板上,若不将此部分细沙从刮板上扫到地面上,可能会影响测量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路面构造深度测定装置需要手动操作摊平细砂,自动化程度不高,以及可能会有细砂残留在刮板,影响测量精度等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包括铺砂筒、注砂管、铺砂板;

3、所述铺砂筒包括圆柱形筒体、环形筒座和筒盖,所述筒座位于筒体下端,筒座与筒体同轴且内径大小一致,所述筒盖可盖合在筒体上;

4、所述注砂管竖向且偏心设置在筒体中,所述铺砂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注砂管的下端外壁上,且所述铺砂板的下表面低于所述注砂管的下端管口,所述铺砂板与所述圆柱形筒体、环形筒座的内壁均为转动连接;

5、所述筒盖上设有送砂机构,所述送砂机构包括漏斗、安装在所述漏斗下端的送砂管,所述注砂管的上端与所述送砂管转动连接;

6、所述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注砂管或铺砂板转动的动力机构。

7、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用量筒取一定量的细砂,将细砂倒至漏斗内,细砂沿送砂管、注砂管落到路面上的测量点上,然后通过动力机构转动注砂管,从而带动铺砂板摊平细砂,或然后通过动力机构直接推动铺砂板,摊平细砂。

8、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注砂管与送砂管转动连接,因此动力机构可以驱动注砂管或铺砂板转动;通过动力机构驱动注砂管或铺砂板转动,摊平细砂,无需手动操作驱动铺砂板旋转以摊平细砂,更省时省力;同时,注砂管偏心设置在筒体中,保证铺砂板能将落到路面上的细砂完全摊平,铺砂板固定连接在注砂管的下端外壁上,且铺砂板的下表面低于注砂管的下端管口,这样保证细砂全部漏到路面上,避免铺砂板上或注砂管中有细砂残留,从而影响测量精度。

9、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连杆、安装在连杆远离电机输出轴一端的第一锥齿轮,所述注砂管上安装有与其同轴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启动电机,电机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驱动注砂管转动,进而带动铺砂板摊平细砂。

10、进一步,所述电机安装在环形筒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伸入所述筒体中与所述连杆同轴连接,或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水平设置,所述连杆伸出所述筒体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将电机安装在筒体外,环形筒座上,便于对电机进行检修。

11、进一步,所述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还包括支座和滑动连接在支座上的升降座,所述支座设置在环形筒座上,所述升降座可在支座上竖向滑动,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升降座上;所述筒体上开设有竖向滑槽,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或所述连杆滑动连接在竖向滑槽中;所述注砂管上同轴设置有环形滑座,所述环形滑座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连杆远离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插入环形凹槽中,并与环形凹槽滑动连接;所述注砂管与所述送砂管竖向滑动连接,所述铺砂板与所述圆柱形筒体、环形筒座的内壁均为竖向滑动连接。原始状态时,铺砂板悬空,位于预设高度位置,即与路面具有一定的高度差;细砂注入后,驱动升降座沿支座向下滑动,电机、电机输出轴、连杆同步向下运动,由于连杆远离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插入环形凹槽中,因此连杆向下运动时会通过环形凹槽带动注砂管向下运动,进而使铺砂板接近路面,或与路面相抵,这样可以驱动铺砂板上下运动,实现铺砂板高度位置的调整,以便于更好的注砂和铺砂。

12、进一步,所述筒盖上设有观察区。

13、进一步,所述观察区为镂空状,或由透明玻璃或塑料制成,这样无需打开筒盖,即可观察路面上的细砂是否铺平。

14、进一步,所述筒体与筒座一体成型。

15、进一步,所述筒座底部设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由橡胶制成。

16、进一步,所述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筒座上,并与所述电机相对设置。配重块的设置是为了平衡电机的重量,提高筒座及整个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放置在路面上的平稳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铺砂筒、注砂管、铺砂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的连杆、安装在连杆远离电机输出轴一端的第一锥齿轮,所述注砂管上安装有与其同轴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在环形筒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伸入所述筒体中与所述连杆同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在环形筒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伸入所述筒体中与所述连杆同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还包括支座和滑动连接在支座上的升降座,所述支座设置在环形筒座上,所述升降座可在支座上竖向滑动,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升降座上;所述筒体上开设有竖向滑槽,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或所述连杆滑动连接在竖向滑槽中;所述注砂管上同轴设置有环形滑座,所述环形滑座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连杆远离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一端插入环形凹槽中,并与环形凹槽滑动连接;所述注砂管与所述送砂管竖向滑动连接,所述铺砂板与所述圆柱形筒体、环形筒座的内壁均为竖向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上设有观察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区为镂空状,或所述观察区由透明玻璃或塑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与筒座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座底部设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由橡胶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在所述筒座上,并与所述电机相对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建筑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路面构造深度检测装置,包括铺砂筒、注砂管、铺砂板;铺砂筒包括圆柱形筒体、环形筒座和筒盖;注砂管竖向且偏心设置在筒体中,铺砂板固定连接在注砂管下端,且铺砂板的下表面低于注砂管下端管口;筒盖上设有送砂机构,送砂机构包括漏斗、安装在漏斗下端的送砂管,注砂管上端与送砂管转动连接;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注砂管或铺砂板转动的动力机构。本装置通过动力机构驱动注砂管或铺砂板转动摊平细砂,无需手动操作,更省时省力;同时注砂管偏心设置,铺砂板下表面低于注砂管下端管口,能保证细砂全部漏到路面上,铺砂板将细砂完全摊平,避免因注砂管中细砂残留而影响测量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松,曾万娟,刘大超,施洪,宋文杰,薛刚,蒲成忠,桂永旺,张宝龙,余杨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